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瓜种子经室内沙培,其子叶出土后第二天在第一真叶叶腋处即出现花原基,依次分化出花等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和雌蕊原基,整个发育期约20d本实验为研究花芽分化机理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系统.同时证明,光照不是诱导花原基形成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酸柚(Citrus grandis)和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Seem.)Hemsl.)离体培养根分化过程中内源IAA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测定结果表明:内源IAA的变化都呈典型的单峰曲线;它们分别在第3d和第2d根原基启动时达到高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减少及活性的降低与内源IAA的升高及根原基妄动的时间一致,同工酶酶谱的变化早于肉眼可见的根分化的形态学变化。过氧化物酶同  相似文献   

3.
7d龄黄瓜无菌苗完全切除全部下胚轴、1 / 2子叶和顶芽 ,取子叶节分别培养于诱芽和诱花培养基上 ,进行逐日更换培养基试验 .诱导营养芽培养基中培养 1~ 3 d,转入诱花培养基 ,成花率在 1 4%~ 40 % ;4d后再转入诱花培养基 ,成花率显著降低至 7%左右 .诱花培养基中培养 1~ 2 d后转入诱芽培养基 ,成花率仅 7%~1 4% ,培养 3 d或 3 d以上转入诱芽培养基 ,成花率显著升高至 2 7%以上 ,培养 6~ 7d后转入诱芽培养基 ,直接成花率则可达 60 % .结果表明三碘苯甲酸和多效唑诱导黄瓜子叶节花分化的临界时间是 3 d左右 .  相似文献   

4.
黄皮种子发育中后期ABA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皮花后55~80d,种子鲜重持续增加,含水量逐渐下降。成熟时含水量仍高达49.6%,子叶和胚轴中ABA含量分别只有花后55d的22.4%和11.7%;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成熟时的高含水量和低ABA含量。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pH对离体黄瓜子叶形成花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上培养和预培养对离休黄瓜子叶直接形成花芽的影响。在不更换培养基时,以pH6.5时花芽形成百分率最高。pH预培养时,以pH7.0预培养2d的效果最好,且花芽分化率高于不更换培养基的分化率,并使花芽形成高峰期提前20d左右。据结果推测,子叶培养开始后的1~4d内可能是花芽分化的关键时间段。  相似文献   

6.
离体黄瓜子叶在仅加有双蒸水的培养皿中能高频率发生不定根,6d苗龄的子叶节不定根发生高峰在培养后4~6d.子叶的不同切割方式对不定根形成影响较大,子叶节最好,整片子叶其次,半子叶再次.5.0mg/LSpm对子叶节不定根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1.0mg/LSpm和10.0mg/LSpm对不定根形成起抑制作用.0.01mg/LNAA对不定根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1mg/LNAA不利于不定根形成.  相似文献   

7.
栝楼不定根尖分化芽过程中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栝楼的不定根尖(长约0.5cm)在含有BA2~5mg/L的MS培养基上光培养15~20d,根尖端会逐渐膨大成球状,并在球的顶端分人绌大量不定芽,通过扫描电镜和体视显微镜,观察栝楼根尖分化芽的表面结构变化,培养0~4d变化不大,根表面细胞小且排列整齐,培养6~20d表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细胞体积变大,排列不整齐且凹凸不平,尤其培养11~20d芽形成期,可观察到从芽原基到芽体由内部伸出的情况,为栝楼  相似文献   

8.
杨柴锈病的重寄生菌,经鉴定为锈寄生菌(Sphaerelopsisfilum(Biv.-Bern.exFr.)Suton),寄生在杨柴锈病菌的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上.在人工培养基上,锈寄生菌生长最适温度是15~20℃.在室温下培养至11d,供试7种培养基有3种(葡萄糖、甘露醇、淀粉)产生分生孢子器.在20℃下,PDA培养基上,10d即可形成分生孢子器,12d可见溢出淡黄白色孢子角.葡萄糖、甘露醇、淀粉、麦芽糖均为该菌适宜的碳源.相对湿度93%~100%孢子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散射光下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9.
Cu 2+ / 对离体培养下黄瓜子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瓜子叶离体培养为实验系统,研究了Cu^2+对离体子叶外植体花芽分化的影响,育苗期的培养基中缺乏Cu^2+显著地降低离子叶外植体花芽,营养芽间接花的分化率;离体子叶外植体培养在含有不同浓度的CuSO4培养基中,外植体花芽和营养芽的分化率随Cu^2+浓度升高,其中以0.4μmol/L为最佳;离体子叶外植体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给予Cu^2+脉冲处理24h,发现第5天给予0.4μmol/L脉冲处理显著地促  相似文献   

