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海龙 《科技信息》2012,(33):264-264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于利益与权利分配失衡及制度与规范缺失导致的社会不公、个人现代化失败等原因,各种矛盾正处于凸显期,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频发。文章以农村群体事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这要求积极加强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矛盾虽是错综复杂的,但深层次原因是群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缺失。固本培元,应对群体性:事件关键是预防,重点在基层。基层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就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凸显出的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因而,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并从政治渠道、利益冲突、社会公平三个方面剖析了原因,提出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合理利益、调节社会收入公平分配等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法律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开来 《科技信息》2010,(29):403-404
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现,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也是转型期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根本则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公民利益诉求的渠道不畅通所致。本文就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从法律层面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导致各种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自然有很多,但社会弱势群体没有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是群体性事件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探讨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其受阻原因,对于我们进一步畅通社会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有效维护其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莉  周珂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23-124,146
“非直接利益者”,是指与事件本身并无直接利益相连,却在同情、不满、愤怒等情绪的驱动下支持事件中的相对霸势一方而参与到群体性事件之中的事件旁观者。与直接利益受损者参与群体性事件不同,“非直接利益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直接驱动力主要在于其内心情绪情感的变化,在于其内在消极心理的累积和强化。因此,研究与把握“非直接利益者”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逻辑,实现对其心理状态的合理疏导,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力路径,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社会转型期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群体性事件是由社会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根源则是利益冲突。本文着重从利益视角分析和探讨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分类、成因及其治理。  相似文献   

8.
李冬平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4):18-20,44
群体性事件从产生到发展直至最后爆发一般都要经过萌芽、显露、发展和激化四个阶段。政府作为主旱社会正常运行的一方,也要做到因势而为,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之策。在群体性事件的萌芽阶段,政府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基础作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的显露阶段,政府要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努力畅通政府信访渠道,妥善处理导火索的具体案件或利益冲突,依法及时做好信息公开。在群体性事件的激化阶段,要坚持尽快平息事件原则,建立群体性事件的预警与协调机制,恰当谨慎使用警力,并注意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权力得以增强,群体性事件是这一过程中种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社会心理机制、社会制度机制和社会运行机制有关。因此,必须健全社会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李蕾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8):118-120,123
微博的兴起使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方面均呈现出新的形式与特征。本研究采取定性研究的方法,对2010年以来发生的微博群体性事件现状进行了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矛盾聚积和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是微博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原因,网络舆论平台的开放性以及网络监管的缺乏是网络原因,网民民主参与意识增强以及名人效应扩大影响是个体原因。控制微博群体性事件应当从政府政务公开、网络秩序监管、利益表达机制、网络宣传教育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