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氰污染环境中细菌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大氰污染环境中所分离得到的66株有代表性的优势菌进行了质粒检测和一些带质粒菌的分类学研究。结果为:所选择的三大氰污染样区的细菌质粒检出率均高于非污染样区,且假单胞菌在氰污染中占绝对优势。选择了高效降氰菌株N40进行质粒消除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高效降氰菌株N40的质粒较难被吖啶橙的SDS消除。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太钢焦化厂7.63m焦炉酚氰污水处理工程,以及好氧池内酚氰污水水质资料,进行了焦化酚氰污水好氧池内衬的腐蚀性分析,提出了采用喷涂聚脲弹性体内衬材料的防腐方案及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3.
细菌降解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煤气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降解氰的菌株,经鉴定为芽孢杆菌属。该菌对氰有较高忍受能力,降解氰的最适条件为:充分曝气供氧;温度为35℃,PH=9.0;在条件下,培养液中氰的浓度为10.89mg/L时,摇床振荡培养35小时,氰的降争率可达61.9%。  相似文献   

4.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要从源头着手抓起,就必须解决在电镀工业中危害最严重的使用氰化物和六价铬问题。氰化镀锌所用氰化钠占氰化电镀总用量的70%左右,取代该工艺是当务之急,嘉兴市巨大工贸有限公司2003年开发出LYH03代氰剂创新产品,实现了无氰镀锌和三价铬纯化工艺。经多年验证,受到了采用这一工艺的诸多电镀企业的青睐,被称为电镀工业的一次“革命”。本文介绍了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的LYH03代氰剂及镀锌津的制备的无氰碱性镀锌工艺。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以廉价的季铵盐类催化剂(LA)代替18-冠-6、新洁尔灭生产对氯苄氰的小试研究.结果表明,用LA作催化剂合成对氯苄氰,产物收率达到91.1%,纯度可达95.4%。可望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杀菌剂二氰蒽醌在施用后的环境风险,本文以贵州典型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为研究对象,试验模拟3种土壤在好气和积水厌气条件下对二氰蒽醌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3种土壤对二氰蒽醌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气条件下,二氰蒽醌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83cl,10.31d.8.52d积水厌气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5.48c1.5.39c1.6.70d,均属于易降解级别。二氰蒽醌的环境不稳定性决定其不易造成环境持久性污染,属环境低风险物质。  相似文献   

7.
黄磷废水处理系统中氰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含有氰化物的黄磷废水进行了氰降解菌筛选优化,共得耐氰菌20株,其中有9株的降氰率在90%以上,且AB2001003菌株降氰率在97.1%以上.该菌能在72 h内使含CN~-50mg·L~(-1)的黄磷废水降至0.5 mg·L~(-1)以下,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菌的最佳生长pH7.7,最佳温29℃.  相似文献   

8.
氰乙基化改性赋予天然材料稳定性强、耐酸碱、可生物降解等许多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光电、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对淀粉、纤维素、壳聚糖、蛋白质材料氰乙基化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化学氧化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的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实验确定的废水处理装置优化工艺条件为:投药量为理论加药量的7.0~7.3倍、反应时间为30min、反应pH值为10.5~12.0.在该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含氰量低于0.5mg.L-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0.
了解总氰的构成对提高焦化废水处理装置的除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水质分析和研究铁氰络合物的去除特性发现,铁氰络合物对生化出水中总氰的贡献率超过90%,铁氰络合物虽见光易分解,但在缺乏光照的生化反应器中,微生物对其的去除作用主要表现为吸附而非降解.另外,酸,性、好氧条件和高分子助凝剂的使用有利于形成铁氰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11.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微生物类群及酶活性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细菌生理类群数量及酶活性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分布在O~15 cm表层土壤,其数量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加深而降低.随季节性水热状况的变化,表层0~15 cm和15~30 cm土层微生物和酶活性各月差异显著(P<0.05),具明显的季节变化,但各类群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同,细菌、真菌、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硝化细菌、有机磷分解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8月最高,而放线菌、无机磷分解菌、反硝化细菌与嫌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则6月最高,各微生物及酶活性均4月最低.底层(30~47 cm)土壤各微生物和酶活性总体上季节动态不明显.各季节中,氨化细菌、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有机与无机磷分解菌是8种细菌生理类群中的优势菌群,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表明林线交错带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发生的2月龄幼兔肺脏中分离到3种类型的细菌(记作:a,b,c),经对所做的纯培养3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检验,结果表明a菌(17株)为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bronchiseptica);b菌(8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c菌(6株)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为相应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光合细菌固定化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比较了光合细菌的5种不同固定化方法及其特性,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菌藻共同培养,通过试验研究了固定化后的光合细菌与游离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差异并确定了固定化光合细菌的最佳投加量。结果表明:采用沸石、碳酸钙和海藻酸钠混合包埋光合细菌的固定化方法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对铜绿微囊藻抑制作用显著,为83.55%,而相同量的游离光合细菌的抑制作用只有26.81%;最佳固定化光合细菌投加量为36 g / L。  相似文献   

