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一种最小元件的基于电流控制传输器(CCCⅡ)的新型电流模式多功能滤波器电路.该电路仅由2个CCCⅡ及2个接地电容元件构成,无需接任何电阻元件,不仅能实现多输入单输出的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全通电流模式滤波器,还能实现三种不同类型的具有同时多输出的电流模式滤波器.提出的电路无需各输入电流之间的匹配和无源元件的匹配,具有很低的有源和无源灵敏度, 并对滤波电路进行了PSPICE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方案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基于MOCCC II(多端输出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一般电路模型和系统设计理论.根据该电路模型和系统理论可以产生8种滤波器结构,每一种结构可以实现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及全通滤波器或其中的几种滤波器.滤波器的无源元件仅有电容,没有外接电阻,且电容均接地.此外,所产生的电路具有很低的灵敏度.最后对所引入的MOCCC II及提出的滤波器进行了PSPICE仿真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MOCCCⅡ(多端输出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的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一般电路模型和系统设计理论.根据该电路模型和系统理论可以产生8种滤波器结构,每一种结构可以实现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及全通滤波器或其中的几种滤波器.滤波器的无源元件仅有电容,没有外接电阻,且电容均接地.此外,所产生的电路具有很低的灵敏度.最后对所引入的MOCCCⅡ及提出的滤波器进行了PSPICE仿真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4.
基于MOCCCII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结构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提出了1种基于MOCCCII(多端输出电流控制第2代电流传输器)的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一般电路模型和结构化设计理论.根据该电路模型和设计理论可以产生8种滤波器结构.每一种结构可以实现低通、带通、高通、带阻及全通滤波器或其中的几种滤波器.滤波器的无源元件仅有电容,没有外接电阻,且电容均接地.此外,所产生的电路具有很低的灵敏度.最后对所引入的MOCCCII及提出的滤波器进行了PSPICE仿真和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第2代电流传送器的电流模式N阶滤波电路.该电路由n个电流传送器(CCII+)、3n个无源元件构成,能实现N阶低通、带通、高通滤波功能.以2阶滤波器为例分析了电路的无源、有源灵敏度,分析数据表明无源、有源灵敏度都很低.最后对该电路用Pspice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正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电流传输器(MO-CCⅡ)的电流模式二阶通用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3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入信号组合即能获得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5种滤波函数.电路结构简单,中心频率和品质因数独立可调,无源元件全部接地,滤波器特性参数对无源元件灵敏度低.理论分析和Spice仿真表明该电路设计方案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输出电流传输器(MO-CCII)的电流模式二阶通用滤波器,该滤波器具有3个输入端和1个输出端,通过选择不同的输入信号组合即能获得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全通5种滤波函数.电路结构简单,中心频率和品质因数独立可调,无源元件全部接地,滤波器特性参数对无源元件灵敏度低.理论分析和Spice仿真表明该电路设计方案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单个CCII 实现的单输入二输出二阶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仅仅用一个电流传器(CCII )实现的单输入二输出二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电路。该电路由一个电流传器(CCII )、两个电容、三个电阻构成,它能实现二阶低通、带通滤波函数。本文分析了该电路的电流传输函数,并用PSPICE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正确,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仅仅用一个电流传器(CCⅡ+)实现的单输入二输出二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电路。该电路由一个电流传器(CCⅡ+)、两个电容、三个电阻构成,它能实现二阶低通、带通滤波函数。本文分析了该电路的电流传输函数,并用PSPICE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设计正确,电路结构简单,所用元器件少。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结构简单且截止频率可调的多功能N阶电流模式滤波器,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单输出多功能N阶CCCⅡ(电流控制第二代电流传输器)-C(电容)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信号流图理论构造出N阶多输入单输出电流模式滤波器的信号流图,再根据信号流图综合出滤波器电路.