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品位钼精矿的钼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焙烧—氨浸—渣碱浸工艺对某低品位钼精矿进行钼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能有效分解钼酸钙,提高钼的提取率.焙烧—氨浸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氨浸温度80℃,氨水过量系数1.4,碳酸钠用量467 kg/t,液固比4.浸出渣中的钼分别采用酸法(HCl)和碱法(Na2CO3+NaOH)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酸法仅可回收渣中34.92%的钼,而且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不适合实际应用;碱法(Na2CO3+NaOH)处理工艺中碳酸钠用量533 kg/t,氢氧化钠用量433 kg/t.放大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流程钼的回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2.
钼泥是冶炼钼铁飞扬的烟尘经水淋洗沉淀物 ,除含有一定量的钼外 ,还含有大量的石英石、硅酸盐、铁、铜、钙、镁、铝、铅等。从钼泥中提取钼 ,就是废物利用 ,化废为宝。但是 ,由于这个工艺过程复杂 ,达到很高的提取率很难 ,因此迄今为止 ,国际国内没有这种实验成功的先例。经过反复实验 ,用先酸后碱浸法 ,由钼泥中提取钼的提取率达到 99%以上 ,该项实验的成功 ,每年可节约5 0 0多万元资金 ,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含钼铜精矿氧化焙烧-浸出分离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攀西地区的含钼铜精矿中,由于钼、铜矿物组成复杂,共生关系紧密,提出了氧化焙烧-浸出工艺进一步分离钼。将试样置入焙烧炉中进行氧化焙烧,使硫化物转化为CuO、MoO3、Fe2O3等氧化物后;添加NaOH、H2O与MoO3反应生成可溶性Na2MoO4,浸出渣作为铜精矿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铜、钼等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焙烧矿中,氧化焙烧矿中的硫含量较低为0.53%,硫以SO2气相形式挥发;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20 min、氢氧化钠用量为30%、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液固比2∶1的综合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4.24%,铜精矿(浸出渣)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27%,钼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X荧光分析仪测定钼精矿中钼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出钼含量在49%-58%范围的钼精矿样品适宜的测定条件,提高了样品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拟定了以二价铜为催化剂,用碘量法测定钼的方法,并应用于铂铁合金中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二硫代磷酸钼络合物用作油溶性的润滑油添加剂,可以减少磨损和摩擦。本文叙述了二硫代磷酸钼络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验条件及合成产品中钼含量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钼含量的因素有:合成原料的比例、钼化温度、钼化时间、正构烷基的碳原子数和蒸脱溶剂的温度等。产品是否用白土精制及产品的pH值大小,对钼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钼泥是冶炼钼铁飞扬的烟尘经水淋洗沉淀物,除含有一定量的钼外,还含有大量的石英石、硅酸盐、铁、铜、钙、镁、铝、铅等。从钼泥中提取钼,就是废物利用,化废为宝。但是,由于这个工艺过程复杂,达到很高的提取率很难,因此迄今为止,国际国内没有这种实验成功的先例。经过反复实验,用先酸后碱浸法,由钼泥中提取钼的提取率达到99%以上,该项实验的成功,每年可节约500多万元资金,同时还减少了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效钼的分析与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钼是动植物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特别是钼在植物生理中参与固氮、氮的转化和磷的代谢,因此,土壤中钼含量的多少对作物有明显的影响。我国土壤中钼的平均含量是1.7mg/kg,有效钼含量更少,一般在0.1mg/kg以下。为了准确测定不同土壤的有效钼含量和分布状况,研究其分析、测定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土壤有效钼的分析一般包括下述几个主要环节: 一、有效钼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针对磷酸盐分解钼酸钙的过程,根据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绘制了25℃时Ca-Mo-P-H_2O体系溶解组分的lgC-pH图,以及不同总磷浓度条件下溶液中总钙、总钼的lgC-pH图和钼酸钙稳定区. 结果表明,在溶液中总磷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pH的增大体系中会依次出现H_2MoO_4(s)、CaMoO_4(s)、Ca5(OH)(PO_4)_3(s)和Ca(OH)_2(s)稳定存在的区域. 总磷浓度直接影响到钼酸钙的分解过程,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钼酸钙的稳定区域不断减小甚至消失,使得钼酸钙更加易于分解, 因此溶液中总钼浓度不断增大,而总钙浓度不断降低;但总磷浓度过高会导致溶液中残留游离含磷离子过高.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在钼酸钙分解过程中,添加磷酸盐比碳酸盐更加有利于钼酸钙的分解.  相似文献   

