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前言《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已完成,正在发至各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加以改进,以臻完善。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它凝聚着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有关同志两年多来为之努力的心血,也是他们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电子学会领导下,为统一和规范化我国电子学术语,做出的一份贡献。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较早看到了《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觉得它基本体现了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原则,虽然有些章节的词条与有关学科有些交叉重复,但为了适当照顾术语的系统性,可能这是很难避免的(术语定名应协调一致)。征求意见稿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是比较妥当的。绝大多数术语定名也是妥善的。但是自己出于希望《电子学名词》更趋完善和交流术语工作经验,以便共同搞好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的想法,拟就下面几个问题谈一点初步体会和进行一些初步探讨。这些问题是:关于《电子学名词》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问题;关于术语简明性问题;关于术语定名的其他方面问题;关于术语的惯用和协调一致问题。二、关于《电子学名词》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问题审定一个学科的术语,首先就要研究确定好该学科的概念系统(分类框架),从而明确收词范围,使属于本学科的基本词都能收入,不致重复与遗漏,避免与别的学科交叉过多,也好划分术语归类,及明确收词的层次,贯彻好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原则,以免走弯路。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很重视分类框架问题,不断听取各方面意见,加以改进。起先电子学名词按五个专业组收集词条草稿,该五个组是:通信及电子系统,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学基础理论,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科学。这样划分专业组,覆盖了电子学领域,完成了审定草稿。但在编排术语过程中,发现这样划分有些缺陷,有些术语的归类不好安排,章节顺序缺乏系统性,在工艺技术等方面各部分会有重复。基于此,我曾考虑一个电子学分类框架,分为基础理论,材料、工艺,元、器件,整机、子用和边缘科学五大部分,共四十章(如图1所示),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同志们进行了交流。后来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初稿的整理稿分为电子学基础理论,通信与电应系统,电子元器件、材料与仪器,电子应用技术与生产技术四篇,共16章(总论,静电学与微波技术,电子物理,信息论及信号处理技术,电路与网络,雷达、导航与电子对抗,通信、广播与电视,三遥与自动控制技术,真空电子学,半导体器件及技术,显示器件及显示技术,电子元件、电源与材料,电子测量仪器及设备,电子应用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可靠性)。可是通过研究此整理稿的术语排列情况,发现我先前如图1所示的分类设想和这样的四篇16章的方案,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把各子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分出来全放在一起,会使各子学科术语互相脱节、不完整;元器件的材料与器件部分分开,词条不好安排;电子物理不便单列一章;有些章如半导体和元件,包括面太宽,词条过多;生产工艺技术不便与半导体工艺分开,等等。这就是说,通过对《电子学名词》整理稿和有关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使我认识到电子学是个综合性的大学科,包括范围较广,而且差不多每个子学科都可自成体系,所以把各自的理论部分都放在一起,成为一篇,会与后边有关部分脱节,反而不系统。同样,也很难把各自的材料与工艺部分放在一起,单列一篇。由此看来,《电子学名词》不便分篇,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研究、讨论,建议《电子学名词》在分类上去掉篇这个层次,直接适当分章。各章可基本按基础理论——元、器件与材料、工艺——整机应用,这样的范畴次序排序。而且由于每章不再分节,且要按相关概念排列术语,所以各章不要太庞大,词条不宜过多。有的专业术语较少,也不宜单列一章,应与有关专业合并,列为一章。基于这些考虑,经与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讨论,设想出另一分类方法(图2)。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鸿适先生,参考此建议和有关资料,并又经他本人进一步研究,完成了现在的《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所示的分为25章(及各章内容)的分类方案,经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我觉得这个分类方案是个既能正确表达电子学概念系统,又能适应术语的归类、排序要求,因而是个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案。三、关于术语简明性问题(一)搞好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要注意搞好组织性质工作和技术性质工作两大方面。从技术性质工作方面讲,我觉得一是要注意收词范围(包括分类框架);二是要研究各条术语的定名;三是要注意编排体例、编辑加工和排版印刷等问题。这就要研究术语的性质,从而确定衡量标准。一些学者对此已做了不少研究〔1-6〕,我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中也有这方面内容〔7〕,我们对此也曾做过一些粗浅探讨〔8,9〕。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术语的定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和国际性;在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后来通过实践,我们又进一步对此有了补充认识,得出我国科技术语在文字表达上还要注意“科技语体特性”〔10〕。即订自然科学术语时,遣词用字要尽量使术语是中性的、纯概念的〔3〕,而且平实、严谨、雅致〔11〕。术语从本质上讲是概念的命名,或者说是概念的语言符号。所以术语应属于符号一类范畴,故愈简单明了愈好。而且无论从书写、录入和书刊印刷,还是口头信息交流,无不希望术语要简明。由此可见术语的简明性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具体谈一下。(二)《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定名从简明性角度来考虑,是值得商榷的。它们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类:1.有的术语中带属于什么的“的”字,不但增加字数且使术语表达不紧凑,不干脆利落,宜去掉。如:①第4章中词条“电磁波的极化”(polariz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宜去掉“的”字,表达为“电磁波极化”。②第14章中的词条“粒子数的反转分布”(distribution for population inversion),宜去掉“的”字,表达为“粒子数反转分布”。③第17章中词条“不确定度的合成”(combination of uncertainties),宜去掉“的”字,表达为“不确定度合成”。2.术语用字不精炼。我认为术语用字应尽可能少,能用一个字表达,就不要用二个字,能用一种方式表达清楚,就不要重叠表达。关于这方面问题,在该稿中存在一些。例如:①第3章中的“直接检波式接收机”(direct-detection receiver),宜精炼为“直检式接收机。”这样并可与“直放式接收机”(high-frequency-amplification receiver)和“来复式接收机”(reflex receiver)等对应。②第3章中词条“最小二乘方误差逼近”(least square error approximation),可精炼为“最小方差逼近”。这样还可与“最平时延逼近”(maximally flat delay approximation)等对应。③第18章词条“初检查”(original inspection),可精炼为“初检”。“最终检查”(final inspection),可精炼为“终检”。“批检查”(lot inspection),可精炼为“批检”。④第14章词条“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可精炼为“场效晶体管”(因场效可等同于场效应),有时并可进一步简化为“场效管”。⑤第7章词条“磁敏感元件”(magnetic sensor),可精炼为“磁敏元件”。这还可与“声敏元件”(acoustic sensor)等对应。3.长复合词构成的术语,在表达上应压缩精减。例如:①第14章中词条“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depletion mode field effect transsistor),应精减为“耗尽型场效管”。这样定名已完全表达其概念内涵,而用字少,术语简明。②第14章中词条“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它是结栅、绝缘栅和肖特基栅三种基本类型场效晶体管之一,故可简化定名为“结栅场效管”。③第14章中词条“高电子迁移率场效应晶体管”(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可简化为“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④第14章词条“浮栅雪崩注入MOS场效应晶体管”(floating gate avalanche junction MOS FET),可简化为“浮栅崩入MOS管”。⑤第14章词条“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insulated 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图1图2可简化为“绝缘栅场效管”。⑥第14章词条“埋沟道MOS场效应管”(buried-channel MOSFET),可简化为“埋沟MOS管”。⑦第14章词条“增强型场效应晶体管”(enhancementmo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可简化为“增强型场效管”。⑧第14章词条“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memory),可简化为“电擦可编只读存储器”。⑨第14章词条“叠栅雪崩注入型MOS存储器”(stack-gate avalancheinjection type MOS memory),可简化为“叠栅崩入MOS存储器”。⑩第14章词条“浮栅雪崩注入型MOS存储器”(floating gate avalanche injection type MOS memory),可简化为“浮栅崩入MOS存储器”。4.由于一一详译外文词,使中文术语太长。订汉语术语不是文字对等翻译,对这类汉语术语文字应做适当精减。例如:①第21章词条“载波敏感多址接入和碰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and collision detection),建议订为“载敏多接与碰检”。②第15章词条“扩张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法”(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建议订为“扩展X射线吸收法”。5.追求表达明确,词意表达比外文原词意增多,导致术语增长。应精减字数,做到言简意达。