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客,一个原本不含任何贬义色彩的词语,现在却成了网络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人们更多地将它与犯罪、邪恶、丑陋、卑劣等语词联系在一起。笔者想对黑客一词的起源及其词义的延伸和语体色彩的变化作一简要分析,让读者对黑客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 “黑客”的本义“黑客”是英语词语hacker的音译。hacker一词来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有“开辟、创新”的含义。hack这个词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麻省理工学院(MIT)学生的流行俚语。1990年,MIT博物馆发行的刊物中说,50年代MIT学生所说的hack就是指非恶意并且又有创意的行为。对于hacker的定义,美国《发现》杂志给出了五种解释:1.研究计算机程序并以此增长自身技巧的人;2.对编程有无穷兴趣和热忱的人;3.能快速编程的人;4.擅长某专门程序专家;5.恶意闯入他人电脑或系统意图盗取敏感信息的人。日本的《新黑客字典》给出的定义为:“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了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像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狭小的部分知识。”黑客的本义更多的是一个褒义色彩的词语。二 “黑客”词义的延伸20世纪50年代之后,hack这个词有了“更尖锐”“更叛逆”的意思。这一语义的延伸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中期的美国充满了喧嚣与激进。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的呐喊,亿万青年对约翰·列农摇滚的迷恋,47%的大学生有吸大麻的经历,嬉皮士与未婚先孕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烈话题……非洲丛林的铿锵战鼓,“古巴导弹危机”的惊险……冲击着一代青年不安定的心灵。从音乐、建筑艺术,到哲学、小说创作形成了反主流文化潮流,摒弃理智、感召激情,冲垮这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使人为所欲为,百无禁忌。那时的嬉皮士们一度谴责计算机是集权控制的象征,然而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很快就意识到计算机是一块飞向自由的魔毯,一件打破工业化社会清规戒律的羁绊、自由翱翔时空的武器。于是这部分人沉淀下来,一头扑进他们认可的独特的计算机世界。作为一个全体,这是一批商业意识薄弱、政治头脑缺乏、醉心技术,只知埋头钻研的工作狂,命运注定了他们要戏剧性地确定计算机迷的新形象——黑客。《新黑客网上字典》收录了一个MIT黑客菲尔(Phil Agre)的文章。菲尔是这样告诉读者的:不要被这些看似很有弹性的解释给蒙了,黑客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用精细高明的手段去挑战传统想法。三 “黑客”语体色彩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实验室中的黑客(计算机迷),他们独立思考、精力充沛,热衷于解决难题,同时也奉公守法。60年代的黑客,他们利用分时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执行多道程序,扩大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范围。1969年,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出现。70年代,在黑客们的倡导下,进行了一场个人计算机革命,他们发明并生产了个人计算机,打破了以往计算机技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并提出了计算机为人民所用的观点,其领头人是苹果公司的创建人史蒂夫·乔布斯。在这一时期,黑客们虽然也发明了一些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如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等等,但黑客仍是个褒义词。20世纪80年代,随着网络的进步及公开化、商业化,此时为数不少的自称“黑客”者,经常未经授权就通过网络擅自进入某个计算机系统,在应用软件、操作系统领域横冲直撞,对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198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首次逮捕6名代号为414S的黑客,原因是他们对美国国家实验室发起了“攻击”,从此黑客一词变成了贬义词。当时,五六十年代的老牌黑客曾对这一称号形象的下降深表悲哀。后来,随着计算机重要性的提高,大型数据库也越来越多,信息又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黑客又“祭出”为信息共享而奋斗的旗帜,开始频繁入侵各大计算机系统。到了90年代,他们的注意力又集中涉及到公司机密和国家内幕的保密数据库上。而此时,黑客已经不仅仅代表某些个人,而发展成了一个地下集团的代名词,即使很难说有公开的具体的组织形式。他们互相攻击与对方有关的网站,以入侵别人的网站为乐趣,从而引起了网络世界的混乱。黑客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四 现代“黑客”的内涵今天,网络不再是黑客们单纯的技术自由空间,而已经是人类经济行为、社会活动、生活交往、政治谋划的新舞台。自由与责任、崇高与卑微、伦理与放纵、报复与惩罚、公司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个人权利与社区价值等等,新时代的“黑客”正是这些矛盾的体现。黑客的队伍也开始分化、人员也变得杂乱,既有善意的以发现计算机系统漏洞为乐趣的黑客,又有玩世不恭好恶作剧的黑客,还有纯粹以私利为目的,任意篡改数据,非法获取信息的黑客。“纯种”黑客,已经永远成为历史。新时代的黑客年龄大多数在15~30岁左右。从行为表现上大致可以把黑客分为四类:一曰“快客”。这批人以发现别人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为己任,以破解各种计算机加密系统的密码为乐趣。他们突破系统后一般并不破坏系统,而是将所发现的问题公之于众。这种黑客的行为虽然也会引起被破译者的不快,但却有利于计算机系统的改进和完善。例如,199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批研究生和其他黑客就曾不断破译并公布网景公司新开发的商业交易软件及其校正版的密码,以及他们认为对因特网中商业交易构成威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几个缺陷。这一行为最终促使网景公司公开举办“网景缺陷大奖赛”,对提高交易软件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批研究生黑客专门给计算机网络技术找茬儿,他们的目的是无休止地要求完善软件。应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计算机防护技术的不断升级和突飞猛进。二曰“朋客”。这批人有点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他们或喜欢在网上搞点恶作剧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或制造病毒以炫耀自己的才能,或篡改别人的交易文件以制造矛盾,而不考虑其社会影响和后果。例如,1995年8月17日,一群美国黑客为抗议美国司法部颁布的禁止在网上传播黄色图片和文字的“正派通讯法案”,入侵了司法部的网页,将司法部长的照片换成了一些抗议美国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的口号。又如一英国少年格雷,入侵微软网站窃取比尔·盖茨的账号、密码,给比尔·盖茨买了一堆“伟哥”。三曰“害客”,或曰“骇客”。这类黑客可谓打家劫舍的强盗,他们没有丝毫道德法制观念,也不再扮演早期快客那种行侠仗义的角色,只是利用熟练的计算机技术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一群对社会危害极大的害群之马。他们故意入侵政府、军队、企业或私人的计算机系统,或获取情报或窃取账号或施放恶性病毒或销毁重要数据资料或植放逻辑炸弹进行讹诈……他们的行为使人闻之色变,是网络信息安全的大敌,是人们重要防范的对象。四曰“红客”。这类黑客是有一定政治目的,为民族自尊而战斗的计算机高手,是一批民族主义色彩很浓的“爱国者”。他们为了民族情感和国家利益而去攻击他国的网络,特别是对抗西方国家的信息强权和网络霸权。比如在美国袭击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中国红客对美国军方网站就发动了攻击。由于红客披上了民族感情和国家利益的外衣,因此很容易被人谅解甚至崇拜。这也是道德评价上的一个难点。张名章讲师:昆明理工大学文化传播系,650224  相似文献   

