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水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水金矿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产于西秦岭南缘中三叠统碳酸盐岩中,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及南北向断裂构造叠加控制。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分析了它的控矿因素,以期为外围找矿提供依据,为矿山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金矿是一个新型金矿床。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大水金矿床控矿构造的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控矿构造为区域性北西西向-北西向断裂(早期压扭)、格尔珂弧形断裂(后期走滑)及与之交汇控制矿体群、矿体产状(配矿构造),为多次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张国荣  赵保青 《甘肃科技》2010,26(11):25-28
夏河县华尔寨梁金矿是2006年通过异常查证发现的,在叙述矿床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其它西秦岭其它金矿的类比,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区域成矿背景、矿区控矿因素显示,断裂构造、中三叠统下部建造层是主要的控矿因素。矿床所处区域地质背景、断裂控矿特征与鹿儿坝金矿相似,但矿石物质成份与鹿儿坝金矿明显不同,却与另外一个Ⅲ级构造单元—碌曲-武都古生代裂陷盆地的大水金矿类似,属于中、低温热液(交代)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王俊成 《甘肃科技》2012,28(11):35-37,54
金沟里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上、武都山字型构造西翼.矿区共发现金矿体6条,矿体主要产于龙鳞桥组地层中,含矿岩性主要为蚀变砂岩和灰岩及构造角砾岩,矿体均受近东西向层间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形态呈脉状、透镜状,矿床经历了热液作用,初步认为其成因为构造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金矿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构造可以为成矿流体提供运输通道,也可以为矿体提供储存空间。作为胶东金矿区的金矿之一,纪山纪家矿区受到地层、岩浆岩和构造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断裂构造控制最为明显。该文主要对纪山纪家矿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其产状、形成时间、引发的围岩蚀变以及对矿体的控制作用。主要特点是多级构造分别控矿,不同时期断裂构造对成矿有着不同的贡献、不同类型的断裂形成不同类型的矿体。矿区主要控矿断裂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系统,沿断裂形成一系列蚀变,局部矿化明显;富矿体主要分布在北东向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交汇处。蚀变以硅化、绢英岩化和钾化为主,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脉型,与玲珑矿区有一定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西秦岭夏家坪金矿床主要赋存于古元古界秦岭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海西期闪长玢岩体中,受近东西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矿石多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及条带状构造,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岷县锁龙金矿位于岷(县)~礼(县)金成矿带和合作一崖湾金、汞、锑成矿带上,赋矿围岩为下二叠统崖下组(Ply)、杨家河组(Plyj),本文总结了锁龙金矿地质特征,探讨认为锁龙金矿西矿段断裂构造较发育,东矿段劈理、节理构造极为发育。西矿段矿体受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东矿段矿体受劈理、节理构造控制。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雒增路 《甘肃科技》2014,(5):28-29,40
后驮阳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北秦岭加里东构造带与中秦岭华力西褶皱带的接合部位,反"S"型构造的转折端,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古生界丹凤群黑湾里组、大草坝组地层中,北东及近东西向断裂是区内主要控矿和容矿构造,均具多期活动特征。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甘肃石鸡坝-阳山地区金矿整装勘查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西秦岭褶皱带,是南秦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整装勘查区主要矿床阳山金矿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区域资料及其他矿床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金矿控矿因素、成矿规律,认为区内金矿受西秦岭复合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制约,其形成时间、空间和成因类型均与造山作用息息相关,是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多种控矿因素的耦合效应控制了金矿的形成,其中区域性文县-康县断裂带及其次级断裂是最主要的控矿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邓喜涛 《甘肃科技》2011,27(8):56-58
大水金矿属于秦祁昆造山带,东昆仑-南秦岭褶皱系,西秦岭南亚带,大水金矿床共圈出96个矿体,组成3个较大的矿体群。通过研究Pb同位素在大水金矿深部矿体位置的隐伏系数、成矿截止深度与富集系数,说明了在西区深部及中区的南测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西秦岭大水式金矿含金硅质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西秦岭南缘的大水式金矿是一个新类型金矿,其容矿主岩为一套热液硅质岩。硅质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岩石类型及空间配置等与典型热泉体系沉积物架构相似,硅质岩化学组成与广东长坑硅化岩、腾冲热海硅质岩、美国卡林型金矿含矿似碧玉岩以及海底热泉硅质岩相近,稀土元素组成及配分曲线、硅氧同位素组成等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与燕山期陆内造山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有关,金矿类型可能属于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列中的一个新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12.
