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河口造就、养育了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然而,长江河口自身却受到来自流域和海洋双重作用的挑战。长江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流域都要向它要水,上游蓄水、中游拦水、下游引水、北方调水…青草沙水源地的正式启用供水,使人们再度认识了长江口这个稀世之宝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产自来水的工艺,差不多沿用了100年;所有的水源地的污染,20年内超过以前的100年,在这两个100年的后面饮用水标准的修订动议数次无果而终,少数专家心急火燎,而绝大多数民众对此浑然不知。今天没有什么比水与人的健康更紧密相关了。  相似文献   

3.
2011年1月,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受上海市水务局的委托,会同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长江河口系统监测和综合研究"院士咨询会.鉴于上海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建设及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目前长江口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态势,上海可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的崛起,依靠的是地处我国弓箭型江海格局关节点的独特区位优势.在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有三个重要的交汇点:即苏州河与黄浦江、黄浦江与长江、长江与东海的汇合处.在第一个交汇点上,形成了以外滩为标志的近代繁华;在第二个交汇点处,包括宝钢、外高桥以及浦东新区,带动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蓬勃发展;而第三个交汇点,就是浩瀚的长江口.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河口水下地形演变的影响,近年已日趋成为研究热点.但已有研究多受到水下地形数据范围和精度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长江口区域地形演变对三峡水库蓄水响应的客观认识.利用始于三峡蓄水前的2002年,截至2013年的5个代表性年份的长江口全区实测水下地形数据,通过构建水深-累积面积曲线和冲淤通量计算及与三峡水库和大通站输沙量的对比,揭示了三峡蓄水后长江口全区水下地形演变规律及其对三峡水库蓄水的响应,为判别三峡水库对长江口的影响提供了更客观和直接的证据.研究结果显示,长江口在三峡蓄水影响下的总体演化格局为:以?6.4 m水深线为界,近岸以淤积为主,远岸以侵蚀占主导,?19 m水深线以深水域水下地形相对稳定,受水动力影响较小.这种趋势到2013年发生显著变化,海床侵蚀明显加剧.总体而言,研究区于2002~2007年间发生由淤积主导向侵蚀为主的转变,且2007年后侵蚀趋势加剧,相比三峡蓄水前的2002年,2013年长江口侵蚀泥沙超过10亿t.2007~2011年间长江口冲淤量变化趋势与三峡水库出库输沙量及大通站年输沙量呈极好的线性正相关性,判别系数在0.99以上,说明2007年后三峡蓄水对长江口区域演化具有控制性作用,而2013年研究区海床侵蚀的加剧,还与长江口外和苏北海岸带泥沙补给受到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林清 《自然杂志》2010,32(2):106
以上海天文博物馆的史料为线索,对20世纪初以徐家汇天文台、佘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紫金山天文台等为代表的现代天文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上海天文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也进行了相应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夏季长江口外水下河谷西侧上升流产生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建荣 《科学通报》2003,48(23):2488-2492
通过对2000年8月长江口外现场观测和1997年夏季卫星遥感海表温图片分析, 得出长江口外水下河谷西侧存在着上升流现象. 三维数值模式计算结果分析表明, 该上升流是由斜压效应、正压效应、底Ekman效应和倾斜的地形相互作用产生的. 在水下河谷北侧(长江口南槽东边), 斜压效应是产生上升流的主要原因, 而在水下河谷南边(杭州湾口门中心东侧), 正压效应是产生上升流的主要原因. 河口口外海区上升流产生的动力机制与一般沿岸和陆架上升流产生的动力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产自来水的工艺,差不多沿用了100年;所有水源地的污染程度,20年内超过过去的100年。在这两个100年的后面,饮用水标准的修订动议数次无果而终,少数专家心急火燎,而绝大多数民众对此却浑然不知。当今没有什么比水与人的健康长寿更紧密相关了。糊里糊涂地喝水,马马乎乎地饮茶,无异于漠视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简要概括和通俗表达。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生命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延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当前,“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治理、保护和修复,已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本底情况,简要介绍它们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并从生产、生态、文化与景观等三个方面阐述各自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回顾国内外若干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案例,并简要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10.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对我国多样化生态系统的简要概括和通俗表达。它们在外观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生命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延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当前,“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治理、保护和修复,已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本底情况,简要介绍它们形成的条件和原因,并从生产、生态、文化与景观等三个方面阐述各自的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生态学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回顾国内外若干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案例,并简要阐述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学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九州疏浚公司组建于1971年初,是直属交通部上海航道局领导的国营水文建筑施工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公司拥有由世界先进水平的日式、国产及荷式4500立方舱容自航耙吸挖泥船八艘、日产6500立方舱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二艘以及各类辅助船舶十一艘所组成的疏浚船队,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担负对长江口人工航槽的疏浚维护和国内外沿海港口的航道开挖及吹泥造地等工程。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一支雄居于国内并且也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疏浚队伍之一。  相似文献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复合纵向沙垄区大尺度地貌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Google Earth上卫星影像的分析,阐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复合纵向沙垄区的大尺度地貌格局特征.归纳出了并行格局、日字型和乡字型格局、梳状格局、叉状格局、趾状格局和混杂格局等6种地貌格局类型,并主要依据大地貌格局类型(或其组合)的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将复合纵向沙垄区划分出了55个子区.最后,针对塔克拉玛干复合纵向沙垄区大尺度地貌格局的成因问题,根据对影像的分析,提出了沙垄区沙垄(或沙丘)连接的自然延伸后连接或交汇、狭处相接以及借助中介物连接这3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水体混合过程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王中良  刘丛强 《科学通报》2000,45(12):1322-1326
采用液-液萃取与反萃取分离富集方法和ICP-MS测试技术、对长江河口南支盐度0.15 ̄19mg/g表层水体中溶解态稀土元素(REE)的浓度进行了测定,与世界其他河口相比,长江口溶解态REE的河水端员浓度相对偏低,仅为11.963(Y) ̄0.098(Lu)ng/kg。溶解态REE在长江口低盐度区(0.15 ̄1mg/g)明显析出,但其析出率相对偏低,仅为47%(La) ̄25%(Lu)左右。由于长江口水  相似文献   

