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苟联盟  王恒 《工程与建设》2023,(5):1385-1389
通过对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侧摩阻力与室内压缩模量关系的回归分析,对江苏省不同地貌单位不同地质成因的百余个项目的黏性土压缩模量与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侧摩阻力的指标进行了统计,并与单一指标进行了对比,利用线性回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黏性土的压缩模量与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显著相关,与双桥静力触探锥头阻力、侧摩阻力两个指标高度相关,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采用双桥静力触探探头锥头阻力、侧摩阻力两个指标拟合黏性土压缩模量的公式比较符合实际,为实际工程中利用原位测试手段取得土的压缩模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种静力触探实验与钻孔取样的对比结果说明:根据单桥静力触探、双桥静力触探和孔压静力触探获得的实验参数,均可通过绘制各类曲线,并利用曲线特点确定各土层界面的位置,划分土层.其中,孔压静力触探实验划分土层的精度最高,且未发现错判或漏判土层的情况;双桥静力触探实验的结果优于单桥静力触探实验,但两者均存在较大的误差,且有时会出现错误判断土层的情况.考虑到钻孔取样的结果与取样的数目有很大关系,取土过程对场地有扰动等情况,建议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可更多地考虑使用静力触探实验,特别是采用孔压静力触探实验划分土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扁铲侧胀试验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对所获得的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试验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得到了了扁铲侧胀参数与静力触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公式。分析表明,扁铲侧胀参数和静力触探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在此基础上, 可进一步拓展扁铲侧胀试验在昆明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采用孔压静力触探实测的大量数据识别场地土层时,通常根据工程经验或规范对土类进行判别,从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问题,基于概率神经网络解决分类问题、模式识别的优越性,并结合孔压静力触探测试资料数据,进行土层界面识别;根据2种典型场地的孔压静力触探试验与相邻钻孔柱状图,阐述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孔压静力触探方法在土层界面识别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孔压静力触探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土层的类型以及厚度,并且对场地的均匀性、不良岩土层的评价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轻便动力触探 N1 0 简便、灵活、快速的优点 ,结合静力触探不受贯入深度影响的特点 ,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大量对比实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相关关系公式 ;分析了轻便静力触探及轻便动力触探 N1 0 相关性 ,并利用其相关原理来定量解决岩土工程浅基勘察问题。确定了相应的土力学指标 ,为今后缩短勘察周期 ,减少工程设计的盲目性 ,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充分利用轻便动力触探N10简便、灵活、快速的优点,结合静力触探不受贯入深度影响的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对比实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相关关系公式;分析了轻便静力触探及轻便动力触探N10相关性,并利用其相关原理来定量解决岩土工程浅基勘察问题.确定了相应的土力学指标,为今后缩短勘察周期,减少工程设计的盲目性,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静力触探能直观的反映地基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指标,通过静力触探成果预估单桩承栽力,判别桩基沉桩的可能性、砂土的密实度及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可能性。静力触探具有施工工期短及成本低等优势。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分析了静力触探在密实厚砾砂层中应用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试实验室模型试验土的力学性质,制作了小型化单桥静力触探探头,对其进行了量测系统的标定试验,比贯入阻力与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研究,并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试结果和现有经验公式作了对比分析.试验和研究结果表明:本静力触探探头量测系统标定曲线呈线性,其灵敏度为262×10-12 Pa-1;本静力触探与生产用静力触探测得的比贯入阻力接近,且前者的灵敏度高于后者;得出的饱和重塑黏性土比贯入阻力与不排水抗剪强度统计关系公式与交通部一航局的经验公式很接近.本静力触探探头可用于实验室饱和重塑软黏性土力学性质的比较及不排水抗剪强度值的测试.  相似文献   

9.
静力触探的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力触探的发明和应用对于工程地质勘探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静力触探目前已成为岩土工程行业原位测试中最基本的试验手段.文章概述了静力触探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静力触探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探讨了静力触探在以下方面的应用:进行土类判别和力学分层;确定土体结构和微地貌单元;确定土坡滑动界面;估算单桩承载力和沉桩阻力,确定粉细砂(粉)土桩端持力层的界线;确定地下人防和地下隐蔽物的位置;判断砂土液化以及配合钻探确定泥质软岩的中风化带界线等.  相似文献   

