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在于探求以锰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低合金工具钢来代替目前应用较广的OXG钢的可能性、新钢种的化学成分是以10钢的成分为基础加入锰(1.1~1.6%)、钒(0.20~0.30%)、钼(0.2~0.3%)、钨(0.4~0.5%)及铬(0.4~0.5%)共分为锰钒、锰钼、锰铬钨与锰四种类型、对这些钢种进行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脱炭敏感性,淬透性,冲击韧性,热处理后硬度及金相观察等研究,并与9XC钢和95XTC钢作了比较,初步研究的结果指出新钢种有较好的性能,在各项主要性能方面均能等于或超过9XC钢。  相似文献   

2.
探求不含铬及含少量铬的滚珠轴承钢.广泛研究了锰钼、锰铬、锰矽及锰钨等四系二十八炉合金钢的各种性能,并采用多向压缩试验方法测定其抗塑性变形的性能指标.所有性能均与现用滾珠轴承钢作比较.找到七种钢种可以作为滚珠轴承钢,以代替现用含铬量1.5%的滚珠轴承钢.特别确定了含有我国丰产和价格低廉锰、矽合金元素的锰矽系钢有可能作为滚珠轴承钢.  相似文献   

3.
经过实验室研究和一汽生产试验,通过化学分析和金相分析观察,找到了20CrMnTi钢出现粒状贝氏体的原因是铬含量偏高和微量钼含量偏高;提出消除该钢种粒状贝氏体的等温退火最佳工艺,硬度和金相组织符合要求,解决了生产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这门课有的内容相当有趣,下面我把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拿出来共同学习一下:合金模具钢属于合金工具钢的的一种,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各种模具的工具钢,具钢分为冷作模具钢和热作模具钢还有塑料模具钢。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含有碳元素以保证它们获得一定的硬度和一定的耐磨性,然后再加入一些合金元素这些合金元素主要有钼、锰、钒、镍、钨等来提高它们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它们的主要区别就是在热处理时一个是冷作一个是热作。因为冷作模具钢是高碳,所以预备热处理选用等温球化退火,以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加工性和为淬火做准备;为获得所需要的力学性能,最终热处理常选用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一次硬化法采用较低的淬火温  相似文献   

5.
碳化物形态对40CrMo钢切削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高速钢刀具切削中,通常认为被加工材料的硬度直接影响其切削性.用极限切削速度作为评定切削性的标准(刀具切削时间为30秒),发现工件的硬度值固然重要,然而其金相显微组织却强烈地影响钢的切削性.40CrMo钢通过不同热处理后,具有相同硬度值下获得不同的金相显微组织.完全球化的碳化物形态具有最佳的切削性,最大切削速度为90米/分,不完全球化碳化物相的切削速度为76米/分,具有片状碳化物形态的供应(轧制)状态为69米/分. 试验得出:一定硬度值下,钢的切削性取决于钢中珠光体或回火马氏体的碳化物形态和切削过程中碳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铜基结合剂CSF中加入不同粉末,采用真空热压法和激光焊接法制成金刚石锯片,通过切削试验测定其切削性能,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由CSF烧结的金刚石锯片可顺利进行切削,且Fe、P等元素能一定程度提升结合剂的致密度和硬度;添加铬粉、钼粉的CSF结合剂对金刚石磨粒固着把持能力相比Fe、P-Fe等提升了40%左右,锯片的锋利度更高,切削性能最佳,且磨弧胎体的磨损与金刚石的磨损能保持较好匹配,使用寿命长,优于普通Cu-Sn刚石锯片。  相似文献   

7.
对45钢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淬火介质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热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水淬后试样硬度值较高,淬火效果好;淬火加热保温时间10rain热处理后晶粒较小,淬火加热保温时间30min淬透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40Cr钢汽车半轴淬火缺陷分析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0Cr钢汽车半轴的实际淬火工艺,分析了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淬火开裂的主要形式,制定出了三种热处理工艺方案并实施.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出最终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40Ct钢在860℃油淬后,再进行860℃淬入5%~10%的盐水冷却、580℃回火,使强度、硬度低的网状铁素体相对量有所下降,可有效的防止淬火开裂,并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铬铁代钼、镍合金元素的选择研究发现,锰会增加高铬铸铁中的残奥含量和降低高铬铸铁的硬度.但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则要取决于磨损系统的条件,在有些条件下(如高应力磨损),加锰引起的残奥增加反而会提高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
在简介了国内外刀剪材料的发展现状后,根据钢的合金化原理和Schaeffler图设计出了4Cr10Si2钢的化学成分。试验制备出6mm厚的4Cr10Si2钢板材并进行了退火。在对此板材进行了硬度、金相组织、室温拉伸、EBSD分析等测试后,进行了热处理工艺试验,确定了制作厨用切刀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范围。以其较佳热处理工艺制度处理出的试样作了抗弯强度及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对比试验,用该钢制成了厨用切刀。对刀具进行质量检测和试用结果表明,除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指标Ecorr和Icorr略低于4Cr13钢外,其余各项性能均优于此钢种。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耐磨性能与韧性通常很难兼之,采用高合金风生产成本较高,W2钢则两种特性兼优,且合金成份成本较低,采用合理的化学成分,冶炼工艺,锻造方法和热处理条件,得到了洛氏硬度60.2,冲击韧性σk115J/cm^2的W2钢,其合金元素总量(W+Mo V Cr)为M2高速工具钢的40%左右,洛氏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M2水平,冲击韧性σk则比M2高1.5倍,W2钢性能亦优于日本新研制开发的ES钢,其吨钢生产成本约为M2钢的35%-4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碳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铸铁中的铬含量,比较铸态和热处理前后的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高铬耐热铸铁不论是铸态还是热处理后都具有很大的硬度,达到HRC58左右,但是其冲击韧性低,仅为3J/cm2。高铬耐热铸铁具有较好抗氧化性能,在950℃保温10h后其氧化增重仅为0.001g左右,随着含铬量的增加,试样硬度和冲击韧性都有所增加。金相分析发现,含碳量为4.2%的高铬耐热铸铁组织中M7C3碳化物含量高达5 1%的,基体组织中以马氏体为主,少量的珠光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研究了P20塑料模具钢淬火组织,并用洛氏硬度计测定了硬度随淬火温度的变化情况。P20钢经830~920℃淬火得到板条马氏体,淬火后晶粒尺寸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有粗化趋势但并不明显,直到890℃以后才明显粗化,因此对P20钢进行热处理的淬火温度应低于890℃。  相似文献   

