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1月26日在委员会办公室新址(东黄城根北街16号)会议室召开。钱三强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副主任叶笃正、章综、马俊如、王寿仁、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以及国家科委熊衍衡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永正等同志,办公室部分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88年工作总结和1989年工作计划的汇报。汇报中指出按1988年修订的计划,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已如期完成,并完成了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任务。此外还新组建了生理学、解剖学和自然科学史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他还汇报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1989年的工作安排。会议对一年来委员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钱三强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处于变革时代,学科发展很快,相互交叉渗透也很历害,科学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不少新学科,预计二十一世纪将是高科技的时代。在谈到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时,特别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情况下,我们与台湾的文化科技交流日趋活跃,海峡两岸的科技名词的统一工作更加迫切,这对1989年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原则上同意委员会关于1989年的计划安排,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抓了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现有几个学科的名词已完成审定,其它部分应抓紧审定并陆续公布,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组织应用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在应用学科名词审定中,各学科之间的名词相互交叉较多,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国家标准局)的部分工作关系密切。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各学科之间交叉名词的协调,以及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的部分术语国标工作的协调。二、国内外有利于港澳回归、祖国统一的形势发展很快,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自然科学名词的审定工作,是与港、澳和台湾进行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这一交流。并进一步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现在在香港及东南亚召开的各种学术会议较多。可利用这些会议,与港澳特别是与台湾的学者进行科技名词的交流,探讨沟通信息,听取意见。我们的名词工作会议可走出去开,也可请进来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要把握时机,多做工作。当前出版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繁体字本)是适时的,应更好更快地组织各学科名词海外版的出版发行。三、要加强对名词审定工作的宣传。对已公布出版的名词,可请有关专家写些文章、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出版的版本也可向各有关方面赠送一些。要造舆论,不断扩大影响。另外还要注意听取各方面对我公布的名词的反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利改进今后的审定工作。四、办公室的工作除完成名词审定任务外可结合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一些术语学的应用研究探讨。要教育年青同志,名词工作很艰苦,它是基础性工作,创造的主要是社会效益,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五、为便于与港台及华语地区名词的交流,我拟出版的各学科名词的海外版封面上应附以相应的英文名称。经会议讨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天文学名词”的英文名拟定为“CHINESE SCIENTIFIC TERMS OF ASTRONOMY”,将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最后审定*。六、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按组织条例规定四年一届。现第一届任期已满。会议商定今年进行换届工作,拟于今年11月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希望在大会召开之际能拿出10本公布本(包括海外版)做为第一届的成果。*注:该二英文名称已于1月22日经国家科委和科学院领导批准。  相似文献   

2.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0年3月13日在京召开了第二次常委会。会议由主任委员钱三强同志主持。首先听取了副主任委员黄昭厚同志关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的说明,以及2月10日召开的技术科学口全国委员扩大会,讨论如何开展技术科学部分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和今后四年名词审定规划的汇报。钱三强同志在会上的讲话,着重提到宋健和钱伟长等领导同志在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及对名词工作的要求;同时谈到目前促进海峡两岸统一,出现的良好趋势和港台学术名词统一的重要性。他强调指出继续出好海外版的政治意义,以及名词工作要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对一些急需的学科新词尽快试点,公布试行本或草案本。会议围绕上述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副主任林振申同志等和部分常委的代表对“纪要”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这次会议决定:1.通过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全文另附)。2.今后四年(1990-1993年)的名词审定规划如下:1990年审定公布遗传学、生理学、海洋科学、测绘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学等名词。1991年审定公布力学、化学、自动化、电子学、细胞学、植物学、地质学、农学、石油科学、解剖学、医学(二)。1992年审定公布数学、医学(三)、物理(二)、动物学、组织胚胎学、计算机、自然辩证法、计量学、航海学、化工、化学命名原则、水产科学。1993年审定公布下列名词的一部分:自然科学史、昆虫学、土木、建筑、煤炭、冶金、铁道、水利、航空航天、机械(一)、电力、畜牧兽医、医学(四)、药学、中医、针灸、天文(二)、大气(二)。四年计划出40本,年均10本。每年公布的名词在年度计划中作具体安排落实。3.根据人力、财力情况陆续组织出版海外版(繁体字本)。4.以计算机学科为试点,探讨新词的审定与公布方式。5.技术科学名词的审定要注意与有关国家标准的术语协调统一,除个别必须改动的词作慎重讨论修改外,一般不作更动。6.加强对已公布的名词的宣传贯彻工作,建议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发文贯彻。  相似文献   

3.
1988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副主任会议于1月23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召开。主任钱三强、副主任叶笃正、吴衍庆、戴荷生、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和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副主任谢淑莲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委员会副主任基金委胡兆森和国家科委汤丙午同志因故不能出席,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委员会办公室正副主任也列席了会议。钱三强同志主持了会议,首先由委员会副主任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87年的工作总结以及1988年的工作计划并就汇报提出的几个问题做了说明,副主任吴凤鸣同志介绍了交叉学科协调组的情况,会议进行了讨论,原则上同意1987年总结和1988年计划,并作出有关决定如下:一、关于出版公布名词的繁体字本问题。在1987年委员会工作会议上,不少代表提出为扩大名词审定工作的影响,促进港、澳、台地区以及汉语汉字有较大影响地区的交流,有助于我国统一大业,提出我们公布的统一名词如有繁体字本是有很大意义的。会议认为:由于我们是国务院授权公布统一的科技名词,其文本应该用我国推行的法定文字,即国务院公布的全部简化字。为了我国的统一,促进与港、澳、台及其它海外地区的交流,可由出版社另出版中文繁体字的海外版,向港、澳、台及国外发行。二、关于交叉学科(主要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名词协调组今后的工作,会议认为:(1)交叉学科要搞。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列入我们工作的日程。(2)交叉学科各部分有较成熟的和不够成熟的,条件较好的如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史,可以先搞。科学学、未来学、人才学等更为年青的学科,根据我们自身力量逐步开展。社会科学份量重的,以它们为主导的,还是让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为主来搞,我们可以参加些意见。(3)把组搞得扎实些。要有这方面的权威人士参加,请他们来关心或参与这项工作。