2.
正一则"菜鸟黑客也可以在某些地下黑客论坛或暗网网站上获得大量敏感数据"的消息,让人们陷入担忧。数月前,一则"菜鸟黑客也可以在某些地下黑客论坛或暗网网站上获得大量敏感数据"的消息,让人们再次陷入对数据泄露的担忧。位于美国洛斯加托斯的网络情报公司4IQ在地下黑客论坛上发现  相似文献   

3.
评价网络黑客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信息时代,网络黑客现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黑客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化、历史和背景。随着社会的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黑客群体也在不断地演变,在现在的黑客群体中,既有英雄般的人物,也不乏计算机犯罪分子。本在讨论黑客化及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黑客与网络安全的辩证关系,以及黑客与国家安全的辩证关系,并着重指出了黑客技术对社会的积极一面。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9,(19):7-7
狭义的“网络战”,其实只是“电脑网络战”,是“网络中心战”的一小部分。而“网络中心战”则要凶猛得多,它是以流血对抗为主。 8月6日开始,Facebook、Twitter等知名社交网站遭受严重网络攻击,全世界数百万人无法正常访问网页,包括著名搜索引擎Google在内的多个站点和博客服务网站也受到波及。有消息称这一网络攻击事件最初可能因为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一周年之际,俄罗斯黑客集中攻击一位格鲁吉亚经济学教授的博客引发。  相似文献   

5.
赵胜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2):53-54,58
DNS网络负载均衡以扩展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服务性能来实现,能让多台服务器或多条链路共同承担一些繁重的计算或i/o任务,从而以较低成本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它能够满足企业对Web服务器的需求、满足网络用户对网站访问的及时响应和可用性,而且费用低廉,容易实现,在很多Web站点方案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负责调查“冲击波”病毒袭击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下属的特工处在明尼苏达州霍普金斯市逮捕了一名18岁的少年。这个名叫杰弗里·李·帕森的少年承认制造并传播了“冲击波”蠕虫病毒的一个变种,他已被指控有意或试图破坏受保护的电脑。如果最后被认定有罪,他将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和25万美元的罚款。调查人员顺藤摸瓜按老牌黑客的标准,帕森似乎很不专业,他好像根本无意隐藏自己的踪迹。他除了在自己的网站夸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客"字家族欣欣向荣,黑客、博客、闪客、红客……最近,家族又添新成员,"换客"一词大行其道,广泛流行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如: 例1."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最近在一些城市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8.
雷明 《科学大观园》2008,(10):66-67
操纵130万台僵尸电脑 美国联邦调查局与新西兰警方联手瓦解了一个国际电脑犯罪团伙,他们利用间谍软件入侵并遥控全球各地130万台电脑,并从机主的网络银行账户中盗取了上千万美元的巨款.而这个集团的主谋不过是一名年仅18岁,网名为"AKILL"的新西兰少年黑客.他领导着一个使用俗称"僵尸网络"的Botnet病毒侵入他人计算机的、网名"A组"的国际网络犯罪团伙.  相似文献   

