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受伤     
曾经获得世界轻量级拳击冠军的美国拳击手杰克,每次比赛前必先安静地祷告—会儿。一个朋友问他:“你在祈祷自己打赢这一场比赛吗?”他摇摇头,说:“如果我祈祷自己打赢,而我的对手也祈祷打赢,那上帝会很难办的。”朋友很奇怪:“那你到底在祈祷什么?”杰克说:“我只是祈求上帝让我打得漂漂亮亮的!最好让我们谁都不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思想史因苏格拉底的存在被划为前后两个时代。他之前的哲学家更像先知,他们用诗一样的语言阐释自己的学说。在苏格拉底之后,所有希腊古典哲学学派都打他的旗号,以传承他的思想为荣。终其一生,苏格拉底一个字都没有留给后人,却被视为智者的典范、哲学辩论的奠基人、伦理道德的化身。他究竟靠了什么,让自己如此伟大?  相似文献   

3.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聪明之处是“自知自己无知”,可惜这句话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恰恰相反,从古到今,人们都忙着证明自己比别人聪明,心里对自己说:“我怎么会无知呢,只有傻瓜才无知!”当流行歌曲里唱着爱,唱着恨,唱着心醉与心碎,流溢着疲惫时,远不会比坐在田垄上歇息的农人体味得真实!当在舞厅酒吧里玩着疯、玩着傻、玩着较真与作假,追求着的是潇洒时,远不会比为着几根小木棍、一条毛毛虫而全神贯注的孩子快乐。有时便想:我们懂得什么?据说,成年人很难看见自然的本身,对此我深信不疑,一些表面的肤浅的东西往往使我们忽略了事物深处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为寻求普遍的道德概念,苏格拉底发明了“问答术”——诘责对方,为自己立论。问答术的第一步是讥讽。苏格拉底先让对方摆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其中自相矛盾的地方,迫使对方一再改变立场,最终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他和一个想当政治家的青年欧则德谟讨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欧则德谟首先提出虚伪、欺骗、偷盗和奴役等属于非正义。苏格拉底诘问道,假如一个统帅带领军队和一些非正义的敌人作战,使用计谋欺骗对手,劫夺他们的粮草财物,把他们打败并掳来当奴隶,能说这些事是非正义的吗?欧则德谟被迫修改自己的看法,说欺骗敌人是正义的,但是换成对朋友就是非正义了。苏格拉底又追问道,假如将军为了鼓舞军队士气,谎称援军正在开到;父亲为了让生病的儿子吃药,哄他说药是很好吃的东西;一个人从朋友手中夺去他准备自杀的武器,如此等等,这些行为难道也属于非正义?说到这里,欧则德谟不得不承认说,自己对正义和非正义,其实毫无所知。  相似文献   

5.
张杰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读过他的散文集《春风桃李忆吾师》的人,一定会有这种印象。你若再读了他的这本《翘首东海忆故人》,这一印象会更深。他不仅这样说,这样写,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这样做。从我认识他到现在,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他从一个青年学生变成一位离休的教授,面始终不变的是他的道德准则——尊师、敬老、重友情。可现在,象他这样的人是比较难得的。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起,我们就一直在捉倡“新道德”。七十多年过去了,谁能说得清什么是不同于传统的,并且获得了公认的“新道德”呢?从理论上说,任何“新”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许多“新”的东西往往是来源于传统的。“传统”不仅是指过去了的事物,它还包括由过去联结着现在和未来的一种相对共通的文化积淀和  相似文献   

6.
陶婧 《科技信息》2012,(12):147-147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思想的理论核心"仁"主张"推己及人",将"己"的私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苏格拉底的"认识自我"及"知识即道德",则把包括自己的一切人的共识确立为道德和真理的标准。这是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在本质上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7.
疑难再现: 大多数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法,也都按照自己的规定定时评估。可是一般人绝想不到最怕这一天到来的不是员工,而是“评判人”——经理。他有理由想象面对员工时的场面:多数人心情不佳,像不认识一样看着自己。员工们不相信平时和蔼可亲的上司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成绩,辛勤的工作换来的是这么个下场。于是员工们会斤斤计较经理的每个评判,有时不欢而散,有时发生冲突。“评估日”成了“受难日”。更可怕的,在下次评估到来之前看不到有什么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现在,很多经销商都不清楚“我是谁、”“我在干什么”、“未来做什么”。而隋俊华在10年的白酒销售经历中,对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定位都很清楚,也正是这份“清醒”,让他迅速成为了浙江知名的名酒经销商。  相似文献   

