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素称“语言活化石”的谚语也在发展中不断成熟——它们日益丰富,日见洗炼,日趋严密。谚语变体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炼形,炼音,炼意的必然产物。一般说来,它可有固定变体和临时变体之分。本文所谈英谚变体专指前者。英谚变体形式纷繁,我认为,至少可归纳为下述八种:  相似文献   

2.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礼记·大学》中说:“谚,俗语也”。《尚书》中称“喭”(按:喭即谚)为“俚语”。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  相似文献   

3.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一和语言的精髓之所在,"谚语是一个民族才智和精神的体现"。汉语谚语 的贴切英译对英语言文化多有贡献,然后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使得这项工作殊非易事。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谚语对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英、汉两语言中有关时间的谚语的研究发现,两民族基本都使用了隐喻性表达将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然而,由于互动体验、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两民族在对时间概念的具体认知上却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论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7.
李真慧 《科技资讯》2011,(25):200-201
谚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东西方都流传着很多有关动物类的谚语。由于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东西方人民用不同的动物传递同一种道理。英谚的汉译已成系统,有严格的标准和具体的方法,西方谚语因而得以大量的传到东方。出于兴趣爱好,本文从基本的翻译着手,搜集了部分动物类谚语为例,斗胆分析了英谚的汉译体系。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的“形合”和汉语中的“意合”现象是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与英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民族重理性分析而汉语民族重整体领悟,反映在语言上则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即英语语言注重形式逻辑,语法较严格;汉语语言形散神聚,注重心领神会。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谚语对研究人类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英、汉两语言中有关时间的谚语的研究发现,两民族基本都使用了隐喻性表达将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然而,由于互动体验、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两民族在对时间概念的具体认知上却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1.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英、汉语中谚语的研究,探讨了谚语英译汉、汉译英的几种方法,指出谚语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到谚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的精华,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体现了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藏语谚语作为藏语句法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其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首先搜集藏语三大方言区谚语共5 195条,其次对谚语进行整理并构建藏语谚语语料库,最后对藏语谚语的句式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不仅对藏文信息处理提供有效的文本基础,而且对机器翻译、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等藏文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英谚是英语语言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养生英谚是其中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包括饮食、心情和保健三大类,强调饮食习惯和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养生英谚通过使用语音、句法修辞手段以及对照、因果、比较选择等语义关系,使之主题鲜明,富于音韵美。  相似文献   

16.
俗语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熟语的一种,它们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俗语和谚语的研究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俗语和谚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同汉语谚语一样 ,法语谚语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因此 ,在法语里 ,许多谚语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或成语 ) ,本文通过大量的法谚汉译的例子 ,分析和阐述了中法文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凡历史悠久的语言,都有极丰富的习语。从某种意义上说,习语作为某一社会集团文化历史观念的反映,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出不同语言文化特性的全貌,也直接反映使用该语言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习语的表现形式虽偶有“等值”现象,即两种语言在内容、形式及色彩上“完全等值”,如: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Strike while it is hot.(趁热打铁);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混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加油)等。然而绝大多数习语在不同的语言中无法找到同义的习语借用。这种空缺对应正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在发展中所走过的不同道路和生活在绝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差异。因此,对于习语,了解既不易,翻译则更难。  相似文献   

19.
彭乐 《科技资讯》2008,(32):220-220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不同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英语谚语在中学英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利用谚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谚语学习词汇和语法、利用谚语了解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英语谚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