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BBS是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的主要场所之一,由于研究手段的匮乏,预测和引导BBS舆情的研究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考虑到网络舆情具有突现性,以突现计算的观点将发帖人抽象成Agent.通过设定Agent参数和交互规则,利用小世界网络建立了BBS舆情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日增回帖数和个人发言数比例这2个重要统计指标上与真实情况同时吻合,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战术通信网络模型存在缺乏宏观可调参数以及度分布不便于解析的特点,将作战信息网络划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用户层,提出了作战信息网络的演化网络模型,并对带可调参数的演化网络模型进行了度分布平均场解析.从理论上阐明了作战信息网络的幂率介于2~4,证明了单位时间内平均到达节点数对幂率没有影响.对特征参数进行了仿真,说明了在不同择优概率情况下平均路径长度和集群系数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OFC模型通过模拟地震能量传递行为来认识地震的活动规律.为更加真实反映地震发生时的能量传递,用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数据抽象成的时空域网络替换传统二维规则网络OFC模型的底层网络.为了解仿真地震序列是否与真实地震数据具有相似性,将仿真地震序列网络化,与真实地震网络对比累积度分布的趋势,由此判断是否改进后的网络更接近真实地震网络.实验结果表明,时空域网络OFC模型产生的仿真地震序列和真实地震数据在宏观网络拓扑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演化计算理论研究了热动力系统中热工流体网络的仿真建模问题.从基本物理规律出发,建立了热工流体网络的通用仿真数学模型;采用演化算法对流体网络的参数进行辨识,避免了以往采用经验值或者网络在理想状态下的试验数据作为建模参数所造成的偏差,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使模型的动态特性更加符合实际.将该方法应用于某蒸汽动力装置新蒸汽系统的仿真建模中,通过仿真结果和实测值的对比,证明采用演化算法辨识后的流体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能够很好地反映网络对象的特性,在工程上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网络舆情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探索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并对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以BBS为标的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技术进行了探究,建立了以BBS为基础的网络舆情技术分析模型,通过BBS舆情热点事件实验,验证了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揭示了网络舆情的内在衍生规律.  相似文献   

6.
结合最优类别信息离散的细粒度超网络微阵列数据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演化超网络只能有效处理二值数据输入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最优类别信息离散(Optimal Class-Dependent Discretization, OCDD)的细粒度演化超网络模型,对连续数据进行离散化生成细粒度二进制编码,并通过对其进行演化学习得到具备决策能力的超网络分类器.该方法避免了传统超网络模型对连续数据进行直接二值化后的高信息损失,使演化超网络的概率估计更接近于数据真实分布,提高了超网络的决策分类能力.对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急性白血病4种DNA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结合OCDD的细粒度演化超网络具有比传统演化超网络更高的识别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传播的无标度特性及其衰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舆论传播者通过特定话题的引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络.本文通过对我国某网络论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为幂律分布,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除增长和优先连接外,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的演化还包括兴趣衰减、初始吸引度和边的添加等事件,据此建立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度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统计特性与实际数据吻合,对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Internet网络工作机制,提出了一个Internet网络演化模型.通过仿真Internet网络数据传输过程,研究了Internet网络中心连接节点及关键线路被破坏后对网络数据流量的影响.通过对中心节点不同参数设置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仅提高普通节点路由器的容量和处理速度对网络性能的改善并不理想,必须提高中心节点的容量和处理速度.通过对2种不同故障下的丢包率分析可知,度大的节点、介数大的节点、介数大的边,这些因素对网络的流量影响很大,对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现实中的Internet网络,在给定花费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改善网络、保证网络安全可靠的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魏立 《科技信息》2014,(11):48+24
本文建立了一种加权的二分网络演化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表明两类节点的度分布、边权分布和点权分布服从幂律分布特性,符合大部分真实网络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装备保障网络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络科学的观点出发,对装备保障网络生成机制进行研究,针对其严格的等级结构和一定的随机连接特性,在对树状网络和确定性复杂网络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装备保障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网络中节点和边的实际物理属性,引入了随机连接参数,实现了混合生成的装备保障网络演化机制,并仿真分析了模型中迭代步数、子节点数目、随机连接因子这3个参数对装备保障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规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城市道路网络的内在演变规律,基于叶脉生长模型,提出了道路网络演变模型,分析路网中节点的生成规律;根据道路网络的特点,提出生成节点与已有路网的连接规则.