9.
<正> 家庭道德作为调节人们家庭关系的一种准则规范,首先是对家庭成员现实关系起作用的,然后经过历史的积淀,不断传承提炼,形成为一种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在讨论家庭道德建设的时候,必须从文化的层次来认识它。那么,家庭道德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爱”,是一种爱的思想,爱的观念,爱的文化,从爱的文化核心而衍生出诸如仁、义、礼、信、诚、慈、善、和、友、孝等家庭道德规范和准则。准确把握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家庭道德、建设家庭道德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今天写出来,供大家思索。那天,我想,如果把上小学看成是人们为自己所写的一本书,同样,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如果也是人们自己的相应的几本书,那么,这几本书的“第一章”应该写的是什么?这几个“第一章”会是一样的吗?或者说,这几个“第一章”会有共同的东西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攻博的“第一章”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什么,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争论的。作者从自我意识是关于自我的意识这个角度也来谈谈这个问题。他赞成潘菽教授对“自我意识”的解释,又从而丰富之。他综合一些心理学家的意见,认为对自我的认识既包括人们自己对身体的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对社群的自我和精神的自我的认识。同时,又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直起身子     
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快活,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使他感到高兴。就是看一棵小草,他也会喜笑颜开。有一次,他忽然想要弯下腰来看一看他的欢乐还在不在。可是,他刚一弯腰,欢乐就不见了。“怎么会这样呢?”他自问道,“欢乐刚才还在,忽然一下子似乎掉进地缝里去了!”于是,他走遍山川、河谷、森林和田野,去寻找自己的欢乐。人们各种各样的欢乐他看到不少,但就是看不到自己的欢乐。他弯腰曲背,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失去的欢乐还是没有找到。这时,他直起了身子对自己说:“不找了!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弯着腰走一辈子吗?”但是很奇怪,当他刚一直…  相似文献   

13.
对话彭登霞     
苏珊:听你的传奇经历和创业故事就好像在听一个科幻故事一样,因为很难想象一个有如此经历的人会是面前这位风度翩翩、充满自信、思维敏捷且充满丰富内涵的知名品牌的掌门人。你现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彭登霞:经历了就不觉得有什么难,况且我一直都是有非常好的心态,就是在我非常倒霉或运气不好的时候,我一直坚信一点:只要不放弃,只要动脑筋,就一定可以请在读者服务卡上按5分制给出您对本文的评价,本文代码为:834什么才是“贵人”?你只有抱着不怀疑的态度,他才是你的“贵人”。苏珊:明白了,正因为你的大智若愚和“舍得”的心胸,才成就了你没…  相似文献   

14.
尼采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教士道德的奠基者,教士道德提出了完整的教士理想用来对付人的本能;本能在尼采的哲学中指酒神精神,日神精神是与苏格拉底的“知识型”理性对立的一种高贵的理性精神;苏格拉底倡导的教士道德促使了城邦工具理性盛行,教士道德由此扼杀了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5.
《理想国》第一卷始终围绕着"究竟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辩论。无论是对于克法洛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益友损敌",还是色拉叙马霍斯"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苏格拉底都可以提出他自己的说辞。整体看来,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苏格拉底的立场在柏拉图的笔墨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爷爷爷爷给我讲故事!”才四五岁的不懂小孙子抱着一本厚厚的书踢塌踢塌地跑到正在阳光下的小花园里舒服地在摇椅上打着盹的老爷爷不知道那里,把他从美梦中摇醒。白发稀疏的不知道睁开迷糊的眼睛,拍着硕大的肚腩看了看周围,见到是自己最疼爱的小孙孙不懂,开心地把他抱到自己膝盖上,笑眯眯地问:“乖孙孙要听什么故事啊?”不懂把手里的书递给爷爷:“我要听虾梨薄特的魔法冒险故事!”不知道看看那画得花里胡哨的封面,哧着说:“这些骗小孩的东西有什么好听的?爷爷给你讲个爷爷当年的冒险故事,保证比这个好听十倍!”“爷爷骗人!”不懂大声说,“人家都说爷爷是吹牛大王,只会吹牛皮!”不知道的老脸一红,忙说到:“谁说的,别听人家造谣。来,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人 ?怎样认识人 ?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也是一个常问常新的问题。一个人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他都是在用自己一生的生命历程在诠释着他对这一问题的答案 ,本文试图从人的“双重生命”和“人的主体性”地位阐述人生的“自我实现”的真正内涵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8.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实际上,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  相似文献   

19.
也许,我的确是病了,但那绝不是医生所诊断的什么“幽闭症”或什么“思绪障碍”。我的头脑从来都十分明晰,我知道自己,我所患的不过是“早衰症”罢了。而且,我相信患上此症的肯定还大有人在,会越来越多,它将成为世纪末的流行病。———陈染:《私人生活》  从1985年发表小说《嘿,别那么丧气》以后,十多年来一直执著地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不断地分析自己、裸露自己的陈染,在90年代中期,发表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这部小说的重要性,迄今为止,还没有引起评论家的充分注意。在不多的评论文章中,将之称为“私小说”、“自传体”,认…  相似文献   

20.
丁元兰 《科技信息》2007,(21):274-274
作为一个会计主管,我深切地感觉到: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防止这种现象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谈一点体会。第一,会计为什么会造假?造假使会计得到了什么?目前,我国已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道德普遍滑坡,不讲诚信。我认为,会计造假会有精神和物质等多方面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