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李玉明  吴凡 《科技馆》2004,(4):30-30
2004年9月28日,国际数学大师、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启明星奖获得者陈省身先生又获得一项殊荣:国际小行星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在第52733号“小行星公报”上正式向世界公布,将中国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所发现的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11月2日,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10,(26):30-30
[文汇报]9月20日,南京大学收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发来的贺电,祝贺国际编号为185538号和185640号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方成星"和"孙义燧星"。  相似文献   

3.
1928年冬,在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工作的一1位中国青年,通过连续观察和计算,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编号为1125)。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成为小行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张钰哲。            按国际惯例,这颗小行星应以发现者的名 2字命名,可张钰哲想到了伟大的祖国,他要让中国的名字在浩瀚的宇宙中永闪光辉,于是果断地将这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华”星。            1902年2月,张钰哲出生在福州闽侯县3一个职员家里。2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他跟随母亲过着清贫的日子。后来勉强上了小学和中学。    …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11)
笔者在本刊今年第7期曾介绍美国航天局的开发新技术和探测小行星的航天器—深空1号,并预报今年7月28日至29日深空1号可接近小行星1992KD 至5公里到10公里,届时可对这颗小行星的大小、形状、矿物结构等项目进行近距离考察。结果究竟如何?笔者将从因特网上收集到的有关情况,编成如下速报,与读者分享。1992KD正式命为"布拉耶""笔者曾谈到,太阳系探测和地外智慧生命探测的民间学术团体"行星协会"开展了一项非常有趣的大众性活动—为近地小行星1992KD 征集永久性命名。1992KD 只是该小行星发现后所取得的临时编号,根据小行星命名法,新发现的小行星必须观测到两次回归并计算出轨道之后,才给予正式编号,同时发现者也就获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8,(6)
国际编号6741号小行星命名获得者的自述为我国天文科普事业奋斗的足迹.李元鉴赏太空美术作品载早期的科普活动16岁那年,1以1年9月22日的日全食是横穿我国境内的一次壮丽天象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小行星命名的历史和现在的命名规则;整理出了以43位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及以10位美籍华裔科学家姓名命名的小行星表,该表包含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国际命名、科学家中文译名、发现时间、发现者等信息;对被命名小行星的43位中国科学家的主要科技贡献予以了简要介绍;对其他79位命名小行星的中国人分类予以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1.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绕日运行的小行星,它的国际编号是199953,它被命名为"闵乃本星"。闵乃本是谁呢?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材料学家。2.1935年8月9日,闵乃本出生在江苏如皋。他从小就出类拔萃,成绩十分优异。19岁时,他从机械职业学校毕业,然后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相似文献   

8.
1月31日,由九三学社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王选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国际小行星中心通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9月2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4913号小行星,已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王选星”。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8,(6)
最近,从大洋彼岸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为表彰中国科普作家李元、卞德培对科普事业做出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通报决定,将两颗永久编号为6741、6742号的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茫茫太空缀着无数的星星。自1801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发现了谷神星之后,至今国际天文学界已发现7000多颗行星。1994年三四月间,日本北海道北见观测所的天文学家丹馆金和渡边和郎先后在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太空中,发现了两颗新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科技》2012,(11):64-64
国家天文台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永久编号为09830的小行星命名为“北航星”,以肯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60年以来为世界航空航天事业所作的贡献。至此,我国已有八所高校获准以校名命名小行星。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出版的《小行星通报》上披露了这样一则好消息:一颗编号为12106的小行星,已经正式以北京80中高二学生孟焕的名字命名。以中学生名字来命名小行星,这在国内还属首次。目前,在距离地球25500万公里以外,这颗叫“孟焕”的小行星,正在人马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为科学技术尤其是我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钱老90寿辰之际,经国际小行星协会批准,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钱学森星”是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那天晚上繁星满天,紫金山天文台的杨捷兴研究员使用40厘米双筒折光望远镜对准双鱼星座进行了照相观测,将拍摄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一九七七年与一九七九年,曾先后把该台历年观测到的并在国际上得到正式编号的五颗新小行星,分别命名为“张衡”、“祖冲之”、“一行”、“沈括”、“郭守敬”(据《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二辑中的《沈括文物二三事》一文及注)。这样,在辽阔的天宇中就闪亮了我国历史上五位大天文学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07,(1):29
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正式编号为12418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铜陵星”。2006年12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郭传杰向安徽省铜陵市市长张庆军颁发了国家天文台的小行星命名证书。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09,(21):14-15
高锟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1933年生于中国上海市,拥有英国和美国国籍,目前在香港和美国两处居住。他是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被誉为“光纤之父”,也是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同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新秀     
《少儿科技》2012,(7):10-11
五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获小行星命名6月4日下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和王振义小行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小行星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以吴征镒、王忠诚、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  相似文献   

17.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等科学仪器,为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享誉全世界.此外,他还是一位东汉时代的著名画家,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最著名的科学发明"地动仪"等,除科学意义外,实际上还是永远不朽的雕塑艺术珍品;"地动仪"表现出的美学特征, 主要体现为"黄金分割"的大量使用,张衡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将黄金分割用于科学、生产和艺术领域的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2月6日美国西利桑那州大学空间监测计划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直径约1.6公里,是一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石质小行星,编号为1997XF11。根据这颗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国际小行星联盟发布消息,认为这颗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碰撞,被列为有可能对地球“造成灾害威胁”的第108颗小行星。美国天文学界的某些天文学家和小行星研究专家认为,1997XF11小行星将于2028年10月26日17时30分(国际时间)与地球相碰撞,碰撞能量约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的中学高二学生孟奂成了名人。最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下属的13人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以孟奂的名字命名一颗编号为12106的小行星。“孟奂”星直径约6千米,目前正在人马座和巨蛇座的方向上绕太阳高速运行与此同时,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华演同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叶佩玉老师也得到了这项荣誉。据国际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成员、国家天文台朱进博士介绍,小行星是目前发现的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去年,为了鼓励更多的青少年投身科学,美国麻省理  相似文献   

20.
《灵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天文学著作,它不仅阐述了宇宙学理论,成为浑天学派的代表作,而且还体现了张衡的先进的哲学思想.本文依据《灵宪》,从物质观、发展观和认识论等方面探讨了张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