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赣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要形式和基本模式,分析了赣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变化与乡村聚落演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分别解析了乡村聚落的概念演化、环境变化背景下的乡村聚落演化历程、不同空间尺度下环境变化对乡村聚落演变的影响机制及应对措施.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的乡村聚落演变研究更多地关注了生态脆弱性或全球变化背景,而东部地区的乡村聚落研究更多地关注了区域或全球社会经济的变化.同时大型开发项目的大规模启动以及环境事件的频发正急剧地影响着乡村聚落演化,但目前对这一动向缺乏应有的关注.此外,就研究尺度来看,从微观层面对环境变化与乡村聚落演变关系的研究也相对薄弱,这些研究领域和方向应得到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选择广东省揭东县龙尾镇的乡村聚落为实证研究对象,以2006、2016年揭东县龙尾镇的遥感数据和DEM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6-2016年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及演变因素。结果表明:龙尾镇乡村聚落趋向大中型聚落发展,人口和聚落密度较高,乡村聚落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空间扩展特征比较显著,但地区差异明显;乡村聚落斑块随高程和坡度均呈偏左正态分布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高程10~80m和坡度3~7°区域是乡村聚落的密集分布区;乡村聚落沿道路集聚趋向十分明显,沿主要道路形成组团式聚落斑块。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是揭东县龙尾镇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交通区位、传统文化和宗族势力等人文地理因素是影响该区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分析乡村聚落功能的历史演化,认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和乡村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导致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并阐述了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态演化的3个基本阶段和演变和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特征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聚落区位、规模、形态、聚落体系、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聚落空间演化等方面梳理了1990年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的内容,得出结论:我国乡村聚落空间研究快速发展,研究内容逐步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研究同质化、研究视角与尺度单一、案例研究多于理论探索、区域性与系统性研究缺乏等问题.并基于上述分析指出在今后新农村建设中,乡村聚落体系与职能研究,乡村聚落空间动态演变过程与机理,乡村聚落空间发展趋势预测与调控是应当重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关中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特点入手,对其分布类型进行了初步区划,并通过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和空间结构演为两方面的研究提示出造成关中的地区乡村聚落型差异的原因及其聚落分布逐步扩散和空间结构由松散向协调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其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川县的乡村聚落进行研究,基于DEM数据和2007年、2017年谷歌影像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了2007年和2017年北川县乡村聚落在震前震后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演变。研究表明:北川县聚落密度整体较为稀疏,但存在"中心聚集"和"线型条带"分布特征;北川县乡村聚落各镇分异明显,东南密西北疏。海拔、坡度、水系、交通、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分布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北川县乡村聚落规模随着坡度和海拔的增加而减小;(2)乡村聚落随着距河流和道路距离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3)与2007年相比,2017年聚落规模在空间上不仅有数量的增加也有面积的外延,并且聚落空间聚集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遥感数据和3S技术进行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安徽省黟县为对象,基于核密度分析、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4年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2010年与2012年黟县各村镇之间的乡村聚落核密度估值呈较弱的聚集分布,2014年与2016年黟县各村镇之间的乡村聚落核密度估值呈显著的聚集分布状态; 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的Moran's I指数均大于0,黟县乡村聚落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2016年Moran's I指数较2014年的低; 黟县乡村聚落核密度估计值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聚集分布的趋势有所减弱,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在增强; 地势、河流等自然因素以及道路、城镇经济、人口变化等社会因素影响黟县乡村聚落分布格局的演变。【结论】黟县乡村聚落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与演变研究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合理规划、聚落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搜取衡阳盆地人类活动遗址、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传统村落等名录进行时间考定与排序,运用Kriging插值分析了研究区人类活动-聚落遗留源变规律,结合数理统计中等距抽样法选定14 个乡村聚落提取出景观形态指标特征,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法构建乡村聚落景观相似性量化矩阵,进一步运用景观相似性模型分析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的联系与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聚落演变规律为蒸水、耒水、洣水流域向盆地中央晕散推进,随着人地矛盾进一步增加,后发展至资源禀赋次优的东、南部山区。2)研究区存在比较相似与高相似关系的乡村聚落景观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65.93%,表明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整体上存在相似性关系,且其相似性特征主要承载于乡村聚落物质景观之上;因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目标需通过乡村聚落人文复兴来推动乡村聚落的环境面貌更新。研究成果可为衡阳盆地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乡村聚落景观规划提供参考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直隶口外地区是清代乡村聚落变化最激烈的地区之一,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兴盛的过程,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直隶口外地区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巨大转变。在县志和地名志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清代青龙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和演化的驱动力。其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骤然增长的“双轴”时期、快速增长的“双轴+多核”时期和缓慢增长的相对均衡时期三个阶段。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乡村聚落分布呈现出低海拔、低坡度、近河流、远冷口、远主道路的指向,人口和海拔是影响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的主控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梳理山地乡村景观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研究进展。【方法】在系统分析山地乡村景观相关文献基础上,基于乡村景观分类方法,主要从山地乡村的垂直生态景观、山地乡村农业景观、山地乡村聚落景观、山地乡村景观文化等研究方向综述了山地乡村景观的垂直分异性、生态脆弱性、多功能性、立体农业景观、梯田文化、传统聚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山地乡村景观研究重格局轻功能等不足。