(4)不要立即正式公布词条和出书,可在杂志上刊登或印小册子,先广泛征求意见待较成熟后再审定正式公布并出版。三、应做好名词审定的公告及发行的宣传工作。《天文学名词》的公布、宣传的还不够,建议今后公布的名词公告应在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上广为宣传。公布公告与出版社的征订广告可同时刊登,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今后出版各科名词的书,除列上有关的委员会名单外还应列出全国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名单。在前言中也应注上代表全国委员会复审的人员名单。四、关于经费问题。1988年经费仍按国务院批复精神,主要由国家科委和科学院两家承担。同时请教委和基金委资助,为保证名词审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委员会的经费需由上级领导固定经费专款下达。五、对港、澳、台交流及外事工作问题。对港、澳、台交流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学会联系做工作。三五年之内,要以国内工作为主,先把30个学科(还会发展或更多)的第一批名词出齐。要扎实地做好国内的工作。要在合作中搞好团结,实践中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4.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委)于1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1993年第一次常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新任主任卢嘉锡教授以及章综、林振申、王冀生、鲁绍曾、苏世生、黄昭厚等副主任。林泉、刘皋、胡兆森副主任因事请假,分别派代表邵立勤、石家金、袁海波等同志出席,科学院出版委谢淑莲同志也列席了会议。此外,办公室樊静、卢慧筠、王宝瑄同志也列席了会议。会议在卢嘉锡同志主持下,首先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92年工作总结汇报。主要内容如下:1.全面开展名词审定工作遵照国务院批复的(84)科发出字1242号文的精神,全国名委负责“广义的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自1985年委员会成立以来的七年间我们先后成立了44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它们是:天文、数学、力学、物理、化学、地质、地理、古生物、地球物理、大气、土壤、测绘、海洋、动物、植物、微生物、生化、生物物理、生理、细胞、遗传、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农学、林学、医学、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石油、煤炭、公路、铁道、航海、土木、建筑、水利、化工、电工、电力、船舶、冶金、自然辩证法、自然科学史、药学及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等,另有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等三个委员会正在筹备中,近期将分别成立。1992年公布出版了人体解剖、植物、细胞等名词。至此我们共公布出版了天文、大气、地理、地球物理、微生物、物理学(一)、化学、土壤、林学、遗传、生理、测绘、海洋、古生物、生化、生物物理、植物、人体解剖、细胞、医学(一)、自动化等21个学科的基本名词,共约6万余条。另有医学(口腔部分)、力学、电子学、地质学、农学等学科都在出版印刷或最后定稿中,即将公布出版。我们还先后出版了天文、地理等七个学科的海外版(繁体字本)。由上可见,按照委员会的工作部署,从1985年开始的前五年时间我们先重点抓了物理、数学、生物学、地学、化学等一批基础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和经验。从1990年以后我们在继续抓好基础学科的同时,陆续组建了一批技术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关系密切的技术学科名词正在审定中。全国约有1500多位各学科的专家应聘参加审定工作,现已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有权威、高水平的名词审定工作的专家队伍。我们已在理、工、农、医及部分交叉学科等广义的自然科学领域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系统的名词规范化工作,其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1992年我们还对天文、大气等学科进行第二批名词审定工作的试点,重点工作是普遍加写名词的定义和增补新词。这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积累了新经验,将使公布的名词日趋完善。2.提高审定质量,做好协调工作宋健同志曾指示:“希望名词审定委员会能干预一下当前的混乱。对当前的一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称谓方面的混乱现象能作出某些规定。”按照“一义一词”及科学性等的要求,各分委员会审定中统一(或正名)了一部分词,如计算机名词委员会将“菜单(menu)”正名为“选单”;将“电子计算机”作为正名,“电脑”明确为俗名;对某些几个学科之间长期不统一,或全国名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定名不一致的名词,我们多次组织协调讨论会。例如长期比较难统一的“质量”(mass)、“重量”(weight)、“重力”(gravity);“压力”与“压强”(pressure)等常用基本名词的命名混乱问题;“原子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同义词命名等问题,通过不同学科、部门的专家深入讨论有了比较明确的意见,除个别同志持保留意见外,受到与会绝大多数科研、教学及编辑出版等部门专家的赞同和欢迎。事实证明大家在一起从科学概念出发,立足于使下一代不要再混乱的思想基础上,很多问题通过协商,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对个别一时难于统一的词提出有倾向性的意见。3.抓好宣传推广工作经过审定后公布出版规范的名词,应该通过宣传、推广,促进广泛使用才能产生社会效益。我们主要通过与科技、出版单位,教育部门的联系,印发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办好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以及举办名词术语研讨会、协调会等方式进行宣传,并适当搞些推广发行以弥补发行渠道不畅。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单位或专家到全国名委办公室查询或索取资料。4.加强与台、港、澳科学界及有关部门的联系,促进两岸在名词方面互相交流和了解,早日实现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我们利用科学家的联系、互访和世界华人学术活动等机会开展宣传和交流。如通过参加世界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使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台湾科学家称赞大陆的名词审定工作是“了不起的工程、很细致、很认真”。新加坡和香港教育部门表示愿用大陆的汉文名词。1992年我们与台湾化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学者或学会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双方开展名词方面的学术交流、资料交换,共同编订海峡两岸名词对照表以及探讨两岸名词协调统一等工作。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与国际术语标准化等机构的联系,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芬兰召开的术语学术研讨会及有关术语标准的研讨会。与奥地利国际术语标准化机构建立了资料交换和人员培训等合作关系。黄昭厚同志还汇报了当前名词审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经费不足且来源不稳定,审定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审定工作中各学科进度不平衡,宣传推广工作不够等)以及1993年工作计划。会议充分肯定了过去几年的工作,并讨论了今后工作计划。大家结合当前深化改革的形势,进一步讨论分析全国名委及其办公室的性质。一致认为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面向四化,面向世界(主要是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面向未来的长期性并且是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委员会是社会公益性的非盈利基础性事业单位,必须由国家给予稳定的事业费支持,并且全国各有关部门也应给予赞助和支持才能保证这一事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提出办公室应搞活一些,开展提供咨询服务、扩大出版发行等工作。1993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1.请领导进一步明确在当前深化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名委的性质、体制;解决稳定并随物价上涨而相应增长的经费。请科学院明确全国名委办公室与挂靠单位的关系。2.拟于今年四季度召开全国名委第二届委员会工作会议和第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内容:①总结第二届委员会工作。②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并讨论工作规划。③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3.继续做好审定工作①力争完成力学、电子学、地质学、农学、组织胚胎学、数学等学科名词的公布、出版。②争取完成化工、石油、动物、航海、建筑、计算机、科学技术史名词的终审。③成立机械、航空、航天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并视条件与可能,再组织3-4个新的学科名词委员会,如中医、针灸、畜牧、兽医等。④部分有条件的工程技术学科第一批名词审定公布时就加上定义或注释(如船舶、煤炭、水产等)。⑤已完成第一批名词审定的学科分委员会,可视条件陆续开展第二批名词审定(修订、补充、加注必要的定义)。⑥摸索组织新词审定试点工作。4.继续保持与国际组织来往,加强与台湾学者或有关部门的联系,促进海峡两岸名词的交流合作。①有条件的分委员会可有选择地聘请港、台或海外华人专家为特约委员。②有条件的分委员会,可组织编订大陆与台湾统一的名词对照性出版物。着手进行已有协议的化学、林学、农学、土壤等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③保持与国际术语标准化及其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5.搞好宣传推广工作①利用工作会议及换届会议前后举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工作。②在一些中心城市召开宣讲座谈会、散发材料,介绍全国名委工作,广泛联系教育、图书情报、新闻出版等部门和有关人士,以及各学科专家。③搞好已公布名词的推广发行工作。④加强应用术语学研究,针对社会上混乱的问题,通过新闻媒介宣传正名。⑤进一步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扩大内容。⑥出版已公布名词部分的合订本和索引本。6.加强办公室建设①补充调整人员,搞好领导班子建设。②加强术语数据库建设。③制订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措施,拟建立科技术语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咨询服务,扩大出版发行等。  相似文献   

