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科学著作。一千四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称之为郦学。历史上有许多郦学学者,如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近代的杨守敬、熊会贞等,都认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本文则应用现代地名学的原理,研究了《水经注》的写作特色及其内容,认为它是地名学著作;并详尽地阐述了它对地名学的卓越贡献。藉以说明《水经注》的科学属性,从而揭示地名学的科学性质。因之对郦学的研究和地名学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版本和校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按其书名是三国时所撰的《水经》的注释,但此书不仅比《水经》大20余倍,而且文字生动,内容丰富,历来评价极高。学者们从各方面对此书进行研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郦学。此书原为朝廷藏书,唐末宋初流入民间,经过辗转传抄刊印,出现了许多不同版本,但大多是经、注混淆,错误连篇。清初学者通过对各种不同版本的精心比勘,终于分清了混乱的经、注,纠正了许多错误,基本上恢复了这本历史名著的原貌。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与文学名著,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版本与校注、历史地理研究、郦学史和郦学家的研究及汉语与文学研究等方面。既有集大成的研究成果,也有零散的查漏补缺,对于《水经注》研究其空白与疏漏正在不断减少并日趋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历史地理学专家陈桥驿先生点校的武英殿本《水经注》。它不仅为《水经注》读者提供了一个好版本,还采用新式标点,纠正了自三十年代以来包括王国维《水经注校》在内各种版本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要完全读懂并正确地标点《水经注》这部有三十多万字,历述北魏以前我国河流水道变迁和城邑建置及有关历史人物事件的详赡宏富的典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笔者  相似文献   

6.
陆机天才俊逸,著述丰富。然其著作散佚严重,今所见者百无其一。对陆机的著作、文集及其作品存目进行了细致地钩沉考索,并对现存之文集版本系统及其特点亦详加考释,对郝立权《陆士衡诗注》、金涛声《陆机集》(校点本)亦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7.
杨甦宏、杨世灿、杨未冬的<水经注疏补>卷一至卷十,计40万字,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循<水经注疏>体例,补中国西部、一级九大水系与黄河流域及其详细支流,对<水经注疏>所记黄河水系大部分水道的源头、流向和河渠、湖泽的形成、变迁,流域所经主要城邑兴衰及治所沿革予以校勘,对所据引的古地理著作、摘选的史料、古词语予以注释,并注补了现代治水的大量科技成果,提出了水经注研究经济发展方向的科学发展观点.该书出版是郦学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8.
自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刊行后,备受学界推崇。较之以传世明代道藏本与清代孙星衍校订本,更见胜善,且与银雀山汉墓《孙子》简本及日本樱田《孙子》古本颇多楔合。由曹操为其首注之十一家注文,使其成为《孙子》注释之集大成者。诚若宋人郑友贤所云:“学兵之徒,非十家之说,亦不能窥武之藩篱,寻流而之源,由径而入户,于武之法,不可谓无功矣”然至今于《十一家注孙子》校注正文者多,而考论其注文者鲜,几无系统著述。现拟于版本、注家、体例、注释四者详考论之,冀有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9.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玉篇》版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篇》版本流传比较复杂,既有原本、增字减注本、节本之别,又有国内传本与日本传本之异,本文综合考察了《玉篇》版本的这种流变。《玉篇》是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所撰之字书,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在中国语言文字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陈书》、《南史》均有其传而以《陈书》为详。顾氏一生著述甚丰,《玉篇》三十卷是其中重要的一种。《玉篇》自成书至于今,已历1450余载,其版本流传比较复杂,今人郑师许等虽曾述及《玉篇》版本,然尚有阙漏,今据历代典籍,参稽各家材料,对…  相似文献   

