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铁基二元合金非晶形成范围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iedema理论计算得到的不同结构的形成焓,结合Alonso等人提出的关于非晶形成范围的理论模型,对二十八个铁基二元合金系统的非晶形成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得到的二元合金非晶态形成范围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理论预言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说明现在的模型在预测二元合金非晶形成范围上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XAFS方法对机械合金化Fe70Cu30样品中Fe,Cu原子的局域环境结构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Fe和Cu原子分别向fcc的Cu相和bcc的Fe相的扩展,Fe和Cu同时存在于fcc和bcc结构相中,介Fe和Cu原子的局环境结构随球磨时间的级很大判别,球磨2h后,样品中73%的Cu原子在fcc相,27%的Cu原子在bcc相,21%的Fe原子在fcc相,79%的Fe原子在bcc相,球磨5h,fcc相的Cu原子减少到59%,fcc相的Fe原子则略有增加,为29%,球磨10h后,fcc相的Cu原子比例又增加到86%,fcc相的Fe原子也迅速增加到51%,说明大量的Cu原子扩散到bcc的Fe相后诱导其产生fcc结构相变,继续球磨到20h,样品中Cu原子和Fe原子在fcc和bcc相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这些结果说明,在球磨过程中Fe和Cu并未形成均一的固溶体,同时存在着fcc的Cu富集区,fcc的Fe富集区和bcc的Fe富集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o-Zr二元相图上4个共晶点成分配方Co90Zr10、Co53Zr47、Co35Zr65和Co21Zr79在球磨条件下的非晶态合金形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4种配方在一定的球磨时间内都能形成非晶态合金,非晶形成时间由短到长的合金组分依次为Co35Zr65、Co21Zr79、Co90Zr10和Co53Zr47,其中非晶形成能力最强的是Co35Zr65.作为选择非晶态合金成分的判据来说,对于机械合金化法(MA)法,Davies的共晶线准则比较合适.但若球磨时间继续延长,No.3特别是No.4样品球磨产物中出现明显的纳米微晶CoZr2金属间化合物.说明CoZr合金系随着w(Zr)的增加,金属问化合物形成能力增加,这与Co和Zr的晶体结构有关.球磨时间对非晶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球磨时间过长,使形成的非晶态合金反而向晶体转化.  相似文献   

4.
5.
机械合金化法制备Al-Ni-La-Cu非晶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不同成份的 Al- Ni- L a- Cu非晶合金 .经 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术和示差扫描量热仪 (DSC)热分析研究表明 ,随着合金中 Cu含量的增加 ,Al- Ni- L a- Cu的非晶形成能力逐渐增强 ,晶化温度逐渐降低 .  相似文献   

6.
Fe78B13Si9非晶合金纳米晶化的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Fe78B13Si9非晶合金,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在不同的温度下和相同的时间内实现了试样的纳米晶化,透射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由电脉冲方法所制备的纳米晶Fe78B13Si9合金中存在着亚晶和孪晶等亚结构,三种晶化相是α-Fe(Si)Fe2B和少量的Fe3B.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试样中Fe2B相略有增加并出现了有序的Fe3Si结构,但平均晶粒尺寸保持不变,由Sherrer方  相似文献   

7.
机械合金化Fe60Si40体系的XAF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AFS技术研究Fe60Si40二 元合金体系中Fe原子周围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球磨过程中,首先发生晶态α-Fe和Si的晶格较大的畸变和颗粒破碎,致使Fe和Si原子近邻配位的无序度增大,进而Si原子通过活化的界面向Fe晶格扩散,形成亚稳的Fe3Si和Fe5Si3替位固溶体。  相似文献   

