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田勘 《广东科技》2001,(12):51-52
不断有研究人员指出,已经公布的人和果蝇的基因数遗漏了大量的真正的基因。“人类基因组科学”生物技术公司称,人类基因遗漏了50000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塞莱拉公司的果蝇基因测序与公立人类基因组公布的果蝇基因有一半的差异。塞莱拉公司也透露,他们正在研究人类基因组变体,不久将公布变体图谱以完善人类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2.
在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锐利武器,展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引起了基因歧视、克隆人等道德伦理问题和一系列法律问题.因而要从伦理道德准则和法律立法保护两大方面来规范基因研究工作,使其依法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3.
赵稳操 《科技资讯》2012,(23):234-236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基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基因"一词经过一个世纪的演变,已经可以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更精准的解释。基因概念历史渊源的研究不仅可以从本质上揭示生命现象的奥秘,也可以促进商业和计算机等具有"生命"现象的领域的发展。这里综述了基因概念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应用量子化学工具研究核酸的方法,分析了量子化学方法在遗传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10多万种人类基因,决定着个体和种族之间的差异。基因如同决定人类命运的一幅神秘纸牌。如果能把它们全部打开,人类就有可能彻底免去一切病痛,包括癌症和精神分裂症。许多人不知道,为暴利驱使的野心家们已在暗中建立起了一个基因帝国,妄想把全人类的基因据为己有。中国人的珍贵基因自然也在他们的觊觎之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微阵列基因差异表达多重假设检验的统计量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基因表达值到各类样本数据中心的距离作为统计量进行多重假设检验,各统计量之间没有相关性,并且有效地减弱了数据噪声带来的假阳性结果,从而提高了多重假设检验的功效,所选择出的基因集也具有更好的分类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因治疗的原义是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弥补突变基因的不足。随着研究的深入,基因治疗的概念不断延伸,方法不断翻新,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基因治疗的范围已经涵盖了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分子:既有基因导入,也有基因修补;既有DNA操纵,也有RNA改造;既有基因结构的修正,也有基因功能的调整。虽然付诸临床实践还有一个较长过程,但现有的成就使人们对它充满了信心。早期基因治疗的努力主要是DNA操纵,称为DNA治疗。近年来,有人另辟蹊径,在RNA上作文章,如RNA修复(RNArepair)[1]和剪接控制[2…  相似文献   

7.
科比   《科技潮》1999,(6):98-9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成立了国际生物伦理学委员会。该委员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起草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人类基因组合与人权宣言》。这是联合国成立50年来所制定的第二部宣言,目前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新《宣言》认为,人类基因图的发现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人们可以从我们的基因中查看我们的体格特征,查看我们容易患哪些遗传疾病,查看我们将来的健康发展史。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人道主义事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危及到《宣言》中所提出的人权。根据《宣言》,人权应当在一个统一的原则下受到保护:我们有义务尊重每  相似文献   

8.
黄斌 《科技潮》2001,(7):36-37
2000年的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称其为“流芳百世的一天”,因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在这一天宣布绘制完成。一时间,美妙的前景被纷纷勾画出来:几十种可怕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艾滋病、心血管疾病等,20年后可能像鼠疫、天花、霍乱和肺炎一样将成为科学巨人的刀下鬼,人类寿命也随之大大延长;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距离为有目的地选择基因进行婴儿的性格、智力甚至头发颜色设计似乎只差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9.
张开慧 《科技信息》2011,(18):194-194
近年来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在迅速地扩大,同时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世界各国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本文对转基因植物的类型、研究和开发转基因植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以pIRESnco为载体质粒,制备含有报告基因的质粒,以肌肉注射的方式导入大黄鱼体内,每隔一周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鱼体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大黄鱼体内得到表达,表达时间高达28d以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不仅可以在肌肉注射部都组织细胞得到表达,而且在其它部位的肌肉、肝脏、肾脏和心脏等组织中也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低于肌肉注射部位组织。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祥喜 《江西科学》2000,18(4):248-252
随着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抗病水稻品种成为可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抗病转基因的技术、方法,对水稻抗病转基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也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未来,我们的基因是可以设计的吗?基因疗法能包治百病吗?同性恋基因和智能基因真的存在吗?我们的灵魂也是一种分子吗?  相似文献   

13.
继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圆满完成之后 ,人类基因组外遗传计划 (humanepigenomeproject)也于 10月 7日正式启动 ,这也是世界上首项针对控制人类基因“开”和“关”的主要化学变化进行的图谱控制工作 ,他将帮助科学家建立人类遗传与疾病之间的关键联系。大部分情况下 ,人类疾病有半数原因与疾病遗传有关 ,另一半则取决于基因组外遗传变化 ,这种基因组外遗传变化不改变遗传信息 ,但是可导致细胞遗传性质发生变化 ,被认为是控制基因活动的“开关” ,曾经成功完成人类基因组 1/ 3测序工作的英国桑铬学院负责人斯蒂芬·贝克说 :“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  相似文献   

