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流域既是天然集水单元,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元和经济开发单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字小流域构建的理论、技术背景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总体模式,并从框架结构、基本功能等方面对数字小流域构建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根据数字地球的基本概念,从小流域信息化建设出发对数字小流域发展的三个阶段等进行了设想;指出实现数据共享与综合分析,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的技术平台和决策依据是数字小流域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罗定市水土流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罗定市水土流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是罗定市林业局、罗定市水电局、罗定市农委联合承担完成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BMPs方法综合治理小流域的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小流域治理的现状,介绍了暴雨径流最佳管理措施(BMPs),并将其应用到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提出了在小流域应用的技术措施和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库区流域的新农村、新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设计思想,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罗荣娥  王具元 《甘肃科技》2013,(23):24-25,77
青石项目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的立体防护模式,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目前,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流域建设成效显著。介绍了青石项目区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曹红武 《甘肃科技》2011,27(12):36-39,78
利用水文、水利、气象、水保、环保、经济、人口等统计资料,科学分析了北峪河小流域水资源特点,阐述了北峪河小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北峪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机理和手段,揭示了水资源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层关系,指出应对北峪河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方法、思路,积累经验,为陇南...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梁子山小流域为例,运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系统,结合供给侧改革理论,引进公司来共同管理维护水土流失治理成果的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传统治理模式始终局限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上,缺乏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困局与需求的认真考察,规划设计的资源未得到高效循环利用,而新模式能紧密结合当地实情,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加快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使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城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城川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半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开发工程的类型,讲述了半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刘志芳 《科技信息》2012,(22):401-401
行唐县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总结出枣粮间作治理模式,根据不同功能分区进行治理重点,实现了最佳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以生产发展为前提,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彻底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郑晓风 《甘肃科技》2009,25(21):76-78
闫家河小流域地处天水市近郊的水土流失区,是黄河水保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的高效治理开发示范小流域之一,依托其特殊的地理与自然资源优势,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生态平衡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资源优化配置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一种城郊型小流域的成功治理模式,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可为同类型区城郊型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一个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费用与效益,为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评价提供借鉴.方法 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果 在陈家沟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717.55万元,生态效益为13190.1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结论 小流域治理的国民经济评价表明,项目综合效益巨大,切实可行.应将生态效益纳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  相似文献   

14.
黄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减水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流域水沙耦合模型中的产流模式,将水土保持减水型措施和植被型措施在减流中的作用定量分割开来,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高度综合治理的插财主沟和杨家沟小流域平均减水分别为66.2%和58.7%.其中减水型措施分别减水42.0%和19.8%,植被型措施分别为24.2%和38.9%.与未治理小流域相比,综合治理使小流域拦蓄水程度明显提高,减水型措施拦蓄径流作用显高于植被型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红河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各县(市)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既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单元,又当成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单元,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融为一体,把水土保持的宏观生态、社会效益、与农户的微观经济活动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经营格局,具体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开发小流域效益、建立商品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经济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将多指标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投入产出模型与非线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技术创新点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分阶段规划方案,即:资料收集分析阶段、问题识别、综合治理目标鉴别阶段、优化模型构造及求解阶段、综合治理措施布置阶段、最优方案评价及论证阶段,最终组成治理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西藏工布江达县西朗小流域为例,应用TM多光谱影像,采集和处理各类数据,解译得到小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总体规划目标,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仰恩小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提出了在该区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龙沟河流域治理区地理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特征等基本特征,提出了综合治理技术对策,以期在今后的小流域治理实践中加以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阜新地区水土流失概况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状况,总结了阜新地区坡耕地治理和沟壑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介绍了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物措施布局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