例如:①第4章中有条术语原外文为squeeze section,征求意见稿上中文定名为“临界尺寸可变的波导段”,比英文增加很多。有的辞典上也有称“容许改变临界尺寸的波导管”〔12〕,这个表达更长。英汉电子学精解辞典上将其订为“可压缩波导”〔13〕。我觉得这个定名较好,可采用。②第4章中有个术语英文原名是pencil-beam antenna,中文定名为“锐锥形波束天线”。这个术语看起来是很清楚,但用字多了些,比原文字意增加不少。若订为“锐锥束天线”,已可表达该概念内涵,且较简短。③第12章有个术语,外文是suppressor gauge汉语定名为“光电流抑制型电离真空计”,大为超出原文字意,把原理都表达出来了。从含义表达上看是非常清楚,但由于过详而违背了术语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违背了术语的简明性。故应加以简化。我认为可简单订为“抑制式真空计”。至于要了解清楚这个仪器,就不能只看其术语,而应参考有关技术资料。④第14章有个术语,外文名为“heterojunction transistor”,汉语术语订为“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原文本没有双极二字,不加双极二字已可表达,加上则多余了。我觉得可定名为“异质结晶体管”,(平时人们也习惯这样叫)。⑤第16章有个术语,外文是“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汉语术语定名为“光频频分复用”。其实用“频分复用”即可表达,为什么一定要标清楚“光频”呢?术语是语言符号,要尽可能简明,不一定非带释义性不可。6.有的术语像个句子,应加改进。例如:19章有个术语是“边搜索边跟踪”(track-while-scan)。这种表达相当一个无主句(单部句),不适宜作术语。建议改为“搜索跟踪”。这不仅是简化了术语用字,而且更符合术语是个词或词组的特性。(三)虽然术语愈简明愈好,但又不能过分追求简化而使术语含义不明确,有失术语的“顾名思义”等汉语特性。例如:“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MOS),我想不宜简化为“金氧半”,因为含义不清、不确;“线性相位滤波器”,(linear phase fil-ter),不宜简化为“线相滤波器”,因为“线相”二字连在一起意义不明确。以术语的简明性来衡量,《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订得很好。例如:调幅(amplitude modulation),(不叫振幅调制);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不叫频率调制);零道阈(zero channel threshold),(不叫零通道阈值);磁后效(magnetic aftet effect),(不叫磁后效应);原子频标(atomic frequency standard),(不叫原子频率标准);控制微电机(electrical micro-machine for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不叫自动控制系统用微电机)。这些术语多以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英语单词(或省略其次要成分),而且正确表达其概念内涵,而不是用括号内的表达,也不是像有的术语用多个汉字表达一个英文单词对应的概念。四、关于术语定名的其他方面问题(一)术语定名首先要符合科学性,即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和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5,8,9〕。一般讲,科学术语都是按“科学性”这个原则定名的,但有的术语则未正确表达其概念内涵。在《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词条定名似不很妥。如:1.第8章词条“堵转转矩”(locked-rotor torque),它是指对电动机的全部角度位置,施加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时,电动机从静态起动的最小转矩。即是指在一个设定的条件下电动机起动的转矩,也就是转子锁定的转矩。故此术语应定名为“转子锁定转矩”。“堵转转矩”则未能正确表达此概念的上述内涵,因为堵字一般是指堵住水流等含义,与这里的使转子锁定的意义不符,故应根据术语的“科学性”原则,对此条予以重新定名,建议订为“转子锁定转矩”。与此相关的术语,如:堵转特性(locked-rotor characteristic)堵转激磁〔控制〕电流(locked-rotor exciting〔control〕current)堵转激磁〔控制〕功率(locked-rotor exciting〔contro1〕power)峰值堵转电流(peak current at locked-rotor)峰值堵转控制功率(peak control power at locked-rotor)连续堵转电流(continuous current at locked-rotor)则应相应定名为:转子锁定特性,转子锁定激磁电流,转子锁定激磁功率,峰值转子锁定电流,峰值转子锁定功率,连续转子锁定电流。2.第10章词条“相对论群聚加速管”(rebatron),对本专业人员来讲,这条术语不简明,它把部分定义内容放到术语中了;对非专业人员来讲,此术语难以达到“顾名思义”,缺乏术语的汉语特性,故应加以改进。有的词典将此定名为“大功率电子聚束器”〔13,17〕。我觉得此定名较好,因为rebatron是一种相对论电子聚束加速器,产生具有不大的速度调制、高谐波含量的聚集极紧的聚束。根据这个概念内涵和术语的符号属性,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大功率聚束器”或“聚束器”。3.第11章词条“衣袋式电视机”(pocketable television),其本意是指这种电视机很小,可装进衣袋。若按原义订为“可装进衣袋的电视机”,则术语显得冗长,不简明,也不符术语的科技语体特性。而“衣袋式电视机”,则未能准确“表达可装进衣袋的”概念内涵,因为“衣袋式”可被误解为“像衣服口袋那样的”,故“衣袋式电视机”定名不妥。鉴于此术语的概念内涵主要是指此种电视机很小,汉语有个很好的表达词汇,即“袖珍”,它能很雅致表示小型的意思。“袖珍收音机”等术语已用了此词。故我建议此条术语定名为“袖珍电视机”。而且我觉得这样定名从科学性、单义性、系统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和科技语体特性等方面看,都较适合。4.第15章有两条术语,即“工艺过程检测”(processing monitoring)和“终点检测”(endpoint monitoring),从它们的概念内涵和英文表达monitoring来看,都是指监视、监控、检查的意思,而不是常规的检测。monitot一词是与detection、test、check不同的,它不是常规检测,而是监控性检测,故应是监测。从而建议此二术语分别定名为“工艺过程监测”和“终点监测”。5.第24章词条“热释光剂量计”(thermoluminescent dosemeter),未能确切表达出此概念内涵。因为thermoluminescent是指通过加热而使物质发光的意思,而“热释光”可被误解为热本身释放出光。故建议此条术语定名为“热致发光剂量计”。而且通常一些词典上“thermoluminescent”都是定为“热致发光的”〔12,14〕,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定名为“热致发光剂量计”〔15〕。故上述建议也是符合术语的“现实性”即“约定俗成”的。同样,此章中词条“光释发光剂量计”(photoluminescent dosemeter),建议定名为“光致发光剂量计”。6.第8章中有两个术语,我认为订得很好,它们是“通”(on)和“断”(off)。以前常把此二术语分别订为“开”和“关”。但是“开”、“关”本身很不明确,是指电路开通、还是电闸打开?前者是通电,后者是断电;同样,是指电路关断、还是电闸合上,前者是断电,后者是通电。“开”、“关”不是单义词,不符术语单义性,故不宜用作科技术语。而“通”、“断”则是符合单义性的术语,另外它们也符合术语的其他特性,所以这两个术语是订得很好的。这也是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取得成绩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还说明,在处理术语的“正名”与“惯用”关系时,除了已很约定俗成、不可改的术语,一般按科学性定名则是第一位的。(二)我国科技术语定名要符合“汉语特性”,即体现表意义字特点,要“顾名思义”,一看“有中国味”〔8〕。基于此,拟对下列术语提出修改建议。1.第13章词条“丘克拉斯基法”(Czochralski method),这是一种从单晶炉中垂直向上提拉与熔融的半导体材料相熔接的籽晶,使之生长单晶的方法。根据这一概念内涵,若将此术语定名为“直拉法”是很体现“汉语特性”的,既“顾名思义”又准确、简明、比用外国科学家译名表达为好。而且其“系统性”也好,与之相关的术语,诸如:“liquid encopsulation Czochralski method”可定名为“液封直拉法”(不要定为“液封丘克拉斯基法”),“magnetic field Czochralski method”可定名为“磁场直拉法”(不要定名为“磁场丘克拉斯基法”)。目前科研、生产和有关辞书,亦常采用“直拉法”这一术语〔15〕。故我们建议“丘克拉斯基法”改订为“直拉法”。2.在《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distortion”这个词中文定名有时是“畸变”,有时是“失真”。这是不是违反术语的“单义性”?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但有些时候要求各学科所有术语都一词一义是做不到的,必要时可允许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或不同专业有不同定名。从术语的“汉语特性”角度来看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我认为“distortion”这个外文词,用于图形方面应定名为“畸变”,用于声音方面则应定名为“失真”。这样定名才符合“中文特性”,两个定名不能由一个代替。如:12章用于电子光学词条“图形畸变”(picture distortion),“偏转畸变”(deflection distortion),21章用于电话方面词条“折叠失真”(aliasing distortion),这些定名是妥切的。而若互相交换过来,如:“图形失真”、“偏转失真”、“折叠畸变”,则会含义不清,不符中文“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特性。3.我觉得《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订得很符合“汉语特性”,很有“中国味”。这里仅举二例:①25章术语“病人监护仪”(patient monitor)。这里把对应monitor概念内涵的术语订成“监护仪”,而不是“监视仪”,也不是“监控仪”,是很好的。好就好在它准确反映了这是为病人服务的,是护理他们的仪器,病人听了这个词会感到亲切。而若订为“监视仪”、“监控仪”,则会使病人感到恐惧、不安,甚至不敢使用。②15章词条“光刻胶”(photoresist),这条术语也是订得很好。它比订为“光致抗蚀剂”,既简明又富有“中国味”。而且平时人们也常这样使用,符合术语的“现实性”(约定俗成)。它的“系统性”也好,由此可派生出一系列简明性好的术语,如:甩胶(spinning),涂胶(photoresist coating),去胶(stripping of photoresist),氧化去胶(removing of photoresist by oxidation),无机光刻胶(inorganic resist),X射线光刻胶(X-ray resist),正性光刻胶(positive photoresist)。(三)缩写词的定名1.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国际上已把大量的缩写词引进学术交流和科学著作上。综合起来看,我国科技界对缩写词采取了如下几种对待方法:①音译。如:radar(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定名为“雷达”。LORAN(long range navigation),定名为“罗兰”。②意译。如:laser(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定名为“激光”。③音译加意译。如: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定名为“艾滋病”。④全译。如: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定名为“大规模集成电路”。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定名为“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⑤简译〔16〕。