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陶祖贻 《科学通报》1981,26(19):1168-1168
铀的离子交换平衡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用上都很重要,UO_2~( )-H~ 的阳离子交换反应是最重要的交换反应之一。Bonner、walton和Hagiwara等都曾对UO_2~( )-H~ 离子交换平衡进行过研究。尽管他们用的都是Dowex-50树脂,但实验结果却互相矛盾,不但所得平衡常数的数值不同,而且随着树脂上双氧铀克当量分数的变化,树脂对UO_2~( )的选择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杨更亮 《科学通报》1987,32(19):1459-1459
在许多晶体离子交换剂上,例如在沸石上,有多种交换位可以被阳离子A和B占据。这些不同的交换位在晶体内部是到处混合均匀的。只要一部分交换位被阳离子占据,就可以中和整个晶体骨架上的负电荷,即有空位存在。本文用统计热力学方法研究具有多种交换位的晶体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平衡。  相似文献   

3.
殷伯海 《科学通报》1984,29(11):668-668
我们用磷酸锡固着于新华滤纸上作成离子交换纸和涂布在薄板上进行层析的工作已有报告。关于磷酸锡交换纸上的电层析,仅有Qureshi采用无机酸或盐类和低浓度的络合剂为介质进行过探讨;但选择性较差,电泳时间长。本文用磷酸锡做成离子交换纸,以0.25 M柠檬酸和0.25 M酒石酸为电解质溶液,对46种金属离子的电层析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普通新华滤纸作对照。结果表明,纸上电泳法与磷酸锡离子交换剂和以柠檬酸、酒石酸络合剂为电解质溶液,三者相结合,提高了电泳分离的选择性,并成功地分离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4.
自从六十年代初,随着络合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配位体离子交换树脂被用来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问题。例如,用于分离性质非常相似的几何异构体、同系物,甚至同位素和光学异构体。五十年代初已成功地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外消旋对映体拆分为光学活性化合物。1968年达文柯夫等提出在不对称的配位体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5.
陶祖贻 《科学通报》1986,31(14):1061-1061
1953年,Gaines和Thomas导出了严格的二元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公式。近年来,Chu、Sposito和Fletcher、Townsend各自导出了三元离子交换反应热力学公式。Soldatov和Bychkora也曾导出了三个等价离子交换时各反离子在交换剂相中的活度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6.
殷伯海 《科学通报》1965,10(4):350-350
Inoue对磷酸锡的合成方法、离子交换性质,以及耐高温和强放射性等性质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磷酸锡是一个弱酸性无机阳离子交换剂。其交换容量约为1.3—1.4毫克当量/克交换剂;对不同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选择性。Inoue曾采用柱式操作,成功地分离过裂变产物。我们将磷酸锡固定在新华沪纸上作成离子交换纸,用不同盐酸浓度为展开剂对许多金属离子的层析行为进行了探索。一、磷酸锡离子交换纸的制备将新华牌沪纸裁成30×2.5厘米,使之缓缓通过30%SnCl_4·5H_2O溶液,取出,用干沪纸吸除沪纸上多余的液体,然后在空气中任其自然干燥(必要时在不超过40℃的烘箱中烘干);再浸入13%NaH_2PO_4·H_2O(在0.5N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中  相似文献   

7.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88,33(20):1549-1549
用通常方法制得的离子交换树脂交换量不高、机械强度不够好等缺点。本文作者用前文中报道的方法,合成了对-氯甲基苯乙烯,通过交联共聚合然后季铵化得到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该树脂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许宪祝  宋江伟  李德凤  肖丰收 《科学通报》2004,49(21):2164-2166
在不用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 常温水体系中得到无机有机杂化层状材料(MBH-Mi), 经离子交换反应、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分析(IR)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阴离子交换功能, 其交换能力(3.9 mmol·g-1)要优于常见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由于骨架的柔性使其可以交换大小不同的阴离子, 并伴随可逆的相转变.  相似文献   

9.
徐淑坤 《科学通报》1989,34(17):1359-1359
环境中的硒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元素之一,但天然水及土壤水浸液中Se(Ⅳ)的含量常低于现有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测定法定量限1—2个数量级,需要经过复杂的浓集处理后才能进行分析。由于处理过程较长,不仅操作费时而且极易造成污染。本项工作把高效率的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与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预浓集技术结合,成功地建立了测定水及土壤水浸液中Se(Ⅳ)的方法。 采用填充D201型大孔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50目,沈阳有机化工厂生产)的微型离子交换柱(内径3.0mm,长45mm)吸附天然  相似文献   