9.
黑客每天不停地提醒我,窃取我的个人资料简直易如反掌,让我心静如水是不可能的。在接下来几周里,我给所有网页设上独特的复杂密码,电子邮件账户启用两步验证,甚至网络摄像头也贴上了遮蔽胶带。这一预防措施遭到朋友和同事的调侃,他们建议我去看看病。但最近发生的几件事,说明我并未多虑。一位朋友说我做得有点过头,于是我撕掉了摄像头上的胶带。不料几天后指示灯竟然变绿了,说明有人进入了我的电脑在偷窥。最近,我收到谷歌的短信,是我邮箱账户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电脑游戏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貌似正版的盗版游戏.它们采用原先只有正版才使用的塑料壳或大纸盒包装,且公然亮相于书报摊、个体书店这类原属正版阵地的零售市场,而不是悄悄地在胡同里、地摊上由扛着纸箱背着大包的人出售,致使一些玩家或把这类游戏误作正版、或因蒙受损失而对正版游戏的品质产生怀疑.虽然避免误买假正版的方法很简单--上专卖店去买,但这样做很不方便,因为多数玩家并不居住在这些专卖店附近.这里,笔者想根据自己的购买经验提供一些在书报摊上识别真假正版游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继“黑客”“博客”“播客”之后,网络又来了一位新客人——“威客”。 威客一族现身网络的时日虽不长,但却发展迅猛,人数现已达60万之众(威客网2006年10月6日)。先说说威客与witkey的关系。与黑客、博客、播客等外来词不同,威客不是witkey的译词,而是出自witkey的谐音。witkey是因文章,特别是涉及英语的论文中表达的需要而起的英语代号(新浪博客2006年10月6日)。换句话说,威客和witkey是为了命名同一概念而同时出现的中英文单词,并且都是“中国造”。而把wit(意为智慧) 和key(意为钥匙)复合起来构词,则是为了通过表达“智慧钥匙”或“关键智慧”的意思,来表明“威客”指人时所指的是一群具有关键智慧、能够解决问题、具有威力的人。再看看威客(witkey)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威客可用作名词,也可用作动词。作为名词时,威客可以指人,也可用来指物。指人时,用来称名那些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在网络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的人,如例(1)、(2)、(3):(1)在网络上,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通过互联网帮助别人,获得报酬的人,就是威客。(2)现在绝大多数“威客”都是设计人员以“兼职、私活”的方式工作,做“威客”每个月的收入能拿到三千元左右,但更重要的是机会更多,而且可以从中得到乐趣。(3)并不是每个人天然就是威客。一、威客必须是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和网络互动问答平台的人,二、威客必须是那些知识、智慧、经验较高的人,他们才能在威客网站上把知识、智慧、经验转化为财富。威客(witkey)指物时,一方面可以指具体的事物——一类网站或网页,见例(4)、(5);另一方面还可指抽象的事物,表示一种网络互动回答的交流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用户通过网络互动问答平台将个人的技能、知识、智慧转变成财富,请见例(6)、(7)、(8)。(4)威客网/中国威客/威客网站/中国威客网/猪八戒威客网(5)威客设计/威客平台/威客网站。(6)威客是职业也是一种生存方式。(7)威客模式不是简单的在线工作。只有那些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可以通过威客网站获巨额收益并作为生活工具。(8)威客和博客同为被称为“第四类互联网交互模式”,分别继承了其“先祖”BBS的部分功能,即博客继承了发布信息、自我表达的功能;威客继承了资源共享,互动互助的功能。除用作名词外,威客(witkey)还可用作动词,指撰写、管理威客网站(或网页)或通过威客网站(或网页)进行网络互动问答的行为,如:(9) 陈阳:一起威客。最后,再综观一下队伍日渐壮大的 “×客”类语词借以管窥网络新词产生、流行的过程。黑客得自hacker,博客源于 blog/blogger,播客译自podcast和podcasting,它们都是来自英语的意译或音义兼译外来词。这些外来词一方面和原词发音有雷同之处;另一方面它们还符合中国人文化审美心理(我们多以 “博”、“威”为美,“黑”常让人联想到“偷偷摸摸”、“侵入”)。这些语词的字面意义和其所要表达的词汇意义之间还暗含一定的理据性,如“博客”这一“能指”合乎“博客”这一“所指”所具有的内容广博这一特征,“威客”则暗含智慧的巨大价值和力量等。这些都可归因于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使得外来词“本土化”之后其整体和组成语素都常含有一定的概念义和文化义。概念义是表现这些语词“所指”的核心意义,文化义则反映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换句话说,这些外来词的汉语形式的出现缘于人们指称新事物、表达新概念的需要;而其被接受的过程则反映汉民族人民文化心理上的审美选择。 ① 本文所引语料均出自笔者2006年10月8日在百度网 (www.baidu.com)上以“威客”为关键词检索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一些熟练掌握网络技能的“黑客”和具有广博计算机知识的专才被五角大楼组织起来,成立信息战红色小组,美国网络战士初露端倪.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招募网络战士,建立网络司令部,以期未来战争中争夺网络控制权.  相似文献   

