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式中,工作条件系数的取值各地方标准与国标、图集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原则,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桩抗压承载力极限状态,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系数取值方法,不仅考虑了沉桩工艺和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还考虑了混凝土处于饱和状态和强度回缩的影响,建立了验算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的统一表达式,为预应力混凝土桩身强度验算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本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准确考虑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编制黑龙江地区桩基础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考虑成桩工艺系数和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根据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中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原则,推导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公式计算时,成桩工艺系数取0.85,对PHC桩和PC桩,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系数取值分别为0.56和0.60,对于常用的A型和AB型PHC桩,其承载力比采用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的提高8%~12%.结论采用推荐公式和设计建议计算的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与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相比具有一定的提高,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黑龙江地区合理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传统预制桩相比优点颇多:单桩承载力高、工业化生产质量好、施工工期短、桩身耐打、适用范围广及经济效益显著等,因此,对预应力管桩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该文将进行预应力管桩水平承载特性分析及接桩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采用预应力和离心成型技术生产的新型桩型.由于该桩型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抗弯抗剪性能好、穿透土层能力强、成桩质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及工程造价合理等优点,故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工程.本文对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旨在对该桩型在我国的进一步应用推广作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静压管桩因具有承载力高、单价低、工期短、施工简单、无噪音等优点而深受工程界的青睐,已成为软土地区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形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预应力静压管桩施工中断桩的原因,并提出处理及预防措施。预应力管桩断桩的预防1.预应力管桩断桩的原因从大量的工程实践来看,预应力管桩的断桩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螺锁式连接预应力异型抗拔管桩(简称"异型管桩")的外形特点和接桩技术,通过单个连接件抗拉实验研究其接头抗拉能力,与普通预应力管桩(简称"普通管桩")进行现场抗拔承载力对比试验,研究异型管桩抗拔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螺锁连接件抗拉性能优良,接桩技术操作简单、可靠;异型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比普通管桩提高6...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管桩具有:桩身耐打,穿透力强;施工速度快,功效高,工期短;单桩承载力高,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单桩承载力造价便宜等优点。这些优点促使管桩成为新桩型材料的主要因素,因而被工程设计人员所广泛应用。本文根据管桩承载力和受力情况,结合实际的例子,分析影响管桩承载力的原因,从而提高其承载力。本文还对预应力管桩基础与天然基础沉降的估算及其比较,并对基础沉降的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两组8台现场静载荷试验的成果分析和已有试验成果的比较,研究了采用静压和锤击施工的预应力管桩(采用PHC)在黏土与粉土中的承载力抗拔系数.结果表明,受到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桩端位于承载力较高的砂层时,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抗拔系数较小,桩端位于桩端阻力较小的黏土层时,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抗拔系数较大.土层抗拔系数受长径比影响较大,长径比大的桩,上部土层抗拔系数可能较大;长径比较小时,下部土层抗拔系数可能较大.研究成果可供建筑抗浮工程优化设计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C60-C80),沉桩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预应力管桩主要有三种类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种常用桩型的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钢绞线复合配筋超高强混凝土管桩进行轴压性能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经验公式计算,研究了管桩的极限轴压承载力、极限轴压变形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所有管桩试件均呈现受压破坏,混凝土首先压碎,导致纵筋向外压曲,箍筋拉断.数值模拟得到的桩身破坏断面与试验桩身破坏断面吻合较好,数值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管桩极限轴压承载力和极限轴压变形.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以及预应力钢绞线复合配筋超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抗压承载力建议按照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张思华 《广东科技》2009,(16):301-302
1 预应力管桩工程应用 预应力管桩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使用已近20年,由于其成桩快速,桩身质量好,造价便宜等优势,全国应用迅猛发展.深圳南山区前海片区为填海区域,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量极丰富,水位较浅,同时存在抛填片石、孤石及淤泥、流砂,为此也不宜采用人工挖孔桩及钻孔桩.桩基础主要采用冲孔桩和预应力管桩.对预应力管桩施工也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管桩有其它基础难以比拟的优势,很多工程仍然选择预应力管桩作为首选基础形式,在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下面结合工程实例说明深圳填海区域的预应力管桩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从桩受力破坏机理、承载特性出发,对预应力管桩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预应力管桩成桩过程中,桩侧土和桩端土被挤密,产生挤密作用,桩体承载力比其它桩型高,设计时应充分发挥桩、桩间土承载能力;同时,挤密效应在施工中易引起桩体上浮、桩位偏移质量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付进省 《河南科学》2007,25(6):960-962
近年来静压预应力管桩在工程建设中大量采用,结合工程实际分析该种桩单桩承载力估算方法、压桩力与单桩承载力之间关系及桩基施工产生挤土效应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容绍晖 《广东科技》2006,(3):205-206
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设计质量监理应当重视设计阶段监理,强调设计与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管桩设计质量监理的六个主要环节,即:优化设计方案、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布桩、选择桩锤、确定“收锤标准”、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管桩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锤击沉桩的桩锤选择方法,静压桩施工时静压力与单桩承载力的区别和联系、挤土效应及防治措施、时间效应及承载力检验的休止时间以及基坑开挖等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区土体工程性质较差,土体所能提供的桩侧阻力较小,限制了PHC管桩承载性能的发挥.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竹节桩(PHDC桩)桩身每隔一定距离存在一个突出的竹节节点,竹节节点能够增加桩基的桩侧承载性能,从而提高桩基的极限承载力.为了研究PHDC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承载性能,进行了一系列PHDC桩和PHC管桩的现场静载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PHDC桩施工过程对桩周土体的扰动程度较大;当休止期为15 d时,PHDC桩周围的土体强度未恢复,PHDC桩的极限承载力远低于设计值;当休止期增加到40 d时,350(400)mmPHDC桩的极限承载力与400 mm直径的PHC管桩的极限承载力相同,说明当PHDC桩的桩周土体强度恢复时,PHDC桩的承载性能优于PHC管桩的承载性能;休止期为40 d时,3号和4号PHDC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的桩顶位移值分别为桩身直径的9.46%和7.37%,大于PHC管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所需要的桩顶沉降值.  相似文献   

17.
PHC管桩静压沉桩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晖 《江西科学》2009,27(1):140-144
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具有应用范围广、单桩承载力高、工程造价低等鲜明特点,所以在我国发展迅速。根据南昌地区特殊的土层特点,依托该地区具体工程项目,采用有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土中应力应变分布及隆起特点。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方便、承载力高、质量可靠、较为经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桩基础。本文根据管桩的承载力特性和应用情况,对桩基础设计问题以及提高管桩承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静压式预应力管桩在城市建筑物基础处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上部建筑层次可达二十多层,由此对管桩的竖向承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着重对预应力管桩本身、静力压入式成桩的竖向承载力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静压预应力砼管桩,遇粗砂层无法沉桩,采用桩侧钻孔对桩底和桩侧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