10.
凌达仁 《科学通报》1982,27(21):1305-1305
用离子交换法富集同位素时,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富集系数和尽可能小的理论塔板当量高度。富集系数、塔板高度和富集程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精馏型平衡塔板理论的界面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1.
马永利 《科学通报》1987,32(18):1375-1375
一、引言 和常规球状离子交换剂相比,壳-核型交换剂能显著提高离子的传质速度,因而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高效色谱分离中薄壳型交换剂作为固定相便是其成功的一例。不过,与传质速度得到提高相联系的是交换容量的必将降低。对分析分离而言,后一影响可以不计,但对制备分离及常量物料富集,则希望传质速度和交换容量同时兼顾,因此需适当选择这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试剂     
高分子试剂的应用,可以回溯到三十年代中期,以缩聚法制得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起点.之后,在1944年又制得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母体的离子交换树脂和电子交换树脂,1951年又将生物酶固定在高聚物上.但直到1963年梅里菲尔德(Merrifield)成功地在高聚物载体上进行了肽的固相合成之后,高聚物负载反应的优点才充分被认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报告迅猛增加,专题介绍和综述文章也屡屡发表,高分子试剂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极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张守海  张本贵  陈宇宁  蹇锡高 《科学通报》2019,64(2):中插8,187-193
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主要部件之一,其选择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池的寿命,而目前大多数离子交换膜存在选择性或稳定性欠佳的状况.为了制备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高选择性离子交换膜,本文将不同溴甲基含量(0.75~0.99,平均每摩尔重复结构单元含有溴甲基的摩尔数)的含溴甲基杂萘联苯聚醚酮酮(BPPEKK)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基膜,之后在三甲胺水溶液中进行胺化得到季铵化杂萘联苯聚醚酮酮阴离子交换膜(QBPPEKK).测试了QBPPEKK的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溶胀率、钒渗透系数和面电阻.随着BPPEKK溴甲基含量的增加,所得QBPPEKK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含水率增加,而其面电阻和钒离子质量传递系数降低.将QBPPEKK膜组装于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中,电池的电压效率(VE)和能量效率(EE)随着QBPPEKK膜离子交换容量的增加而上升;当BPPEKK的取代度为0.99时,所制得的阴离子交换膜为QBPPEKK90膜,由其组装成电池的EE为87.7%(电流密度为40m A/cm~2),大于同条件下Nafion117的数值(86.0%).在1.5mol/L的VO_2~+溶液中浸泡60d后, QBPPEKK膜的拉伸强度高于36 MPa、膜表面形貌没有明显变化、组装电池性能变化不大,结果表明QBPPEKK膜在VO_2~+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6,21(7):334-334
<正> 阿部光雄和伊藤卓尔曾研究了在不同pH 条件下,各种不同的水合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与 KCl 溶液中 K~+或 Cl~-的离子交换性能.其与上文中我们具体计算的海水中尾方昇工作的不同之处,除非海水外,主要是上文固定了下述反应中的交换剂 RB_m:RB_m+nA(?)RA_n+mB,(1)  相似文献   

15.
何炳林 《科学通报》1988,33(13):993-993
六十年代人们合成了纯对-氯甲基苯乙烯,并用以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关系。但是关于纯对-氯甲基苯乙烯与纯二乙烯苯异构体共聚机理及相应共聚物胺化后所得阴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了研究离子交换树脂结构与性能间关系,我们首先合成了高纯度对-氯甲基苯乙烯,并研究了对-氯甲基苯乙烯分别与间-及对-二乙烯苯在惰性溶剂存在下的共聚动力学、相分离和凝胶化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李霞  曹溢  方博  张连营  陈浩  孙红文 《科学通报》2024,(14):1934-1944
全氟/多氟烷基酸类物质(PFAAs)作为一类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半导体和航天等多种商业和工业领域,造成了水体中PFAAs的严重污染.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如絮凝、高级氧化等不能有效去除PFAAs,而离子交换树脂仅能去除传统的长链PFAAs,对于短链替代物C4 PFAAs和全/多氟醚羧酸的去除效果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选取不同链长和官能团的PFAAs,探究不同结构PFAAs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以及树脂性质和水化学条件(溶液pH、共存污染物、无机盐离子)对阴离子交换树脂(AERs)吸附去除不同结构PFAAs的影响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PFAAs在大孔AERs(A860)上的吸附速率更快,而凝胶型高憎水性的聚苯乙烯基树脂(A600)对PFAAs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更高. PFAAs链长及官能团的电负性对其吸附速率和去除率均有较大影响:相同碳链长度下,全氟磺酸(PFSAs)>全氟羧酸(PFCAs).对于含有相同官能团的PFAAs,短链PFAAs的吸附速率高于长链PFAAs.溶液pH对PFAAs在树脂上的吸附影响较小.短链PFAAs在AERs上的吸附主要受离子交换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严锋 《科学通报》2019,64(2):前插1,121-122
正基于阴离子交换聚合物膜的碱性燃料电池具有可使用非贵金属催化剂、电极反应速率快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阴离子交换聚合物膜是碱性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起到传导离子和阻隔燃料的双重作用,其性质直接决定着碱性燃料电池的最终性能、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受到高分子化学、材料与能源器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最近十几年,阴离子交换聚合物膜在材料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家隆 《科学通报》1965,10(1):76-76
有关铂族的阴离子交换行为的工作是很多的等进行过阳离子交换柱层析的研究,据报导,只有Stevenson的工作解决了非挥发性铂族的多元混合物的分离问题。本文利用国产新华牌(1号,快速)经磷酸化滤纸(铵型),以希矿酸和盐类作展开剂,试液为0.5N矿酸,采用上行法研究了铂族的交换行为。结果证明,很容易分离三元以上混合物,而且斑点集中,展开迅速。实验结果:展开剂酸度、氯离子浓度以及盐类  相似文献   

19.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6,21(5):231-231
无机离子交换技术,是目前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污染的监测中最常用的富集和分离方法。无机离子交换的理论和观点也是解释海洋科学中许多重要现象的理论基础。无机离子交换的pH效应,是最重要也是当前研究得最多的一个内容,但其定量的理论研究迄今仍属空白。本文在前一研究的基础上,讨论海水中不同的元素和无机离子交换剂对离子交换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定  相似文献   

20.
磷酰胺树脂为高分子骨架上带有磷酰胺功能基的螯合型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分子中含有多个带孤电子对的原子且作为中心原子的磷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