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紫草科紫草属植物内蒙古紫草的化学成分,运用现代分离技术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鉴定了其结构.结果表明: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3-乙酰基-齐墩果酸(1)、Jolkinolide E(2)、Clavilactone A(3)、5,8-O-二甲基-11-脱氧阿卡宁(4)、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和Glabridin(6),其中化合物1、2、5、6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紫草中紫草素、乙酰紫草素、去氧紫草素、异丁酰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5种萘醌类衍生物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紫草中5种主要电活性物质均得到较好分离,线性范围均为0.020~10.0mg·L~(-1),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该方法简便、高效,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对实际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水杨梅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色谱技术,对水杨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从水杨梅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从正丁醇萃取部位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根据光谱分析和文献对照的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香草酸(1),七叶内酯(2),咖啡酸(3),5-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xyl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4),东莨菪素(5),7-O-β-D-glucosyl-noreugenin(6),东莨菪苷(7).化合物1、2、3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五加科楤木属药用植物云南楤木(Aralia thomsonii Seem.)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法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为1个四甲基环己烯型单萜蚱蜢酮(Grasshopper ketone,1),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2)与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酶(apigenin-7-O-α-L-rhamnosidase,3)]和4个苯丙素类结构[3-O-咖啡酰奎尼酸甲酯(Methyl-3-O-caffeoylquinate,4),七叶内酯(Esculetin,5),滨蒿内酯(Scoparone,6),7-O-甲氧基-紫丁香基甘油(7-methoxy-syringylglycerol,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含羞云实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他们的结构分别为eucomin(1),木犀草素(2),槲皮素(3),双氢槲皮素(4),没食子酸乙酯(5),没食子酸(6),间二没食子酰乙酯(7),木栓酮(8),α-tocopherolhydroquinone(9),1-phyten-3-ol(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化合物9为首次发现稳定存在的天然产物,化合物4、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利用色谱法和重结晶的方法从野番豆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分和正丁醇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将化合物的结构依次确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亚油酸甘油单酯(3),牡荆素(4),4′-羟基-7-O-β-D-葡萄糖-2,3-二氢黄酮苷(5),柚皮苷(6),橙皮素(7),高北美圣草素(8),其中化合物4~8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4~8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4、7及8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94.92±4.37)、(41.40±3.68)及(38.70±3.32)μmol/L.  相似文献   

7.
麻花秦艽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硅胶柱层析及薄层层析方法对甘肃产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根醇提物进行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应用核磁共振等光谱方法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结构分别为龙胆苦苷(gentiopicroside,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胡萝卜苷(β-sitose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 Ⅲ),β-D-葡萄糖乙苷(ethyl-β-D-glucopyranoside, Ⅳ),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N-pentacosy-2-carboxy-benzoylamide,Ⅴ),乌苏醇(uvaol,Ⅵ)和2'-(邻,间-二羟苯甲酰)獐牙菜苷(2'-(o,m-phenylglycin)sweroside,Ⅶ)。其中化合物Ⅳ为从该属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Ⅴ,Ⅵ和Ⅶ为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硅胶、凝胶、半制备液相等分离技术,对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石油醚以及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质谱等谱图数据和文献对照等研究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0-醛基-白桦脂酸(1),1,3,5-三甲氧基苯(2),3,5-二甲氧基苯乙酮(3),β-谷甾醇(4),豆甾醇(5),大黄素甲醚(6),芝麻素(7),早熟素Ⅱ(8),棕榈酸(9),正二十六醇(10),D-阿洛醇(11),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丁酯(12)。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麝香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对壮药香艾纳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豆甾醇(Ⅱ)、β-胡萝卜苷(Ⅲ)、咖啡酸(Ⅳ)、没食子酸(Ⅴ)、槲皮素(Ⅵ)、木犀草素(Ⅶ),其中豆甾醇、β-胡萝卜苷、咖啡酸、没食子酸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药用植物微籽龙胆(Gentiana delavayi Franch)的活性物质基础,采用多种色谱技术(硅胶、ODS、MCI和Sephadex LH-20等)从微籽龙胆中抗氧化活性最好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和文献数据对比,将其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6-O-β-D-葡萄糖苷(1),牡荆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3),异牡荆素(4),葛根素(5),hypolaetin-8-O-β-D-glucoside(6),荭草素(7)和异荭草素(8),化合物1和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此外,测试了微籽龙胆各萃取部位和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黄酮苷类化合物6和7表现出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化合物7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其IC50值为(9.74±0.05)μg/mL.  相似文献   

