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诗史思维”纵论杜甫诗学,详细论述了杜诗中诗与史的异质同构思维特征、诗史思维的精神指向、诗史思维的文化底蕴、诗的时事化与时事的诗化及诗史思维中的叙事主体及时间距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诗史”问题,宋季诗史是最重要的对象。诗史是“亡天下”之际的“野史”,诗史应纪实与伤时并重,这是宋季诗史作者和论者共同的诗史观。宋季诗史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并且蔚为大观,形成高潮。与杜甫诗史相比,宋季诗史更注重时事、史实的完整记录和具体描述,杜甫诗史侧重在“诗”,宋季诗史侧重在“史”。  相似文献   

3.
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诗史”问题,宋季诗史是最重要的对象。诗史是“亡天下”之际的“野史”,诗史应纪实与伤时并重,这是宋季诗史作者和论者共同的诗史观。宋季诗史是分层次、多样化的,并且蔚为大观,形成高潮。与杜甫诗史相比,宋季诗史更注重时事、史实的完整记录和具体描述,杜甫诗史侧重在“诗”,宋季诗史侧重在“史”。  相似文献   

4.
杜甫《哀王孙》是一首反映安史之乱中唐皇室悲惨遭遇的诗篇。诗中流露出很明显地“忠君”思想,导致古今论者对此诗评价悬殊。如果我们能够超越诗中“忠君”思想的表层,就会发现杜甫在此诗中流露出的思想其实仍是他一贯的爱国爱民思想的流露。本诗“指陈时事,反思致用”的特质于我们认识那个特定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诗史”价值。今天的我们有必要对此诗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5.
"诗史"思维源自中国早期社会"诗史合流"的传统,在漫长的理论架构和文本阐释过程中,杜诗"诗史"说形成"少陵生前流传""贞元、元和之际产生""宋代形成共识"等几种主流观点.用文献考证和文本关照的方法对上述诸观点甄别析辨,可知"唐代尚未出现以诗为史的普遍思潮,杜诗'诗史'之名在学者中形成共识应该是宋代的事"的论断较为审慎,更多文献的考证是对"诗史"之名缘起进一步界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风云激荡、天崩地解,有志之士历乎其交,中有所藏,不能默然,“以诗为史”“以诗续史”等成为诗人的自觉追求,素称“诗史”的杜诗成为诗人学习的对象。此际释杜者甚众,钱谦益史以证诗、诗以证史,可谓“凿开鸿蒙,手洗日月”,少陵诗史精神愈出。在传统“诗史”观的基础上,吴梅村提出了“史外传心之史”的新命题,这是对诗的抒情功能的回归,也启示着释杜者对杜陵“心史”的研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教学,实际上是文学史教学的延续。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诗史互证"的过程:"以诗证史",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史证诗",重在对于文学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8.
道、咸间贵州籍杰出诗人郑珍和莫友芝,最初以学者身份齐名,后因近代“同光体”诗派兴起,郑、莫的诗歌价值渐为世人所认可,故此才以诗名并称.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较早明确揭橥“郑莫”的诗歌价值及诗史地位,从而使之成为“宋诗运动”的一面旗帜.二家创作本质上都具有“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特点,但表现又同中有异,在同时代宋诗派作家中可谓自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后期新月诗派在秉承前期新月诗派“理性”思想的同时,无论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都逐步渗入了许多现代主义的因素。在趋向现代主义大潮的过程中,后期新月诗人冷却诗情深刻冷静地思考人生,在诗的题材、诗感上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趋近。在后期新月派诗歌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后期新月诗人对“主智诗”的寻求,“城市诗”的开拓,都是对中国新诗史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分析《诗钞》中未录入的避政治忌讳诗之三种情况,特别是庚子动乱诗史,不录,缺失了一个时代。从这三类"缺题"诗里,集中表现出道希"孤臣危泪,孽子坠心"的神情心态。  相似文献   

11.
杜荀鹤是晚唐的一个著名诗人,其富于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政治诗、时事诗历来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其写景之作也具有相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邹雁 《科技资讯》2014,(15):189-190
"形势与政策"课程与时事热点结合紧密,课堂上借助电视新闻节目和运用仿真演播室的教学方法,可突破单一的应试教育模式,实现从求同思维向求异思维,从传统思维向创新思维的转变。实践证明,"学生模仿演说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满意度,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琦是近代广西诗歌史上的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重要诗人,“岭西五家”和“杉湖十子”之一。他的诗以杜甫为法,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深沉的感叹,具有浓厚的“诗史”特征,风格沉郁悲壮,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可谓杜甫诗歌的传人。  相似文献   

14.
熔铸生命观和爱情观的悼亡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类.新近出版的由胡旭先生所著的<悼亡诗史>一书,立足于严谨的考订,系统梳理了悼亡诗生成发展的脉络,深入剖析了其内容与审美上的特征,具有卓著的学术价值,为整体悼亡文学的继续研究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15.
周莹  罗朋朋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80-183,189
“情圣”杜甫辗转一生,其诗歌中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人其诗又分别被称为“诗圣”、“诗史”。杜甫对各阶层女性的丰富描绘与深刻展现,构成了其诗歌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的女性亲人、女性歌舞伎、上层女性以及苦难的乡村女性形象丰满真实。其进步的爱情观、女性观,亦玉成了其高尚的人格,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敬仰。  相似文献   

16.
杜甫平生所著"诗史"因其深远的文学素养和鲜明的时代精神而饮誉中外,倍受推崇。随着"杜甫"热的兴起,英译"诗史"也成为了一股影响深远的文化驱动力。中外学者对杜甫"史诗"英译的研究虽取得丰硕成果。然而,研究角度大多集中于诗中"意象"’"语言"或"形式"等方向,而对飘扬过海后诗文本身逐渐消瘦的美学意味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在英译过程中,由于众多主客观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制约,原诗的意境、"形"体、所蕴含的时代内涵以及文化信息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缺损和消弱。  相似文献   

17.
赵翼晚年创作了一系列纪实性的忧民诗。对此研究可以采用文史互证的方法,以《书所见》为个案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强烈的民胞物与的情怀与自觉的诗史意识,而且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所谓乾隆盛世的子民艰难的生活状态,透过该诗可以明晰地倾听到盛世之音下的凄凉之声。  相似文献   

18.
学界多以阮籍《咏怀》之十二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抒写同性恋的诗歌,但阮籍此诗另有寄托,其用心根本不在龙阳之好。晋人张翰《周小史》才是诗史上歌咏该题材的首创。这首诗与盛行于梁陈之时的宫体诗有很深的渊源,其娈童题材及女性化描写对宫体诗中同类作品具有范式意义,折射出中国古代男性文人独特的性文化心理和男权话语的本质;而它对人的物化玩赏心态及铺陈描写方式也成为宫体诗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探索了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认为可分为四种:诗史互证、多重证据法、科学思维法、从文化的视野视察文学,并对此分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清兵南下,江南一带的抵抗最为强烈,遭受的破坏和损失也最为严重。吴嘉纪作为扬州、泰州、镇江一线布衣诗群的代表人物,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布衣诗人、盐民诗人,其诗几乎涵盖了明末清初的所有大事件,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艰辛和悲惨生活,堪称“诗史”。本文拟从生平行藏事略、“以诗为史”的写实诗歌和其诗歌艺术特色三方面来解读吴嘉纪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