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同安县病虫测报站16年的水稻三化螟化蛾高峰期和当地生态因子的资料,通过自编二元回归的Algol语言的程序,就上述二者的相关性进行电子计算机(TQ16)试算,结果表明:影响三化螟化蛾高峰期的主要因子是大寒至春分的日均温大于15℃的天数和相应的温度时相对湿度大于80%的天数.而最适公式(公式6和7)的复相关系数达0.88592和0.88291。经同1979年实际剥查结果和上述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比较,二者相差小于±1天, 本文主要从方法上进行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此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冯维卓 《武夷科学》2002,18(1):280-283
阿维菌素防治水稻三化螟 ,亩用 0 .7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1.5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 4克。多杀霉素防三化螟 ,亩用 1.6 5克 ,防治二化螟亩用 2 .5克 ,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1克 ,防治稻飞虱亩用 0 .5克。楝素防治稻纵卷叶螟亩用 5 0 PPm。藜芦碱醇防治纵卷叶螟亩用 0 .5— 0 .6 2 5克。 Bt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防效低。  相似文献   

4.
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一种寄生蜂,1957年于温州市郊的第三代三化螟卵块里初次发现,卵寄生率仅0.2%,1962年第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上升到1.7%,1963年第三、四代三化螟卵寄生率迅速上升分别达3.1%和39.2%,我所当时曾对此蜂作了一些调查研究,1964年以后田间螟卵寄生率骤然降低,1971年重新采集三化螟各代卵块885块,经检查未见有该蜂寄生。现将1962——1963年饲养调查结果整理如下,供今后探讨啮小蜂在本地利用和保护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X—射线辐射三化螟蛹,对其羽化率、交配、产卵孵化等方面,以及所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和利用性不育法防治三化螟等害虫的可能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芜湖地区水稻由于受三化螟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一般年分约减产一、二成,严重受害年分如1965年和1970年部分社队单、双晚稻减产高达五成以上。因此,三化螟是芜湖地区水稻生产的重大威胁。考虑到长期单纯应用化学防治容易造成农药公害,从而在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的总体中,积极开展稻螟生物防治,研究利用螟卵寄生蜂防治三化螟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法。这就必须首先查明芜湖地区三化螟卵寄生蜂的种  相似文献   

7.
蔡纯 《汕头科技》2000,(2):20-22
根据汕头市1974-1998年三化螟发生危害的测报调查资料,分析水稻三化螟的种群数量构成及其变化特点,明确造成三化螟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耕作制度和作物栽培措施变化,科学施用农药和“抓前压后”的防治策略,以及无敌因素等。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为害水稻,以柳州市太阳村镇为例,探讨三化螟的预测方法和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1972——1973年,我们对本省水稻三化螟虫卵寄生蜂作了初步普查,着重对防治水稻三化螟虫效果较好的啮小蜂进行了引种,省内普查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初步研究。现将两年来试验观察的有关材料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温州地区农科所于1971年对18种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叶蝉、褐稻虱及稻小粒菌核病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据试验,50%杀螟腈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和三化螟等多种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稻纵卷叶螟尤为显著;50%6711乳剂每亩2—3两加水泼浇,防治三化螟、稻飞虱和稻叶蝉等有良好的效果;50%硫特普乳剂及35%硫环磷乳剂等,对稻纵卷叶螟、稻  相似文献   

11.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螟虫(二化螟、三化螟等)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世界各地稻区均有发生,全球每年因螟虫造成的产量损失达1000万吨。我国螟虫发生面广、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仅二化螟和三化螟年发生危害面积1500万公顷以上,防治约3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今年来,我们对水稻三化螟卵赤眼蜂和啮小蜂的繁殖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这两种卵蜂的个体发育初步研究结果简述于下:稻螟赤眼蜂及稻螟啮小蜂是三化螟的重要寄生蜂。个体发育是发生规律的一部分,也是繁殖利用寄生蜂最基本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平和县位于福建南部,年平均气温约为21℃,早稻的主要害虫三化螟一般一年发生4—5代,第二代螟虫发生量大,是预报重点。我们在一九七六年二月中旬,利用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平稳时间序列线性外推法、训练迭代法、概率转移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对该县一、二代三化螟蛾的高峰日及灯下蛾量进行统计预报探讨,取得初步成果。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日预报为3月29日,实际发生于3月28日;第一代灯下娥量预报为轻发生年,数量在200只以下,实际发生63只;第二代蛾高峰日预报为5月26日,实际发生于5月27日;第二代灯下蛾量预报为轻发生  相似文献   

14.
80%噻单可湿性粉剂是高效复配稻田专用杀虫剂,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有特定的防治效果,具有低毒、高效、低残留等优点.据药效示范,该产品具有一药多治的特点.该产品配比合理、工艺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填补了省内空白.  相似文献   

15.
在1975~1980年以一维平稳时间序列(简称本法)对橡胶白粉病和水稻三化螟发生期作长期(一年)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90%,效果比较理想。 1984~1985年用微型电子计算机(简称微机)以本法编程探索预测水稻三化螟发生期,得到初步结果。1987年以本法用微机预测廉江和高州县水稻三化螟发生期,准确率为87.5%,并使测报技术现代化,对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气象的反常变化会影响本法的准确性,但反常的气象变化总的是不多的。本法同理可预测其他农林病虫发生期,如能与其他方法中、短期预报配合使用,则效果会更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在人类农事活动中,水稻生物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对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阐述了为害不同品种水稻的三化螟其口器的变化,为今后抗虫育种,高产量高品质生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教学、科研为生产服务,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劳动三结合基地,生物系组织专人成立水稻害虫防治实践小组,与芜湖市郊区赭山公社赭山大队阡坡山生产队固定联系,组织师生以该生产队为基地,开展水稻害虫防治实验。除已进行三化螟卵寄生蜂自然寄生情况的调查和害虫虫情测报、预报外,还应用杀螟杆菌对三代三化螟为害双季晚稻所造成的枯心苗,进行了大田防治试验。据去年八、九月间对面积共8.9亩、六块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建模方法,对丰城县26年的虫情历史资料,应用电子计算机组建了该地区三化螟发生趋势的预测模型: 模型Ⅰ x(t+1)=71.2131e~(0.1136t)-68.2131 模型Ⅱ x(t+1)=58.2206e~(0.1254t)-55.2206 经检验,两模型合格,并用此模型对1985—2000年丰城地区三化螟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进行预测,其结果将有助于该地区的螟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1969年是桐庐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的一年,发生量超过常年,特别是部分地区三化螟对六六六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第三代防治后枯心率仍较高,虫口残留量大,造成第四代发生量特大(一般每亩有卵块1740块,高的有3930块),发生期提早,分布面积大,严重威胁晚稻丰收的局面。在严重的虫害面前,全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县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应用杀卵剂消灭三化螟,是植保工作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个新途径。1971年,广东省农林学院植保系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和农场工人组成三结合科研小组,分别在该院农场和花县、乐昌、梅县等地进行用西维因、乐果混合杀卵剂防治三化螟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多次试验证明,使用西维因乐果杀卵剂,杀卵效果为65~94.3%,并能杀死叶上、叶鞘及茎内的幼虫,枯心苗和白穗都显著减少。在1971年早稻螟虫大发生的情况下,根据螟虫发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