如:IMPACT(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定名为“崩越二极管”(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TRAPATT(trapped plasma avalanche triggered transit time diode)定名为“俘越二极管”(俘获等离子体雪崩触发渡越时间二极管)。⑥缩写词加意译。如:MOSIC(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ype integrated circuit),定名为“MOS集成电路”。CMOS(complementary MOS integrated circuit),定名为“互补MOS集成电路”。⑦原缩写词。如:DNA,MOS,VOR,BASIC〔语言〕,FORTRAN〔语言〕。在文献上和实际工作中,这些方法都在应用。哪个方法好,应主要采用哪个方法?这是个复杂问题,不能简单从事。如能像钱学森先生那样给laser定名为“激光”,而不用“莱塞”或“激射光辐射放大”、“光受激辐射放大”等译名,当然是最好。而这通常并非容易做到。把缩写词全译出来,中文术语会很长,不是个好方法,除非在开始没有其他良法时,用一用这方法还可以,不然是不可取的。比较起来,采用原缩写词、简译和音译,是些简便易行办法,尤其是采用原缩写词,应适当加以提倡。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外文愈来愈普及,而且与国际交往愈来愈多,根据术语的“国际性”,直接采用原缩写词,学术交流亦很方便。但缩写词又不能突然采用太多,宜先采用应用广泛、人们比较熟悉的,否则会在科研、生产和学习等方面,造成新的困难和不良影响。对有些长词组术语,可采取在术语中夹杂缩写词办法,使之简明,而又不失术语的中文特性。2.基于上述讨论,对《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与缩写词相关术语,拟提出如下建议。① 14章词条“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metal-oxide-s 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建议订为“M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② 14章词条“金属一氧化铝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管(MAOSFET)”〔metal-Al2O0-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AOSFET)〕,建议定名为“MA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氧化铝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③ 14章词条“金属一氮化物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NOSFET)〔metal-nitride-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NOSFET)〕,建议定名为“MN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金属一氮化物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管”。④ 14章词条“V槽场效应晶体管”〔V-groove MOS field effect transistor(V-MOSFET)〕,建议定名为“V槽MOS管”,在注释栏注:“又称V槽MOS场效管”。⑤ 13章词条“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建议在注释栏注“简称CVD”。⑥ 13章词条“低压化学气相淀积”〔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建议定名为“低压CVD”。⑦ 13章词条“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lasma-enhanced CVD(PECVD)〕,建议定名为“等离子体增强CVD”。⑧ 13章词条“激光引生化学气相淀积”〔laser-indu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ICVD)〕,建议定名为“激光引生CVD”。⑨ 13章词条“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metalorganic CVD(MOCVD)〕,建议定名为“金属有机CVD”。五、关于术语的惯用和协调一致问题我们在审定我国科技术语时,要注意到一条原则,即术语的“现实性”〔8〕,也就是要注意“约定俗成”。有些术语虽不太“名符其义”,但已使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大家都已用惯了,则应继续沿用,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会不利统一和引起新的混乱。有的术语在不同学科可能有不同的定名,需要协调一致,最好能确定一个统一的定名。基于此,我考虑《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有些术语应当注意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如:1.2章词条“介质”(dielectric),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将其定名为“电介质”并已公布〔18〕,物理学界已用惯了,而且这个术语的归属应以物理学科为主,根据“服从主科”的协调原则,建议在这条术语上电子学服从物理学,定名为“电介质”。与之相关的medium一词,物理学订为“介质”,为了统一,建议电子学不要订为“媒质”而取与物理一致,定为“介质”。2.13章词条“棱位错”(edge dislocation)。虽然现在有人主张这样定名,但从60年代起,固体物理学、晶体学、金属学和半导体科学等各界,就已订其名为“刃型位错”〔19-21,16〕,而且一直广泛运用;此外,“刃型位错”这个术语“名符其义”,无需“正名”。所以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刃型位错”,以便与其他学科协调一致,定名统一。与其相关的术语“螺位错”(screw dislocation),应定名为“螺型位错”。因为这条术语同上述“刃型位错”一样,也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这样定名可与“刃型位错”术语相对应。这样定名可以很好地表达位错的两种基本类型。3.14章词条“固态电路”(solid-state circuit),虽然过去有人采用这个中文术语,但现在多定名为“固体电路”〔13,16〕。又鉴于此术语的概念是指将有源元件、无源元件制作在一块固体材料上,元件的工作是基于固体内的导电现象或电磁现象、光电现象,或者这些现象的结合,所形成的电路,所以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固体电路”。这个定名既符合“科学性”,又可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4.15章词条“卢瑟福反向散射谱”(Rutherford beckscattering spectroscopy),这个术语国内有些文献〔22〕和科研、生产实践中,已习惯将其定名为“卢瑟福背散射谱”。为与有关学科协调一致,我建议此术语定名为“卢瑟福背散射谱”。六、结语包含大量工作的《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显示出电子学名词审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自己结合科技术语审定工作,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和不成熟意见,一方面是仅供下一步审定时参考,另一方面是希望与同志们共同探讨有关我国科技术语问题,把我国科技术语审定工作搞好。关于《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中的编排体例、术语排序和错漏字等问题,我已向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这里就不赘述了。搞好我国科技术语的审定和统一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科学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我国前辈学者们在术语定名上,已给我树立了典范。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精神。而且要像术语学家陈原先生所说的那样:“今天协调不了明天再协调,明天协调不了后天再协调,总有一天协调出来,那就很好。”〔23〕由于自己水平有限,文中可能有很多错误和不妥之处,恳希多加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名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涌现。面对层出不穷的科技新词,译名工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才能适应科技的日新月异?欢迎广大语言和科技工作者来稿探讨舶来语译名中“音译”与“意译”的有关问题。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大量新概念、新词汇。了解英语创生科技词汇的方式及译名的法则,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主要通过合成、缀合、缩略、借用、反成等方式创生新词。译名是一切翻译的基础,本文论述了译名的准则。译名有意译、 音译、音意混译三种方法。音译词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文字的计算机处理、机器翻译。科技名词应提倡音译,并易与国际惯例接轨。
三百多年前,英语不过是不列颠诸岛的地方语言,在世界上毫无影响。文艺复兴唤起了英国人对自己语言的热爱。此后,随着英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开始逐渐进入科学的圣殿。特别是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及其“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的扩张,英语逐渐从英伦三岛走向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后,还是采用了英语。此后不到两个世纪,美国的经济、政治、科技在世界上影响日益强大,引导世界潮流,英语流行全球。世界各国科学家都愿意首先用英语发表自己的新发明、新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多数重大成果都源自美国或首先出自英语文献,新的科技词汇、术语首先在英语里出现,尔后才通过翻译、借用等方式流入其他语言。近年来计算机和因特网的普及使英语的扩张再次达到高潮,英语已成为本世纪的事实上的国际语。了解英语科技词汇的产生及其译名法则,对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科技是新词汇之母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电的发明,混凝土的出现,无线电和电脑网络的发展,哈勃太空望远镜……每一项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给我们的生活展开新的一页,同时也给我们以新的概念、新的词汇和语言。现代科技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成就,当是月球探险。宇航员在月球行走,那种踉跄的经历使他们造出了新词moonwalk。我们常用诗的语言描述日出(sunrise)、月升(moonrise),但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却领略过蓝色的地球从“月平线”冉冉升起的动人景象而造出新词earthrise。生物科学的进展创造了大量新术语:DNA(脱氧核糖核酸),genetic code(基因码),RNA(核糖核酸),AIDS(艾滋病),clone(克隆),等等。随着物理学家向微观世界钻得越来越深,他们也给英语创造了许多新名称:Kaon(K介子),hyperon(超子),antimatter(反物质)。