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和手段,系统地研究热处理温度对TA2--Q235B爆炸复合板钢侧组织转变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钢侧界面组织发生脱碳,形成完全由铁素体组织组成的脱碳层,这些铁素体没有织构特征;当热处理温度在850℃及以下时,钢侧界面组织在靠近波头漩涡的地方发生异常长大,形成粗大的铁素体;当热处理温度在900℃及以上时,钢侧界面组织在钛钢复合界面上发生异常长大,产生柱状的铁素体组织.这些组织的形成受到碳元素的扩散和钢侧基体组织相变的共同作用.热处理过程中,界面产生的TiC在界面上分布不均,随温度升高,在界面局部富集,从而加速了碳元素向界面的扩散.  相似文献   

2.
300M钢是重要的飞机主承力结构用材. 然而, 该材料在模锻热处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面氧化和脱碳, 严重影响锻件成品率. 本文对300M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脱碳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表征分析了热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形貌, 并采用硬度法统计了脱碳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阐明了300M钢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脱碳行为演化规律, 厘清了防氧化涂层对脱碳层深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300M钢在热处理过程中近表面处生成的致密氧化层对碳和氧元素的扩散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碳的扩散速度与表层氧化速度在不同温度下都会有一个平衡点, 而表面防氧化剂涂层的施加则会破坏原有平衡. 微观组织分析结果显示, 300M钢表层全脱碳区为珠光体或铁素体, 半脱碳区为马氏体及析出碳化物. 本文还阐明了300M钢表层微观组织随保温时间的演化规律. 最后本文从热力学角度揭示了300M钢表层脱碳-氧化耦合机制.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望为300M钢的模锻优化工艺和热处理防护技术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18Cr2Ni4WA钢热处理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提高热处理中的冷却速度参数,可有效地控制粒状组织(Gs)的出现,同时采用复合热处理工艺,有效地改善18Cr2Ni4WA钢的金相显微组织,提高钢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钢在热处理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中 ,控制晶粒的大小 ,对材料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控制晶粒的大小 ,需要对钢的组织遗传性进行分析 ,以便在热处理过程中合理安排热处理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柔性立管用高强钢开展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实验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EBSD技术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多级热处理对柔性立管用高强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抗氢致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调质热处理而言,多级热处理能够显著细化组织,促使析出相细小弥散地分布于组织中并提高了组织中的晶界密度,从而使柔性立管用高强钢的强度升高.多级热处理大大提高了组织中氢陷阱的数量,减小了析出相的尺寸并改善了氢陷阱的分布状态,进而提高了实验钢的溶氢能力,从而在提高实验钢强度的同时明显改善了其抗氢致开裂性能.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45钢橡胶成型模具的热处理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45钢橡胶成型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和性能要求,结合45钢的热处理工艺与其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出了较为理想的热处理工艺及参数,从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规格100 mm Q420特厚板的物理模拟过程,分析了不同变形和热处理工艺对Q420特厚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得出不同质量级别Q420厚板的最佳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采用TMCP工艺钢板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均优于采用UPR工艺的钢板,且相应位置铁素体晶粒较细小;热轧钢板正火热处理显著改善了钢的塑性和韧性,但是降低了钢的强度;不同热轧工艺厚板在相同的正火温度下,热处理后钢板的强韧性相差较小,热处理前的轧制方式对热处理后钢板的组织和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该阀门所选用的材料是316L(CF3M),即OOCK17Ni14Mo超低碳含Mo奥氏体不锈耐酸钢,耐腐蚀性能高于18~8Mo型不锈耐酸钢,焊后不需要进行热处理,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完全无晶间腐蚀倾向,以适应强还原性介质的剧烈腐蚀环境.  相似文献   

9.
H13模具钢的热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13钢的锻造、预备热处理、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对其性能和模具寿命的影响.针对H13钢质量的差别及其具体使用情况,指出了每个工艺过程的较佳工艺参数.并介绍了H13钢表面处理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热传导控制方程,分析了热交换系数、淬火方式对中厚钢板淬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影响.分析表明,淬火过程中,一定厚度的钢板,换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对钢板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影响效果显著;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特点在于,钢板首先通过冷却强度很大的高压淬火区冷却,使板材内部保持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保证板材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在较低冷却强度的低压淬火区完成淬火过程,板材内部温度梯度减小,可降低板材内部热应力.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钢轨全长淬火工艺发展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目前世界上具有工业生产规模的钢轨全长热处理的几种主要工艺,即整体油浸淬火、感应淬火、整体常化-轨头淬火和二步火焰加热轨头淬火,并加以分析比较,对我国钢轨全长热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3.
含碳量差别较大的两种合金结构钢在同一条件下淬火,而且各自对硬度有较高的要求,给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带来了很大困难。采用某种聚合物的水溶液作为淬火介质,使这一工艺难关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丝锥是一种常用的钳工工具,经淬火后容易出现淬火裂纹,而导致工具报废.本文主要针对T12钢丝锥的淬火裂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其热处理工艺、显微组织,找出其淬火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扩展规律,并对其热处理工艺加以改进.试验研究表明,通过优化T12钢丝锥的热处理工艺,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其淬火裂纹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石油钻杆的接头与杆体摩擦焊接后要进行淬火热处理,多采用气雾为冷却介质提高焊缝区的冲击韧性,根据钻杆焊缝局部气雾淬火的特点,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淬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格,计算中对相变焓进行了等效热容法处理,在生产现场对钻杆焊缝进行喷雾淬火,处理的结果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7.
40Cr钢汽车半轴淬火缺陷分析及热处理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0Cr钢汽车半轴的实际淬火工艺,分析了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淬火开裂的主要形式,制定出了三种热处理工艺方案并实施.通过分析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和硬度数据,确定出最终的热处理工艺及其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40Ct钢在860℃油淬后,再进行860℃淬入5%~10%的盐水冷却、580℃回火,使强度、硬度低的网状铁素体相对量有所下降,可有效的防止淬火开裂,并提高其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湍流的数学模型,用FVM软件FLUENT计算了高压气体淬火过程金属表面的热流密度。计算中考虑了物性参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以及金属表面辐射随温度变化对换热的影响。计算表明金属的各表面由于对流情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换热系数,气压对气淬金属换热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普通调质淬火和锻造余热淬火工艺的各方面进行比较,论述了锻造余热淬火工艺强韧化机理,介绍了确定造余热淬火工艺参数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