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2011年宜春市各医院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从而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对宜春市各医院采集的218份疑似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子、疱疹液、粪便、肛拭样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 A16(COX16)以及肠道病毒通用型(EV)的核酸检测.结果218份不同类型样本中,EV71病毒114例、COX16病毒4例、EV病毒20例.阳性率分别为52.29%、1.83%、9.17%.病例人群男性高于女性(1.38:1),1~2岁年龄段病例数最多,4~6月份为本年度重症报告病例最多的月份.结论2011年宜春市手足口病引起重症病例的病毒株主要以EV71型为主,应特别加强对EV71引起的重症病例的监测,提前落实抢救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  相似文献   

3.
许姝 《少儿科技》2008,(6):39-39
小玲玲:前不久,安徽省阜阳市发生了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疫情。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种肠道病毒吗?老博士:肠道病毒EV71感染,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手足口病。这种病是在手足和口腔里面感染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4.
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能够引起儿童的手足口病,并且具有嗜神经毒性。该病症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逐渐引起科研和医务人员的重视。动物模型是研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对EV71易感动物模型研究有了多方面成果。本文对EV71动物模型近期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并对后续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对52例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发热38例(73.08%),精神萎靡40例(76.76%),易惊46例(88.46%),肢体抖动36例(69.23%),步态不稳21例(40.38%),嗜睡31例(59.61%),膝反射亢进或消失25例(48.07%)。早期积极予甘露醇、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52例患儿全部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EV71引起的HFMD发生重症脑干脑炎的机会高,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嗜睡、肢端凉是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的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早发现,早干预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是幼儿和儿童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严重时会引起患者死亡。EV71病毒(人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一种主要病毒。为寻求一条快速诊断EV71病毒感染的新方法,将兔抗EV71多克隆抗体,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偶联在氨基硅烷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获得抗EV71多克隆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用于EV71病毒的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免疫荧光方法证实了抗体耦合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并通过BCA法测得其耦合的效率为94.1%。采用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对EV71病毒液中的病毒抗原进行吸附,通过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病毒含量的变化,并对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吸附的病毒进行免疫荧光和核酸PCR检测,证明了抗体偶联的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与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由于该纳米颗粒同时具有抗体的靶向性和磁性颗粒的磁响应性,对病毒抗原有较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可以用于低浓度大样本的EV71病毒抗原的富集检测。利用抗体偶联的靶向磁性纳米颗粒,同时具有可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周围特异性富集和磁颗粒可在交变磁场下感应升温的双重功能,将其作为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有望研制出病毒感染性疾病磁感应热疗的靶向介质,为靶向热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通过疾病控制中心获得所在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发病多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53:1.2011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112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61例,阳性率为54.46%,3例为CoxA16,阳性率为2.60%,其他肠道病毒11例,阳性率为10.26%.2012年检测临床诊断手足口病例80例,其中EV71核酸阳性8例,阳性率为10.01%,26例CoxA16,阳性率33.06%,其他肠道病毒26例,阳性率为32.50%.2011年和2012年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5~9月份,以夏秋季突出.结论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加强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是防控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肠道病毒EV71 型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C 是其编码的蛋白酶之一.3C 在切割病毒前体蛋白为成熟蛋白的同时,切割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蛋白,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为进一步了解EV71 与宿主的关系,明确EV71 致病机制的细节,在前期以3C 蛋白为诱饵开展的酵母双杂交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5 种细胞蛋白,分析其是否是3C 蛋白可能的切割底物. 发现ZMYM2 蛋白可以被3C 切割;这一切割效应是依赖3C 蛋白酶活性的特异性切割,无需RNA 介导.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揭示EV71 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叶予 《前沿科学》2013,(1):96-96
人类肠道病毒71型是一种引起手足口病的小RNA病毒(picornavirus),会在儿童中引起可能致命的脑肿胀和瘫痪。现在,科学家们获得了肠道病毒71型与其抑制剂结合的精确结构,将帮助人们开发药物治疗这种病毒感染。文章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8,(6)
今年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疫情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肠道病毒EV71的传播对儿童的危害。这是一种伤害力很强的病毒。笔者手中有一本1994年德国出版的《医学微生物》教科书,其中就有对EV71病毒致病性的记载。书中所列的病症有:手足口疹、无菌性脑膜炎、脑炎与瘫痪。这一病毒的致命之处在于:它能通过扁桃体或肠壁细胞  相似文献   