14.
四种华重楼内生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新鲜块茎中分离得到107株内生菌.对这107株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经初步检测鉴定,有6株菌产生薯蓣皂甙或其类似物等甾体皂甙,对其中4株菌的形态学和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这4株菌分别属于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5.
用于煤气废水深度处理的脱酚菌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哈尔滨某气化厂生化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2株高效脱酚菌.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鉴定2株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研究了温度、pH对单一高效脱酚菌和混合菌脱酚能力的影响及其菌胶团形成能力.结果表明:混合菌脱酚能力和菌胶团形成能力高于单一菌种,对温度、pH的适应性也比单一菌种强,更适合作为实施生物增强的菌剂.将混合菌固定在活性炭上,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IBAC)处理煤气废水,对COD和总酚的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8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微量量热法对嗜热菌、嗜冷菌热动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极端条件下细菌生长的热动力学模型,用微量量热法研究嗜热菌,嗜冷菌的热动力学性质,分别测量了嗜热菌,嗜冷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热谱曲线,求出了细菌生长的动力学参数与活化态的活化参数,并通过计算机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细菌生长的最佳生长温度及生长温度范围,试用非线性理论解释了细菌生长过程中熵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河南南阳宝天曼森林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细菌,以对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杀灭作用为筛选模型,从128株细菌中共筛选到3株杀线虫活性较高的细菌,编号分别为B、C、D。当作用于线虫24h后,它们对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20%、25%、97%。然而发现当B和C共同作用于线虫时,致死率大为提高(约为90%),说明二者在杀线虫方面有协同作用。通过培养观察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提取各菌种基因组,扩增16SrDNA测序,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这三株菌的鉴定结果为:菌株B与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xfchu2的同源性较高,为96.46%,菌株C与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strain QT24的同源性较高,为92.75%。菌株D与荧光假单胞菌属的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选用海藻酸钠(CA)和聚乙烯醇(PVA)混合物作为包埋载体,对经富集培养的以反硝化聚磷菌为主的活性污泥固定化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包埋菌体量、海藻酸钠质量分数、沸石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包埋菌体量和沸石添加量这2个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固定化小球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固定化反硝化聚磷菌的最佳包埋条件是:PVA质量分数为8%,CA质量分数为3%,包埋菌质量体积浓度为25g/L,沸石质量体积浓度为20 g/L,固定化小球交联时间为18 h.  相似文献   

19.
PK菌肥的菌种筛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本地土壤中筛选出二株具有解磷,解钾能力强的菌种,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它们可将壤中及化肥中不溶解的磷,钾养分,且对碱性环境和本地土壤有较高的适应性。用此菌种制备成PK菌肥,对早春结球甘兰(Brassica pekinensis)生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此菌肥与二铵和空白对照相比,其产量分别增加8.66%和15.54%,产值提高35.48%和46.67%。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解钾性能稳定提高的候选菌库,选用课题组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L18(Bacillus cereus,KF494191) 为出发菌株,对其分别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诱变处理,经四苯硼钠-季铵盐显色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42株解钾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株,其中:诱变株L18-NTG-151和L18-UV-68发酵液钾质量浓度分别为126.74,121.69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3.64%和57.12%.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处理能显著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