10.
西安黄土的新型旋转触探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静力触探在我国的发展与局限,并对西安黄土进行了新型旋转触探仪的室内试验研究.通过锥尖阻力的变化分析,认为探头阻力在触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触探速率、探头的尺寸(锥底面直径)和土性指标等.试验结果表明,旋转钻进能有效提高设备在坚硬黄土中的触探能力,为静力触探在硬质地层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土壤退化的概念,总结了土壤退化的种类、原因和土壤(地)退化的后果;分析了我国土壤(地)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土壤退化的状况,指出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中山西高原被侵蚀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2.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6400-09)对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都随温度呈指数增长.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湿度与林地(桤树,柏树)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p<0.05);三种林地中,针叶林柏树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当土壤含水量<25%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湿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各季节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冬春两季各林地土壤呼吸都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后减的趋势;夏秋两季,因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各林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福建省旱地土壤的水肥状况,认为土壤存在着退化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土壤水分性质不良和土壤养分亏缺,分析数据表明,这区旱地土壤潜在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大部分土壤氮,磷,钾养分供供应不足,土壤贮水库容小,尤其是土壤有效水库容有限,供水能力差,这容易导致和进一步加剧该区干湿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造成的夏秋季节干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土壤水肥状况的原因和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大尺度(中国)范围内,季风和降水等因素可能对土壤中挥发性元素汞和硒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表层土壤中汞和硒差异的关键因子及其贡献率仍未知.分析了干、湿沉降,微生物挥发作用对土壤中汞和硒积累的贡献,结果显示表层土壤汞和硒的积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全国尺度上,湿沉降对表层土壤中硒的贡献率达到91.5%,对汞的贡献率为4...  相似文献   

15.
盐碱土在经过客土法与新土源法改良后,土壤生态环境会显著得到改善.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能降低土壤盐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通过客土法改良,土壤生物化学作用强度较高。新土法改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新土源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起,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实施人工模拟增温和降水改变实验,2013年7月采集实验区土壤样品,监测土壤物理特性(土壤粒径和pH值)以及碳组分(全碳、有机碳、可提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得到如下结果。1)增温显著改变0~20 cm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增水和减水显著提高和降低0~20 cm土壤含水量,但不影响土壤温度。2)在0~10 cm土层深度,增温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增水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减水显著增加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砂粒比例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10~20 cm土层深度,增水显著降低土壤可提取有机碳含量。3)增温和降水改变对土壤测定指标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体格局发生趋同主要是因为降水改变,而不是增温。结果表明,在未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降水持续增加的情景下,土壤黏粒比例和可提取有机碳含量的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植物生产力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四个主要阶段:灌草丛、马尾松林、木荷林与栲树林,研究其土壤剖面特征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 随演替进行,演替后期土壤机械组成的细颗粒比例增加,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H值略有降低(但不显著),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10~20 cm层含水率显著增加;(2) 碳密度在演替前期和后期高于演替中期,而在剖面中间层(10~20 cm)最低;(3) 土壤细颗粒比例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碳密度显著正相关(0.01).可以认为,随着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进行,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异质性.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土壤均为偏酸性土壤,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较丰且在较高海拔位置处含量较高,各海拔高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全磷含量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缺或极缺水平,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各土层的土壤脲酶、磷酸化酶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标不能很好地代表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
用粉煤灰对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排土场上植物稀少、植被的自然定居和生态系统的原生演替过程极其缓慢的现状,采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初步探索了排土场土壤和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排土场土壤质地差、无任何结构、渗透性差、土壤坚实、有效水分及营养元素含量低。而粉煤灰中含有丰富的硅、磷、钾、氮等营养元素及矿物质,它不仅能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能补充排土场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和矿物质,提高土壤肥力。该分析结果对矿业废弃地的土壤改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