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浮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他一生以阐释、宏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己任。其主要著述如《论语大义》、《孝经大义》、《观象卮言》、《洪范约义》、《诗教绪论》、《礼教绪论》等,皆为阐释宏扬六经和论语孝经之作,而这些经典是马一浮所指的经部典籍中属于宗经论的经典(其余为释经论部分)。他所著《泰和会语》的主要内容,亦以论证和确立六艺在古代典籍中的至高地位为宗极。由于马一浮对儒学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宗”,并被归入现代新儒学家之列。同时他又有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现代新儒学家的共同特征的地方。一  相似文献   

2.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金荣昌马镜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深明易道,精通佛理。他以“变易”、“不易”、“简易”三义为易之宗旨,引用三观、二谛及“三大”释易。他对乾、坤、艮等卦的解释,是他以《周易》统摄佛教义理的思想的反映和展开。他引佛教“四智”及“三身”义,对德业进行了深入解释。在马一浮看来,《周易》之道甚大,他分“十重大义”、“十种大义”对《周易》之为“大”进行了解释。马一浮以佛释易,援佛入儒,极大地丰富了儒学的理论视野,实现了儒佛之间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4.
东晋葛洪在其著名的道教理论著作《抱朴子》中所表现的有关嫉妒的思想,具有玄学、佛教与道教兼融并蓄的时代特征及杂以各家之说的特点。他借汉吴之题,托古刺今,希望引起统治者对东晋社会严重的嫉妒问题的关注。他一生力倡“不嫉妒胜己”,将其作为全友之道与求仙之戒。他在我国嫉妒认识史上,第一个以鲜明、简练的语言对嫉妒心理的幸灾乐祸特征作了概括。他告诫贤能之人要识时知止,避免妒害。这些。均表现了他道家的待时而动、积极入世与社会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5.
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是其"六艺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学观点主要体现为"《诗》以感为体"、"《诗》教主仁"、"兴于《诗》".从中发现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有强烈的道德至上倾向,以"识仁行仁"作为《诗》学的最高目标.由此来看,马一浮的诗学思想仍然是以其"六艺论儒学"为基础,以"仁"一以贯之的心性之学.  相似文献   

6.
马一浮哲学和学术思想的特点,是以儒家的易简思想为核心,主张以佛证儒、以儒融佛,以及对宋明儒学的程朱和陆王的理学与心学之间的矛盾提出调停之说.马一浮在对待儒佛的思想关系上,跳出了宋明儒学划定的儒佛壁垒.马一浮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之说,既是宋明思想的延伸,也是对宋明思想的超越.而他的思想的根本方法和出发点是"不分今古,不分汉宋,不分朱陆",表明他要跨越两千年汉宋之争以及数百年朱陆纷争的藩篱,破除历史上的一切宗派门户之见,反映了他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性看法,以及关于现代儒学重建或复兴的根本性态度.从他的这种看法及态度中可以得出结论:马一浮阐述的儒家思想虽然十分传统,但是他对于儒家思想的观念和态度包括他的以儒融佛和调停朱陆甚至朱王的思想,却是超越历史的及非常现代的.马一浮心目中的中国文化的重建和儒学的现代复兴,归根结底,就是要摆脱历史的种种纠葛,放下历史的种种包袱,直接孔孟儒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马一浮先生书法艺术杜巽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素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中国当代理学大师"之称。作为现代中国最博学的一代德宗,马先生的学识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虽只是道德文章之外的余暇之作,然其成就却并不...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历史语境视野中,对欧文·白璧德的文学理论学说加以全面的分析与概述,不失为一个极具价值意义的重要论题。一方面从白璧德系列著述中可以窥视到其思想理论学说批判视点之稳健、圆熟与透彻;另一方面从学衡派之思想主张到梁实秋之文学批评观,则可清晰印证白璧德古典主义思想学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有的内涵启蒙和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研究清代学术方法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浩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75-76,79
梁启超在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二书中,对于清代学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力图客观地阐释各家学说,强调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吸纳西方有关思想,摆脱以往学案体的著述方式,开创了新的学术史著述模式,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0.
六艺论是马一浮先生的一项重要思想和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文化之根本和基础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历史性、继承性和批判性,不仅突出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也将西学融于此理论之内,从而具有了普遍和博大的特征。本文将主要根据马先生的治学经历,以此为契机来把握其六艺论思想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李大钊孔子观及其形成背景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钊的孔子观包括了他所认为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儒家学说的历史地位与社会作用,儒家学说的时代特质等。李大钊孔子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一片尊孔之声的思想与社会背景有关。他孔子观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仍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化合中西,在中国现代民族新美学的开创期作出了独到而重要的贡献.他所创构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思想,融会了中西古今文化与美学传统的多重要素,兼取各家之精,,又始终直面问题而不至迷失盲从.尽管他的理论并非已臻完美,但时至今日,在学理上实践上都具重要意义和启迪.  相似文献   