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节点新增比例与经济、人口等指标的关系,提出了节点新增比例模型.按照提出的演变模型,模拟研究年的道路网络,对比实际路网和模拟路网的一些复杂网络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际路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很多真实的复杂网络呈现无标度性.但是,这些网络为什么在增长过程中遵从优先连接规则?现有研究尚未给出有力的解释.一个合理的猜想是:这些网络如果不遵从优先连接规则,则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为证实这一猜想,采用搜索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量化评价不同演化模型的优劣.首先提出一种新的复杂网络并行演化模式,使得同一网络中不同的局部遵从不同的演化模型,从而在统一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演化模型搜索效率的优劣.以BA无标度网络、WS小世界网络和随机网络为基础,构建了异质复杂网络.其次,采用随机游走搜索策略和DS最大度搜索策略,比较遵从不同演化模型的异质子网的搜索效率,力图解释复杂网络中演化模式同质化的原因.实验发现一种“信息壁垒”现象,即处于劣势的网络模型,其所属节点很难被其他模型的节点访问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以搜索为重要功能的复杂网络,无标度网络具有最强的适应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无标度现象在众多现实复杂网络中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时序网络中关键节点的挖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针对时序网络建模中存在忽略时间信息、未考虑时间切片间的交互关系进而影响关键节点识别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构建了多层时序网络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相似性有偏游走的关键节点识别算法:多层时序有偏PageRank(MTB-PR)。本文中网络模型的构建引入多层网络分析方法,完整涵盖了时序网络的结构演变。同时,基于所构建的网络模型,综合层内相邻节点间相互作用及其层间影响的双重因素来区分节点的不同影响力;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一些偏差参数变化对节点重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和算法应用于真实网络中,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于Agent的建模方法,根据企业组织中行为个体的行为特点,设计Agent节点的行为策略,构造智能Agent节点,使Agent节点能够自主地选择是否与其他节点建立联系或取消联系,形成基于Agent的企业人际关系网络的演化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实验,观察企业人际关系网络的生成和演化过程。同时,运用复杂网络的统计特征分析企业人际关系网络模型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企业人际关系网络是随着Agent节点寻找资源的行为逐渐生成和演化的,网络结构也随着企业组织系统的演化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性的复杂网络。  相似文献   

15.
以黄山市为案例,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网络是具有小世界特征的稀疏网络, 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且幂指数位于1与2之间, 其节点倾向于链接不同类型的节点, 并且节点之间的距离和度值对节点互联的影响较弱。将黄山网络与随机网络、万维网以及其他旅游虚拟网络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目的地虚拟网络和现实网络之间的关系, 认为虚拟网络不仅只是信息网路, 也是社会网络, 它是现实网络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在这个意义下, 目的地虚拟网络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其现实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进的基于云环境的蚁群优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标准蚁群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旨在改善网络路由的蚁群优化算法以应用于云环境下多元化复杂的网络结构环境.新算法在原有蚁群算法智能寻优的基础上,加入网络节点在网审查机制,实时判断网络节点是否在网,选择最优解路径.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地改善因为网络节点在网情况的多变性而造成的部分路径失效的情况,进而缓解网络拥塞.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中国高铁网节点中心性及其进化情况,针对中国高铁2017年底、2020年初的分布情况及国家高铁网八纵八横规划(2035年)分别构建了基于图论的中国高铁网.通过对交通网节点中心性评估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中国高铁网重要节点的评估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组合得到的结果,并据此分别确定了不同时段(2017、2020、2035)的重要节点Top20,对这些节点中心性的进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部分重要节点排名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传统技术无法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演化特征,容易引入很多无关节点连接信息,合理设定参数非常困难,导致动态演化特征挖掘结果不可靠。为此提出一种新的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挖掘技术。在建立的大规模并行网络中,把网络节点划分成普通节点和簇头节点,普通节点加入大规模并行网络后,被看作簇头节点,只和某个簇头构建链路,通过多跳实现数据转发,依据择优添加连接和反择优过滤节点演化。针对大规模并行网络动态演化特征,提出挖掘模型,通过初始权重对节点在网络中的初始化状态进行描述,利用突发权重,依据时间独立性对动态演化特征的突发性进行描述,采用密集权重对网络在局部时间内节点连接的密集程度进行描述,通过连续权重对网络在相同演化期间体现的连续性进行描述,依据总权重值实现动态演化特征的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技术挖掘可靠性和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9.
提出以指挥员节点为参考点且更加接近真实战术的战术Ad hoc网单元群组移动模型.分析模型中战士节点运行特点和不同参数设置对节点路径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模型仿真与网络实际情况对照分析,证实了新的群组移动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