11.
清代笔记中存留着大量的伶人史料,对于伶人地位、伶人交往,以及伶人的艺术面貌、精神面貌等,均有生动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研究清代戏曲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对笔记中关于伶人生存环境的史料的钩稽整理,勾画出了清代伶人处境、伶人地位,以及伶人社会交往等层面的大致情貌,认为清代伶人的生存境况是在受到等级偏见、社会变革以及时代风气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并表现出一种心理期待与现实境遇间的巨大落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历过的两千多年专制主义社会里,统治阶层从未放松过对舆论宣传的控制。到了晚清时期,国门洞开,西方新事物、新思想不断冲击着专制主义国家的旧壁垒,清政府在专制主义政策推行上较之以前也稍有松动,特别是清政府推行新政以后,对出版舆论的监督有所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开,统治阶层在书报检查制度上通过各种手段力求维护其正统地位,只是相对以前而言,晚清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现代性已渐露端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张运军学者在《晚清书报检查制度研究》一书中针对这一时期的书报检查制度给予了详细的分析解释,并从一般书籍、报纸、教科书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论述,读后深受启发,也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献《诗人主客图》是晚唐诗人张为所撰,它开创了诗歌流派理论研究的先河,然而由于后世学者对《诗人主客图》的认识不足,它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导致其原本散佚,现在所存的版本也都是清人所集。目前还没有关于《诗人主客图》的版本著录及流传情况的研究,作为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文献著作,实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镡津文集》是北宋著名僧人契嵩的别集,自问世以来,其祖本、元刊本残本、明弘治本、清代等刻本相继流传。祝尚书先生虽于《宋人别集叙录》中对它的版本进行了整理,但却没对其各时代的流传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其他关于《镡津文集》的研究也如此,均未有全面而细致的版本梳理和分析。本文通过对《镡津文集》编刻的考察,分析其别集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运好教授的《陆士衡文集校注》是迄今为止辑佚最为完备、校注最为精审、资料最为丰富的陆机别集校注本。与其他别集校注本不同的是,该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献整理,其研究还广泛涉及文学批评、文献考证、美学研究等领域,是目前陆机研究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也代表了刘运好教授的最新学术成就。明确的目标意识、深厚的文献功底、广泛的研究范围是该书的三个主要特点。因此,该书的出版必将推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献研究、美学研究,乃至于文化研究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邹梧冈参订的《三国演义》五十一卷毛评本被发现后,就其版本的价值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笔者认为,此书是《三国演义》版本系列中的一种,大约成书于清雍正、乾隆年间。从版本的种种特征看,它有可能是四堡书坊刻本。依据邹梧冈的生平事迹及著述活动推断,邹梧冈有可能参订并刊刻过此书,但此书不应早于康熙醉耕堂本而成为毛评本的第一个版本。任何拔高或贬低它的价值都是不正确的。它的发现,对研究《三国演义》版本的流传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四堡书坊印书史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袁行霈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的高度,实用性和适用性的结合等,是集教材、教学参考书和专题文献导读为一身的多功能的书籍。但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如第四编唐代文学部分,从教学的角度看,也存在一些不足与缺点,如条理欠明确、经典性或较弱等。  相似文献   

18.
敦煌法藏文献《丧礼服制度》写本残卷内容多本唐人杜佑新制《唐礼图》,该卷是研治唐代《丧服图》的存世罕见的重要文本,尤其是杜佑撰《唐礼图》十五卷,今不详,唯见于此残卷.文章结合相关礼书对残卷内容及杜佑礼图之作进行考释,认为残卷有部分错误,然《丧礼图》内容较之前代有不少创新之处,又杜佑《唐礼图》为礼学史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9.
平步青《国朝文棷题辞》以千余卷规模的清文总集《国朝文棷》为基础,对清代散文作了集成式叙录。此书从地域文学视角出发,挖掘出清初江西散文与清代浙东散文发展的内在细节与地域集群性特征,揭橥出桐城文派之外丰富的散文创作事实,对于还原文学史真实面目、梳理文派流衍、重写清代散文史,均有比较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指出清代除了专集歌曲文献外,还有一部分歌曲散见于类书、乐书、乐谱及宗教典籍中,通过归纳这些歌曲内容,并与前代作品比较,分析出清代不同书谱中所收录歌曲作品在数量、内容、辑录思想上的具体特征,研究这些散见歌曲文献能给清代歌曲文献作重要补充,为今人了解研究清代歌唱音乐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