朱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08-2013
摘要:吉林集安西岔金矿为层控蚀变带型金矿,控矿围岩为石墨黑云母变粒岩,燕山期闪长岩活动是成矿的热动力源。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直接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构造以浸染状、脉状为主。文章从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受含矿地层、断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的制约。再结合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金家-金厂沟-西岔地段及亮红顶子-复兴屯-南岔地段及西岔金矿床岩体的深部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鹿儿坝金矿床位于西秦岭中带合作至崖湾金锑成矿带内,其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和岩浆作用,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了矿质来源和热动力,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运矿、储矿空间。探采实践证明,鹿峰金矿段和簸箕沟金矿段已知的矿(化)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化)体产状与蚀变破碎带完全一致,且蚀变破碎带宽度大、断层走向改变且产状相对平缓的部位或两条断层的交汇部位金矿体的厚度相应增大,金品位较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发现了新的金成矿类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中酸性侵入岩体内的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为了查明此类金矿床的成因,从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矿体与构造、岩浆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金矿体的容矿围岩为华力西期、印支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成矿流体沿断裂带的裂隙系统中运移至减压部位成矿,在脆性剪切部位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体。矿体成因属于构造蚀变岩型,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
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地之一,区内金矿可分为金厂沟梁式、安家营子式和柴胡栏子式。目前该区已经发现200多处金矿床(点),其中主要金矿床的产出都与太古代深变质岩和中生代的火山岩有关,并且金矿体均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EW、NNW和NE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部位。区域太古代变质岩的潜在含金性、花岗岩类多期次的活动以及长期活动的断裂构造系统是金矿集中区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侯格庄金矿位于蓬莱-栖霞金矿带的北段,蓬莱市东南部.其主要发育黄铁矿石英脉型和裂隙网脉型金矿化.虎路线断裂下盘的NNE向张扭性或扭性断裂构造带,控制金矿的成生、富集与分布,控矿断裂构造走向以NNE、NE向为主,少量NEE向,大都倾向SEE和SE,是NNE、NE、NEE向三组走向不同的断裂构造组合形成的控矿构造系统.主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矿产需求在不断提升,其中金矿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南秦岭东河金矿处在南秦岭的西部地区,属于陕甘川金成矿三角地带。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得知该区域具有非常丰富的断裂构造,此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为平行分布的近东西层间挤压破碎带,此区构造破碎带内和旁侧的石英脉和金矿化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其中东河区域的金矿床会直接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同时岩性和岩浆岩也会影响到金矿的形成。本文主要以南秦岭东河地区为例介绍金矿床地质情况、金矿床特征以及成因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王中辉 《甘肃科技》2009,25(21):31-33
肃北县南金山金矿床于1983-1989年经该局地质四队进行普查及部分地段详查评价,其金矿储量已达大型。从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分析了南金山金矿形成的主要地质因素,指出金矿的形成主要受含矿地层、断裂构造两大因素的控制。提出了寻找金矿的有利部位,重点研究大断裂两侧的次级小断层控制的石英脉及破碎带,旨在为今后在该矿区部署金矿普查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勘查区位于中川岩体南外接触带,高桥-礼县近东西走向大断裂分支礼县-洮坪断裂的北侧,金矿化受区域断裂的次级构造破裂带控制。通过激电剖面测量在铁匠沟沟脑―寺梁上地段极化率相对最高,呈豆状展布,总体呈近南北向,与该区断裂构造基本一致。电阻率分布与该区地质体分布基本吻合。特别是低阻异常带展布与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吻合。总结出在该地段用低阻高极化异常位置确定构造位置,对找构造破碎带型金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沙枣园子金矿位于北山柳园—穿山驯前陆带石板山—峡东华力西期印支期金钨(铁)成矿带,赋存于沙枣园子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长城系古硐井群中,受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古硐井群、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内、外接触带内的NW向断裂及次级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