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横资讯     
沪苏浙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首次实行科技资源开放和共享北京建精准域发展起边际效益体系。“北田作物为系统(GIS控农机为用。项目院士等组经过目”在基础及地面平长势监测展。自主研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日前在“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坛”上,共同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政府间签订的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议,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沪苏浙两省一市建立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开展长三角科技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研究。根据协议,沪苏浙两省一…  相似文献   

2.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联手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长三角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就沪苏浙联手共建长三角创新体系的目标定位、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合作机制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瞭望     
《苏南科技开发》2005,(3):53-54
日前,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在江苏扬州召开。会议决定,沪苏浙三省市共同筹集5亿元专项经费,在9个项目上联合攻关,这是自2003年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来,首次确定联合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4.
周勇  孙瑞 《安徽科技》2021,(9):11-12
区域产业协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安徽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与沪苏浙实现产业协同创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要求."十四五"期间,安徽应科学把准定位,携手沪苏浙,扬皖所长,在加快建设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中展现安徽担当.  相似文献   

5.
联手共建,打造一流的长三角创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设长三角创新体系是增强长三角地区和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中国经济强劲的“火车头”。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长三角已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潜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0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长三角地区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长三角乃至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沪苏浙二省一市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在科技合作与交流的许多领域已…  相似文献   

6.
<正>长三角、泛珠三角和东北三省三大区域创新体系是我国已经建立的三个跨省级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三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科技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和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比三者的相同与区别对于研究我国跨行政区划的区域创新体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9,(6):7-8
2008年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年初在皖考察时关于安徽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科技部的指导和关心下,在沪、苏、浙两省一市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和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围绕“两个层面”(即掌握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8.
《上海信息化》2005,(5):10-10
上海和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最近在宁波共同拟订了一份《沪苏浙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推进方案》,明确年内将实现长三角地区企业信用信息的异地查询,并定下苏浙沪统一信用信息标准的时间表。  相似文献   

9.
《上海信息化》2006,(8):89-89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长三角”品片甲,交流上海、江苏、浙江二三省市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情况,借鉴同际国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由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上办,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信用长三角”高层研讨会(2006’上海)于近日在上海召开。研讨会上,三地信用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了“信用长三角”徐汇宣言,宣告将携手打造“信用长三角”。  相似文献   

10.
张敏 《安徽科技》2011,(6):30-30
本刊讯 5月27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2011年度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上海市科委秘书长徐美华首先代表轮值主席方作2010年度工作报告。随后,上海市科委与安徽省科技厅进行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轮值主席交接。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王洵代表2011年轮值主席方通报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2011年度工作计划草案,提交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甘肃”是“中国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建立健全高效的“甘肃特色区域创新体系”,是实现“创新型甘肃”建设目标的重要标志和根本途径.要建立健全高效的甘肃区域创新体系,需要加快推进“15564”工程,即坚持一条主线,建设五个体系、五大平台、六大产业创新链和四个高新产业集聚区.推进“15564”工程建设,要科学选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模式,正确选择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路径,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政府6月21日在杭州联合召开2007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三方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建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区域创新的相关理论,对攀枝花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攀枝花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和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攀枝花“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同时为其它资源型城市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战略的核心是“整合资源、提升能力”,目前,整个区域正从静态、封闭、分散向动态、开放、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转变:从技术合作为主向技术集成和自主技术创新转变。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开放体系,其辐射和带动功能也决定了泛长三角科技分工与合作中安徽省参与的空间和前景。  相似文献   

15.
探索了长三角科创圈区域科技创新治理的路径。分析表明,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为骨干,加快打造长三角科创圈,共同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科技园区合作机制、创新环境保障机制等,有利于更好地形成科创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治理机制、更快提升长三角创新治理能力,为中国区域创新一体化率先探索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遐 《科技与经济》2009,22(1):74-7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之一,面对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如何率先走出阴影、摆脱影响?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长三角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区域共同发展是长三角地区加大投资、对外贸易、扩大内需这“三驾马车”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为此,要开展三次产业调整的区域联动,进行制造业高端化的区域分工。  相似文献   

17.
在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从IP保护政策、综合保护实力、行政保护水平、司法保护水平4个方面入手,分析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实行区域知识产权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立区域共享IP侵权"黑名单"制度、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晓俞 《今日科技》2008,(8):24-24
为营造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推动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高科技创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中新创投杯”首届长三角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目前启动。  相似文献   

19.
正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以长三角为例,在分析该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为把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