10.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钼铁厂固体废物浸出液中的钼,当选择合适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钼的测定灵敏度较高,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精密度较好,方法的检出下限为0.6μg/L,定量测定范围2.4~60μg/L,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辉钼矿中钼的提取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采用碱熔法提取辉钼矿中的钼元素,利用正交试验法给出了辉钼矿中钼的最佳提取条件,即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0 min,加碱量为理论用量的3倍,其中焙烧温度为影响钼的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磷酸介质中,钼(Ⅵ)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碘化钾,其反应产物使吖啶黄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15 μg/L,线性范围 是 0.16~2.4 μg/L.20多种离子基本不干扰测定,将该方法用于茶叶,绿豆和矿泉水中钼含量 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201×7阴离子交换树脂从铀矿石酸性浸出液中吸附铀、钼的吸附酸度,选择出最佳淋洗铀、钼的淋洗剂;采用不同的淋洗剂分步解吸的方法,使铀和钼分离,用沉淀法以氯化钙为沉淀剂,使淋洗合格液中钼生成钼酸钙沉淀;对沉淀酸度和沉淀剂用量进行优选,在选择的最佳条件下生成钼酸钙沉淀率为99%,钼酸钙产品中的钼质量分数≥30%为合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焙烧实践证明了钙主要以CaCO3形式存在于钼精矿的焙砂中,在钼酸盐生产中会生成不溶解的CaMoO4。当在钼焙砂浸取的同时加入碳酸盐能阻止CaM0O4的生成,从而提高钼的实际回收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钼对雌性动物生殖性能的影响,以雌雄ICR小鼠为实验动物,通过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酸钠,建立钼暴露模型:对照组(饮蒸馏水)、低钼组(200 mg/L)、中钼组(400 mg/L)、高钼组(600 mg/L)。在染毒30 d时,与正常雄鼠交配,第3.5 d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第5.5 d检测子宫着床情况。结果表明:高钼组和中钼组胚胎发育的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钼组差异不明显;高钼组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钼组和低钼组差异不显著;钼处理组的平均着床胚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钼暴露雌鼠的卵巢及子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淤血和肿胀。可见:钼摄入过量会对胚胎发育、着床及生殖器官形态产生显著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不孕,这可为钼毒理学研究、环境污染造成不孕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以铟作内标,采用光谱粉末法,测定石墨中钼的分析方法。其测定灵敏度为5×10~(-4)%。出口石墨时,需要了解石墨中钼的含量。由于钼的含量低,石墨又不易分离,因而无法用化学方法分析。采用光谱粉末法测定石墨中钼,能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分析结果与回收结果基本相符,其测定灵敏度为5×10~(-4)%。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行了振动高梯度磁选分离铜钼的试验研究,初步探讨了将高梯度磁选应用到有色金属选矿领域的可能性。对江西德兴铜矿选厂的铜钼混合精矿进行了试验,取得较好的试验指标。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表明:分选前的脱药,分选中适度的振动以及添加合适的分散剂,对提高铜钼分离的分选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硫氰酸盐比色法是常用的一种测定钼的方法。该法沿用历史已久,方法成熟,选择性好。但对于类别多样的谷物而言,因其含钼量波动范围较大,遇到低钼量的样品,若以硫氰酸盐法测定,则嫌灵敏度不够高。为此,笔者将具有Landolt效应的Mo-H2O2-I~- -C6H8O6体系的动力学分析法[1][2],应用于谷物中钼的测定,详细研究了该体系的反应条件、试剂的稳定性、共存离子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适宜的反应物浓度,从而制定了谷物中钼钼的催化动力学测定法。 本法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且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再现性也较好。 实 验 部 分 一、试剂与仪器 …  相似文献   

19.
以罗丹明B为光度指示剂检测受钼(Ⅵ)催化的过氧化氢氧化碘离子的反应速度,建立了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钼的新方法.采用磺基水杨酸作催化反应的活化剂,提高了测定钼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该法测定钼的线性范围为0~0.08μg/25mL,测定下限(△A=0.01)为1×10-10g/mL.采用α-安息香肟氯仿溶液草取分离,测定了水样和尿样中钼.  相似文献   

20.
MoO_2氢还原过程所得的数据,经微型计算机处理,获得了钼粉粒度和钼粉中含氧量与还原工艺参数关系的经验模型。经检验和实际考核表明,该模型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