14.
姬茵 《广东科技》1997,(2):15-15
转基因植物,是指把目的基因(包括外源和内源基因两种)导人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的植物。目的基因除了来自各种植物之外,动物和微生物的基因也可以导人转基因植物。同时,转基因植物中所导入的目的基因,一般与所要获得的优良性状直接相关,在导人之前还可以通过DNA重组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体外修饰,因此,所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经过筛选后能直接表现出所需的优良性状。所以通过转基因植物获得一个优良品种,其目的性更明确,育种所需时间也较短。  相似文献   

15.
蓬勃发展中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并已在医药、农牧业和食品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特别是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如应用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技术已育成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早熟、抗病的小麦、水稻、烟草、甜椒和大白菜等新品种。到1997年底,小麦、水稻等双单倍体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53.3万公顷,增产粮食7亿公斤以上;利用茎尖脱毒和离体快繁技术建立了马铃薯、香蕉、蔬菜、花卉和林木等快繁生产线;我国建立的果树病原鉴定方法,已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口岸检测;另外,在动物细胞工程产品、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及转基因动植物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中端粒酶基因和抗凋亡基因bcl 2的关系 ,以期阐明端粒酶基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抗凋亡基因对端粒酶的调控机理 .方法 采用TRAP ,RT PCR及LSAB的方法研究了 38例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肺癌细胞株的端粒酶活性、hTR ,hTERT及bcl 2的表达 .结果  82 .3%的肺癌组织及 3种肺癌细胞株均表达端粒酶阳性 ,而癌旁组织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全为端粒酶阴性 .38例癌组织中 ,34例表达hTR(89.4 %) ,其中 9例hTR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比其相应的正常组织高 ,其bcl 2表达也较高 .36例表达hTERT(94 .7%) .而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 ,34例表达hTR ,但只有 3例表达hTERT(7.8%) ,且表达hTERT的 3例患者其癌旁组织的hTERT表达比其相应肿瘤组织低 .hTERT阳性的癌旁组织其bcl 2表达也高于hTERT阴性的癌旁组织 .肺癌细胞株中均有hTR和hTERT的表达 ,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只表达hTR .结论 肺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 ,说明端粒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hTE...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的传播疾病,据统计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两亿人,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HBV感染率高达50%~75%,每年新发生的病例在50万到100万之间。同时国内肝硬化肝癌的形成和发展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HBV也是我国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达80%以上。HBV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因此对HB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9年第一个HBV的基因组分子克隆成功,才使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目前已应用基因工程生产制备疫苗和抗原为临床诊…  相似文献   

18.
张田勘 《科技潮》2000,(7):42-43
英国哲学家罗索的“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的论断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而且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关系怎样才能和谐美满的一种描述。当今人类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人类基因组——从生命的本质意义对这一命题作出了新证。人类基因组的测序将要大功告成,但这并非是我们已经能破译人类生命密码,而是指目前的工作和成果只是能“读出”人类的生命密码,离“读懂”生命的密码尚需时日。而在读懂人类和生物 DNA 密码的过程中,SNP 是至关重要的因素。SNP 是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英文字母缩写,也称作单碱基多态性,简单地讲就是基因的多态性。在人的 DNA 中,每一个基因片断都是由不  相似文献   

19.
基因编辑技术的迅猛崛起为人类健康、医学进步、社会发展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逐步突破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及法律、法规对基因编辑行为及所衍生出的一系列后果并未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基因编辑行为对宪法的基本自由与秩序价值带来挑战,同时也违反了宪法的人权保障原则和法治原则,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冲突。我国目前存在对基因编辑行为核心价值理念和新型基因权利保护的缺位、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对此,我国应树立起人的尊严为宪法核心理念,专门立法,提高立法层次,强调基因权利保护入宪,从而规范基因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2004,(6):49-49
能让猫疯狂的植物是假荆芥。家猫吃了这种植物会像山猫甚至狮子一样凶猛,它们会摇头晃脑,四处乱跑,大吼大叫,一般会发疯15分钟,然后会慢慢平静下来,但不出几个小时,它们会再次发作。猫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假荆芥里含有一种化学物质。现在还不知道这种化学物质是如何作用于猫的脑部,但这种物质有可能刺激猫的味觉器官。研究发现,有1/3的猫对假荆芥没有反应,那些吃了假荆芥就发疯的猫体内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奇怪的是,假荆芥对于人类却有镇定作用。因此,这种植物也常被用来制作治疗偏头痛的药。猫也会耍“酒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