8.
利用XAFS和XRD技术,研究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Fe30Cu70二元体系的局域环境结构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当球料比为40:1时,球磨5h,XRD结果表明,bcc结果αFe相的衍射峰几乎消失,只有fcc结构Fe30Cu70合金相的衍射峰存在,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fcc结构Fe30Cu70合金相的晶格略有膨胀,且晶格参数逐渐增大,XAFS结果显示: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Fe30Cu70样品的Fe原子的近邻结构与Cu原子的近邻结构有不同的变化规律,Cu原子周围的局域晶格结构受球影响不大,但Fe原子周围的局域晶格结构形变较大,其无序度随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大,所以,机械球磨后形成的Fe30Cu70合金并不是组成均匀的过饱和固溶体,其中既有Cu原子浓度大于化学计量比的fcc结构Cu富集区,又有Fe原子浓度大于化学计量比的Fcc结构Fe的富集区。  相似文献   

9.
Mo-W合金机械合金化及非晶形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比Mo100-xWx(X=25,40,60,75)二元合金系统进行机械合金化的研究,用x射线衍射仪对球磨后的合金粉末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Miedma理论计算了它们的非晶形成能力.计算结果表明,Mo-W系统不能形成非晶,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成功制备Cu40Ti60-xZr(x=0,10,30,50)非晶合金.研究Cu-Ti-Zr合金粉末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探讨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以及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晶化产物.结果表明,非晶合金直接从初始元素得到,在反应过程中没有金属间化合物出现,非晶化过程可以由间隙扩散模型来解释.Cu40TixZry非晶粉末的DSC分析表明,随着Ti含量的降低和Zr含量的升高,非晶粉末的晶化温度Tx逐渐升高,对非晶粉末在相应的Tx温度附近退火15min后发现,Cu40Ti30Zr30合金没有析出相,Cu40Ti1Zr50析出了Zr2Cu,Cu4Ti和少量的一些未知相.  相似文献   

11.
贵金属与锡二元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Cu-Sn,Ag-Sn,Au-Sn三个二元系统的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形成焓和液态合金混合焓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并将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轨道能量等对合金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金属与钙二元合金的形成热Miedema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Cu-Ca,Ag-Ca和Au-Ca三个二元系统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合金形成焓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发现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轨道能量等对合金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详细阐述了机械合金化的理论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介绍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材料的种类、特点及结果以及机械合金化的三种非晶化过程。并指出其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扫描电镜(SEM)研究了Sn—5Sb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进程,结果表明:Sb在Sn中的固溶度包括原子的置换固溶和晶界(晶体缺陷)溶解,机械合金化作为一种非平衡态制备技术可以用来制备过饱和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它是制备无铅钎料合金的一种新方法;金属粉体的最终颗粒尺寸可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来控制;粉末尺寸可减小到3~10μm;2%松香(助磨剂)的加入使MA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15.
镁基碱金属二元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iedema理论,系统地计算了镁与碱金属组成的二元合金系统的液态混和焓和固态合金形成焓。根据理想溶液理论,还计算了Li-Mg系统在1000K时的熵、以及自由能-成分曲线,所得的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第一原理赝势方法计算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
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含氮不锈钢粉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分别在N2气氛和氨水介质中利用高能球磨进行了含氮不锈钢粉末的制备,探讨了MA法对含氮不锈钢粉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球磨时间延长,粉末含氮量升高,接近高氮不锈钢氮含量,且颗粒不断细化,球磨10h的粉末粒度可达到1.878μm.  相似文献   

17.
机械合金化无铅钎料Sn-9Zn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 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计 ( DSC)、扫描电镜 ( SEM)对 Sn-9Zn粉末的机械合金化进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机械合金化和热铸法一样是一种制备钎料合金的方法 ;金属粉末的最终颗粒尺寸可以通过合适的工艺参数来控制 ;粉末尺寸可减小到 5~ 2 0μm ;1 %松香 (助磨剂 )的加入使 MA进程的加速作用最为显著 ,但松香也可能对金属粉末起污染作用 .  相似文献   

18.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晶铁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纳米晶铁合金。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穆斯堡尔谱仪分析了球磨时间对晶粒尺寸、微观应变及固态相变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加速了晶粒细化:球磨0.5h后,晶粒尺寸减小到65.27nm;球磨20h后,达4.14nm。随球磨时间延长,微观应变率先增大后减小,球磨10h后,达最大值0.422,然后减小。球磨20h后,有以(Fe,Cr)。C为主的新相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