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静  刘盛鹏  何辉 《科技资讯》2013,(5):146-146,149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建设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生态环境建设的良好发展是以水土保持作为基础和保证,两者是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的。全面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对水土流失进行强有力的控制,使其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改善自然环境,创造美好山川。  相似文献   

2.
一、背景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已经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1999年8月,朱基总理在视察陕西延安时,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指标,提出"退田还式(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措施.多年来,国家在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了若干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取得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成果,初步实现了山绿、水清、民富.把小流域试验示范区上的成功经验在较大范围的区域推广开来,是实施16字政策措施、再造秀美的黄土高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山川秀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上来看,生态恶化源于毁林,生态改善始于兴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高造林质量,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要根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绿化山川,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就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造林绿化工作。不抓造林绿化,森林就不能恢复,水  相似文献   

4.
榆林南部丘陵区利用梯田地埂栽桑,对护塄固堤,绿化山区,保持水土,促进粮食生产和蚕桑业的发展,对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和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强调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整体性和共同性,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变革。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环境污染严重,致使生命环境更加脆弱,形势十分严峻。鉴于此,西部大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树立资源和环境有限的思想;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加快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搞好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投入,合理使用资金,使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在关注这一问题,并正在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努力。党中央、国务院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就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作出重大部署,要求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对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榆林是全国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再造榆林秀美山川,改善生态环境,对榆林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大背景之下,本文将就榆林市小纪汗林场在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初步之探讨以供有识之士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7.
咸宁市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以“山青:水秀、、竹翠、泉温、洞奇”的自然风光享誉盛名.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电路。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我国水环境质量,减少水体污染,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用水需求趋势,研究了目前污水减排、处理等各项环保措施,通过对未来水质的影响进行预测,提出了解决水污染的治理方案,只有通过城镇规划,强化污水资源化利用,形成城镇或区域污水零排放,才能实现秀美山川。  相似文献   

9.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为此,本文就庆城县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今后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对今后的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研究其改善与治理措施.陕北地区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植被的破坏以及降雨量和蒸发量的不均衡,使得植被难于生长恢复.提出了采用以小流域治理为起点,应用农用纺织品的力学特性和水力学特性发挥其物理固沙保土和吸湿保水特性培育永久的生态植被,由点带面直至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运用遥感技术及实地考察资料,对陕西秦巴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发生、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浙西山区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近二十多年来,本区水土失加剧,表现在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流域侵蚀量成倍增大,导致土质沙化,土壤肥力减退,河床淤高,水库淤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穷苦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只有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下,才能产生水土流失。但它相对于人为因素而言,是较稳定且变化缓慢,通常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人类对山区的自然、经济规  相似文献   

13.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高山深谷地貌显著,土壤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以昌都地区为例,以清华大学数字流域模型为平台,模拟了该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设置多种情景进行分析,预测了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变化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量变大显著增加土壤侵蚀,降水量减少或植被所占比例增加,能够减弱土壤侵蚀.在各高层带上植树种草能够有效减弱土壤侵蚀,然而"退耕还林(草)"的可行性有待未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严重的土壤侵蚀是导致吕梁山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土壤侵蚀的形成是自然、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时间的序列性,侵蚀方式的迭加性;研究现状、分析成因规律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吕梁山未来侵蚀发展趋势如何,关健在予软资源(意识行为、政策方针、管理等)配置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5.
北京西部、北部山区是北京的绿色生态屏障以及主要的水源保护地区,对于北京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各种因素,北京山区的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因此研究土壤侵蚀是非常有意义的.以2007年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为源数据,在ArcGIS软件中进行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等级及分布现状的提取,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土壤侵蚀三大要素进行分析,及时掌握了研究区土壤侵蚀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北京西山地区土壤侵蚀面积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6.
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与养分流失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利用野外模拟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结果表明:林地蓄水保土效果显著,初始产流时间在25m in左右,土壤侵蚀速率仅为裸地的8%.累积径流量和产沙量均与时间呈线性增加,关系为Y=aX-b,径流系数a表现为:裸地>撂荒地>草地>林地.径流和泥沙的迁移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泥沙结合态是养分流失的主要途径,其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径流中养分浓度.与裸地的碳、氮和磷养分流失总量相比,撂荒地分别占47.9%、60.8%和46.1%,草地占22.5%、14.4%和17.4%,林地占1.4%、2.8%和2.6%.林地和草地水土保持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控制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多年栽培与管理的实践检验,黄河中下游流域比较好的草坪植物有:天堂草、匍匐剪股颖、黑麦草、草地早熟禾、野牛草、高羊茅等。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中植物的选择,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强调树种多样化,使乔木和灌木混交并与草本植物搭配,符合自然生长规律,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群落。在治理水库水土流失时,要挖掘和利用水库原有植被资源,进行封育和保护。在植物选择上,要充分利用植物的茎、叶、花、果营造色彩斑斓的环境,为水库库容库貌和发展旅游业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9.
凉山州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凉山州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治理的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凉山州水土流失治理:严格实行退耕还林草、荒山造林,增加地被覆盖加强生物措施治理;重视落实生态移民搬迁配套治理;重视农业科学化加强农业措施治理;结合农业生产加强工程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20.
平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不仅存在,而且在特定的条件和特定的范围内还相当严重,在尚无平原区水土流失强度国家分级标准的情况下,在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进行区域性宏观研究时可以采用主导因子法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本底分级。本项研究以GIS技术和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为技术支撑,对江苏省平原区水土流失本底进行了4级划分的模型试验,获得了分级图和一批统计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