14.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2,(2):4-11
体重超70克的巨虫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园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因为在新西兰大陆上它们早已被欧洲人偶然引入的老鼠斩草除根。别看巨沙螽体形如此庞大,与  相似文献   

15.
李辉 《世界科学》2012,(12):27-30
庄平,华中农业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皮尤国际海洋保护奖提名"。其新书《长江口独特生境与水生生物》预计于2012年年底出版。从一个小渔村,到一个国际大都市,是人们对上海最近200年变迁的最直接而简单的印象。有一些人赞叹于科技发展与人类力量的伟大;也有一些人为逐渐消失的鱼类以及它们日趋缩小的家园而操心。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2,(2):4-4
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同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  相似文献   

17.
海岸鸣沙的分布,被认为是优质海滩的体现,研究发现中国海南岛有海岸鸣沙分布,填补了中国没有海岸鸣沙的空白.清水湾和神州半岛独特的海湾地貌,以及与之形成的独特的破浪动力过程,塑造出粒度分选良好的海岸鸣沙.对清水湾和神州半岛海岸鸣沙与巴丹吉林沙漠鸣沙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表面结构,以及鸣沙发声的声学特征观测和测量,对比研究发现:(1)海岸鸣沙矿物组成中石英含量明显高于沙漠鸣沙,而长石含量明显低于沙漠鸣沙;(2)海岸鸣沙粒径粗于沙漠鸣沙,中沙和粗沙组分含量明显增多;(3)海岸鸣沙表面具有典型的水下机械刻蚀作用而成的“V”形撞击坑和化学溶蚀作用而成的深邃溶蚀坑,这种发育良好的表面多孔状物理结构正是控制鸣沙发声机理的重要因素;(4)海岸鸣沙频谱较之沙漠鸣沙窄,高频成分占比高,声音相对尖锐.  相似文献   

18.
正梁广成为本期启明星采访对象,主要是因为在2018星友颁证交流会上,他的自我介绍让我们记住了他。而就在前不久,上海市领导又专程到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调研。相关报道特别点明小卫星研发制造可进一步提升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实力,也能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手段和动能。也因为这样的背景,我们采访了位于张江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的梁广博士。小年纪,大担当梁广1983年出生于湖南怀化,这也  相似文献   

19.
野牛     
《知识就是力量》2009,(1):F0002-F0002
野牛又叫白肢野牛、印度野牛,是一种体形硕大的偶蹄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云南南部地区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及稀树草丛中,喜欢集群活动,以青草为主食,偶尔也会去农田中觅食。  相似文献   

20.
沙障是沙区广泛应用的一种固沙工程措施,准确理解沙障的固沙机制并优化其配置模式有助于防风固沙技术的完善.本文以毛乌素沙地腹地发育的4个新月形沙丘作为研究载体,通过对9类(3种材料×3种规格)沙障措施下的沙丘开展地形测量、风沙观测、沉积物采样、植被调查和室内分析等研究,揭示了沙障环境下沙丘的表面过程,评估了各类型沙障防风固沙效果及生态恢复效应.结果表明,沙障具有降低沙丘高度、重塑微地貌形态、降低近地表风速、拦阻沙物质输移以及促进植被恢复的作用,其作用强度大小受控于沙障材料、规格配置及铺设坡位;沙柳沙障是该区防风固沙和促进植被恢复的最佳选择,草绳沙障其次,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纤维沙袋沙障最差;沙柳和草绳沙障在1 m×1 m规格下的固沙效益最佳,而PLA沙障在2 m×2 m规格下的固沙效益最佳.此外,本文认为,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受多个要素的共同影响,单以近地表风速大小或微地貌形态作为衡量标准是不充分的;沙障工程应依据区域固沙需求和实地环境,立足重点目标或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出最适宜的沙障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