【结果】借鉴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山地乡村系统多维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山地乡村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和山地乡村景观多功能权衡等重点研究方向。【结论】研究结果对山地乡村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握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优化聚落空间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文章以岩性及2000、2010、2020年3期西秀区屯堡聚落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规模等级模型、扩张强度指数等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分区下屯堡聚落的分布、规模、扩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如下:1)20年来,总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平均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2)整体而言,非喀屯堡聚落整体的规模等级相对较高,纯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的规模等级整体较差。3)纯喀屯堡聚落扩张强度最大、速度最快,非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扩张速度最缓慢。研究发现纯喀屯堡聚落发展较好,非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较差,简要分析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屯堡聚落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是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以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经济开发为核心、以贫困区域为核心、以精准为核心的贫困帮扶以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5个发展演变历程,在深入探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一致性和继起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构建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机制。立足凉山彝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和已有文献研究的区域划分标准,将其划分为河坝聚落区、山坡聚落区、二半山聚落区、高半山聚落区4个区域,根据区域特性提出乡村振兴差异化推进路径。从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夯实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分区分类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完善乡村振兴与其他发展战略的衔接路径4个方面探讨了配套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绿洲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生活基地,乡村聚落也都集中分布在水肥条件较佳的绿洲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新疆重要的一支农业生产力量,扎根在新疆的各块绿洲上,与地方相互交融,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由于兵团与地方在历史、管理和体制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作为农业生产生活主要根据地的乡村聚落可能也会有区别,通过研究兵团与地方乡村聚落格局差异与特征,分析形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辖区内兵团聚落密度大于地方聚落密度,但在农耕区内,兵团聚落密度小于地方聚落密度;在乡村聚落布局上,聚落的分布与地势海拔、距离河流远近方面呈现负相关关系,地方聚落平均海拔较高,高差小,距离河流较近,兵团聚落平均海拔较低,高差大,距离河流较远;在乡村聚落外部形状复杂度上,地方乡村聚落大于兵团乡村聚落,团场乡镇聚落大于连队自然村聚落.  相似文献   

16.
以金华市ETM(Enhanced Thematic Mapper)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了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金华市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系、道路、地形、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因素都对聚落的空间集聚有重要影响.1)研究区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聚集,水系和道路控制了聚落的分布,聚落多沿水系、道路分布,距之越远,聚落数目越少;2)绝大多数聚落分布在海拔150m以下地势较为平坦的盆地底部,而在海拔大于150m的南北两侧的高山丘陵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乡村聚落分布在坡度10°以下,乡村聚落随坡度的增加,聚落的分布逐渐减少;3)人文经济因素对乡村聚落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RS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和2018年的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宁洱镇山坝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从高程、坡度、道路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山坝乡村聚落时空分布特征,为山区和坝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理论和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坝区聚落空间分布密集,山区聚落分布分散;②坝区乡村聚落最佳选址区域高程在1 225~1 380 m之间,山区最佳选址区域高程在810~1 500 m;③坝区乡村聚落面积与坡度成反比,坡度越大,面积越少,山区乡村聚落面积集中在坡度0°~25°之间;④随着道路距离的增加,聚落面积迅速减少,坝区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1 km缓冲区内,占坝区聚落面积82%以上;山区乡村聚落最佳位置在道路缓冲区1 km以内,较佳位置在1~3 km之间;⑤2000—2018年,坝区乡村聚落人口持续上升,山区乡村聚落人口先下降后缓慢增长;2000—2009年坝区乡村聚落人均纯收入大于山区聚落,2009—2018年山区聚落人均纯收入大于坝区.  相似文献   

18.
以夏河县13个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底分析方法,选取合理的地理研究模型,构建乡村聚落边界的量化指标体系,将乡村聚落边界的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探讨高寒民族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乡村聚落形状受自然环境(地貌、气候、水文)、人文因素(佛教文化、宗族观念)及人工构筑物(历史遗迹、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影响,表现出团状与带状2种类型;乡村聚落的扩张与衰退及聚落中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聚落的外边界与内边界互相转化,乡村聚落边界形态呈现简单平滑、复杂凹凸2种形态;通过对聚落边界形态的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进行分析,乡村聚落边界形态类型呈现出团状倾向的指状、无明确倾向性的指状、团状、带状倾向的团状及带状5种形态.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的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海口市美社村近10年聚落景观的变化,揭示了海口市乡村聚落景观在旅游发展下的变化动因及变化机制,认为其主要在于满足乡村旅游的可达性、娱乐性和服务性;同时,总结了聚落景观变化的特征,即功能旅游化、尺度扩大化、空间开阔化,其具体表现就在道路、建筑、庭院、绿化等景观方面;此外,分析了景观变化对乡村聚落发展的利弊,提出只有在正确规划引导下发展乡村旅游,才能使乡村聚落景观越变越好.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产品和轮廓提取算法,系统开展了1990―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建筑形态、面积扩展及其时空变化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乡村聚落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乡村聚落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面积约是1990年的2倍。小面积的乡村聚落拥有更快的扩张速度,在面积到达特定阈值后开始逐渐放缓。乡村聚落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西部地区的扩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的持续扩张和规模扩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城乡平衡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可能对农业及生态用地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