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计算出化合物的分子极化指数和碳链准长度N',然后经过校正得到相对碳链准长度Nr'.发现用Nr'结合其它参数能较好地估算和预测52个化合物对青蛙蝌蚪的麻醉活性值.  相似文献   

2.
暂留布朗运动的最小值与其位置的联合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一个暂留布朗运动X,令Nr=inf│X(t)│及βr=inf(t≥τr,│X(t)│=Nr),其中τr为球面dSr=(x:│x│=r)的首中时,求出了Nr,βr与τr的联合分布。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激发功率密度下的光致发光,变温下的光致发光等手段,研究了混晶GaAs1-xPx:N(x=0.4)样品中各发光带的发光特性,比较了不同激发条件下Nr与Nx发光带的不同行为,求得在出不同的温度区间内,Nr及Nx不同的激活能,结果表明Nr与Nx分属不同的杂质发光中心有着不同的束缚激子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以4'-正-烷氧基联苯基-4-甲酸和2,5-二羟基苯醌为原料,通过酯化和还原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品性2,5-双E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醌(化合物1)和2,5-双E4’-(正-烷氧基联苯基)-4-碳酰氧基]对苯二酚(化合物2).化合物2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证,其液品行为用示羞扫捕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表征.发现化合物2加热至各自的熔点以上都能形成液晶态,在液品态可以观察到近晶相和向列相的典型织构.随分子中末端烷氧基碳原于数增加,化合物2的熔点(Tm)和液品态的清亮点(Ti)呈规律性变化,近晶相范围和近晶相一向列相转变温度渐增,而向列相范围递减.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中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心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从其氯仿提取物中分到两个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经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N-(2’-羟基二十四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烷(1),N-(2’-羟基二十五碳酰基)-1,3,4-三羟基-2-氨基-△^8.9(E)-十八碳烯(2).化合物(1),(2)为首次从雷公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砂生槐中分离得到了13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十八碳二烯酸,27-甲氧基-3’,4’-二羟基黄酮,3芥子醛,42-甲基庚基苯甲酯,5苦参碱,6L-高丽槐素,7十八碳二烯酸三甘油脂,8羽扇醇,9β-谷甾醇,10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其中前10种物质为砂生槐种子中首次被鉴定到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硅碳烯)结构复杂,既有与烯烃相似的平面结构,又有重烯烃同系物相似的非平面结构.自1967年第一个不稳定硅碳双键中间体被发现以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进展很快.硅碳双键化合物反应活性高,在有机合成和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不饱和硅碳双键化合物合成及其反应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二茂铁的选择性还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二茂铁作为还原剂,对某些化合物中碳碳双键进行了选择性还原的研究.发现二茂铁在二氯甲烷和浓盐酸介质中,只能选择还原不饱和1,4—二酮中的碳碳双键,而不能还原其他化合物中的碳碳双键或别的基团.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脂肪醇为原料与氢溴酸反应得到卤代烃,后者与4,4’-联吡啶作用即得到双子季铵盐.通过2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即为目标化合物.该合成方法简单,步骤少,产物易纯化,产率高.  相似文献   

10.
人参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根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的19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的46个化合物,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百分含量,脂肪酸中主要是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2,2’-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0.56%)、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6.52%)、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45%)和乙酸-13-十四碳烯-1-酯(4.14%).  相似文献   

11.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具有潜在保肝和抗肿瘤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一些新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衍生物通过对碳-3位羟基,碳-28位羧基的修饰和碳-11位导入羰基而被合成.相关化合物的结构通过IR、^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在有机化学中,同时具备亲电中心和亲核中心的化合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而金属羰基化合物M-homoenolate(M为金属)在这类化合物中最具代表性,它可以作为一种碳亲核试剂与亲电试剂发生作用,实现羰基β位的碳碳键/碳杂键的偶联反应。由于羰基官能团广泛存在于醛类、酮类、酯类、酸酐类等化合物中,因此,对M-homoenolate的探索极具科学研究价值与市场应用价值;同时,它更是一类广泛应用于药物化学和天然分子合成中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13.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烷基侧链的四氮十二杂环类化合物,并用氢谱、碳谱、高分辨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用DNA热变性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分别研究了此系列化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结合能力和对超螺旋DNA(pBR322 DNA)的断裂作用.结果表明,在pH7.2 Tris-HCl缓冲液中,1,4,7,10-四(正辛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h)与CT DNA的结合能力最强,CT DNA的熔点上升幅度最大(ΔTm=5.22℃),且存在明显的插入结合作用,但切割DNA的能力很弱.由此可见,亲脂性烷基侧链长度的增长有利于增加化合物与DNA的相互结合,但不能提高化合物切割DNA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多聚磷酸催化下, 利用2-乙酰氨基 2-[2-(4- 正辛基苯基)乙基]丙二酸二乙酯发生环合反应, 分别得到主要产物四氢萘酮化合物2和噁唑化合物3.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 质谱和二维核磁共振氢谱及碳谱确证了噁唑化合物3的结构; 经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质谱及还原、 水解和成盐反应确证了四氢萘酮化合物2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的科学,又称碳化合物的化学,但习惯上不包括一些简单的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化物和氰化物等等。  相似文献   

16.
】 利用极化效应指数,构造了链烷烃的有效碳链长度。研究表明,链烷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与有效碳链长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5-氟-2,6-二氯烟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缩合、亲核取代、环合、水解、酰化等9步反应合成了20个1-(烷氧苯基)-6-氟-7-二甲氨基-1,8萘啶-3-甲酰胺类衍生物,结构均经质谱和核磁氢谱确证.以S-1647为阳性对照,采用放射性结合试验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ASBT)的抑制活性.活性结果表明,多数目标化合物具有一定的ASBT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10c_1在10μmol/L浓度下对ASBT的抑制率为67.9%,与阳性对照物S-1647相当.初步构效关系表明,6位氟取代对活性不利,侧链长度以5~6个碳链长度为宜,链末端对称季铵盐形式对活性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N-2.6-二氯苯基-N-苯基胺-2’-乙酸和N-2.6-二氯苯基-N-苯基胺-2’乙酸钠(双氯灭痛)进行了~(13)C核磁共振的研究。本实验利用FX—60Q脉冲付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磁场强度为14093高斯,观察频率为15.04MHz)测定了这两种化合物的非去偶谱质子完全去偶谱和偏共振谱。借助于偏共振技术、质子完全去偶谱、取代基电负性,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取代基化学位移加和规则等确定了各峰的化学位移和一键、二键偶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C~(13)化学位移和一键、二键偶合常数~1Jc-Ⅱ、~2Jc-c-Ⅱ都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它们不仅对鉴别此类化合物的结构可提供有力的依据,而且还能推断未知化合物的碳键状态。  相似文献   

19.
以咔唑和三苯胺基团作为电子给体,酮基作为电子受体,碳碳双键作为π桥,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D-A-π-D构型的化合物L,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质谱和红外光谱对化合物L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并结合含时密度泛函(TD-DFT/B3LYP)理论,研究了化合物L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光物理性质及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结果表明化合物L对极性较为敏感,当含水量为80%时化合物L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值,约是纯乙醇的17.5倍,是一种典型的AIE分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碳鎓离子、有机金属化合物、碳硼烷、碳化物羰基金属簇、S_N2反应中间体的结构特征——碳可以利用二电子三中心或多中心键将其成键扩大到五或更高的配位数。作者认为高配位数碳化合物体系这种在一定条件下多配位数的普遍性,也应当有助于认识争论中的所谓“非经典碳正离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