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王熙凤和《飘》中的女主角斯佳丽的性格进行了比较研究。两位女主角所处历史背景相似,性格相似。二人都精明强干,治家有方;为聚敛钱财,不择手段;最后都落得个机关算尽,红颜薄命。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使用多种文体,将文体的选择与小说中人物的表情达意结合在一起,使人物塑造带有鲜明的文体特色。以上特点集中地表现在《红楼梦》对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3.
在《红楼梦》、《歧路灯》、《儒林外史》中,动词"饮"是个旧词,但使用频率仍然很高,不过绝大多数针对"酒",基本上不用于"水"、"汤"。《红楼梦》前80回、《歧路灯》、《儒林外史》中,表示饮用的"吃"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喝",但程度有所不同,《红楼梦》前80回中"喝"比较活跃,《歧路灯》居其次,《儒林外史》中的"喝"最不活跃,出现频率很低而且只与"酒"、"茶"相搭配。在饮用这一义位上,"喝"与"吃"的嬗代消长呈自北向南推进的态势。这些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8世纪北方官话词汇的内部差异和发展变化的趋势。《红楼梦》后40回"喝"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吃",而且"吃"则不用于"水",从"吃"、"喝"的使用情况看,《红楼梦》后40回的语言较前80回更接近于现代的北京话,同时也说明"吃"的适用范围逐渐缩小最终从流质食品退出来的过程,是从"水"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深得金瓶壸奥”的脂批,道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渊源关系。本文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语言风貌五个方面和社会历史内涵与文化思想底蕴、艺术功力、诗意与美感、“蝉蜕于秽”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超越,从而说明《红楼梦》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5.
在《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曹雪芹和文康怀着同样的救世之心,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两部作品呈现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审美对抗,但它们的立足点却不同,〈红楼梦〉批判封建社会,以彻底的大悲剧结尾,(JL女英雄传)则对社会进行粉饰,以圆满的大团圆作结。旨在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儿女英雄传)与〈红楼梦)审美对抗中的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6.
文琦 《科技智囊》2007,(2):82-83
在《红楼梦》所描述的众多女眷当中,我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薛宝钗,另一个就是贾探春。说起来,在贾府的姑娘、媳妇中,真正姓贾的也就四位姑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而探春则是这贾府姑娘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8.
端木蕻良对《红楼梦》艺术的反复品味研究,成为他1940年代桂林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艺术资源。细察此期小说文本,至少有三个方面体现出《红楼梦》对其创作的深刻影响。一是塑造了以"宝玉"为原型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二是在"真情主义"、幻灭主题的表达上呈现出鲜明的《红楼梦》式的悲剧结构和精神;三是在艺术上,神话和暗喻结构的运用、叠印手法和具体意象等方面都与《红楼梦》暗通款曲。1940年代端木蕻良桂林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红楼梦》对后世创作的影响是开放的,多元的。  相似文献   

9.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贾宝玉因与柳湘莲言语龃龉,说了对尤三姐不负责任的话,导致柳、尤的婚姻悲剧,这与贾宝玉一贯宽宏大度,与人为善的性格不相符合;第三十一回林黛玉称袭人为“嫂子”,表现了黛玉的庸俗与轻浮,这与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相抵触;第五十七回,薛宝钗央求母亲将黛玉“聘作媳妇”,即与薛蟠为妻,表现了薛宝钗的自私与浅薄,这与宝钗虽工于心计但表面上却一贯稳重、大方的性格相矛盾.这三个情节因为歪曲了人物性格,有损于人物形象.所以成为《红楼梦》的三处败笔.  相似文献   

11.
在红学史上,王国维和俞平伯都有杰出的贡献,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和俞平伯的《红楼梦辨》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红楼梦评论》和《红楼梦辨》二者的承继关系尤为明显,前者对后者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而后者不仅对前者有所继承,也有重要发展,因此可以说,新红学的产生与王国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红字》与《红楼梦》中的象征手法进行比较,从象征的寓意、象征的意蕴境界、象征的把握等方面得出两者间的差异,从而区别优劣,可为研究与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在《甄娠传》里诸多地方能够找到痕迹,其中最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名与情节或者性格的暗合,其次是叙述与话语的模仿,最后是人生哲理的相似。《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可以说只是一种写作技术层面的借鉴,《甄嫒传》之文学艺术成就虽远不能跟《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她精致典雅之语言、独具匠心之情节、沉伟岸之哲理在后宫(或说“宫斗”)题材小说的苑囿里的确独树一帜、鹤立鸡群,这是我们必须肯定和承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李奕 《科技信息》2009,(10):115-11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红楼梦》中姓名具有深刻内涵,不可漏译。本文分析了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翻译中,译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音译、意译、不同称谓、译音译义、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5.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反映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生活的百科全书,至今已被翻译成许多版本。《红楼梦》的翻译无论是对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介绍中国的古典文化遗产,还是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译本的多样性,探讨了不同译本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红楼梦》十七、十八两回的脂评入手,探讨了脂评的四方面的重要价值:脂评提供了《红楼梦》成书过程、背景与本事,脂评暗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和整体结局;脂评总结了小说的艺术成就;脂评作为阅读文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对女性的关注及其显著的“女儿化”特征,自然容易使人把它跟西方现当代的“女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起来,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来考察曹雪芹的女性观。作为男性的曹雪芹无法完全摆脱传统文化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因此难免受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怀疑和批判,但曹雪芹确实在《红楼梦》中为女性说话,对“父权制”或“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红楼梦》中有关女性的话语具有“复合的双声性”。  相似文献   

20.
蒋苏苓 《科技信息》2009,(14):136-137
本文从服饰文化这个角度,思考《红楼梦》中服饰与时代风尚、人物社会地位、人物个性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生活背景与小说中服饰描写的关联,进而探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与人物服饰的关系,品读《红楼梦》中服饰与人物个性的契合,多角度地研究了《红楼梦》中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