5.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于1995年5月18日召开了1995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因事不能出席会议,但会前详细审阅了“全国名词委1994年工作总结及1995年工作要点(讨论稿)”,表示同意。卢嘉锡主任委托章综副主任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林振申(中国科协)、王冀生(国家教委)、鲁绍曾(国家技术监督局)、潘书祥(名词委)和黄昭厚(名词委)等副主任。胡兆森(国家基金委)和于永湛(新闻出版署)两位副主任因故派代表袁海波和李建臣同志到会。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科学出版社副总编周明监与名词委办公室领导樊静、王宝瑄、卢慧筠等列席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潘书祥同志关于“全国名词委1994年工作总结及1995年工作要点”的汇报。1994年,名词委完成审定并公布出版了数学、电子学、地质学、组织学胚胎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农学等7个学科的规范词(共6本),还筹建了航天名词委员会,是名词委成立十年来成果较多的一年。到目前为止,名词委共建立了49个学科名词分委员会,组织审定、公布出版了29个学科的基本词(共29本),还出版了天文、大气等8个学科的繁体字本。此外,近年来还对第一批公布的天文、大气等5个学科的名词作了修订和补充,进行了加注定义或注释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目前已有1700多位专家参加了名词审定工作,我国已形成了一支相当规模的、有权威、有水平的科技名词专家队伍,已在理、工、农、医及部分交叉学科方面创建了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科技名词工作体系。在深入开展名词审定工作、提高质量、宣传推广的同时,名词委为开拓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的路子做了一些工作。名词委召开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座谈会”,并提出了“关于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意见”和“积极推进、增进了解;统一为上,选取最佳,求同存异,逐步统一”的原则等。海协会和国家科委台办已初步决定将全国名词委作为大陆科技名词工作召集单位之一。今后,实现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将是我们名词委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原则同意名词委1995年工作计划。计划要点如下:1.进一步搞好名词审定工作争取完成石油、化工、物理(二)、医学(三、四)、大气(第二批)等学科的名词审定,进行公布出版。根据人力、财力情况适当扩大一些学科领域开展审定工作;如中医、针灸、计量、材料等学科。第一批名词已公布五年以上的学科将选择一部分条件较好的重点学科(如发展较快的前沿学科)开展第二批名词审定工作,对第一批名词进行修订,补充新词,加注定义等,使审定工作不断完善2.开展新词命名及试用工作认真研究和贯彻宋健同志关于“对那些当前非常紧迫的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名、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作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的指示,重点抓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大部分,组织有关分委员会开展新词命名及试用工作。3.继续推动海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和统一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方面依靠两会(海协会、海基会)建立两岸名词协调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两岸名词统一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各方面科技人员利用各种渠道,以民间沟通的办法闯出路子。在这项工作中名词委要起组织工作和业务指导的核心作用。4.第四季度召开名词委换届大会暨名词委成立十周年庆祝会。大会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2)成立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并讨论其工作计划和有关文件;(3)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和汇报名词加注定义工作试点情况;5.搞好宣传推广工作(1)建立更广泛的新词信息渠道,逐步建立新名词来源及使用的信息网;(2)重点加强与教育界、新闻出版界的联系,推广、使用经审定的规范名词。(3)借换届大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之机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开展名词工作的宣传工作;(4)搞好已公布名词的发行工作。6.加强名词委办公机构的建设7.继续办好期刊《自然科学术语研究》试行不定期出版《科学技术新名词通讯》使那些当前急需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定名、技术名称等单独地进行论证、交流、规定和试用。8.保持和发展与国内名词工作相关部门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会议认为名词委除了按计划加强名词审定工作之外,还要大力抓好推广应用工作。名词审定工作十年,成绩斐然。但名词的推广应用这一环节非常薄弱,因此与会者特别强调下一步一定要抓好推广应用工作。名词审定工作是学术性很强的工作,但名词的推广应用须通过一定的官方措施和必要的行政干预才会见效。会议希望名词委办公室对科技名词的使用情况作一些调查,提出措施,提请教委、新闻出版署在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教材及科技出版物上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使公布出版的名词得以广泛深入的应用。关于新词的订名及试用,会议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名词工作要跟上去,办公室在新词方面重点抓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是很必要的。新词也要重点抓基础词,要突出快,注意试用的情况反馈。关于海峡两岸名词统一工作,大家认为在现阶段官方与民间渠道同时进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于四月二十六日召开了一九九四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委员会主任卢嘉锡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章综(中科院)、刘杲(新闻出版署)、林振申(中国科协)、苏世生(科学出版社)、黄昭厚、潘书祥等副主任。还有三位副主任因故派代表出席了会议:科委林泉的代表是邵立勤同志,基金委胡兆森的代表是郭师曾同志,技术监督局鲁绍曾的代表是吴青同志。中科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同志与全国名词委办公室领导列席了会议。会议开始,卢嘉锡主任宣布由于黄昭厚副主任退休,经上级批准任命潘书祥同志为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会上,黄昭厚同志汇报了1993年全国名词委工作总结及1994年工作要点。1993年全国名词委又公布出版了《医学名词(二)》、《力学名词》;完成了数学、电子学、地质学、计算机、农学的名词审定工作,目前分别都已进入排版、印刷阶段。1993年新组建了机械、航空两个名词审定委员会。至今总共成立了48个分委员会。1990年以来根据需要组建的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名词委员会,进展较快,不少已进入二审,部分已基本完成了三审。作为试点补充、修订加定义或注释的天文学和大气科学第二批名词也已进入终审阶段。1993年办公室组织了对已出版名词的自查工作,征询了专家的意见和收集了各方面读者的反映,对现存的数据库文件作了修改,准备适当时候再版。潘书祥同志向常委会汇报了理顺名词委体制问题和落实经费的情况。由于国家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各方面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名词统一工作作为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撑性、基础性的工作,全国名词委作为承担这项工作的事业单位,在当前的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了名词工作的开展。在1993年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上,近百名科学家代表呼吁解决全国名词委的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奔波,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委正在与中央编制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名词委办公室主任樊静向常委会汇报了有关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统一工作的情况和建议。