工程技术的进展更是创造了无数的新事物、新名词:通过Internet进入cyberspace(信息空间),用fiber(光纤)通信,借助CT诊断疾病,使用solar cell(太阳能电池)驱动汽车,乘shuttle(航天飞机)往返太空……其他如教育、娱乐、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也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新词。M.Faraday(法拉第)在世时电学词汇不到100个,但今天,电气工程词汇已超过10万——实际上任何专业几乎都可编一本厚厚的“专业词汇”。据《美国大百科全书》介绍,到1992年时英语单词已超过100万;而100年前出版的、被认为把英语词汇基本上搜罗无遗的《牛津英语大词典》的全部词汇才41万。二、英语创生科技新词的方式旧瓶装新酒,仍是一瓶新酒。赋旧词以新义(谓之“转义”),就可产生新的词汇、术语,这是扩充词汇的一种重要方式。如“computer” 本指“计算者”,但计算机问世后,它就指“计算机”了;“angel”本指“天使”,但在电子术语里它指“雷达反响”;“father”本指“父亲”,但在计算机专业里却指“父目录”;“bug”本指“臭虫”,但在技术词典里它指:①故障,②双列直插式集成电路,③防盗报警器,④窃听器。这类由于增加词义而进入科技词典的词汇为数极众。但这些词汇严格说来不能说是“新词”,所以“转义”还不能算是一种造词方式。英语里直接创生新词的方式有:第一种方式是新创——由科学家或作家根据其对新概念的理解而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词。如W.Gilbert(吉尔伯特)创造的electric(电);M.Farady(法拉第)创造的ion(离子),cathode(阴极),anode(阳极);E.C.Lawrence(劳伦斯)创造的cyclotrone(回旋加速器);科幻小说家William Gibson创造的cyberspace(信息空间)……第二种是合成——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合成一个复合词。前述earthrise,moonwalk,blackhole等即属此类。这种造词法在英语里很活跃,词上叠词,几乎毫无限制,例如:current steering 电流导引current steering transfer 电流导引传输current steering transfer circuit 电流导引传输电路fast-than-light velocity 超光速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这类复合词占整个科技词汇的70%以上。复合词的词序与汉语基本相同,不可颠倒,否则意思也就变了,例如:data input 数据输入input data 输入数据cabin pressure 舱压pressure cabin 压力舱design reliability 设计可靠性reliability design 可靠性设计但也有例外。有少数词受外来语影响,或系古英语残余,修饰成分放在后面(谓之“倒置”),例如:life expectant 预期寿命sum total 总和另外,一些复合词的涵义不可从字面猜度:fly coffin 滑翔机milky sea 乳白发光Milky Way 银河breakwater 防波堤floating breakwater 浮式防波堤复合词中的连字符问题,似乎没有明确的法则。据英国语言学家Leech称,复合词大多有一共同规律:开始时是分写(称为open compound):wave length,star lan;用久了,就可以用连字符连起来(称为hyphened compound):wave-length,star-lan;最后,就融为一体(成为solid word):wavelength,starlan。第三种方式是缀合——在原有的词根上加前缀或后缀造出新词。这种方法灵活而多产。以compute(计算)为例,派生出来的词汇似乎是无限的:computer,computing,computerize,computerism,computerology,minicomputer,microcomputer,supercomputer,telecomputing……科技英语里的常用词缀,绝大多数是拉丁或希腊词根,派生出来的词大多是国际通用的。值得一提的是,生命力旺盛的英语对已有的大量词缀仍不满足,它还要借用或造出更多的词缀,如mini-,giga-,nano-,pico-,femto-,atto-,-oriented,等等。mini-是60年代出现的,来自意大利词minimature(小型化)。现代技术使一切产品都精巧化了,因此这个词缀妙用无穷:minibus,minicar,minibike,minicam(emra),minisub(marine)……几乎任何小型化的东西前面都可冠以mini-。大陆通常译为“小型”,如“小型机(minicomputer);在台湾则译成“迷你”,如“迷你裙(miniskirt)”,音意皆妙,堪称是译名的典范。第四种方式是缩略,就是取几个词的首字母或部分组成一个新词。如前面的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写者、读者皆感累赘,现在就被缩略为mosfet。由此产生的新词极多,如: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laserlight-emitting diode→ledbinary digit→bitintegrated circuit→IC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radar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common business-oriented language→COBOL单个的词也可“简化”:ampere→ampgasoline→gaslaboratory→labsubmarine→substereophonic→stereotelephone→phonecamera→cam这种简化在现代科技英语里已成为潮流。事实上许多新词都是为了简化而造出来的,如radio取代wireless telegraphy,ionosphere 取代upper conducting layer,conductivity取代reciprocal of resistance,等等。瑞典语言学家Kerstin Klassor说:“通过这种方式(指简化),物理学和工程技术英语开始模仿化学和数学的语言——使用公式化的长串符号来表达复杂的内容:类似‘Design techniques,using ecl,ttl,cmos,bimos and jfet circuitry……’的句子在科技英语里越来越多”。第五种方式是反成——从现有的词里删去假想的词缀而得到新词。如laser,看起来是由lase+er组成,于是把-er去掉,得到一个新动词lase(发射激光)。其他如:tape-recorder→tape-recordsoft-landing→soft-landautomation→automateaviation→aviateholography→holograph第六种方式是借用——这里主要指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词汇。英语的一大特点就是词汇的开放性,它很善于从别的语言里借用词汇: robot(机器人,捷),tungen(钨,瑞典),silo(导弹,西班牙),kamikaze(遥控飞行器,日本),sputnik(人造卫星,俄),cassette(盒式磁带,法),raster(光栅,德),wok(锅,中),等等。此外还有一些方式,如转化——将人名、地名、商标名转化为普通名词(wankel,diesel,tty,kodak,nankin……);翻译——翻译外语词(如,zero-point-energy译自德语Nullpunkts Energie);拟声——beep,ping-pong,whiz等等,方式多样,不胜枚举。1976年英国的《NEW SCIENTIST》杂志上出现一个新词ecneics(反科学),系science一词的倒写。如法炮制的词还有mho(电导单位姆欧,ohm的倒写),daraf(拉法,电容单位法拉的倒数,farad的倒写)。英语构词法的别出心裁于此可见一斑。以上是创造科技新词框架的几种基本方式。这些方式可任意组合,综合运用,从而变化无穷地派生出无限多的词汇用以描述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如可以先合成,再缩略: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或者,先缀合,再合成,再缩略:multimedia→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MPC……如此无拘无束、灵活多变地构词,使得英语具有词汇丰富、表达力强、生动活泼等特点。但有时也出现过分随意的现象。如电视电话问世不久,就有picture phone,viewphone,videophone,videotelephone等四种名称。逻辑电路中的“与门”之类,居然多达11种叫法,这就与科学语言所要求的严谨简练大相径庭。这一点,虽然语言学家、科学家提出过解决办法,但还是非常“自由化”,因为语言毕竟不是由少数人规定得了的。三、科技名词的汉语译名准则译名是一切翻译的基础,译名错,意思必错。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多种多样的专业词汇、手册,正说明了此项工作已引起重视。但是,也许正因为编译者众,出版者多,加上无明确的指导方针,有相当一部分译名是粗糙而混乱的。首先要确定一个衡量译名好坏的标准。英语中不少新词是由科学家为自己的发明或创见而创造的,如W.Gilbert(吉尔伯特)创造的electric(电);M.Farady(法拉第)创造的ion(离子),cathod(阴极),anode(阳极);A.G.Bell(贝尔)创造的telephone(电话);J.L.Baird(贝尔德)创造的television(电视);B.E.Rutherford(卢瑟福)创造的half life(半衰期)……这些词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语言学家都一致称善,因为它们是“明确而简练(exact and brief)”。“明确”、“简练”既是评价新造术语的标准,也是评价译名的标准。凡符合这个标准的译名必然成功,不符合的就不易被接受。如“aerospace”,曾被译为“航空宇宙”、“航空空间”、“宇宙空间”,既不明确,又不简练,大家都不满意,译名统一不起来。最后译为“航天”,就被普遍采用。分析一下我们现有的一些译名,可看出它们的毛病正是不明确,不简练。如计算机里的card,其复合词很多,下面抄录几条并附上《英汉计算机技术词汇》里的译名:card feed 片馈送机card interpreter 卡片解释程序card-proof machine 卡片验证机card reader 卡片阅读机“卡”在中文里本来就有“卡片”之意,如“资料卡”、“目录卡”,所以上述译名实是累赘,完全可以简化为“送卡机”、“释卡程序”、“验卡机”、“读卡器”等。类似情况在科技译名中十分普遍。Spooling一词的译名,可谓是混乱的典型。该词只有一个含义,但各种词典里的译名至少有9种:同时外围联机操作,假脱机输入输出,假脱机,预传输,缓冲传输,斯普林,斯坡林,思坡林,什坡林。这本是个缩略词(全称是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 on-line),国际通用,完全可以不译,直接引用(如spooling 系统),或统一音译为斯普林。翻译外语名词的方法不外乎三种:意译:World Wide Web 万维网virtual reality 拟真horsepower 马力submarine 潜艇telephone 电话bomber 轰炸机computer 计算机cross 十字架音译(包括直接引用原文):logic 逻辑 humour 幽默radar 雷达 TOEFL 托福(考试)motor 马达 bus 巴士JAVA 佳娃(语言) clone 克隆UFO 幽浮 DDT BASIC音意混译:Internet 因特网 minibus 小巴AIDS 艾滋病 motorcar 摩托车carbine 卡宾枪 ice cream 冰淇淋jeep 吉普车 beer 啤酒utopia 乌托邦 Europe 欧洲音译必须统一用字,使之尽可能接近国际上主要的语言的读音或拼写,同时要与中文已有同音的音译词区分,如当前非常热门的生物工程技术“克隆” (英文原文是clone),与计算技术里的“克隆(Kron)”不应用相同的汉字。意译则必须透彻理解原词的涵义及相关概念,进行构词分析,探本溯源,字斟句酌地寻求最佳译名。音译较少风险,而意译则有贻笑大方的可能。1994年杨振宁博士因“Yang-Mills规范场论”再获美国最高科学奖鲍尔奖,我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将“Yang-Mills”译为“杨氏磨房”,成为和“牛奶路”一样的国际笑柄(Mills本是与杨振宁一起研究、同获鲍尔奖的科学家的名字)。所谓译名更富创造性,主要是针对意译而言。鉴于科技词汇的标准化是个国际问题,早在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各成员国推荐过制定科技词汇的原则。该原则是在美国术语委员会主席D.Roller博士提出的建议的基础上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1.