1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荜茇果穗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进行分析.3种萃取纤维头共萃取出49个成分,鉴定出42个成分.使用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时共检测出36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834%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933%)、β-毕澄茄油烯(15.892%)、十五烷(8.285%)、β-芹子烯(6.673%)和β-反式罗勒烯(6.166%)等;使用CW/DVB萃取纤维头时共检出40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成分99.622%的3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毕澄茄油烯(26.241%)、β-石竹烯(19.650%)、十五烷(8.523%)、β-芹子烯(6.572%)和十三烷(5.037%)等;使用CAR/PPMS萃取纤维头时检出38种成分,解析出占总成分99.515%的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β-石竹烯(17.858%)、β-毕澄茄油烯(17.804%)、十五烷(8.409%)、β-芹子烯(6.485%)和十三烷(5.940%)等.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柱色谱、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及波谱分析等分离技术对楤木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云南产楤木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β-D-葡萄糖苷(1)、芹黄素-7-O-α-L-鼠李糖苷(2)、咖啡酸乙酯(3)、反式阿魏酸(4)、咖啡酸甲酯(5)、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6)、香兰醇(7)、β-谷甾醇(8).其中,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根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腺花素(2)、乌索酸(3)、β-谷甾醇(4)、7α-羟基豆甾醇(5)、3β-羟基-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的根中获得,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检测中药良姜的挥发性组分,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对良姜挥发性物质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为35 min,萃取温度为60℃时共检出53种化学组分,其中52种物质可鉴别。其主要组分是萜烯类化合物(w=40.238%)、桉树脑(w=23.066%)、α-松油醇(w=8.522%)、β-蒎烯(w=3.618%)和莰烯(w=3.001%)等。  相似文献   

15.
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腺花香茶菜地下块茎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17),13-ent-labdadien-15→16-lactone-19-oic acid(1)、乌索酸(2)、β-谷甾醇(3)、阿魏酸(4)、松柏醛(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块茎中获得,化合物1、4、5则为首次由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胜香茶菜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胜香茶菜素E(1)、鲁山冬凌草丙素(2)、β-谷甾醇(3)和十六烷酸(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石油醚部位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含量近5%。  相似文献   

17.
白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从白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醇提液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方法鉴定结构分别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Ⅱ),3′-甲氧基-槲皮素-3-O-β-D 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槲皮素-3-O-β-D-龙胆二糖苷(Ⅳ),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Ⅴ),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苯甲酸(Ⅶ),尿嘧啶核苷(Ⅷ)。其中化合物Ⅳ,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8.
对人参茎叶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利用薄层层析 (TL C)、红外光谱 (IR)、气相色谱 (GC)、气相色谱 -质谱 (GC/MS)联机技术从该挥发油中分离鉴定 6个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  相似文献   

19.
柞树枝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的柞树枝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浸出液减压浓缩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制得正己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表松脂醇(2)、β-谷甾醇葡萄糖苷(3)、(-)-表儿茶素(4)、β-谷甾醇(5)、水杨酸(6)和高根二醇(7)。化合物1、2、4、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吉祥草根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吉祥草根茎中化学成分,寻找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运用反相常压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吉祥草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及2个黄酮,经鉴定其结构分别为nicotianoside B(1),胡萝卜苷(2),β-ecdysone(2β,3β,14α,20R,22R,25-hexahydroxy-5β-cholest-7-en-6-one)(3),槲皮素(4),芦丁(5).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