听取汇报后,常委会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卢嘉锡主任谈到名词委在1993年体制不顺,经费困难的情况下做了很多工作是很不易的。肯定了1993年的工作成绩,认为总结符合实际。卢老指出体制不顺,经费不足,渠道不畅的问题,造成的困难是从来没有碰到过的,现正在努力逐步解决。只要给几个铜板,就要把名词工作做好。汉语科技名词的统一,对台湾及华语地区都有重大意义。卢老赞成名词委办公室提出对海峡两岸及华语地区名词统一工作应本着“积极推进,增进了解;统一为上,选取最佳;求同存异,逐步统一”的精神。常委会同意名词委1994年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是:1.继续请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抓紧解决名词委的体制、编制和经费。2.拟于今年四季度召开名词委全国委员会会议,会议主要内容:①总结第二届委员会工作;②成立第三届委员会,并讨论工作规划及有关文件;③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3.继续做好审定工作①94年完成数学、地质学、组织学胚胎学、电子学名词的公布出版,并力争公布出版农学、计算机、石油、医学(三)等学科名词。②争取完成航海、建筑、煤炭、动物、医学(四)、电工、化工等学科名词的终审。③成立航天和计量两个名词委员会。④对个别审定工作进展缓慢的学科拟采取措施促进其开展工作。⑤对第二批加定义或注释的试点学科(天文与大气)进行经验总结并推广。⑥对工程技术学科的审定工作将进行总结。4.加强与台湾学者或有关部门联系,促进海峡两岸名词交流与统一工作。5.加强宣传贯彻与推广工作①利用换届会议前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及其它活动,宣传名词委工作。②选择几个中心城市召开宣传座谈会,散发宣传材料,广泛联系科教、文献情报、新闻出版等部门和有关人士、各学科专家,扩大名词工作的影响,加强名词工作对全国各有关部门的约束力。③采取措施,改善已公布名词书的推广发行工作。④进一步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6.加强办公室建设7.关于名词委改名的建议鉴于当前对“自然科学”一词的涵义理解不一,为了更明确表明全国名词委的工作范围将包括基础学科和技术学科领域的各学科,并在原审定公布规范名词的工作外,还应包括科技名词的研究、管理等工作,常委会建议将全国名词委的全称改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或“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有待上级部门审批。  相似文献   

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九八八年第二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于九月二十二日在科学院86号会议室召开。主任钱三强。副主任吴衍庆、胡兆森、苏世生、吴凤鸣、黄昭厚出席了会议。副主任马俊如、戴荷生派代表参加,科学院出版委副主任谢淑莲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部分同志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钱三强主任主持,黄昭厚同志汇报了自今年第一次主任、副主任会议(一月二十三日)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原定今年要完成的六个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其中大气科学、土壤学、地理学、物理学等四项已完成审定分别进入排版、印刷中,并将陆续公布,地球物理学、 微生物学正待报批。天文学名词海外版(繁体字本)在加紧进行,争取今年发稿。交叉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经调整、加强,其中自然科学史和自然辩证法两个学科将组成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着手开展审定工作。同时还酝酿成立解剖学、计量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对已完成第一批名词审定的分委员会将逐步开展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工作。黄昭厚同志还汇报了近期要开展的工作及存在的问题。会议对半年多来办公室工作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钱三强主任讲话指出,由于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统一科学技术名词有其迫切性和重要性。全国解放后,在郭沫若院长领导下,五十年代审定公布了一批科技名词,对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现在八十年代,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特别新学科新技术突飞猛进,尽快完成一整套统一的科技名词是我们的职责。鉴于当前形势发展,对科技名词统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议对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经反复讨论、研究,作出如下决定:一、办公室应尽早制定出“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工作规划”,对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列出近期和长远的工作计划。二、随着基础科学领域和几个新技术试点学科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办公室要注意着手开展应用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会议指出,应选择较基础的、影响面广并和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的学科先作试点,如机械、化工、石油、土建、水利、航空航天等方面。由于工程技术学科涉及面广,交叉多,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协调和与国家标准中的术语协调统一。三、努力开展与港、澳、台及使用华语的国家与地区的术语交流,华语、汉字是上述地区众多人口来往联系的纽带,随着这些地区科技交流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应多渠道做好汉语科技术语的交流和统一。委员会已公布的学科要尽快出版繁体字版本。四、经费问题。除了维持原定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给予的经费来源外,还应多方争取资助,如有关学会和分委员会挂靠单位等。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要持久地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建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资助。会议原则同意办公室提出的经费使用改革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总则(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遵照国务院授权,在广义的自然科学范畴(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科学、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及交叉学科)内审定并公布各学科规范的基本词(包括命名原则和科学符号等)。(二)本条例对名词委员会的任务、工作范围、活动和审定工作中的主要原则问题作出规定。二、任务及工作范围(三)全国委员会1.研究制定名词委员会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措施等重要问题。2.制定名词委员会的规划和计划。3.组织各学科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审批分委员会上报的各学科名词,并予以公布。4.宣传推广已公布的名词。(四)学科分委员会1.按照名词委员会的计划和审定原则等要求,组织开展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2.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联系,促进名词的沟通和统一。注意与相关学科交叉名词的协调统一。(五)委员会办公室1.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和制定的工作原则。2.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组织学科间的协调。3.定期向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4.研究审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处理一般问题。重要问题应向全国委员会请示汇报。5.开展应用术语学的研究,不断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6.编辑出版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编印审定工作《简报》,及时交流经验指导工作。三、审定的组织工作(六)按学科体系有计划地组织各学科开展审定。(七)建立专业组、分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复审的三级审查制度。分委员会是基本审查单位。(八)审定程序详见“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和方法”。四、审定原则(九)审定工作要建立在术语学的原则基础上。(十)审定工作要求按概念定名、一词一义。(十一)学科之间交叉的词要按副科服从主科,主科尊重副科的原则协调统一。(十二)正确处理订名中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约定俗成的矛盾和统一关系。(十三)订名要符合我国汉语的构词规律。(十四)注意掌握好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十五)发扬学术民主,对出现的矛盾问题一般采取协商的办法解决。个别严重混乱而又影响很大的词,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集中统一。五、其他(十六)为明确规定审定中的具体要求,另制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作为本条例的补充件。  相似文献   

9.