13.
多数男性对蔬菜、水果这类“女性化”的食物嗤之以鼻,而更愿意称自己为肉食动物. 不过,据路透社报道,英国食物研究所的最新报告指出,只要每星期食用小量西兰花,就有助预防前列腺癌. NO1.西兰花 这项研究的受试者被分成两组,每星期分别食用4份西兰花或豌豆.结果发现,吃西兰花的一组病人体内出现了“抗癌基因”,可以保护男性免受前列腺癌的袭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4,(11):61-62
一、未雨绸缪———做好预防措施1.一个好,两个妙无论是菜鸟还是飞鸟,杀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都是必需的。上网前或启动机器后马上运行这些软件,就好像给你的机器“穿”上了一层厚厚的“保护衣”,就算不能完全杜绝网络病毒的袭击,起码也能把大部分的网络病毒“拒之门外”。目前杀毒软件非常多,功能也十分接近,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去购买正版的(都不算贵),也可以在网上下载免费的共享杀毒软件(网上有不少哦),但千万不要使用一些破解的杀毒软件,以免因小失大。安装软件后,要坚持定期更新病毒库和杀毒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软件应有的功效,给计算…  相似文献   

15.
黑客,一个原本不含任何贬义色彩的词语,现在却成了网络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人们更多地将它与犯罪、邪恶、丑陋、卑劣等语词联系在一起。笔者想对黑客一词的起源及其词义的延伸和语体色彩的变化作一简要分析,让读者对黑客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黑客”的本义“黑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犯罪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社会学的角度看,网络犯罪包括黑客、蛀虫、黄潮和逆流等类型。从网络犯罪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看,它不仅妨碍了网络行为者的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也对整个网络社会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解决或消除网络犯罪必须通过整个网络社会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舍治理。  相似文献   

17.
儿子:爸,有一个网站在丑化您的形象,我不客气地把它的网页给黑了! 父亲。儿了,你才四岁啊!竟然能把人家的网站给黑了,那个站长也太菜了吧?你用什么黑客软件啊? 儿子:什么是软件?我把黑色油漆在电脑屏幕上一刷!就黑了。 父亲:·‘’‘” 一太平洋电脑网幽默:年龄最小的黑客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客”字家族欣欣向荣,黑客、博客、闪客、红客……最近,家族又添新成员,“换客”一词大行其道,广泛流行于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上。 如:例1.“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最近在一些城市年轻人中开始流行起来。他们自称“换客”一族,以“需求决定价值”的交换法则“以物易物”,体验“交换”快乐。“换客”一族的兴起迅速引发了中国物物交换网站的崛起,也激发了网友加入体验网上换物的“淘金之乐”。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4,(10):60-61
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基本上都是针对计算机漏洞与网络的。这里,我们来谈一谈哪些软件容易受到病毒的攻击,并且提供一些安全建议。1.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之所以容易受到病毒攻击,主要是因为操作系统设计复杂,会出现大量的安全漏洞。如2003年8月份全球泛滥的“冲击波(Worm.Blaster)”病毒就是利用了系统的RPC缓冲区漏洞才得以大面积传播与泛滥。漏洞是指操作系统中的某些程序中存在有一些人为的逻辑错误。这些错误隐藏很深,一般是被一些程序员或编程爱好者在研究系统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这些发现的错误公布后很可能被一些黑客…  相似文献   

20.
防黑客光纤     
《科学大观园》2005,(18):52
澳洲科学家拉博已成功利用钻石、微波炉和光纤研发出一种无法破译的信息以阻挠黑客。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用微波炉将一颗仅等品千分之一毫米的极微小钻石“熔合”到一根光纤上,而该产物可用以制造黑客无法突破的单一光子光束。现时光纤的传送是以发送数以十亿计的光子点,以长短来变化为计算机中0和1的信息,但黑客可以轻而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