11.
5月6日下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监护室,金色的阳光透过窗纱洒在5名危重患儿的身上。他们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与负责救治他们的医护专家一起,和体内的肠道病毒EV71进行生与死的较量。这一非法定传染病毒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夺走几十个鲜活的生命,使不少家庭和幼儿生活在恐惧之中,正是这样,一场以卫生部长为首的抗击手足口病的战斗正在打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手足口病的流行.我省也出现了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2~3岁的婴幼儿.在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茵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是引起死亡的原因.个别重症患儿病程进展迅速,易引起死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常常不到24小时.因此,夏秋季对小儿手足口病的防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得到肠道病毒71型(EV71SHZH03)外壳蛋白VP1基因,经序列测定证实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VP1/pPIC9K,转化Pichia pastoris 酵母宿主菌Gs115,以Myc-Tag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利用双层滤膜法筛选酵母转化子.甲醇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30000,与天然VP1大小一致,ELISA实验表明,表达上清液可与EV71患者急性感染期血清呈阳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VP1具有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宾川县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手足口病疫情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宾川县手足口病个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61例,其中男501例、女360例,男女比例为1.39∶1.00。0-4岁幼儿报告738例,占病例总数的85.71%。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681例(占79.09%),其次为幼托儿童148例(占17.19%)。2011年采集临床诊断病例粪便标本13份,检出肠道病毒EV71阳性3份,CoxA16阳性2份。结论:宾川县手足口病以0-4岁幼儿发病为主,2岁组发病最高,达304例,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是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肝肾病原菌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  相似文献   

16.
肠道病毒71型SHZH03株VP2和VP4 基因的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SHZH03株、SHZH98株、亚洲流行株(中国台湾98年、日本99年及新加坡2000和2001年流行株等)以及一部分欧洲流行株等的VP2和VP4基因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方法:在对肠道病毒71型中国(深圳)分离株SHZH03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基础上,利用DNA-STAR软件对VP2和VP4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SHZH03和SHZH98与亚洲流行株中的中国台湾98流行株、日本99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新加坡2000和2001年流行株的遗传距离较远;SHZH03株与一些欧洲流行株有较大的差异.结论:中国深圳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有可能来源于中国台湾1998年EV71大规模流行时的毒株.  相似文献   

17.
李皓 《科技潮》2008,(6):26-27
今年手足口病在全国范围疫情的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肠道病毒EV71的传播对儿童的危害.这是一种伤害力很强的病毒.笔者手中有一本1994年德国出版的<医学微生物>教科书,其中就有对EV71病毒致病性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肠道病毒71是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中的一员,常在婴幼儿中引起手足口病的大范围爆发流行,并能导致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发生。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129106例的手足  相似文献   

19.
对经病原鉴定而确诊为猪圆环病毒Ⅱ型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的自然病例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病猪主要出现PMWS,即(1)消瘦、发育迟缓,有的发热,有的贫血,呼吸困难、跛行、多数淤血、出血.(2)间质性肺炎,融合性肺炎,坏死性肺炎,支气管性肺炎.(3)亚急性淋巴结炎或出血性淋巴结炎.(4)轻度非化脓性脑炎.(5)多发性关节炎.(6)间质性肝炎.(7)纤维素性胸膜炎和纤维素性心包炎.(8)间质性肾炎和变质性肾炎.(9)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上述临床病理变化猪圆环病毒Ⅱ型和链球菌混合感染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孙旭 《科技资讯》2014,12(24):226-226
目的 调查我院妇科门诊18 ~60岁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确定本地区的主要感染型别.方法 采用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527例女性进行23种HPV基因型检测,分析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分布特点.结果 在被调查的527例女性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43.8%(231/527),单项感染占阳性感染的60%(139/231),其中,低危感染占阳性感染的35%(81/231),高危感染占阳性感染的25%(58/231),高低危混合感染占阳性感染的40%(92/231).主要感染型别为6、11、43、16、58和56,占单项及混合感染率为:6型占35.9%;11型占18.7%;43型占18.7%;16型占16.6%;58型占15.7%;56型占10.5%.结论 本地区HPV型别感染分布以6、11、43、16和58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