一、总则(一)为了适应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自然科学名词规范化,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员会)。名词委员会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名词(包括命名原则),并根据国务院授权予以公布,所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二)受国务院委托并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商定,名词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共同领导,以中国科学院牵头。二、组织机构(三)名词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学科分委员会两级组成。(四)全国委员会1.全国委员会的任务是组织各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经审查批准后予以公布。2.全国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其中一名专职副主任委员),委员总数为80人左右。3.全国委员会主任委员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联合提名,报国务院批准;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中国科协、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署分别委派有关负责人担任,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后联名聘任。主任、副主任组成常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列席常委会),在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执行全国委员会的职责。全国委员会委员由有关单位推荐,经常委会同意后报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并联名聘任,任期四年一届。4.全国委员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5.全国委员会委员应该由各学科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科技专家、学者组成。6.全国委员会委员一般应参加有关学科分委员会的名词审定活动;对分委员会的上报稿进行复审;宣传、贯彻全国委员会的方针、政策和咨询等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名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分委员会1.分委员会根据全国委员会的安排和要求,负责制定本学科的名词审定计划,具体组织审定工作,向全国委员会提出上报稿,分委员会对本学科所审定的名词负责。2.分委员会按学科建立。委员一般为25-30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秘书1-2人。3.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以保证审定委员会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分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人选由有关学会推荐,经与名词委员会办公室协商后,报全国委员会批准,由名词委员会和有关专业学会联合聘任。4.委员任期一般为4年。为保证审定工作的连续性,换届工作需根据一批名词审定工作的自然阶段,或学会换届等具体情况分别决定。换届时一般应保留上届委员半数以上。5.分委员会可根据审定工作需要分设若干专业组。(六)办公室1.办公室是全国名词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名词委员会的日常工作。2.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1-2人。3.办公室成员分工联系各分委员会,协助分委员会开展名词审定工作;贯彻执行全国委员会的审定原则与方法;组织各学科之间名词协调统一的工作。三、其他(七)名词委员会的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Committee for Natural Scientific Terms(CNCNST)  相似文献   

10.
同志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在开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同志、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同志、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同志出席今天的大会。中国科学院前任副院长、科学院顾问叶笃正同志和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院特约顾问钱三强同志也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老领导的光临,表达了老前辈对名词审定工作、对这次会议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我们今天还高兴地邀请到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和新闻出版界的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各位领导同志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这是对这次会议的很大支持和鼓舞,我代表大会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的全体委员和我们邀请的一部分科技专家和代表,共120人左右。为了适应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发展,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在学科方面的组成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作了一些充实和调整,增加了技术学科方面的工作,加强了科技名词审定及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全国委员会委员是由有关专业学会和单位推荐,由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全国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有关领导担任。我们相信第二届委员会一定能担负起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重任。这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总结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2)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工作计划要点;(3)修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组织条例和审定工作条例。(4)各方面交流有关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共同探讨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他们都是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第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授。在四年多的审定工作中,制定了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并使之逐步成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准则。现在,已有九个学科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并已公布。《天文学名词》已在1987年公布。前天(6日),钱三强主任代表全国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正式公布了这八个学科的规范名词。目前,还有20多个学科中的大多数业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四年多来,我们的名词审定工作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国务院在第一本《天文学名词》完成时作了明确批示,授权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对审定后的各学科名词予以公布。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话和来信,有力地推动了名词审定和统一工作的进程。今天,我们已公布的九个学科的第一批名词,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我们很多学科审定委员会都收到来信,赞扬名词审定工作为我国科技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香港科技界的同行也称赞这工作做得及时,做得好;对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将会起促进作用。这些成绩是各学科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成果。他们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我仅代表全国委员会向为名词审定工作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教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这次大会是个总结的大会,交流经验的大会。在短短二天安排的会议中,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认真讨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工作计划要点,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献计献策。希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做出更出色的成绩,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1985年4月成立以来已经四年了。第一届委员会已圆满完成了使命。第二届委员会于1990年1月8-9日在北京召开了全体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四年来的工作,成立第二届全体委员会,交流名词审定工作经验,讨论今后规划及有关文件。