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出N阶低通、带通、高通及带阻电流模式滤波器.N阶滤波器电路仅由N个CCCⅡ,N个电容及一个多端输出的电流镜构成,且电路中的CCCⅡ仅为CCCⅡ (同相CCCⅡ)而无CCCⅡ-(反相CCCⅡ).通过改变CCCⅡ的外接直流偏置电流可以调节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另外,用该方法所设计的电路参数仅由标准传递函数分母的两项系数之比决定.最后对截止频率为100 kHz的四阶巴特沃斯滤波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及电路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全差分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FDCFOA)的混合模式二阶滤波器电路.与CFOA实现该滤波器电路相比,可以大大降低总谐波失真(在100 mV输入电压,1 MHz的总谐波失真为3.60%).该电路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前提下就能同时实现全差分输入、输出电压模式和电流模式滤波器低通、高通和带通的功能.滤波器电路还具有灵敏度低,固有频率ω和品质因数Q可以独立调节.采用90 nm CMOS工艺完成了PSPICE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电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电流模式滤波电路因具有频带宽,功耗小,动态范围大等优点已逐渐应用在高频、高速信号处理电路中,当前电流模式滤波电路中对通用高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设计研究存在明显不足,通过对电流模式滤波器的通用传输函数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基于MOCCII设计任意阶电流模式滤波器的电路,该电路结构简单,元件参数容易确定,所有的RC元件均接地,便于单片集成。改变输出电流的组合方式,可实现多种功能的滤波器。结合实例进行了电路设计及PSPICE仿真,仿真结果证实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用散射参数表达的串联阻抗Z和并联导纳Y的二端口特性,给出了它们的有源RC电路模型。作为应用实例,提出了一个使用通用运算放大器和RC元件组成的Ⅳ阶电流型滤波器电路,不必改变电路参数,能同时实现高通和低通滤波功能。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一款具有双模式控制、防失真功能、超低EMI、无需滤波器、5W高效率的单声道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通过检测输出信号的失真来动态调整系统增益可实现独特的防失真功能,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件设置使该放大器工作在防失真模式或者普通模式.电路采用CSMC的0.35 um的CMOS工艺实现,在输入信号为O~1.2V的范围内,输出信号能够保持良好的波形形状.可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视机等.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有源滤波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第3代电流传送器(Third-Generation Current Conveyor,CCⅢ)的电流模式二阶滤波器的系统设计方法,导出了该系统的设计公式,其电路由1个CCⅢ+和4个无源元件构成,可实现二阶低通、高通、带通滤波功能.各滤波电路具有很低的无源灵敏度和有源灵敏度,端口网络电路简单,电路结构固定,通过级联易生成高阶滤波电路.用PSPICE对电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理论正确,设计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CCCⅡ-C的n阶电流模式椭圆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任意奇数阶电流模式滤波器传递函数进行数学分析,将其分解为n个无损积分器级联的形式,并根据椭圆型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对输出电流信号进行线性组合,从而提出了1种奇数阶的电流模式椭圆滤波器的系统综合法.由该方法实现的电路结构简单,仅由(3n-1)/2个有源器件,n个接地电容构成.面向实际电路完成Pspice仿真,结果表明由该方法产生的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电流模式有源滤波器电路的冗余元件设计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出了一种电流模式基本二阶节有源滤波器的冗余元件设计方法,通过加入冗余的零泛器,可以从电压模式基本二阶节有源滤波器电路导出与其相对应的电流模式二 节有源滤波器电路,设计出的电路采用第二代负单位增益电流传输器(CCII-)来实现,此电路与原电压模式电路相比具有相同的符号传输函数,且电路中的无源元件与原电压模式电路中的无源元件数值相同,最后,文中给出一个设计实例来说明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种使用CCⅡ器件的电流滤波器,不必改变电路结构且同时可实现低通(LP)、带通(BP)和高通(HP)滤波功截止能。此外,频率ω0,品质因数Q以及增益(H)均可独立调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基于近似公式方法设计介质加载型消失模波导滤波器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精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消失模波导滤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结合电路仿真和全波仿真的协同仿真技术,采用迭代仿真策略逐级确定滤波器物理结构尺寸,避免了耗时地全波仿真优化。最后,设计了一款6阶切比雪夫响应的介质加载型消失模波导滤波器。全波仿真结果显示滤波器频率响应特性满足设计指标,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