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联书是《宋史》本纪中常用的笔法,它给人们了解事件的具体时间带来不便,对联书进行考察很有必要.高纪春先生的《对《《宋史·高宗纪》补正》一文的正补》提出的观点失之偏颇,对《宋史·高宗纪》的史实的考订、对《补正》作者原意的理解、对本纪联书问题的看法均有未妥,应予辨正.  相似文献   

2.
《云笈七签》卷一百《轩辕本纪》中,"容光"两见,还见于同书《九天玄女传》。根据"容光一曰常光"的注释,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记载,可知"容光"当为"常先"之误。"史王"仅一见。根据《轩辕本纪》中"有臣史王始造画"的记载,以及其他传世文献"史皇作图"的记载,可知"史王"当为"史皇"之误。  相似文献   

3.
《宋史·礼志》的史源,前人虽多有论说,然均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足之处。在《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记载与《宋史.礼志》比对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宋史·礼志》的史源,很可能是《国史》、宋代官修《会要》、《文献通考》等史料价值极高的官私著述。  相似文献   

4.
《史记》《汉书》对吕后诛杀戚夫人及其子赵王刘如意一事的记载颇为不同,司马迁立于本纪,班固则放于列传,且二人对事件本身的评价也有差异。班、马就同一事件的不同编排,源于二人看待事件本身的立场,其所处社会背景的变化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天城石壁记》是研究宋元方州之战最原始、最详细、最可靠的珍贵史料,有些记载可以补正《宋史》、《元史》之缺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祖本纪》、《太祖本纪》为个案对这两部史书《史记》、《清史稿》的人物描写作了比较性的解析,从 《史记》到《清史稿》人物的描写艺术呈现诸多不同,其展现人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故事塑造与侧重略述经历 的不同、以直笔h写人与以赞笔写人的不同、强化传奇性与弱化传奇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古蜀时代,传说有五个王朝,扬雄《蜀王本纪》就有关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的记载。这些记载虽然简略,却为了解和探讨古蜀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成都平原诸多古城址、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揭示了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可知传说的古蜀王朝并非子虚乌有。扬雄《蜀王本纪》记述的古蜀传说,终于得到了印证,但仍有许多疑问,需要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叶适是南宋时代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是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对程朱学派的理学起到了批判作用,对后世我国思想家和日本思想家也有很大的影响。可是《宋史·叶适传》记载他的事迹、著作多有遗误,以致明、清以来有关他的论述,都引证失实,以误传误。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叶适的研究工作。为此,特对《宋史·叶适  相似文献   

9.
《史记·五帝本纪》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记载标志着天文学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帝尧时期通过观测星辰定四时的方法历来备受争议。实际上,帝尧时期太阳崇拜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人对太阳的认识更加深刻,观日授时更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陶寺遗址的发掘使历史的脉络渐趋清晰,陶寺观象台通过观测日出方位定四时的实证与《五帝本纪》所载相悖,这也印证了考古发现对证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宋史》纂修及其评价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课题,但学界往往只注重元顺帝至正三年至五年这一时期的《宋史》编修,而对至正三年前的《宋史》纂修情况鲜有涉及.事实上,至正三年前《宋史》纂修只有部分成稿,而非学者一般所认为的早在至正五年《宋史》定稿前,相关内容已基本完成,且已流传民间,所谓脱脱等修《宋史》即在此基础上编排成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温州地方文献订补《全宋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宋诗》有不少疏误。本文就温州地方文献中发现的《全宋诗》编者所失收的作品及疏误之处,进行了辑佚和订误,为《全宋诗》的完善及温州地方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的起源很早,但史书对于妇女尊从礼制的记载却从宋明时期才开始兴盛起来,尤其是明代对"贞节"观的强调达到了极致,笔者以为这恰恰从多方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对此问题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志怪小说《异苑》内容丰富,既记载了许多传闻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又涉及晋宋及前朝的诸多史实。但现有的校勘仍不尽如人意,现依据史书记载和唐宋类书引录的条目,就其中与史实相关的部分异文进行校勘整理。  相似文献   

14.
宋代盂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在描写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昌盛的饮食文化。从《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果子、包子、冰雪、豆芽菜这四种小吃可以看到宋代饮食文化的繁荣。宋代饮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宋代园林在中国造园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宋代园林的铺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查阅相关书籍和宋画,对宋代园林铺装的材料、形式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宋、今园林地面铺装的路基、施工方法和排水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宋洪迈所作《夷坚志》记述了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社会百态,其中关于僧人的记述尤为丰富,书中描述的僧人活动空间非常广泛,社交比较活跃,从事活动丰富多样,对此时人亦有不同议论。通过对该书相关记述的梳理,以更好地了解两宋时期的社会状态尤其是该时期僧人群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茶与文人有着不解之缘。宋代文人饮茶成风,并于宴饮赠和之间创作了相当数量的茶诗,这些茶诗同其他诗文一样或明或暗地反映了宋代的世风、士风和文风。一些有代表性的咏茶诗对宋代文人的生存状态、思想倾向、艺术特点等方面都有较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1972年出土的宋代大理国《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碑刻所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堂属后裔,随从侬智高流寓大理的史实,与苏洵的散文《张益州画像记》相互考释,证实苏洵歌颂张方平“平谣安民”的背后原因是大理国杀侬智高并“函其首归献”宋朝的真相。大理国的此举是“宋挥玉斧”下,愿以行动表示向宋朝臣服的一个惨痛案例。本文论述了《故大师白氏碑铭并序》的重要价值,亦为苏洵《张益州画像记》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北宋高度中央集权和守内的政治结构下,王安石的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丑恶的、执拗的形象特征,对他的评价也是毁大于誉。现存与王安石有关的元杂剧也是采用“褒苏贬王”的模式,其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