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联名聘任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全体委员81人(其中10人请假未到会,但派了代表)以及有关学会、部门、部分学科分委员会的代表等共约120人。会议得到国家领导和有关部委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中科院特邀顾问叶笃正等同志出席了大会。宋健同志和钱伟长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宋健同志首先代表国务院和国家科委对全体委员和热心名词工作的科学家和专家们表示感谢和慰问。他在讲话中指出“科学概念、自然现象以及人类通过科技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新的物质,新的材料,新的技术的命名,确定其规范的称谓和在传播应用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可以说是一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的困难。”他表示“历史将证明,这个委员会的工作将对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进步起到奠基性的推动作用。”在谈到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时,他建议委员会在执行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后从等原则的同时,要“对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名词、定义的审定给予适当的注意”,“对那些当前国民经济建设中紧迫需要统一的一些科学概念,名词审定,或技术名称,是否可以在(正式审定公布的)本本之外,单独地进行论证,单独做出规定,甚至对某一些最重要的科学概念,单独公布实施”。还提出“科学名词怎么与国际命名相协调”。并希望“名词委员会能干预一下当前的混乱。对当前一些名词术语的概念,称谓方面的混乱现象能作些规定。我们作为每个公民都拥护,将服从”,最后他希望委员会团结更多的科学家,为完成这项支撑性的系统工程,能够作出一代人的贡献”。钱伟长副主席在讲话中着重介绍了港、澳、台的名词术语情况,他提出“我们的汉语名词,绝不是仅仅为大陆服务,应看到与我们长期分离的香港、澳门和台湾与我们的关系,统一工作里头我们也有一份”。他说“国务院的政令应该加一条,对外合同的中文本应该用我们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对于与港澳台不统一的名词,他建议既使“暂时不成熟的,也可以早点发表,作为草案本”。在谈到怎样打开港、澳、台的关系时,他说:“要设想建立一个渠道,能够两方协商,个人渠道不行,要有法定权力”。并说“可先发表繁体字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钱三强同志向大会做了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要点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委员会成立以来所作的成绩,主要是:一、建立了一支有一定权威和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队伍。四年来,委员会组织了以基础科学为主的31个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进行名词审定工作,有一千多位专家学者应聘为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还有更多的专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参加书面审查,这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二、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如建立学科体系,按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和按主从关系进行审定。贯彻概念定名和“一词一义”的原则,注意解决定名的科学性和约定俗成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问题,并注意贯彻学术民主和协商统一的原则;三、完成了一批名词审定工作。已列入第一批公布的约有12万条,到1989年11月已按计划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公布了天文学等9个学科的名词,还出版了天文学和大气科学名词两个海外版(繁体字本);四、修订、更正、统一了某些长期混乱的名词;五、加强了办公室的建设,使其成为沟通全国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之间的纵向联系,促进各分委员会之间横向交流与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六、开展与港、台及国际上的交流。钱三强同志还代表全国委员会对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各位委员,对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委员会支持的部门和单位表示感谢。报告中在谈到前一阶段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问题时,指出:个别学科进展缓慢,影响了整体安排;对新概念名词订名注重不够;对概念、定名、定义三个环节掌握得不够好,定义重视不够;个别混乱的词未能协调一致;宣传和贯彻做得不够。钱三强同志在总结的基础上还提出了1990-1993年第二届委员会任期内工作计划要点。最后,钱三强同志提出第二届委员会在我们跨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新时期诞生了,我们要同心协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在2000年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特点的科技术语而奋斗。大会上吴阶平等同志还分别代表医学、生理、物理、电子、计算机、地理、解剖、大气、译名协调等分委员会就审定工作的组织,收词范围,学科分类的框架,对定名不当的词的正名,学科间不统一词的协调,人名译名的协调统一,以及定义等方面介绍了经验。领导人的热情讲话,以及委员会提出的今后十年的设想,给大家以很大鼓舞。与会代表对讲话、报告及有关文件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原则通过了钱三强同志的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代表们对大会前一天钱三强同志就已公布出版的八个学科名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和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同志的发言表示满意。最后章综副主任代表委员会做了大会总结,指出这次大会开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1.充分肯定了第一届委员会的工作成绩。2.明确了第二届委员会的方针、任务。①遵照审定的条例、原则与方法。②继续完成上届委员会已成立尚未完成的各学科名词审定任务。③继续开辟一批与国民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学科的名词审定。④对已完成第一批审定任务的学科,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开展第二批审定(修订、补充、加定义)的试点。⑤探索对当前急需统一的新词(不成熟,且混乱的)的审定及公布方式,并开展审定工作。⑥调研并制定一个名词审定的整体规划。⑦开展一些专题研究,如中文订名的国际化等。⑧筹建术语数据库。3.加强与港、澳、台名词工作的联系,探索建立联系与合作的渠道。目前要继续组织繁体字本的出版。继续保持与国际术语组织的联系和合作。4.原则通过了“审定工作条例”、“组织工作条例”及“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并在今后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技术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审定条例、原则与方法。5.加强新闻及报导编辑出版系统的宣传与贯彻工作。配合名词审定工作,继续办好《自然科学术语研究》。以上内容将在各年度计划中贯彻落实。关于大会的主要发言和有关文件将在《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专辑上刊出。  相似文献   

12.
13.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与会委员和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天,即将胜利闭幕。大会开幕前两天,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向首都新闻界发布了出版《物理学名词(基础部分)》等八个学科名词和天文学、大气科学海外版(繁体字本)名词的新闻公告。在这次大会上全体代表听取了钱三强主任代表第一届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和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修订了委员会组织条例和工作条例,各分委员会在大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并分组进行了热烈讨论。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会顺利地完成了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我代表委员会做大会总结。我们的大会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主任朱光亚、科学院副院长胡启恒、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叶笃正等领导,在百忙中出席了大会。宋健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实证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成立和1987年国务院批示,都是完全正确的。宋健同志对第二届委员会寄予很大期望,重点做了两点指示:(1)对当前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名词,要给予适当注意。对紧迫的、重要的概念可单独进行审定,单独公布实施。这里要注意我国科技名词怎样与国际命名协调问题。(2)随着改革、开放,标准化工作要向国际标准化靠拢,要参加ISO各种标准制定。并要研究订名,我们单独订名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他希望我们在名词审定工作上做出一代人的贡献,做出历史性贡献。钱伟长同志讲话特别指出汉语的名词审定工作不光是为大陆服务的,还要看到港台。