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蒸发法和蒸发-结晶法对十二烷基糖苷进行了脱醇研究,确定了适宜的脱醇条件.所得十二烷基糖苷中残余十二醇含量小于1%。  相似文献   

2.
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磷酸酯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十二、十四烷基糖苷(APG)为原料,P2O5为磷酸化试剂,直接酯化并水解,然后强碱中和的方法合成了不同链长烷基糖苷磷酸酯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在40℃强烈搅拌下分批投入P2O5.n(APG):n(P2O5) = 3:1,酯化温度60℃,酯化时间5 h.水解时加水量为总固体质量的4%,水解温度70℃,水解反应时间2 h.采用双指示剂滴定法测定产品中酯的含量,利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十四烷基糖苷磷酸酯钠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测定了烷基糖苷磷酸酯盐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烷基糖苷磷酸酯盐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3.
由淀粉合成烷基糖苷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淀粉、1,2-丙二醇、十二醇为原料,在浓H2SO4催化下采用转糖苷化法合成了十二烷基糖苷.通过均匀设计法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糖苷化温度125℃;n(经折合的淀粉中葡萄糖单元)∶n(1,2-丙二醇)∶n(十二醇)∶n(浓H2SO4)=1∶6∶6∶0.0014;在此条件下总糖苷得率为181.1%.探讨了该产品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淀粉、乙二醇、十二醇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转糖苷化法合成十二烷基糖苷,探讨了醇(十二醇)糖比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醇糖比为1∶1(摩尔比),产品粗产率为156%,残醇量为3.9%.通过测试,所得产品的最大表面张力为25.8N/m、HLB值为13.2,并且产品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乳化稳定性均较佳.  相似文献   

5.
天然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化学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烷基糖苷的合成方法,先用低级醇与葡萄糖反应生成低级烷基糖苷,然后与高级醇交换得到高级烷基糖苷.实验中对影响烷基糖苷产品质量的温度,催化剂,时间等因素进行了选择.  相似文献   

6.
新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烷基糖苷(APG)的特性、合成机理、合成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我国合成烷基糖苷的现状,指出在合成烷基糖苷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对十二烷基6-O-乙酰基-2,4-二-O-苯甲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合成反应的步骤由原来的十步缩短到七步,总收率由37%提高到了54%.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90年代烷基糖苷倍受青睐的原因和发展状况,介绍了烷基糖苷的合成、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是以可再生资源如淀粉和天然脂肪醇等为原料制得的新一代温和型"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于烷基糖苷的研究已成为表面活性剂领域的热点问题.因此,对烷基糖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合成机理、合成方法、影响因素及其应用等进行了评述.烷基糖苷的合成技术正朝着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应用方面以其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物降解等物化性能被广泛用于日化等领域,对烷基糖苷的深入研究将对表面活性剂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对甲苯磺酸和十二烷基苯磺酸为催化剂进行了一步法由葡萄糖和月桂醇制备烷基糖苷的工艺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得率、反应时间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较为适宜的操作工艺条件.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49.63%,而在十二烷基苯磺酸催化下,烷基糖苷的得率可达152.23%.对所得产品的表面活性也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十二醇对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醇能与嘣tonx—100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使乳状液更稳定,但当十二醇浓度增大到0.4%(质量分数)后,随十二醇浓度增大,乳状液稳定性略有下降.光学图像显示含有十二醇的乳状液体系液珠数量多,平均粒径小,液珠尺寸范围分布窄。  相似文献   

12.
高稳定性水基泡沫配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速搅拌法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醇复配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泡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配体系配方为十二基硫酸钠2.0%、十二醇2.0%、羧甲基纤维素钠(CMC)1.2%和水100mL时,起泡能力最大,泡沫稳定性也最好,且从温度和溶液pH值的影响来看,在低温环境、溶液为中性的条件下,泡沫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和十二醇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备了丙烯酸十二酯。根据酯化试验数据所回归的方程经显著性检验,回归方程及其各自变量都是显著的,回归方程是有意义的,且艽。该回归方程在自变量的顺归范围内适用于丙烯酸与十二醇,十四醇,十六醇酯化转化率的预测和控制上。  相似文献   

14.
史春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58-5660
在减压条件下,以三氯氧磷、一缩二乙二醇和正十二醇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成功地合成了一缩二乙二醇撑双十二烷基磷酸酯(DGDP)双生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5~20℃,压力为0.01MPa时,反应进行较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法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十二醇为芯材,合成了十二醇/三聚氰胺-甲醛核壳结构材料.研究了复相乳液形成区、反应物摩尔比及反应条件对合成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反应工艺,并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失重分析仪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红外特征吸收光谱、表面形态、粒径分布以及热质量损失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外观特性及热稳定性,可用于特种涂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6.
选用十二醇作为改性剂对沉淀白炭黑进行表面处理.讨论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时间和改性温度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用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得出优化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0 mL十二醇/10 g二氧化硅,改性时间70 min,改性温度70℃,在此条件下改性后产品的沉降体积为3.55 mL/g,活化度为92.85%,吸油值为2.5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醇类,包括丁醇、十二醇、十四醇和胺类包括正己胺、正丁胺对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醇使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增加,并且随醇的碳链增长,增粘效应越明显;而胺明显降低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相似文献   

18.
以乙烯基树脂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十二醇为制孔剂,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基酯树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然后在该柱上接入γ-缩水甘油基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再用0.1 mol/L HCl和100 g/L NaHSO3处理后制成阳离子交换整体柱.考察了α-淀粉酶和溶菌酶在该柱上的分离,并对蛋清中的蛋白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等电点不同的蛋白在合适的pH条件下都能得到较好地分离.  相似文献   

19.
从强碱催化等速率离子反应机理的理论产物分布公式出发,推导出反应过程中环氧乙烷耗量及加成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并通过实验数据加以讨论。求出了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的引发反应速率常数,进一步证实在M》P的情况下,环氧乙烷的耗量可作为假一级反应处理。  相似文献   

20.
混合载体固定化酵母酒精萃取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十二烷醇为革取剂,对以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混合载体固定化酒精酵母乙醇发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革取剂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及革取剂用量、搅拌速度、基质浓度等因素与乙醇革取发酵的关系,并测定了革取过程中乙醇的分配系数.为固定化酒精酵母乙醇发酵与溶剂革取耦合新工艺的开发研究提供初步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