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春 《世界科学》2006,(4):27-27
现在,成千上万的人正在使用Google地球软件,他们自由地在天空“翱翔”;“飞越”地球的各大洲;“穿越”崇山峻岭,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像Google地球、“地球放大镜”和其他一些虚拟地球软件。以前,能让这些精细的地球三维图像呈现在我们桌面,往往是那些专业人士才可能享受的待遇。但  相似文献   

2.
庞峥 《自然与人》2012,(5):20-21
目前,地球人不仅受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还受到失控航天器坠入地球的威胁。2011年,在轨退役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和德国“伦琴”天文卫星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2012年1月15日.因故障而停留在地球轨道的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坠入太平洋智利海岸附近。  相似文献   

3.
距今8亿到6亿年前,地球剧烈的气候变化有可能使地球变成了一个“雪球”。科学家现在认为,史前“雪球地球”很有可能是地球复杂生命诞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期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像一个悬在空中的球体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从空中看到的景象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海洋、云、沙漠、森林 ,以及一些人类活动的迹象都是整个地球系统的组成。因此 ,当科学的“地球系统”的范例被推演出来时 ,“地球飞船”就无疑地被大众所接受。而“地球系统”的概念则成为“世界变化”项目中的基础概念。在整个人类历史中 ,尤其是最近的 1 0 0到2 0 0年里 ,很明显地 ,人类只是“地球飞船”唯一的“乘客”。但现在 ,人类已从自己的“乘客”座位上走了出来 ,要作为这架飞船的“飞行员”。当我们…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9,(6):23-23
科学家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名叫赛德纳的行星,拥有和地球差不多的体积和质量,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它就好像是地球的“姊妹”一样,让地球在宇宙中不再孤独。在此基础上,科学家认为在奥尔特云区域可能还有更多的地球“姊妹”存在。奥尔特云围绕在太阳系周围,在冥王星轨道外面存在着一个硕大无比的“冰库”,或者说是一个巨大的“云团”。  相似文献   

6.
登陆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虽然它已在地球周围转悠了46亿年,但一条38.4万千米宽的“天河”使它和地球之间虽日夜相随,却难以接触。“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20世纪60年代,空间科学技术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人间与广寒宫之间的道路开通了。  相似文献   

7.
, 《大自然探索》2012,(12):4-4
运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探测数据,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的钻石行星——距离地球仅40光年的“55巨蟹e”星。这个岩石世界的大小是地球的两倍,质量却是地球的八倍.科学家因此称之为“超级地球”。  相似文献   

8.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  相似文献   

9.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4):12-12
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在遥远的外星系发现了一颗冰冷“、笨重”的行星。由于这颗行星与地球十分相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超级地球”。据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13倍。它围绕旋转的恒星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大小为太阳的一半。这颗系外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不像地球离太阳那么近,大约处在类似于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的位置。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有岩石行星处在类似于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的位置。他们将这颗行星称为“失败的木星”,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这个行星没有发展为气态巨行星,不过据推测,在该行星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1,(3):5-5
“生命是如何出现在地球上的?”这是最大的科学奥秘之一。对许多科学家而言,如果说简单生命形式发端于原始的“氨基酸浓汤”,那么今天所见的基因多样性就太难解释了。一种振奋人心的假说是,地球生命来自于外太空—外星微生物被恒星风吹离宿主行星,“驾乘”星际尘埃一路飘泊,最终来到地球。这种理念被称为“胚种论”。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创造了伟大的社会文明。除了地球人以外,还有没有“宇宙人”呢?如果有,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地球人又怎样才能同“宇宙人”取得联系、发生交往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人们极为关注和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8,(7):100-100
欧洲航天局最近发射的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记录下了地球的声音,这种声音并不动听,如哨音或哭声般刺耳。科学家们在研究人造卫星记录的1万多次“地球之声”后说,“地球之声”实际是太阳喷射出的离子流“太阳风”与地球磁场在大气层中相撞时产生的电波,  相似文献   

13.
<正>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球工程”应运而生。地球工程是指通过主动大规模运用工程手段改造地球环境,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作为地球气候最重要的“调节器”,是地球工程的主要实施目的地,目前很多地球工程在南大洋等公海海域开展,因此也就出现了海洋地球工程。  相似文献   

14.
寻找M家族     
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第二个“地球”,毕竟要在茫茫宇宙中找到与地球完全相同的星体实在有点难。于是,科学家们“退而求其次”,他们的搜索目标变成了—  相似文献   

15.
兰西 《科学之友》2006,(7):20-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颗小行星正风驰电掣奔向地球。为此,科学家决定发起一项离奇的末日救地球任务——“劫持”另一颗无害小行星,撞向这颗杀手小行星,从而使它偏离地球轨道!科学家设计“末日救地球”新法科学家相信,直径100m左右的小行星每隔几百年就会撞击一次地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在我们太阳系以外遥远的太空寻找环绕类似太阳的恒星运行的“地球”是天文学研究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英国开放大学的巴里·琼斯 (BarrieJones)和尼克·斯利普 (NickSleep)最新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显示 ,银河系可能散布着数百万颗类似地球的行星 ,等着我们用改进后的望远镜去发现它们。琼斯教授说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能力观测到类似地球的“小东西” ,但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推断出哪些外行星系最有可能有“地球”。琼斯和斯利普用计算机模型将许多“地球”放入已知的外行星系中 ,模拟它们在邻近恒星的“可居住”…  相似文献   

17.
周俊 《世界科学》1997,(8):13-16
1993年,笔者曾在《世界科学》(1993.[2])上发表了“地球原始有机圈与生命起源同源说”一文,其中重点有三:一是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与原始有机圈的起源联系起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研讨,即‘以“地球原始有机物(圈)及生命的起源”这一命题来代替传统提法“地球生命的起源”’;二是提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诞生不仅仅是原始(太阳系)尘云物质的凝聚、集结,而且是自前地球尘云时期起,到地球形成,直至生命出现,形成生物圈,其中有机物与无机物都是同源共生、同步演化和相关发展的”,即“地球由原始弥漫态星云到凝聚态星球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奇怪的轨迹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483万公里后才靠近地球。科学家解释说,起源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它返回地球的轨道几乎可以不用消耗燃料。科学家将这样的飞行轨道形容为“太空隧道”或者“星际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太空船飞行轨道的数学家杰纳德·马斯顿评价说:“起源号完成了有史以来消耗能源最低的一次太空飞行。”听起来,“星际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似乎来自一部科…  相似文献   

19.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6):4-5
褐矮星 科学家迄今为止发现的离地球最近的褐矮星距离地球仅有9.6光年。这颗恒星比其他邻近星体更加“寒冷”,看上去就如同一颗“黑色太阳”。这暗示着可能有更多未探测到的褐矮星潜伏在地球周围。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科学难题” 19世纪中叶,在全世界物理学家面前摆着一个难题:证明地球的自转!就是证明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