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伦理批评在当前国内文艺理论界正方兴未艾,但国内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叙事伦理层面。鉴于此,梳理了列维纳斯的伦理形而上学和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这2种伦理批评范式,并通过对他者的人文主义与道家精神、规范伦理与示范伦理的比较分析,探寻伦理批评在当代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美学理论的表述形式由于时间潮流的冲刷而渐渐风化,这是我们面对黑格尔美学理论的困境。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我们试图采用话语表述策略来还原黑格尔的审美世界,从而初步证明审美的理论世界能够而且应该从政治性话语世界汲取能量和活力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活动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艺术活动.它的审美特征就蕴藉在不同于日常和科学用语的话语体系中.文学话语以言约旨远、含蓄凝练,模糊朦胧、含混多义,象征暗示、意蕴深刻为主要特征,带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审美主义话语主要包含着三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本体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本性,强调审美的超越性、审美的独立性、审美的纯粹性;二是从功能论上,突出文艺的审美救赎功能,将审美视为一种生存态度;三是从价值论上,在审美与现代性的繁复关系中高扬感性、自由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西方很盛行。对此,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进行了无情驳斥。伊格尔顿倡导唯物主义美学现,认为人类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方式——它反映的是审美主体向审美客体的"切近"。他还高度肯定马克思追求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统一和要求将"伦理"审美化的美学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论——它立足于现实,但总是向着崇高的理想攀越,内含崇高的伦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话语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单位.在日常交际中,借助一种言语形式传递另一种语言意义的言语现象被称为话语的言外之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注重言外之意的交际价值,在文艺作品中人们倾向于追求话语言外之意的审美价值,而在电影作品《泰囧》中,话语的言外之意则被用来制造冲突,营造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凸显独特的话语张力的魅力和美.  相似文献   

7.
"味觉论"有两个层次:1.理论话语层次,认为中国人的审美话语是以"味"为中心隐喻;2.审美心理层次,即认为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源于味觉。我们认同于前一个层次的味觉论,因为中国古代的这一独特话语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但对于后一个层次的味觉论则至少应当持一种存疑态度,因为就审美意识的起源来说,中国人不应当和西方人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人格,又是一种审美人格,而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融合,这种境界就是为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后建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孔颜乐处”。“孔颜之乐”是仁与美的结合,是道德与审美的相得益彰,是伦理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伦理与审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嬗变?这是当下文艺学、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这一热点、难点问题,国内学者这几年来产出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在这些成果中,由李立博士撰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的《伦理与审美。后现代语境下的追寻与反思》(以下简称《伦》著)一书,是相关领域的又一部新近之作。该书以后现代语境下伦理审美化倾向为论述焦点,对后现代语境下伦理与审美关系问题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对相关领域研究的拓进颇具意义。总体来看,该著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优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强烈的伦理关注是但丁诗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但丁把他的《神曲》看作道德哲学,说明他从本质论上强调诗歌的伦理价值;他的诗歌形象,无论是地狱的怪诞恐怖还是天堂的和谐崇高都体现为一种诉诸道德价值的审美论,他的诗歌批评思想也表现出一种伦理评价的意识。因此可以认为但丁的诗学是一种伦理的诗学。  相似文献   

11.
论幽默话语的结构和语用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玲 《许昌师专学报》2000,19(1):106-109
幽默话语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人类物质明 精神明发展到今天、幽默在人们的生活艺术世界以至整个精神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从实例分析入手,论述了幽默话语的表层和深层结构以及它的审美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彭雅琴 《科技资讯》2010,(36):220-220,222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话语意识的形成受到创作主体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文学观念及审美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张爱玲这位女性主义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她对人生的特殊感悟以及对新旧时代交叠下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讲述的都是发人深省的文化伦理故事。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传达的存在就是合理、宽恕敌人就是宽恕自己的文化伦理主题,在某种程度上泛化了当下的时代话语和人们的生活态度;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阐述的大家都是亲人、谁也没有敌人的观念,则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主题的合理延伸和合法演绎,二者传播的理念具有同质异构的特征,都指向人类的文化伦理追求,都蕴含着文化伦理的力量和光芒。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动画与伦理的共赢,做到了时代性、民族性与当下性的深度统一,也对如何营造和形成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独特话语方式及其民族化表现模式,作出了引人关注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成功地创作了一系列以表现家庭生活和伦理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情节剧电影,成为中国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类型的开拓者.其主要影片具有文化价值取向的本土化、生活故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叙事策略的大众化和创作主题的伦理化等审美特征,基本确立了中国电影注重社会伦理教化、审美教育与戏剧性表现手法相结合的创作传统.  相似文献   

15.
马金莲的小说话语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族群文化和性别文化的特质.民间乡土情怀与底层生命感悟是马金莲小说话语的内在动力.人物话语的叙述化、景物描述的意境化是其小说话语的外在表现,倾听大地、倾听民众、倾听内心是其小说话语的生成机理.马金莲以素朴话语编织了意蕴丰厚的乡土世界,建构了独特的乡土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审美学》一书立足于中国话语语境,建立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理论的三大范畴体系,为中国美学研究思维的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该书作者关于中国美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重建"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构建中国美学的"当代形态",无疑是一种崭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内容的可变性体现为范畴的不确定性和评价系统的变异性,为此,在确定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内容时要把握文学史模式和话语功能两个维度。中国当代文学史模式包括作为鉴赏的文学史模式、作为资料的文学史模式和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模式,中国当代文学的话语功能包含社会话语功能和审美话语功能。应该根据文学史模式和话语功能的不同进行教学内容整合。  相似文献   

18.
赵丽 《科技信息》2009,(14):109-110
我认为张爱玲的身上辉映着动乱时代的影子,这位一夜走红的女作家,从骨子里到笔尖都流露出让人心寒的苍凉。虽然她的作品题材千变万化,但“中心话语”永远是苍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苍凉。这种苍凉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艺术创造,它满足了人们超常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宗璞的小说创作深受中国伦理文化的濡染,她的小说中表现了鲜明的伦理意识。其伦理意识有四个显著的特征,即承担历史使命的文化品格,“和”的伦理价值、良知内在支撑点和古典审美意蕴。当我们的民族陷入困境时,宗璞是用“加法”的方式来表现伦理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因此其真诚的写作表现了深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0.
怀旧情结与红色经典改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改编热”是主流意识形态、商业话语、市场机制和艺术规律等多方力量参与“怀旧”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审美文化系统中强有力一翼的中国影视艺术复杂的审美文化品格及文化指向。其复杂性既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复杂多元的文化情境,同时又像一种集体性的精神梦魇标识着当代人审美文化心理的嬗变轨迹和内在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