一个术语只应有一个技术涵义;2.一个概念只应有一个名称;3.相关的概念应有相近的名称;4.不相关的概念其名称在音、形上应有明显的区别;5.术语最好能见词明义;6.名称应简单而发音清晰;7.一个名称在国际上主要的语言里应一致。显然,这也应该是我们制定译名的法则。应该说,要做到这几条很不容易。部分原因就是新术语或译名首先都是科技或管理人员提出的,他们大多没有“字斟句酌”的经验,很少下“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功夫。等到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对他们的“创造”进行规范化的时候,那些非规范化的词语早已“约定俗成”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邮码”与“邮编”之争。国际上邮区代码统称为“zip code”或“post code”(邮码),中国邮电部却画蛇添足取名为“邮政编码”。“政”者,国家某一部门主管业务之总称也(如“民政”“税政”“渔政”等),“邮政”大大超过“邮区”的范畴,舍“邮区代码”而用“邮政编码”已属不当;“邮政编码”推出后,邮电部门又将它缩写为“邮编”,进一步违反了汉语词汇的简写法则,导致谬种流传。四、科技名词提倡音译意译、 音译、音意混译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本无需扬此抑彼,但在我国,长期以来有重意译轻音译的倾向。有的人总认为音译不算译,不足以显示水平,宁可造出个非常笨拙的“意译”,也决不音译,甚至对已被公认的音译词,也必欲除之而后快。过去曾有人试图用“战车”取代“坦克”,用“假象牙”取代“赛璐璐”,未能成功。近年来,用“维生素”取代“维他命”,“青霉素”取代“盘尼西林”,用“激光”取代“莱射(雷射)”却被视为“当然”。这种竭力追求意译的倾向与国际潮流实在是背道而驰。随着国际科技交流的日益重要,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统一科技术语是个紧迫的国际问题,解决办法之一就是音译(包括直接引用)。如向来讲究“国粹”,对“英语垄断”耿耿于怀的法国人现在不仅经常照抄英语词汇,甚至放弃自己固有的词汇改用世界上通用的英语词:ingeniere→engineering,patron→pattern,conteneur→container,等等。参见Technical Translating Manual,ASLIB,1991。奉行拿来主义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日本人,几乎对每个英语科技词汇都采用音译。1950年日本文部省关于科技术语的提案明确指出:“对于国际通用的术语可以不加翻译,直接引用。”现在有人称日语为“Japlish(英式日语)”,正说明了日语吸收英语词汇的程度。我国如果走极端相反的道路,就可能使自己的语言趋于孤立、封闭,与世界的隔阂加深,不利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不利于人类的知识共享,不利于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器翻译,就像我们现在的图书分类体系,与国际图书的分类、检索体系格格不入。其实,周恩来总理早在1958年就指出过:“汉语拼音可以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技术语。”从文字发展方向来看,中文终究是要拼音化的。音译词在拼音化之后,接近英语词,这样会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和机器翻译。鲁迅先生更是坚决反对杜撰新汉字和死拼硬凑译名的。他说,认识并记住“Cd”不是比生造并记住“镉”更容易、更有用吗?即使是译人名,他也坚决反对“附会成中国的人名模样”,他说:“南北朝人译印度的人名:阿南陀,实叉南陀,鸠摩罗什婆……决不肯附会成中国的人名模样,所以我们到了现在,还可以依了他们的译例推出原音来。”——从译文能推出原音,这是音译的无可替代的长处。如何音译,哪类词用音译,总的原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1.国际上已有统一拼写的通用科技术语及缩略词,应音译或直接引用原文,如JAVA、DDT、APC、FORTRAN、BASIC、DNA、ecl、ttl、cmos、bimos、jfet、spooling之类。当然,这些词汇首次出现时,必须注明其全称或技术涵义,以便于读者准确识记和理解。2.除已有传统、公认译名者外,人名、地名、元素名称、公司商标名、书报刊名、参考文献名等均可直接引用原文。3.一般词汇以“明确简练”为权衡标准。如果意译既明确又简练,如“World Wide Web”译为“万维网”,当然就不必音译;反之则应音译或音意混译。如“AIDS”译为“艾滋病”而不译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Internet”译为“因特网”而不译为“国际互联网”,tank译为“坦克”而不译为“战车”,等等。应该说,译名不仅是科技和翻译工作者的事,它事关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及科技、文化的发展。上述译名的准则和音译的惯例,社会上懂得的人越多,我们的名词规范工作就会越顺利,就越利于我们的文化融入世界。 ----------------第18页① 这种倒置的复合词在古英语里非常多,据估计,公元900年的文献中,倒置词占整个复合词的47.6%,公元1000年时占30.9%,1100年占22.6%,1200年时占12.6%,到1250年,降至0.9%以下。参见陆殿扬著《英语词序研究》,商务印书馆。------------------第19页① DEVELOPMENT IN THE TERMINOLOGY OF PHYSICS AND TECHNIQUES,P191。此处ecl=emitter coupled logic (射极耦合逻辑),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mos=bipolar combined with mosfet(双极组合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jfet=juncti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结型场效晶体管)。--------------------第20页① 这11个词是:AND gate,AND circuit,AND elementt,AND unit,coincidence circuit,coincidence gate,coincidence unit,conjunction circuit,conjunction gate,intersection gate,logic product gate。② 参见DEVELOPMENT IN THE TERMINOLOGY OF PHYSICS AND TECHNIQUES,1988。③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21页① 参见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ng,UNESCO,1954。---------------------第22页① 参见Technical Translating Manual,ASLIB,1991② 参见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ng,UNESCO,1954。③ 参见《鲁迅全集》卷1,第396页。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长期以来,特别是近百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创立和翻译了大量科技术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怀下,许多有志于我国科技术语事业的科学家、翻译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编辑学家和术语学家、发扬前辈学者“一名之立,旬月踟蹰”精神,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科技术语事业,呕心沥血地继续创立、翻译和修订了大量科技术语,并对汉语科技术语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为建立中国汉字系统的科技术语学奠定了基础[1-46]。汉语科技术的总数量,难能确切定出。因为它决定于统计的范围和深度,也由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学科、新术语不断涌现,有些老的术语需要淘汰或更新,所以要确切计算出术语总数量是难以做到的。根据有的学者广泛收集和悉心研究的结果,现在汉语科技术语至少有140万条以上[47]。这样庞大的科技术语群,其订名情况如何,统一与规范化如何,是个普遍关注的大问题。因为它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之一,是关系到国内外学术交流、教育、科研、经贸、生产和国防等各方面的大问题。同时科技术语状况如何,也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总的看,我国科技术语虽已有自己的独立体系,并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人们也深深体会到我国有些科技术语还处于不统一、甚至是混乱状态[7,12,13,15-18],也发现不少科技术语的订名尚需进一步改善。不少学者对我国科技术语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如从科学概念内涵角度、从术语学角度、从语言学角度、从词源和历史角度开展的研究等。但从科技术语的构词字数角度来探讨汉语科技术语和改善它们,则未见系统研究。而这方面与审定我国科技术语使之规范和完善,有着密切关系。故笔者拟根据现代术语学,对汉语科技术语的构词字数及有关问题,做些探讨。本文仅先以《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60]和《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稿)[61]为例,对此进行初步研究。二、统计与分析结果1.表1、表2分别列出《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和《电子学名词》(征求意见稿的修改稿)的术语构词字数及其百分率的统计结果。图1是它们的分布曲线。2.从图1我们可看到,两个学科汉语术语构词字数分布都有个极大值,而且均属4字术语,即4字术语最多(4音节术语最多)。它们占词条总数的百分率亦很相近,皆为30%左右(接近31%)。3.从基础物理学术语的分布曲线可见,曲线在字数较少半边的分布百分率明显地高于字数较多的半边,即由3、2、1字构成的术语明显多于由5、6、7或更多字构成的术语,就是说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基础部分的术语,多为字数较少的术语,3字、2字的很多,1字的术语也不算很少。字数为7字、8字以上的术语的百分率,衰减很快,甚至只是个别的了。1至7字术语总和占术语总数的97.72%。图1 术语构词字数分布曲线4.从电子学术语的分布曲线可见,4字术语两侧曲线几乎是对称分布,由3、2字构成的术语数差不多与由5、6字构成的术语数目相等。1字术语很少,7、8、9字术语不少,10字以上术语也有一定数目。1至7字术语总和占术语总数的95.09%。5.从“物理”和“电子”两条术语分布曲线的对照上可见,曲线的低字数一侧(少于4字),物理学名词的百分率比电子学名词的百分率高;在曲线的多字数一侧(多于4字),电子学名词的术语百分率比物理名词的术语百分率高。就是说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部分)比作为技术学科的电子学名词,术语构词简短,在术语的简明性方面颇具特色。而随着新技术术语的增加,术语的构词字数明显增多,这可能是目前新技术术语的一个特点(术语较长)。三、讨论1.术语是概念的命名,是其语言符号。人类长期以来通过术语交流科技信息。虽然许多科学家、翻译家等学者为科技概念订名做了巨大贡献,但从现在我国科技界存在的大量术语中,还是可以看到有些术语是不尽妥善的。其中有的是一个概念出现多个术语;有的一个术语对应多个概念;也有的术语名不符其义。不少文献对此做了论述[20、21、48-55、59]。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在组织科技界各学科专家和术语学家全面进行科技术语的审定,使之达到统一和规范化[2-4、8、30]。一个好的汉语科技术语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国际性和科技语体特性;在审定现有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约定俗成)和协调统一性[25、29]。