暂时不成熟的,可公布草案本,作为参考。领导的出席和讲话给予我们很大鼓舞,使我们更加明确努力方向。我们要以更好的工作、更多的成果,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1月6日我委员会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首都新闻出版界公布了我委员会公布八个学科名词和两个海外版的新闻。马俊如副主任主持了会议。我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刘杲讲了话,他说:“我们的报纸、杂志、图书,特别是教科书和工具书,要非常自觉地、非常严格地使用经过国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因为我们的各种出版物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教科书和工具书,是广泛地被读者、学生、教师、研究工作者,被各方面人士来引用的。如果我们的教科书和工具书还长期使用不规范的名词,会对我们整个的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坏的影响。刚才钱老的讲话中引用了国务院的文件。国务院的文件是政令。这个文件讲得非常明确,国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是要遵照执行的,不是可执行可不执行,而是必须遵照执行。所以要求我们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特别是编辑同志,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稿件时,即对报纸、杂志、图书等各种稿件,在这个问题上要严格把关,要讲清道理,争取作者的合作,因为确实在有些问题上,有些作者坚持自己的意见。在没有审定之前,一些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在审定之后,只能按国家审定的使用。要说服他们,争取他们的合作,而最后,我们的编辑部有责任按国家的规定执行。”这段话对我们名词的推广和使用着眼于未来和下一代,是很重要的。也希望各位代表回去后要带头宣传和使用我们审定的名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首都各新闻出版界的80多个单位的记者和代表同志。会后中央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各报纸及时进行了报道。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关领导、全国委员、各分委员会代表和有关单位同志,共约120人。有9位同志代表学科分委员会及协调委员会做了大会经验交流。刚才又有4位同志分别代表各讨论组做了汇报发言。两天来同志们兴致勃勃地对工作报告和领导讲话等,进行了认真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搞好我国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由于时间很紧,委员和代表们晚上还加班加点进行讨论。而且不但会上各抒已见,畅所欲言,会下还常常互相切磋、交流经验。出席我们会议的有鬓发斑白、年逾古稀,甚至是八十以上高龄的老专家,如钱临照、张青莲、吴大任、傅承义、曾呈奎等先生,他们建国初期甚至解放前就从事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至今仍然热心这项工作,他们这种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的老先生扶病来开会。有的老专家从外地风尘朴朴来参加会议,如程裕淇先生。有的正在召开着其他会议,也尽量挤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会议。这些都反映了老一代专家对我们名词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出席我们大会的还有一批年富力强,在科研、教学、生产和各学科分委员会担负重任的中年科学家。两天来群英聚会一堂,共议名词审定大业,大家热诚为名词审定工作贡献力量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吴阶平等九位同志的大会发言,交流了各分委员会的工作经验,谈了他们的认识和体会,这些对今后名词审定工作进一步开展,很有启发和参考意义。例如:(1)考虑到这次审定工作是在全国委员会领导下的一次统一行动,影响深远,对一些历史上长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如定名不当、学科之间不统一等,既慎重又果断地处理,对一些过去定名不妥的术语,给予了“正名”;(2)学科间交叉的不统一术语,尽可能使之互相协调一致;(3)把握好“本学科基本学术名词”,对整个名词审定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4)在收词上遵循的一些原则,很值得大家参考;(5)外国科学家译名要顾全大局,求得协调统一。译名协调遵循“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尊重规范”四条基本原则,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6)名词审定工作要争取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之从人力、财力和物力各方面为名词审定创造工作条件;(7)梅镇彤同志谈的生理学名词委员会经验是很成功的,他们的经验是:确定委员人选,对名词审定工作顺利开展,攸关重要;并最好设法找到具体部门承担名词审定的事务性工作;(8)名词要力求稳定少变;(9)要重视国际性;(10)讨论定名应体现民主性原则;(11)努力摸索出加定义的经验等。与会委员和代表们一致认为,委员会成立四年来成绩是显著的。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当然是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以及成千位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因此,在这里我再次代表名委会对参加名词审定工作的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这次会上许多代表对名词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钱老和我个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办公室人很少,一共只有18人,但是他们担负着很繁重的任务。几年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事务性工作。而且前一段时间工作条件很艰苦(现在好多了),十来个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从前年开始我曾几次劝他们劳逸结合,安排休假,但最后都因任务紧放弃了休假。尤其在现在,这种精神是很难得的,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这里我愿代表全体委员和代表,对办公室同志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感谢。取得这些成绩,很令人振奋,也为今后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可望今后名词审定工作会有更大发展。委员和代表们基本同意修订的两个条例,再根据大家意见做些修改,可作为正式文件贯彻执行。大家在讨论中对委员会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提出了中肯意见和改进方法。在讨论中对名词加定义的问题讨论的比较多,有的委员觉得加定义很重要,认为应该搞,而有的认为加定义难度大,对是否要全部加定义有怀疑,今天上午我们和三强等同志初步商量了一下,认为从名词工作的发展和方向上来讲,在一般情况下,为了完善名词审定工作,加定义是必要的。因为概念、术语和定义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根据概念订名术语,通过定义又可明确概念和说明术语。但是正如许多代表所说的那样,加定义难度大,工作量大,而且容易有不同意见发生争论不易统一,另外,有的学科(如解剖学)也不宜搞定义。因此,我们初步建议: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是首先要高质量地搞好第一批名词的审定工作,也就是钱老在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已经搞完第一批的可进行补充新词工作,以及对易混淆等词条加注解。对于少数已经搞完第一批审定工作和繁体字本的学科,如天文、大气等,可先行在加定义方面试点,在试点之后,再及时总结经验。我想总归会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地来处理这些问题的。有的同志提到繁体字本问题。为了加强与港、台和华语地区以及外籍华人之间学术交流,以利名词交流与统一,根据需要与条件,今后逐步安排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出版工作。有的同志提出我们公布的术语与国际的关系。国务院授权我委员会审定和公布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应用技术某些标准中涉及到术语,当我委员会公布的术语与国标术语有交叉时,定名要遵循尽可能协调一致原则。已公布的术语总会有个修订、完善问题,我们要本着这个精神,今后不断修订完善。有的代表提出经费不足问题。我们委员会的经费来源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提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也给予一些资助。经费虽有,但不是很多,所以应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精神,搞好国家交给我们的任务。希望我委员会全体同志都要体谅国家目前困难,本着过几年紧日子的精神,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努力做好工作。我们要争取领导上根据需要逐步增加经费。也希望大家多争取有关部门资助。有的同志对个别重要术语的统一问题,提出了意见。我们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就是要做好术语的统一工作,对一些混乱的影响大的术语,应重点做好它们的审定统一工作。这些问题做好,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的权威性。对此不仅要看到现在,还要为百年大计着想。希望今后各学科多发挥“顾全大局”精神,努力实现统一。有的同志提到学科划分问题。今后我们委员会要仔细研究确定整体的分类框架,做好学科划分,尽量避免、减少各学科间的交叉重复,而且要加强协调。党和政府对我们委员会的工作一直很重视。我们应不辜负党和国家的信任,继续发扬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艰苦工作的精神,战胜困难,乘胜前进,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的权威性不但表现在有一大批权威的科学家和国务院授权上,还应体现在我们审定的质量上。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钱三强主任报告中提出的主要任务。