10.
高pH促进黄瓜离体子叶花芽分化的适宜处理时间和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知pH7.0预培养2d能有效地促进花芽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其适宜的处理时间和部位。结果显示,高pH处理最有效的时间是子叶离体后的24h内,最有效的部位是子叶本身,尤其是子叶柄。同时提示pH能直接作用于子叶形态发生区域.  相似文献   

11.
1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石蜡切片和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了油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探讨了油菜花蜜腺发育与传粉之间的协调关系,旨在揭示油菜花蜜腺的生殖生物学意义.油菜花共有4枚蜜腺,蜜腺随着花蕾膨大生长发育,盛花期蜜腺体积达到最大.蜜腺表皮上有正常气孔和退化的气孔,退化的气孔失去开闭功能,演变成花蜜分泌的出口.在泌蜜盛期,雄蕊发育成熟,油菜传粉受精.之后,花萼花瓣开始萎缩进入花败期,此时蜜腺呈绿色,继续存在,没有衰退现象.随着花萼花瓣的衰败脱落,子房明显开始膨大,进入幼果期,蜜腺开始衰老,直至完全脱落.解剖观察发现油菜花蜜腺内无维管组织,细胞内有叶绿体,证明其蜜腺分泌的蜜汁主要是由蜜腺自身光合作用产生的.泌蜜盛期与传粉期吻合,有利于传粉和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3.
14.
15.
罗布麻花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罗布麻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对其可能的传粉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有两种传粉方式:白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相似文献   

16.
球茎甘蓝花托、花柄在MS+2,4-D0.5mg/L+6-BA1mg/L培养基上培养,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MS+NAA0.5mg/L+6-BA3mg/L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能分化出芽.花托在附加6-BA和GA3的MS培养基上培养,能直接出芽.花柄在附加6-BA或6-BA和GA3的MS培养基上培养,能直接出芽.芽通过继代培养,能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蝴蝶兰成花诱导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蝴蝶兰Phalaenopsis分别用22/16℃,23/18℃,25/20℃,30/28℃(日/夜)温度处理。结果表明诱导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5/20℃,更低温度虽然可提早开花但均引起一定数量的花败育;较低温处理组的花序轴直径及开花的花朵数均小于常温组。30/28℃处理期间(205d)均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分别将3组较低温度处理30d和40d后的蝴蝶兰移至常温中培养可以与持续温度处理组同时开花;25/20℃处理并已抽出不同高度花序轴的蝴蝶兰移入30/28℃中,发现蝴蝶兰均能提早开花,但花器官发育受阻。  相似文献   

18.
芥菜的花蜜腺共4枚。侧蜜腺2枚,类肾形,类肾形;中蜜腺2枚,乳头状,属花托蜜腺。它们均由分泌表皮及泌蜜组织组成,侧蜜腺的泌蜜组织内还具维管束(仅含韧皮部)。4枚蜜腺都由花托的表层细胞发生并同步发育,但中蜜腺先于侧蜜腺衰败。蜜腺发育过程中多糖及线粒体消长呈规律性变化。侧蜜腺原蜜汁直接源于韧皮部,中蜜腺原蜜汁主要来自蜜腺基部的维管束,两者产生的花蜜均先由泌蜜组织泌至胞间隙后经变态气孔排出或由分泌表皮细  相似文献   

19.
篮花是现代插花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花型。首先,本文阐述了现代篮花的制作技巧:做好贮水、突出花篮特征及恰当添加装饰物;其次,从花材使用、常见花型、装饰物的运用等方面介绍了5种常见篮花的区别和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20.
分析红色、黄色、粉紫色和白色蝴蝶兰品种不同开放度的花和叶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7个结构基因PAL、4CL、CHS、DFR、F3H、F3'5H和ANS基因和3个调节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10个基因的表达因不同花色、不同发育阶段而异.这10个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相对花较低.黄金甲中PAL、4CL、CHS、F3H、F3'5H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PAL、4CL、CHS和F3'5H在开花期达到峰值,粉色花空港红鹰花DFR、CHS、F3H、F3'5H表达量较高.白色花空港枫叶和黄色花富乐夕阳花中CHS、DFR、F3H、F3'5H和ANS表达量较低.CHS在6个品种花的不同阶段皆有表达.F3H基因在6个品种中表达量较低,与花色素合成不存在直接相关.调节基因b HLH 6个品种各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均较高,MYB表达量较低,这些结果表明,蝴蝶兰花色素苷积累是CHS、F3'5H、DFR和ANS等关键结构基因共同表达的结果,编码转录因子b HLH基因的表达可能在花色形成中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