我在对《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和《电子学名词》进行调研时,看到不少经前辈和当代学者精心研究出来的术语是很符合术语的特性的,如衍射、阻尼、激光、电视等。但也有一部分术语我认为仍应进一步改进。2.从表1、表2和图1可见,这两个学科的基本术语中字数在7个字以上的还有不少,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中有约2%,电子学名词中有约5%。其中有的术语长达14、15、16个字,甚至更多字(电子学中有的术语甚至有20字)。术语字数如此之多,有悖于术语的简明性,不利于口头和书面应用,对我国的科技术语体系也有不良影响。如在不影响术语的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汉语特性和约定俗成等特性的前提下,适当使其简化,则应是所求的。考察该二学科术语构词字数多的原因,可有如下几种:(1)用字不够简练。如:自适应雷达(adaptive radar),可简化为“自适雷达”;直接检波式接收机(direct-detection reciver),可简化为“直检式接收机”。(2)含多人名术语,人名全部译出。如:亥姆霍兹—拉格朗日定理(Helmholtz-Lagrange theorem),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Maxwell-Boltzmann distribution)。如分别简化为“亥—拉定理”(或HL定理)和“麦—玻分布”(或MB分布),人们用惯了的话,可起到表达该概念的同等作用,而比较简洁,在口头和书面应用上均比较方便。(3)表达过于详细。如: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低压化学汽相淀积(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如它们分别订为“场效晶体管”、“MOS场效晶体管”和“低压CVD”,则可使之简洁。当人们用习惯了,也可同样起到前而复杂表达的作用。在学术交流和书刊文献上用这些简化表达,很有好处(适当采用一此国际通用缩写词,还可改善汉语科技术语的国际性)。3.上面(2)、(3)两点中提出的术语简化方法,我认为它不单单是一般求得文字上的简练,而是跨上了一个订名术语的新台阶。术语的这个订名方法,可称之为合成法。它是以代表概念内涵的少数关键汉字或缩写词加上关键汉字构成术语的方法。著名的术语“激光”,固然是根据其概念内涵订出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看成是以合成法形成术语的典型代表。“激光”的英文全称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译成中文为“光受激辐射放大”或“激射光辐射放大”。后经钱学森先生订名为“激光”。这个订名既是其概念内涵的高明标示,也是上述全称的巧妙合成。类似的还有“崩越二极管”。它的英文名为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曾译为“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后来将其订名为“崩越二极管”,这不仅仅是全名的简单简化,因为它省略了很多也带有一定意义的字,只取出少数几个关键字表达其概念,形成单义的独特的术语(有别于一般词汇)。这个术语的形成,实际上也是运用了合成法。四、结语因为术语是概念的语言符号,其符号属性决定它不应繁复,而要简明。所以在全面顾及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汉语特性和约定俗成等特性之后能使汉语科技术语的构词字数减至最少,是改善汉语科技术语,使之更符合术语学,更便于运用,并使之达到规范与统一的重要问题。订名术语时,不能把术语与定义混为一体,有些术语在简明订名之外,可运用定义使人们对其有清晰了解。对汉语科技术语构词字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我国汉语科技术语的全面了解,并有助于改进与完善汉语科技术语体系。用合成法订名汉语科技术语,可适当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可在改善汉语科技术语的简明性方面发挥作用。吴凤鸣同志对原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致谢意。由于水平有限,文中可能有很多错误和不妥之处,希多加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获得的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大量标示科学概念的术语表达出来和进行传播与交流。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新术语不断大量涌现。科技知识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作为其信息载体的科技术语应具有国际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科技术语的统一与规范化工作[1-8]。近年来,不少文献对科技术语学和名词审定工作进行了探讨[9-28]。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科技术语的国际性及有关问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4、34]。本文拟对术语国际性的一般涵义,汉语科技术语订名的各种方法,以及如何使汉语科技术语国际性好等方面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二、术语国际性的一般涵义我国术语学家在介绍布拉格术语学派时指出:“国际性,即要求术语与国际上已通用的相应术语保持概念上的一致;在概念一致基础上,在不违反本民族语言的构词基本规则的前提下,力求词形与发音上也能与国际词接近”[20]。这是拼音文字国家术语国际性的内涵。我国科学家在谈到近代天文学名词的国际性时指出:“确定国际通用名词的汉语对应词,必须充分考虑我们民族语言的特点。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或民族,往往将国际通用名词按本民族相应的语音拼出即成为本民族名词,这种音译法对我们是不适用的。汉字是方块字,每个字都有单独含义,音译出来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更重要的是汉语有非常丰富的语汇,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用非常简练的语词来表达外来词的涵义。因此,我们赞成“涵义对应”的原则。“涵义对应”是指汉语名词应用所对应的外文词在学术上的概念一致,近乎于按名词的科学概念来确定汉语名词”[29]。这是汉语术语国际性的一种典型观点。我国有的语言学家在谈到术语国际性时认为:“我国在移植术语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意译法,这样便形成了同国际潮流背道而驰的局面。为什么没采用音译法?众说纷纭。很多人从现象上看问题,认为汉语不易接受外来语。我的看法与此相反。我认为不是汉语不易接受外来语,而是汉字不易接受外来语。汉字文章无词的界线,音译词夹杂其中,模糊不清,当然不受欢迎。如果实现了汉语拼音化,我想,汉语也完全有可能象其他拼音文字一样,大量吸收音译借词(起码在纯术语范围内),逐渐向术词国际化靠拢。”[30]这是主张用汉语拼音实现汉语术语国际性的典型观点。我国与这方面有关的科技名词审定条例和确立术语的原则与方法的文件,亦规定科技名词订名要与国际协调一致[31-33]。三、汉语科技术语订名的各种方法我国科技术语,从定名的特点和来源来看,可分“国产”和“外来”两类。而细分则有如下一些形成汉语科技术语的方法:[23、28、11、21、35、36]1.理据订名即根据概念内涵确定有汉语特点的简明术语。这种方法又称科学订名。如:指南针(compass),火药(powder),印刷术(printing),石油(petroleum),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火车(train),飞机(airplane),衍射(diffration),阻尼(damping),激光(laser),电视(television)2.非理据订名这是一类随语言发展而约定俗成的术语。大多数物质专名都属这类。有些这类专名也是术语。如:树(tree),花(flower),头(head),心(heart),脑(brain),骨(bone),土(soil),石(stone),铁(iron),金(gold),日(sun),月(moon),星(star),天(sky),风(wind),光(light),电(electricity)3.意译这是根据外文含义译成适当的汉语术语。如:标量(scalar),矢量(vector),输入(input),输出(output),直拉法(Czochralski method)意译做得好,则成为上面提到的按概念简明订名的理据订名。4.直译即按外文词义逐词翻译而成的术语。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菜单(menu)(注:这是计算机科学术语)5.音译这是根据术语外文发音,用汉字标音译出。如:雷达(radar),马达(motor),休克(shock),伏特(volt)6.半音半意译这是音译加上汉语类词,或人名音译加上意译词。如:拖拉机(TPAKTOP),艾滋病(AIDS),欧姆定律(Ohm's law)7.音译兼意译术语定名既体现该词原文读音,而汉字又含有其概念的涵义。如:伺服(servo),台风(typhon),基因(gene),绷带(bandage)8.形译(象译)这是用适当的形状词译出而得到的汉语术语。如:丁字尺(T-square),工字钢(I steel),三角皮带(V-belt),乙形梁(Z-beam)9.借用日语这是直接采用日本汉字术语。如:物质 元素 固体 细胞10.按外文字母译这是直接采用外文字母作汉语术语。如:X射线(X-ray),A型星(A-star),O型圈(O-ring),α粒子(alpha particle)11.造新字这是过去对化学元素和某些难表达的概念订名的方法。如:氧(oxygen),氢(hydrogen),锑(antimony),熵(entropy)从汉字发展规律来看,现在一般不再采用此法订名新的术语。12.简称以外国人名表达的术语和长术语,有时用此法。如:摄氏温度计(Celsius'thermometer),格里年(Gregorian year),赫罗图(Herlzsprung-Russell diagram),崩越二极管(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13.采用第一个字母这是采用外国人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术语。如:HR图(Hertzsprung-Russe11 diagram),B-A真空计(Bayard-Alpert gauge),E-W核(Edinger-Westphal nucleus)14.采用原文这是直接采用外文缩写词和外文人名。如:BASIC[语言],FORTRAN[语言],PN[结],DNA,MOS,Michelson干涉仪,W.L.Bragg[定律]四、讨论1.确立科技术语,采用上述哪种订名方法才好?在我国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形势下,对汉语科技术语订名,如何才会更适宜、社会效益才会更好?这是当前我们开展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和术语学研究,应当考虑的问题。对此我个人认为:首先,应当全面考虑术语特性,从而确定恰当的术语。应考虑的术语特性概有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汉语特性、国际性、科技语体特性;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现实性(约定俗成)[20-28,31-33]。其次,要使一个术语具备所有上述特性,常常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各特性间常是相互制约的、有矛盾的。根据概念内涵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是首要一点,其余各点也应适当加以考虑。有时为了有利于某个方面,订名时可适当侧重该方面一些。其三,对已惯用的术语,除十分不妥时,一般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不利于统一。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国际交流口益加强,术语的国际性显得愈来愈重要。如何使术语的国际性好,是个复杂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一些可行的规则,是解决办法之一;对具体术语进行具体分析、深入研究和妥善订名,是解决办法之二。为适应这项需要,我个人认为现在汉语科技术语的国际性应包括如下三点:(1)概念内涵与国际一致。