目前尚未完成的学科,今后三年内完成审定并公布;开拓一批新的学科领域,进行审定;逐步开展第二批审定工作;扩大计算机在术语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港、台、华语地区的术语工作交流;加强宣传工作,促进各方面使用我们审定公布的名词;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协调工作;注意收集公布后的反映,以便不断完善、修订我们的工作;并且要加强办公室工作。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委员会在集中力量搞好汉语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同时,应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技名词工作。“我们要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努力创造优异的成绩,为在2000年前基本完成一整套具有我国当代特点的科技名词而奋斗,为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作出我们的贡献”。同志们,改革开放是我国的既定方针,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的工作是长期的,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事业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充分发挥出聪明才智,奋力开拓前进。在这里我想说明两点:1.上面的小结,如有不妥之处,将来以常委会的决定为准。2.这次会上还提出了许多问题和建议,如学科的划分问题,收词范围的问题,如何开展港、澳、台的工作,等等。意见都很好,但由于来不及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消化,现在不能一一答复大家。但是钱三强同志已经说了,在会后的适当时间要召开一次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来专门研究这次会上提出来的意见和问题。我想大家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的。最后,祝各位委员、各位代表身体健康、成绩卓著。再次感谢办公室的全体同志,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保证了大会开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3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1992年第一次常委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钱三强主任,章综、林泉、林振申、王冀生、苏世生、黄昭厚等副主任。鲁绍曾、刘皋、胡兆森副主任因事请假,分别派代表杨文霞,李建臣、鲁秀珍等同志列席会议。办公室樊静、王宝瑄、卢慧筠同志列席了会议。会议由钱三强同志主持,首先听取了黄昭厚同志关于委员会1991年工作总结的汇报。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了古生物学(1439条)、自动化(1899条)、化学(5874)、生物化学(1531条)、生物物理学(407条)、植物学(3314条)、人体解剖学(6189条)等7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到目前为止共出版公布了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土壤学、物理学(一)、林学、医学(一)、遗传学、生理学、测绘学、海洋科学、自动化、古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化学等18个学科的名词。(植物学、人体解剖学也即将出版)。2.完成了林学、微生物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海外版(繁体字本)的发稿。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理学、林学、微生物学的海外版。地球物理学的海外版也即将出版)。3.在开展基础学科及煤炭、石油、化工、铁道、公路、土木、建筑、航海等部分工程技术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基础上又组织成立了水利、电工、冶金、水产等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机械、电力、船舶、航空航天等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正在酝酿建中。到目前为止,全国名委共成立了43个分委员会,聘请了各学科的一千三百多位科学家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科学名词审定工作。4.组织了一系列相关学科,特别是工程技术学科之间在收词范围方面的分工,以及某些交叉词条定名不统一问题的协调会。如电子与电工、电力;电子与通讯;土木与建筑、水利、公路、铁道、航海与船舶,……等。5.组织召开了名委第一次术语学研讨会,并组织参加了中国术语标准化委员会在京召开的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的国际学术会议(TSTT′91)。我委员会部分专家及办公室同志参加了上述两个学术会议,宣读了有关术语学的论文,交流了名词术语工作经验。6.对外交流合作方面,一方面通过派人参加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如化学),向港台及华裔科学家宣传我有关名词并探索与台专家合作编辑大陆与台湾有关名词的对照,促进相互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派人参加了国际术语标准化工作会议。并与加拿大官方语言学翻译署商谈了双方交流术语资料及人员培训等事项,并顺便了解了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术语标准定义的情况,可对我术语审定工作有所借鉴。7.加强对已公布名词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办公室对已出版的名词结合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组织了宣传贯彻,扩大了发行渠道,取得了一定效果。8.在目前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新开辟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有关学会及部委的支持下,多采取全国名委给部分经费,有关学会及其挂靠部委也给部分经费支持的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决定,继续给予定期资助。黄昭厚同志还汇报了当前名词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以及1992年工作计划的设想。会议充分肯定了1991年的工作,并讨论了今后的工作。钱三强同志结合小平同志讲话,以及当前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两个大会关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为国民经济建设上新台阶的精神,再次回顾了名词审定的历史,指出做了科技工作一部分的名词审定工作也要适应当前改革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其他副主任热烈讨论了当前名词审定工作中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并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会议认为: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日益交叉渗透,一方面学科愈分愈细,另一方面愈趋综合。而目前我们各学科分委员会又基本上按学会(或相关学会联合)来组成的。为便于开展工作,又需得到学会挂靠的有关部委的支持,并需保持学科领域的系统性和相对完整性,因此目前学科与学科之间,交叉重复的词是不可避免的。但应避免大量重复。要注意:①在学科安排上,仍坚持按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先主科,后副科进行审定的原则。(技术科学中如机、电…等技术基础学科应先搞)。②在学科之间,尽可能明确收词范围,各自有所侧重,主要收本学科领域的词,渗透到其它学科的词由其它学科收。如机械名词审定委员会可侧重收基础的通用机械、仪表…等,而渗透到其它学科如冶金、煤炭、石油、化工、水利……等方面的专用机械名词,则主要由其它学科收。两学科之间相互交叉部分,允许少量必要的重复。③对学科间交叉重复的词,要进行协调,定名要统一。个别一时难以统一的,可以“又称”在注释栏内说明。2.随着审定工作的不断扩大,在收词范围上,应用学科的范围比基础学科要宽,并涉及某些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词。对此要注意:①第一批仍按各学科领域的基本词进行审定公布,层次太低的复合词可暂不收。②涉及与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科学交叉的词,要慎重地择主要的收。③动植物的名称一般暂不收。④各学科中涉及的单纯的人名、地名、职称名,一般行政机构名,商品名,药名等暂不收。⑤文献、法规等除很重要的外,一般不收。3.工程技术名词审定范围要以学科为主,行业生产用语不收或少收。4.与国家标准定名不统一的词,通过协调,有些可改可不改的仍从国标定名,若某些国标定名确实不当的,我们可重新定名。有少数重要的或有较大影响的词需专门开会协调讨论提出建议(如质量、重量、压力、压强,原子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5.关于自然辩证法学科因介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学之间,审定范围应侧重收与自然科学结合较紧密的词。以上这些问题与建议将在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和明确。经常委会讨论,1992年的主要工作作如下安排1.完成下列学科的名词审定任务:数学、力学、细胞、地质学、农学、组织胚胎学、医学(二)、电子学、计算机、石油科学,争取大部分出版公布。2.继续出版部分学科名词的海外版。有条件的可加港、台名。3.继续组织成立下列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船舶,机械,电力,航空航天,药学,畜牧,中医。4.已完成第一批审定工作的分委员会,可逐步转入第二批审定工作(即在第一批的基础上修订、补充加定义)。有条件的学科,可在第一批审定时就普遍加定义和注释。5.拟于四季度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着重交流技术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经验,及基础学科加定义试点的经验。6.为扩大宣传与发行,拟有选择地出版已公布学科名词的索引本。7.为适应新学科开展的需要,办公室需适当增加人员。班子应换届调整。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