14.
对含铬15%、20%、28%,含碳2%~4%,含硼和不含硼,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共计72种成分状态的高铬系铸铁进行了低应力和冲击条件下的磨料磨损试验;测定了其宏观硬度,显微组织和碳化物数量;对宏观硬度、碳化物数量与耐磨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磨损条件不同,磨损机理不同,其耐磨性的影响因素也不同,低应力磨料磨损的耐磨性与碳化物数量明显相关,冲击磨损的耐磨性与宏观硬度明显相关。此结论对根据不同工作条件合理选用高铬铸铁的成分和热处理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顶端淬火法测定了40、40Si_2、40Mn_2、40Mo和40Si_2Mn_2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淬透性曲线,同时研究了硅锰钼钒钢中不同硅或锰含量对钢的淬透性的影响,通过对试样中心为半马氏体时钢的淬透性乘子的计算,相对定量地说明了硅、锰对钢的淬透性的作用规律。 通过试验表明,硅使铁素体一珠光体的转变温度上升,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稍向右移,当钢中加入钼或锰后,使钢的转变温度和时间有较大地降低和延缓,尤其是锰钢。当钢中同时存在有硅和锰,则硅、锰的复合作用远比单一的锰或硅要大得多,使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更往右下方移动。单一的合金元素对钢的淬透性影响最大的是锰,其次是钼,而硅的效果最小。但硅加到40Mn钢中,大大地提高了钢的淬透性,其复合作用不是简单地单个元素作用的叠加,而是乘子关系。为了保证40硅锰钼钒钢有足够的淬透性,必须加入大于1.5%的锰,硅保持在1.3%左右,当然还应加入适量的钼。  相似文献   

16.
科技掠影     
20世纪有数以万计的发明,这些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以下是1901年以来的重大发明,有些是以前的发明,但在20世纪得到了普及。 不锈钢 很早以前就知道,钢易生锈受腐蚀。因此,不锈钢1903年至1912年出现后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工业金属。不锈钢是具有抵抗大气、酸、碱、盐等腐蚀作用的合金钢种。一般含铬量不低于12%。常用的有铬不锈钢(含铬12%或更多)以及铬镍不锈钢(含铬12%及镍8%)两类,后者抗蚀性较好,并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工艺性能。按组织主要可分4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高铬白口铸铁显微组织,探讨了热处理对高铬铸铁冲击韧性和硬度的影响,并确定了组织与性能的相关性。分别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热处理后高铬铸铁显微组织,洛氏硬度计测定高铬铸铁的硬度,冲击试验机测定冲击韧性。结果表明:高铬铸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性则相反。在1 000℃淬火空冷,并在400℃回火时,材料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JEM-100CX Ⅱ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65Cr4W3Mo2VNb钢退火,不同温度淬火和回火的高倍微观形貌与相结构,讨论了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关系。 一、实 验 方 法1.试验用钢及热处理 经化学分析确定,试验用钢成分为:碳0.65%,铬4.13%,钨3.32%,钼1.94%,钒0.97%,铌0.26%,硅0.25%,锰0.19%,磷0.009%,硫0.007%. 纲材在1150—1170℃加热,1100℃始锻,锻后埋沙缓冷。球化退火工艺为:860±10℃保温3h,炉冷至740±10℃等温6h,炉冷到500℃后出炉空冷,退火硬度为HB217.2.电镜样品制备 试验样品用电火花机床切割厚度为200—500μm的薄片,机械减薄至70—10…  相似文献   

19.
本成果是将北京钢院研究成功的稀土锰铜铬钼白口铁在合金成份上稍加调整,在峨口铁矿用于制造洗选分离高硬度铁矿石矿浆的2.4×14.05m沉没式双螺旋分级机衬铁。这在国内是创举。 新型抗磨白口铁是根据综合使用几种合金元素可以最为经济有效地提高钢铁淬透性,获得马氏体组织的原理,采用锰为主加元素并辅加少量铬铜钼,既立足于国内资源,又有充分市场供应,而且材料成本低。另外推广应用我国富有的稀土进行白口铸铁的变质处理,改变其组织中碳化物形貌,使白口铁具有更高的韧性,方法简便,效果显著。铸铁的各项性能指标在低温应力解除退火后,即可以达到国外镍硬白口铸铁的水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电化学萃取定量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稀土和铌元素对稀土微合金重轨钢热处理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铌影响碳的扩散是铌提高轨钢淬透性的主要机理;稀土通过在晶界偏聚和影响碳的扩散而对过冷奥氏体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稀土轨钢淬透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硅锰含量的增加.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钢种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