不能我们指的是甲,他们指的是乙。这样,无论是撰写学术论著、进行学术交流,还是开展外贸、合资经营,都不致误解、产生差错和贻误大事,以致造成损失。(2)尽可能订出有利于国际交流的术语。从这点来看,适当采取“用原文”和“音译”订名方法,可能有一定好处。因为音译术语无论对把汉语译成外文,还是对外国人听汉语,都是方便的。(3)相应国际术语的改变和不同表达,必要时汉语订名宜做适当变动与之对应。如计量学单位的词头毫微(milli-micro)变为纳诺(nano-),微微(micro-micro)变为皮可(peco-)[37]。再如对应同一概念的ergonomics和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中文订名宜为工效学(又称人因工程学)[35、40]。3.我在这里谈到的音译术语,实际上包括前一部分讨论的5、6、7各点。概括来看,音译术语订名方法运用于三方面:(1)求得读音与国际基本一致(且简洁),有利于国际交流,如马达(motor)[35]、基因(gene)、脉泽(maser)[38];(2)若以意译(或直译)表达则术语冗长,如:雷达(radar)、艾滋病(AIDS);(3)意译不好表达其涵义,如鲁棒(robust)[35]、伺服(servo)、喀斯特(karst)[41]。在开头使用音译术语时,宜加简短注释。多音节外文术语,不宜音译,音译后也会慢慢被意译淘汰,如盘尼西林即为青霉素所取代。4.随着科技发展,国外愈来愈多地用缩写词表达繁复的术语,如何订名缩写词术语,是个大问题。我国科技界对待缩写词采取了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全译、简译、缩写词加意译、用原缩写词等几种方法[28]。从有利于国际性角度看,适当采用原缩写词是个好办法。但应注意两点:(1)在文章开头用到缩写词时,应加注释,以便人们理解;(2)不宜大量引用,只能选些用途较广、比较稳定的缩写词,否则不便国内交流,造成新的混乱。在专业性较强的书刊和学术交流中,可适当增加缩写词的运用(以及可直接采用外国人名原文)。5.由于我国汉字是方块、表意文字,故在音、形方面不像拼音文字国家那样容易实现国际化。有的学者主张用汉语拼音字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实不敢苟同。因为使用汉字和以汉语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文化媒介的华语地区,除港澳台外,还包括新加波、日本、南朝鲜、海外华侨和外籍华裔的大群体,约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人口中,正在形成学习汉语的热潮,汉字、汉语的国际效用愈来愈大[39]。并业已证明,汉字即使在计算机和信息时代也很有生命力。此外,用拼音字母转写的术语,外国人还是不认识,我国人一般也不懂其涵义,如其那样,还不如直接引用原文(包括人名和术语)。五、结语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如何改进汉语科技术语的国际性,使之有利于国际交流、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是个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但这正说明需要我们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我认为为了适应这项需要,除了科学订名时概念内涵与国际一致和相应国际订名的改变汉语订名必要时做适当改变之外,可适当采用一些音译术语(尤其对于某些缩写词)和直接采用一些缩写词术语。至于具体采用哪个音译术语和哪个缩写词,我想可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领导下,在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学科名词时,及有关单位制订术语标准时,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从而为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多贡献我们的力量。吴凤鸣同志对本文原稿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深致谢意。由于水平有限,文中可能有很多错误和不妥之处,希多加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一、审定工作的开展和要求考虑到电子学是一门应用面广、技术性强的学科,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委”)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领导下,从1986年开始筹备,于1987年3月组建了由30余名代表电子学各个专业方向的专家和顾问组成的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工作遵循全国名委所公布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基本要求是一词一义。定名不等于单纯的翻译,不是从外文来寻觅对应的中文词,而是以一个概念未确定一个与之对应的精确和规范的中文术语,然后列出相应的英文词以供参考。这里概念可以指一种特性(量或质的)、一种动作或一件事物。当名词统一和规范化以后,人们对这个概念及其内涵才可能有正确的共识,这样才能进行交流。而只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对科学事物的认识才有可能深化和发展。如果对应这个概念有一个以上的中文名词,则其中习用而一时不宜强行统一的,以“又称”列在注释栏中,但对其中不宜保留再用的,则以“曾用名”列在注释栏中。另一基本要求是协调一致,并强调副科服从主科。对不易分清主副科又有争议的词,则应通过充分协调以求一致。过去在国家标准局(后改名国家技术监督局)、电子工业部、邮电部、总参谋部主持下,曾分别对民用和军用电子学及通信、雷达等的产品、设备、工艺技术等名词制订并公布过一些有关标准。当然,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满足生产、使用和管理的某些局部要求,没有全面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加以制订。对于这些已公布的国标、部标和军标,以及国内外新出版、影响较大的百科全书、辞典、教材和权威性著作,在审定工作中都要充分尊重并加以利用。实属非更动不可的名词,也要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以求取得一致。订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此外还要符合汉语结构的特殊性的习惯,并能适应国际交流。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就是按照上述基本要求和订名原则进行的。采取了大会小会结合、反复酝酿、协调一致的工作方式。先后历时五年,四易其稿。第二稿曾发给全国电子学界有关高校、研究所、工厂、机关及部分专家,广泛征求意见。最后一稿完成后,还送交顾问和特邀专家进行复审。复审中除提出个别修改补充意见外,认为工作量是巨大的,完成质量也是较好的。现已根据复审意见进行了修改补充,并上报全国名委,以期批准后早日公布出版,以满足各方面的使用要求。二、收词范围及框架结构电子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泛、与其它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因此需要首先确定一个框架结构,以代表电子学学科的概念系统,从而明确收词范围,使属于本学科的基本词都能收入,不致重复与遗漏,并避免与其它学科名词过多重复交叉。此外也能明确收词的层次,贯彻好收“本学科专有的基本词”的原则。在最初收词时,我们按照五个专业小组分别进行。它们是:通信及电子系统,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电子物理与器件,电子学基础理论,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学科。这就基本上覆盖了电子学的全部领域,并据此完成了审定草稿。但在按以上五个专业范围编排名词过程中,发现有些名词的归类不好安排,章节顺序缺乏系统性。例如工艺技术比较分散,原拟定的电子技术应用、空间电子学、电子机械、医药信息处理等专业词条多与其它专业重复,不宜单独列出。为此,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吸取上述五个专业领域的划分思想,删除重复和过多的派生词,归并同类,并适当调整词条数量使之均衡分布。这样总共安排了25章,共五千余词条。这二十五章是:第一章总论,是不便安排在其它各章的各种电子学名称的汇总。第二到第五章是电子学基础理论,包括静电与静磁,电子线路与网络,微波技术与天线以及信息论与信号处理。第六到第八章是电子元件,包括电子陶瓷、压电、铁电及磁性元件,电阻、电容、电感及敏感元件,机电元件及其它电子元件。第九到第十六章是电子物理与器件(包括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它们是:电源、真空电子学、显示器件与技术,电子光学与真空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其中显示器件与技术一章是新增加的。电子元、器件工艺与分析技术一章主要是关于通用工艺和通用的分析技术和仪器,不便于放在其它的某一章中。第十七、十八章是共用的支撑技术,包括电子测量与仪器,可靠性与质量控制。第十九到第二十三章是电子设备和整机,包括:雷达与电子对抗,导航,通信,广播电视,自控与三遥(遥控、遥感、遥测)技术。第二十四、二十五章是边缘学科:核电子学,生物医学电子学。有关电子计算机的术语不在本稿收集之列,因其另有独立的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上名词与“物理”、“自动化”、“电工学”、“电力学”、“数学”、“化学”等学科的名词有一定重复,而且某些词的主副科很难分清。我们选择电子学内的基本词及一些有独立概念的重要派生词。与其它学科重复的词条,只能遵循审定原则并通过协调以求取得一致。按照上述二十五章的划分,各章内词条按概念相关顺序编排,删去重复,使每个独立词条只出现一次。相关概念排序是件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工作,参予编撰的专家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认为排序基本上合理,是令人满意的。三、审定原则的贯彻和举例电子学名词往往多由国外引入,长期以来缺少由一个统一的权威机构负责定名,而是由首先遇到的科学家、翻译家或情报专家自己译名。由于各人采用的定名方法和翻译方法各不相同,遣词用字的习惯各异,再加上行业习惯和地域口音,因此所定出的名词术语存在较严重的不统一现象。下面我们结合已公布的原则,对一些有争议的名词审定情况加以说明。1.服从主科电子学基础理论部分的主科是物理学。在审定过程中凡是能从物理学的术语一律按国家审定的“物理学名词(基础物理学部分)”进行统一。但考虑到电子学界的习惯用法,有少数词与物理学名词不一致。如potential一词在物理中定名为:“电势”,而在电子学中习用“电位”,特别是一些派生词如potentiometer习称“电位器”,在电工和电力部门都用得极为普遍,不宜强行更改。所以对应potential,我们定名为“电位”,又称“电势”。类似的词还有dielectric和medium,在电子学中习称“介质”和“媒质”,为了照顾物理学中的定名,我们将前一词定为“〔电〕介质”,后一词则又称“介质”(词中方括弧内的字是可省略的字)。simulation和analog两词在电子学中有时都定名为“模拟”,容易导致混乱。这次特地征求了仪器仪表、自动化和计算机等专业学术团体的意见,并取得和自动化名词的一致,将simulation定名为“仿真”,analog定名为“模拟”。和物理学中将二词分别定名为“模拟”和“类比”有所不同。evanescent mode一词在电子学界用得很乱。它代表一个随距离而逐渐衰减的波模,曾有“凋落模”、“衰逝模”、“隐失模”、“消失模”等多种称谓,并在学术界中长期争论定不下来。现决定服从物理主科,用“隐失模”一词来定名。nod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为“节点”。实际上在描述波动时,它代表“节点”,但在网络理论中,它却代表“结点”。因此在电子学名词中,按照不同概念我们选了两个词“节点”和“结点”,它们的英文都是node。resonance一词在物理学中定名“共振”或“共鸣”,而在此却根据习惯定为“谐振”,也是与物理学名词有所不同的。许多类似的与物理学中定名有区别的名词,我们都用“又称”来加以解决。2.科学性科学性意味着定名要反映术语的科学概念和本质属性。如stealthy target原定名为“隐身目标”,anti-stealth technique原定名为“反隐身技术”。对人体用隐身是可以的,但对飞机就不够确切缺乏科学性,因这可理解为只隐去机身而不含机翼。