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PnBA-AA/PS-AA)乳胶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系列.探讨了丙烯酸用量、交联剂用量、单体组成比、核壳组成互换、增容剂以及颜料体积浓度(P.V.C)对乳胶漆性能的影响.在相同的P.V.C条件下,将IPN型乳胶漆与B_(12)型、共聚型、共混型、核壳型乳胶漆进行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PN型乳胶漆的性能最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外墙建筑装饰涂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涂料用聚苯乙烯~丙烯酸/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PS-AA/PnBA-AA)乳胶互穿网络聚合物(LIPN)复合乳液。用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动态粘弹仪(DMS)、最低成膜温度(MFT)、抗张强度、耐紫外线辐照、耐候性和耐溶剂性进行表征;并对比了同组成的LIPN、核壳;共混、和共聚四种聚合物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LIPN复合乳液聚合物为多相体系,其性能不同于相应的无规共聚物乳液,也有别于共混聚合物乳液和核壳复合乳液,是一种耐候性优良的建筑外墙涂料用基料。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PnBA-AA/PS-AA)乳胶互穿聚合物网络(LIPN),合成工艺和动力学。讨论了不同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总用量、混合乳剂配比、加料方式、单体组成比、交联剂用量、丙烯酸用量对LIPN乳液聚合稳定性、乳液的化学稳定性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用化学法测定了LIPN生成反映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并计算出相应,聚合速率-转化率曲线。结果表明,用一定配比的MS-1和OP-10混合乳剂,适宜的丙烯酸、交联剂用量和单体组成比,用滴加法加入壳层组分,可获得涂料用耐候性好、抗污性强的LIPN复合乳液。动力学曲线表明,LIPN的生成反应有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酰胺吸水性树脂的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机物与高聚物共混,依据两者用量的多少,可使无机物或高聚物获得一些优越的性能。本文采用两烯酰胺为单体,与硅溶胶混合后进行聚合、合成出一种吸水性树脂。研究其聚合条件及性能改变,结果表明,适量硅溶胶的加入可改进吸水剂的强度,成膜性及吸水性,且不损坏其耐盐性。  相似文献   

5.
硅烷偶联剂是一种具有很高的强度、高长径比、偶联性能良好的有益连接两种不同材料或者复合物性能的单体硅复合化合物。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将少量的硅烷偶联剂引入到聚合物中,能够给予材料优异的性能,比如力学性能和阻断性能。基于此,开展硅烷偶联剂在聚合物共混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TM-JTBT和氟硅烷偶联剂G502通过溶液共混法分别制备了两种不同的防污闪氟碳涂料,使用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体积电阻率/表面电阻率测定仪、划格实验法及涂层铅笔硬度仪等对研究的氟碳涂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研究了不同偶联剂对氟碳涂料憎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钛酸酯偶联剂TM-JTBT的氟碳涂层憎水性角度可达到115°以上,憎水性丧失及恢复性能优于氟硅烷偶联剂G502,其他性能指标满足防污闪要求.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热行为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二树脂的机构共混、化学共混即核-壳型聚合过程,及设计聚氨酯(PU)、丙烯酸树脂(PA)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等方法,研究了用丙烯酸树脂改性的水性聚氨酯。DSC曲线分析表明:材料中的PU链的软段、硬件及PA分子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PU链硬段、PA分子链之间形成化学键,能提高二者分子链相容性及共混程度;化学共混体系即核-壳型聚合物PUA及PUA′中PU、PA分子链之间处于一定的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8.
以室温离子液体N-甲基-N'-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BF4)为溶剂,钛酸丁酯原位水解合成TiO2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基体,制备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超过了30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3%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4.1 × 10-3 S/cm,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或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室温离子液体N甲基N′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BF4)为溶剂,钛酸丁酯原位水解合成TiO2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基体,制备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超过了30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3%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4.1 × 10-3 S/cm,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或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共聚法合成水溶性复合离子聚丙烯酰胺,分析了影响聚合反应性能及产品质量的因素.根据理化性能及凝胶性能研究表明,合成的复合离子聚合物产品可以满足油田聚合物驱深度调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阴、阳离子型淀粉接枝共聚物W/O超浓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PAN-TOWEN为复合乳化剂、ISOPAN-M50为分散介质、直链淀粉为骨架,在不搅拌条件下,通过程控升温,用超浓W/O乳液接枝聚合直接合成了Fd≥0.76的交联共聚合物W/O超浓乳液阴离子型AGU-PAM-PAANa(Ⅰ)及阳离子型AGU-PAM-PDMDAAC(Ⅱ)。(Ⅰ)程控升温聚合的最佳升温速率为2.5℃/min,(Ⅱ)的为3.8℃/min;(Ⅰ)、(Ⅱ)的最高温升分别为90士1℃和98士1℃。动力学研究表明以内相为引发场所的超浓W/O乳液聚合不同于超浓O/W乳液聚合,而更接近悬浮聚合机理,DMDAC的聚合速度比AANa的大,AGU对阴、阳离子的反应均有促进作用。(Ⅱ)、(Ⅰ)经水稀释后分别得到水膨胀型正、负粒子的乳液制剂(C)、(A)。(C)、(A)的流变学行为均呈假塑性流体行为,显现了EOR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2.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MFT)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用差热扫描(DSC)测定了纯丙烯酸酯乳液的tg,用透射电镜(TEM)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用粒度仪测定了乳液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为典型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3.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tMF)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亲水性功能单体及各阶段单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结构及tM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和引入亲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可有效地降低丙烯酸乳液的tMF(tMF<3℃),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140℃,氮气保护的条件下,使L-丙交酯开环与凹凸棒石黏土(AT)表面上的(Si-OH)发生反应,生成的低分子量聚乳酸接枝到经过处理的凹凸棒石黏土上,然后将接枝凹凸棒石黏土与聚乳酸(PLA)景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LA/PBS/凹凸棒石黏土(AT)复合材料.通过FTIR、SEM、力学性能测试及维卡软化测试仪对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和袁征.实验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的最佳加入量为1.5%;PBS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PLA的韧性,当加入量为25%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可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扩链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丁二酸与丁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端羟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并通过与低分子量的端羟基聚L-丙交酯、端羟基聚己内酯和扩链剂TD I进行扩链改性,改善其降解性能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变酸醇比例可以控制聚酯分子量,扩链改性后的产物结晶度下降、力学性能提高、降解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步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交联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将其中的聚丙烯酸甲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合成了一网亲水、另一网疏水的聚丙烯酸钠/聚苯乙烯互穿聚合物网络;测定了树脂中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摩尔比对树脂交换量和含水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树脂在水中的溶胀性能及水溶液中苯甲酸、邻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差别,推测吸附过程的主要作用为疏水作用;建立了一种通过溶胀致孔合成吸附树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状液膜法萃取氨基酸的平衡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氨基酸在液膜体系里的传输机理为基础,把液膜提取过程中的萃取和反萃两个连续过程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推导出了在整个液膜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液膜萃取平衡等式.并以D2EHPA为载体提取L—苯丙氨酸为例.研究了影响液膜萃取平衡的控制因素,实现了氨基酸的提取浓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