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云 《科技信息》2013,(20):276-276
<正>据2013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全球每十个网民中就有两个中国人,亚洲每五个网民中就有两个中国人。通过互联网在我国网民中进行有效的网络动员,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益。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网络信息平台,只有找准这些不同网络信息平台的各自特征,加以合理利用,才能有效地为网络动员所用,最大化地发挥能量。  相似文献   

2.
陈戈 《海峡科学》2011,(12):61-62,67
根据CNNIC第28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7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4.85亿。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为30.9%,约为1.4亿人。网络科普用户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科普网络化日益成为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研究科普在网络中传播的特征,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科普的效能,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我国网民规模增长速度,截止2010年5月,数量达4.04亿之巨。同时,网民以其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公共意识积极地投入到公共事件中,不少社会事件还未经过主流传统媒体的报道,就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吸引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发展为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本文试图从行政管理的视角,分析网络热点事件给社会治理带来的强大正负效应,以供各级政府管理者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14,(11):8-8
<正>35.7%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 User Tracker数据显示,2014年8月PC端社交服务月度覆盖人数为4.7亿人,同比增长10.7%,环比增长0.8%,在总体网民当中的渗透率为92.6%。在细分服务中,社区类占人数最多,为3.6亿人,同比增长15.5%。同时发布的还有艾瑞咨询移动端网民网络行为监测系统m User Tracker数据。数据显示,社交服务整体在移动APP端月度覆盖人数为2.0亿人,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5.
从德性伦理学视阈来看网络道德教育,就必须塑造网民的基本德性。塑造网民基本德性就必须立足网络社会来进行,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社会基础。采取德性论的理论模式,这是网络道德教育的理论视角。实现灌输网民道德认知,培养网民道德情感,锤炼网民道德意志,坚定网民的道德信念,践行网民的道德行为的"知行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当今中国,1亿多网购者支撑起了2000多亿的网购市场,在这个庞大数字的背后,是网购发展脚步的迅速飞奔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参与网购的网民规模达2.71亿人,使用网上支付的网民规模达2.44亿元,网购使用率提升至45.9%。  相似文献   

7.
<正>一、当前科技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分析,到2010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超过20亿,手机用户数达到53亿,3G注册用户数达到9.4亿。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已达5.91亿,网站数量达294万家,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44.1%。浙江省共有网站26万家,网民3221万人,均居全国第四位,互联网普及率达5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比。随着网络、移动电  相似文献   

8.
黄翀 《海峡科学》2004,(10):32-33
网络文化是国际互联网全面商业化、全球化后,网络机构和上网(网民)人数迅速增加,网络涉及的领域日益扩大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目前,中国域名数已达100多万,网站达60多万个,网民已近上亿,成为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中国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网络文化一经出现,就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且对社会、经济及文化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文化在短短的的时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由此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有人惊呼它会前所未有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世界,有人担心青少年网民会沉沦于虚拟世界之中。更有人忧心西方文化这下可以无屏障地侵入了……  相似文献   

9.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0,(2):2-2
谁在操纵网络舆论?今天,中国的3038亿网民中已经很少有人能逃脱网络舆论的操纵。你每点一次鼠标,都很可能被欺骗——那些你关注的“热点”很多都是精心炮制的。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论暴力”与网络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磊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4):108-109
近几年,网络世界“舆论暴力”行为不断出现,在给当事人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削弱了网络公信力。“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具有的隐匿性特征,它使得网民的行为容易放纵和过激。遏制“网络舆论暴力”的对策很多,关键在于网络自律:网民自律和网站自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民的网络参政类型包括网络问政,网络民主监督和网络群体性事件,文章从网络参政主体的阶层结构、参政主体的表达方式、网络参政效能概括了中国网络参政形态的三个主要特点。网络参政类型与特点背后是利益驱动型动机、情绪感染型动机、价值观驱动型的参政动机。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程度,回应网民利益诉求;培育网民的公民精神,提高网民的公共责任意识是网络参政动机对网络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网络监督是以网民为主体,以互联网为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和各种网络形式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的方式。它需要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建立部门齐全的法律相互协作,并协调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有序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民的网络监督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信息化》2010,(1):88-8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已达8788万,同比增加2459万人,年增长率为38.9%,上半年全国网络购物消费总金额为1195.2亿元。其中,网民在C2C网站上的购物支出占网购总金额的89%。据CNNIC报告测算,全年网购总金额达到25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4.
齐凤 《安徽科技》2001,(9):36-3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跃,世界传播媒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全世界因特网使用者达4亿多人,全世界每天在网络上传送的电子邮件已达到14亿份。因特网在中国同样发展迅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00年底,中国内地网民已突破2250万人,以因特网为龙头的信息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网络诚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柏华  刘芳 《科技资讯》2008,(32):196-196
支付宝发布了国内首个《互联网信任环境调查报告》,近40万网民参与了此次网上调查,调查报告显示:75%的网民进行网上交易最看重商家的资质和诚信。所以诚信体系的建设已经是制约网络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如何解决诚信问题就成了当前网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网络才能更快速、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     
《上海信息化》2009,(8):83-8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披露,我国互联网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宽带用户达到3.2亿,占总网民数的94.3%,较2008年底上升了3.7个百分点;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达1296万。与此同时,截至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5.5%,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占网民总数的46%,半年内增长了32.1%。值得注意的是,网络购物的用户规模在经济危机中逆势上扬,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  相似文献   

17.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3,(4):4-4
移动互联入侵根据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4.5%,成为我国网民第一大上网终端。而在工信部发布的数据中,截至2013年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8.03亿户。同时,在今年1-2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了53.2%,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以其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迅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7年7月18日公布的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62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2.4%。报告显示青年人占网民的76.2%,其中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网络主体的信息控制能力及网民的弱势地位,分析了网民消费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网民权益的特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行业运行     
《上海信息化》2010,(8):86-88
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