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周杰 《甘肃科技》2011,27(15):136-137,93
在对小陇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近10年的生产实践,探索和整理出了营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几种高效、经济安全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遏制小陇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大发生、重危害趋势,且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浅谈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油松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不断深化,人工造林成活率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成果指标。本研究对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小陇山林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映宏  胡宏 《甘肃科技》2010,26(10):158-159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的不断深化,人工造林成活率已成为至关重要的成果指标,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实现"再造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为了扩大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人工商品林面积,贮备后续资源,实现"永续利用",麦积林场太阳山营林区油松人工造林为人工油松造林技术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曹志坚  胡宏 《甘肃科技》2010,26(16):165-167
近年来,尤其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随着人工造林的不断深入、加强,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太碌林场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仅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面积就已愈万亩,单位产量平均在5m3,在产生了相当的生态效益的同时,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本研究在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出该场日本落叶松的年均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以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林业系统标准化、结构化和系统化,使林业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提高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解决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构与技术标准、知识库、方法库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础信息数据的分类、组织与挖掘、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测试等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已经10年,这项政策的实施以来在理论,实践以及政策实施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都对中国的林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论方面,自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的方向,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着中国林业政策的制定。在实践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这些都为林业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充分的依据。文章通过详细地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影响,旨在为完善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优化林业政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进忠 《甘肃科技》2012,28(6):7-8,39
小陇山林业资源是甘肃省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旅游资源,亟待对其深入开展研究.主要分析了近年来小陇山林业资源的相关研究现状.通过大量检索文献资料,运用综合法、分析法、对比法,结果表明,天水小陇山林业资源研究集中在林业资源总量调查和产值研究、气候变化对林业资源的影响研究、政策活动对林业资源的影响、林业资源的发展和种植技术等方面.近年来研究手段日以改进,如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运用模式研究等,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杨小刚  胡宏 《甘肃科技》2012,28(10):141-142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一期的实施完成,二期工程即将起动之际,为了不断巩固“天保工程”的成果,将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不断地深化完善,在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多手段、多渠道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贮备后续资源,实现小陇山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小陇山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依据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涉及阿坝州四个县的历史资料和现地调查资料,结合工程概况和生态区位,着重从工程对植被的影响、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对环境的影响等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同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种苗业等林业产业建设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工程建设中及建成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郭惠 《甘肃科技》2008,24(3):145-147
结合小陇山林区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实地调查全局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全局危害比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成害原因,结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工作的实际,提出治理对策,为全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和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程 《甘肃科技》2006,22(12):209-210,239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为龙头的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在西部相继启动和实施,森林病鼠兔虫害已成为阻碍定西市各项林业重点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任其发展蔓延,将严重影响林业开发的进程,改变传统的防治方法,实施森林病虫鼠兔害可持续控制,才能从根本上长期有效控制森林病虫鼠兔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给予资金、政策、人才等倾斜。本文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关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方面颁发的有关技术规程,对金川县竹厂沟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进行了科技考察和科学分类,并结合金川县的实际情况,对竹厂沟保护区进行了发展规划,为竹厂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施工、保护管理、多种经营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查清小陇山林业有害生物、寄主、范围、天敌种类、危害面积及程度等,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于2014年9月启动了第三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此次普查主要以地面调查、诱虫灯等传统实用的普查方法为主,个别现代先进技术为辅的方法开展外业调查,实际调查面积82.87万hm2,设立踏查线路3034条,采集各类标本848号次,生活史标本52套,整理出影像资料计2066张,已鉴定出小陇山昆虫新记录195种,查清造成危害的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19种,共发生面积3.43万hm2。此次普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如标本制作不规范、影像不清晰等问题,通过总结分析,为今后的普查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小陇山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实地调查全局有害生物种类和危害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小陇山危害比较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成害原因,结合小陇山林业工作的实际,提出治理对策,为全局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场林区道路作为基础性设施,在林业资源开发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小陇山林区国有林场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木材和木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过去主要利用天然林,但是我国天然林面积越来越小,产量越来越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其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人工林)基地建设是解决我国木材产品供需矛盾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其他生态恢复工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7.
白皮松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春 《甘肃科技》2007,23(10):249-250,288
小陇山白皮松物种多样性较丰富,不同样地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于1996年开展白皮松育苗技术研究,通过育苗试验研究,近几年已规模化生产50万株以上,在育苗技术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建立小陇山林业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发过程及其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小陇山林区林业自然科技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科研和宣传为目的,包括林木种质资源和植物园、标本馆等13个数据库,图文并茂,便于查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小陇山林区林业自然科技资源保护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9.
杨保平  薛婷婷 《科技信息》2009,(32):I0359-I036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国家针对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我国部分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2004年9月28日获取的陕西省富平县的SPOT5卫星影像为例,详细介绍了SPOT5卫星影像的纠正等具体处理过程,最后融合全色波段数据和多光谱波段数据,并通过波段分析合成假彩色影像的技术和处理方法,并结合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了经过处理后的SPOT5影像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1998特大洪灾的背景下启动的,是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的全面实施,将带来林业经营管理思想的重大变革:在林业经营观念上要树立现代林业的经营理念;在管理体制上要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在企业运行机制上要建立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林业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