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发展为特征的教育.追求受教育者全人格和谐发展,使其主动适应与创造未来社会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教育及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琼 《科技信息》2012,(1):406-406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关于素质教育的涵义,诸多资料均无确切定义,表述种种。但根据国家教委一九九七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素质教育会议上指出:“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而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涵义从根本上讲,应是指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和指导思想的教育。其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所以说,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大限度…  相似文献   

5.
1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它的突出特点是让受教育者都能在主动地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协调的发展.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2.1教育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应试教育”的主导思想是挑选人,教育对象是那些有望升学的“尖子生”,其局限性是造成相当多学生成为被淘汰对象.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发展人,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全面发展,不歧视更不抛弃任何一个学生.2.2教育内容上是片面与全面的区别.“应试教育’积…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因而,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此,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前提,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羽毛球教学是促进体育教学、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并在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淑华 《科技信息》2010,(25):220-220,413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其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的科学教育。也就是说,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必须对受教育者进行以生产劳动为中介的教育。以便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开发受教育者的智能,促进受教育者尽可能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育最重要的是"德行"。而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和灵魂,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应该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及能力,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尊重学生个性,开发他们的身心潜能,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挫折教育是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其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挫折教育区别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毅力与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一个人的发展与先天遗传素质有关,也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着重要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很强可塑性。中学生的年龄均在14-18岁左右,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属于心理未成熟时期。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中学生的心理需要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需要明显增强了。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遵循思想教育工作原理,采用恰当的工作方法,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诚心,用我们的热情,去感化、教育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一生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所在,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等等,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现在,不少学校开展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感教育”和“语文教育整体改革”等,都是对语文素质教育的可贵探索。但直到今日,一部分人对语文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还没有清醒的认识,致使语文素质教育陷入误区。因此,  相似文献   

15.
<正>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16.
魏杰 《科技信息》2008,(11):275-275
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外语教学模式强调教育与发展的责任对受教育者的回归,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造就和培养“有能力之人”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础素质水平和个性发展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术素质、身心素质以及健康的个性等都得到全面提高,并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对这个转轨,教师应自觉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一、把着力塑造学生品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应试教育只看重分数,忽视思想教育,以学习好为标准,塑造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有的甚至在环境改变时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苏建隆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102-104
愉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愉快教育强调: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须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从学生的需要层次上着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促进,带动意志的发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知、情、意并茂。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体育是体质教育,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增强体质的知识技能和应用这些知识技能实际锻炼身体的过程,其真意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身体.”根据教育部规定,我国大学生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开设公共体育课程,第三四学年学生则以课外活动为主,进行自我锻炼.那么,在这两个锻炼阶段,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其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本文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要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由一次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探索终身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