13.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剐。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其心学思想的形成是他一生实践成圣的道德理想的过程。在王阳明看来,一切学问都是为了人格的培养、精神境界的提高,他把道德学说从他的心学思想中凸显出来。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是针对当时的道德沦丧、士风不竞的局面提出的救治之方。其心学就是一个以他的道德学说为核心的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心即理的人性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道德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哲学.章马合论——章太炎、马一浮两先生所论国学之比较龚鹏程(1)马一浮以儒融佛与调停朱陆之说评析滕复(1)马一浮与熊十力的六艺论之异同邓新文(1)从东西方的历史观看中国传统哲学的前景陈锐(1)评黄克武《一个被放弃的选择——梁启超调适思想之研究》杨际开(1)马一浮的般若会及其“知性佛学”取向陈永革(2)逻辑主义与后现代学术态度卢风(3)系统科学是中医的科学基础闵家胤(3)论冯契对辩证逻辑的重要贡献贺善侃(3)正义:通向德福统一的基本路径沈晓阳(3)个人观与现代性意识的关联顾红亮(3)21世纪的哲学课题:从东亚问题与视点出发——中日哲…  相似文献   

16.
经浙江大学郑云山先生介绍 ,2 0 0 1年 10月 10日、2 4日和 2 0 0 1年 11月 12日 ,笔者三次对民国浙江首任都督汤寿潜先生 (马一浮先生的岳父 )之孙———汤彦森先生进行了登门采访。在三次采访、录写中 ,笔者基本上弄清楚了所关心的马一浮与汤家的关系。汤彦森先生所回忆的关于汤家长期接济马一浮先生的生活的事 ,在马一浮给汤彦森父亲汤孝佶的信以及马的作品《玄亭记》中可得到证实。而采访中所得关于浙江兴业银行与光华火柴厂的创设的关系的材料 ,则与已出版了的史实记载有些出入 ,录此供学界参考。另外 ,关于鲁迅与马老以及鲁迅与汤家的关系的史料 ,也弥足珍贵。82岁高寿的汤彦森先生 (1919-)身材较高 ,身体硬朗 ,脸庞清瘦 ,目光慈善 ,气质高雅 ,见面后他听说我想了解汤家与马一浮先生的关系 ,显得有些激动……  相似文献   

17.
分权学说对西方政治思想的演进、政治制度的构建、政治行为的规范等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一学说是在十分复杂的理论基础指导下逐渐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西方源远流长的人性恶说是这一学说产生的前提假设,自然法思想传统中利益均衡和权利保障思想是这一学说创立之目的,从柏拉图到当代自由主义大师哈耶克的知识有限说则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分权学说必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唐朝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很有见地的历史理论家。柳宗元对后世的影响很大,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对他的研究,多注重于文学、哲学领域,而柳宗元在史学上的成就,至今还少有系统的论述。实际上,柳宗元的历史学说还是比较丰富的,它分为历史发展学说和历史编纂理论两部分。本文试对其历史学说成就作初步的分析。一、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柳宗元的历史发展学说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一)关于天人的理论柳宗元否定了天有意志论,基本上还大以自然面貌。他认为“被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  相似文献   

19.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20.
对马一浮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清晰、准确的界定,是马一浮思想研究中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试从学界的研究成果以及马先生思想的内在理路出发,分析"会通"或"调停"之说以及"心学"一派的得失及其根源,进而从心性论、工夫论、书院四学规和天命之性几个方面,对马先生"学宗程朱"进行论证,以从总体上把握马先生的学术脉络和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