为此,这次采取了新华社的译名,即将“隐身”改为“隐形”,相应地“反隐身”改为“反隐形”。robust detection是在缺乏确定的噪声概率分布情况下提取信号的一种检测手段,其中robust有坚强及坚韧之意。本稿中将其定名为“坚韧检测”,但为了照顾自动化名词已审定公布的“鲁棒检测”,采取又称的办法。“鲁棒”二字有些音近,意为山东大棒,强则强矣,体观柔顺的韧劲似嫌不足。crosstalk最初是指相邻电话线间的互相干扰,原称“串话”或“串音”,尚较贴切。但后来此词被推广到包括除电话外,其它如文字、图象、数据等电信息相邻传输线间的互相干扰,因此这次定名为“串扰”,但为照顾电信界的习用,又称“串音”。sensor和transducer二词在外文书刊上使用也较含混不清。按照以中文概念为主的指导思想,这次通过一再协商,定“敏感器”又称“敏感元件”对应sensor;而定“传感器”、“换能器”和“转换器”三个名词,都对应于transducer,分别用于不同领域。关于电子元器件工艺中常用的mounting,packaging,assembling等词的使用也常引起混乱。经过反复讨论和征求意见,最后确定以中文概念为主,照顾到各专业领域的习惯用法以及其发展中的涵义,作了以下定名。“表面安装技术”,其对应英文为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SMT);“组装”对应于英文的packaging,mounting和assembling共三个词;“装架工艺”对应于mounting technology。以上以中文概念定名的“安装”、“组装”、“封装”、“装架”四个词,各有其应用的专业领域和技术内涵,相信不会引起混乱。uncertainty有称“不定度”或“不确定度”的。考虑到“不定度”虽然简单,但它可能是“不稳定度”、“不平定度”等的简称,容易引起混淆,所以还是定为“不确定度”,和物理学中一致。on,off二字过去习称“开”“关”,但涵义不明确。“开”、“关”是指电路的开通和关断,还是指电闸门的打开和关上。这两方面的理解其意义正好完全相反。这次将on、off分别定名为“通”、“断”,意义很明确,完全符合术语的单义性和科学性。3.系统性订名的系统性要反映出术语的逻辑相关性和构词能力。如在分析电子仪器中,不少复合名词的末一字分别为spectrometer,spectroscopy和spectrometry,需要加以区别,定名为“谱仪”,“谱〔学〕”和“谱〔术〕”。又如在医疗电子仪器中,一系列词如electrocardiogram,electrocardiograph和electrocardiography分别定名为“心电描记图”、“心电描记计”和“心电描记术”。4.简明通俗性术语应简单明了,同时也在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能作到约定俗成,便于接受和使用。有些名词的全称写起来太长,往往利用其为首的英文字母组成缩写词。这种缩写词已正式定名在复合的中文词中。例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oxide-semiconductor,缩写为MOS于是中文名词中就有“MOS工艺”、“MOS存储器”、“MOS场效晶体管”等。又如“化学气相淀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缩写为CVD,而中文词中就定有“低压CVD”、“激光感生CVD”、“等离子体增强CVD”等。其它类似定名在复合中文词中的英文缩写词还有FET(场效〔应〕晶体管)、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等,在此不一一列举。有些英文缩写词和希腊字母其意义已在国际上得到公认,无需音译或意译,就直接使用在中文的定名上。如代表电视的三种制式,其定名就是“NTSC制”、“PAL制”和“SECAM制”。又如半导体器件中所用的P和N结,核电子学中所用的α谱仪、γ谱仪以及X射线等。在约定俗成的名词中,需要特别指出在频率和波长中,根据国家标准,用“甚、超、特、极”四字分别对应于英文的very、ultra、super和extreme。但在集成电路方面,very large scale IC却定名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high speed IC定名为“超高速集成电路”。这里用“超”,而不用“甚”。但在另一些定名中,如“超纯水,ultra pure water和“超高真空”,ultrahigh vacuum二词中,“超”却对应于ultra。这种在不同领域中用词的不一致,完全是习惯用法,是约定俗成的范例,是以中文的科学概念为主,不是单纯的翻译。定名中根据不同专业的使用习惯不强求统一的例子还有:在信息论中,decision定名为“判决”,decision function定名为“决策函数”;在导航中,decision height定名为“决断高度”。在电子测量中,reference condition定名为“标准条件”;在电子元件中,reference electrode定名为“参比电极”;在广播电视中,reference tape定名为“参考带”。另外又如error一词,在信息论中定名为“差错”及“错误”;在电子测量中则定名为:“误差”。四、其它有关问题及今后设想1.在外国科学家译名方面所遵循的原则是名从主人、服从主科、约定俗成和尊重规范。所谓名从主人,即科学家译名读音应按其所在国家习惯发音而定。如有一种能谱仪以其发明者的姓Auger而定,过去译为“奥格”。但此人是法国人,按法语发音应为“俄歇”,因此定名为“俄歇能谱仪”。又如Kirchhoff是德国人,按其发音译为“基希霍夫”而不是采用过去的“基尔霍夫”、“克希霍夫”等译名。当然这样作,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碰到此人国籍不明,或此人原生长于欧洲,后移民美国。这种情况应具体分析再加以定名。所谓服从主科,就是电子学中的科学家译名要尽量服从物理或数学主科。所谓约定俗成,即指对科学界通行已久,人所共知的译名,即使发音不够准确或用字不够妥当,一般也就不加更改,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即属此类。所谓尊重规范,则指按目前通用的由新华社颁发的有关译名手册进行音译,其中汉字尽量统一,如耳、尔统一为尔,喇、拉统一为拉等。据此Shannon的译名,过去有“香农”、“仙农”、“商侬”等多种,长期争议不定,在本稿中按规范订为“香农”。2.在审定过程中,不少热心的专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其中有许多经过认真考虑,我们都加以采纳,但有些意见还值得商榷。如有建议将frequency modulated(FM)transmitter及amplitude modulated(AM)transmitter分别定名为:“频调发射机”及“幅调发射机”。这和velocity modulated tube定名为“速调管”取得一致,中、英文也对应较好。但考虑到以FM及AM为首的许多派生词都已习惯定为:“调频”及“调幅”,如加变动,势必引起一系列派生词的更动,导致混乱和不便,因此未予改变。又有建议将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ECM)原定名“电子对抗”改为“电子反制”,将electronic counter-counter measure(ECCM)原定名“电子反对抗”改为“电子反反制”,以及将electronic warfare定名为“电子对抗”,又称:“电子战或电子作战、电子战斗”。建议者根据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及台湾科学界的采用,并从字义上提出如上更改。考虑到“军用主题词表”一书并未经权威机构审定,并据了解在国防单位对以上诸外文词并无定称,而原定名在国内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及文献期刊教材上都使用已久,较为习惯,一旦更动影响面较大,目前应以慎重为主,暂不改动。3.40多年前一批科学家由大陆迁去台湾,所带去的科技术语沿用至今和大陆一致。但这几十年来由于互相隔离少有交流,以致新的科技名词术语二地有很大差异。现举电子学中一些重要的基本词与台湾用词对照为例(前者为大陆用词,后者为台湾用词):集成电路、积体电路(IC),模拟、类比(analog),激光、雷射(laser),晶体管、电晶体(transistor),数据、资料(data),译码、解码(decoding),程序、程式(program),耿氏、甘恩(Gunn),敏感器、感知器或查知器(sensor),载流子、载子(carrier)。毋庸讳言,有些名词在台湾也订得较好。要实现祖国的统一,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为此需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强交流,以达到最后统一的目的。4.由于某些原因,这次在电波传播、超导电子学、功率电子学、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的词条还较欠缺。有些不成熟的词条,如te1ematics(远距离数据传输),multimedia service(多媒质传输),photonics(光子学),perceptron(感知器)等,由于还需征求意见,未收在内。另外,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老的词条也会有新的内涵。例如“光电子学”原对应于两个英文词optoelectronics和photoelectronics。据查optoelectronics是指牵涉到用光束来耦合功能电子块(主要是与固体器件有关的线路与器件)的技术,如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LCD)和氖气体放电等。而photoelectronics则指与由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对光子和其它粒子的吸收、发射和运动的有关现象,如光伏效应、光电导、光电发射等。在中文定名时,是否需要把这两个英文词分别定名或统一定名而分别加以注释或定义,值得进一步商榷。在审定过程中,也增加了一些新词条,如nullator定名为“零子”,norator定名为“任意子”以及nullor定名为“零任偶”。它们代表由特定或任意电流和电压值所约束,用于有源网络分析的一些双端口元件。老词条有新内涵,新词条又不断涌现。这些都促使名词术语需要不断修订补充。看来,只要科学技术存在并发展,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也就永远存在。电子学名词的审定工作今后还需要有关领导和各方面专家的大力支持。5.名词进行审定报批公布后,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全国科研、教学、生产、新闻、出版等单位普遍采用。对一部分老同志来说,要放弃过去所熟悉的一些名词,而采用新审定公布的词,开始总难免有不方便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物理学和天文学中一些定名,如“噪音”统一为“噪声”,“进动”改为“旋进”,“格林威治”改为“格林尼治”等,有些好接受,有些一开始也有蹩扭和不习惯之感。但考虑到通过公布采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习惯了。而且年青的一代现在采用,到30年以后就会全部统一。看来,电子学名词的审定与统一是一件持续而有长期效应特点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是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专业概念的一种约定性符号,科技术语具备语言符号的一般功能和特征。因此,在研究语言符号特征时概括出的一般规律,也适用于科技术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即以语言符号具备的一些功能和特征,来阐释科技术语应具有的特性。1.科学性自人类创造符号之日起,就将其用于指称事物、指代概念,这是符号的最基本的功能。汉字符号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有很多字符的形成不是任意的(如“月”字是按“残月”形状而来),而是有明确涵义的(虽然也有一些字符的形成是任意的,但在形成之后也就有了约定的意义)。一般情况下,术语是由两个以上字符组成的,在选择所用字符时,应在明确术语所指的前提下,选取具有最贴切意义的字符,以表达术语所指。因为术语是用来指代和限定科学概念的,所以首先要表达它所指的科学涵义,即术语应具备科学性。术语应当较准确地反映概念的特征。换言之,术语应当是从概念的科学涵义出发,为其选择一个“名符其义”的符号。对反映概念不准确的术语,以及词义相近常混淆的,则应当予以更正。如mechanical motion过去一直称为机械运动。在机械工程领域还可以,但在天体力学中还叫机械运动就没有准确指出其科学内涵。因此在力学学科定名时就改为“力学运动”。如noise常被称为噪音,实际上在中国古书中就有关于声与音的区别记载,成调之声即有规律的声才叫音。而noise只是杂乱之声,定名为“噪声”才比较准确。又如,polytrope曾称“多层球”,但此概念指的是按多方物态方程建立的恒星结构的模型,根本没有“层”的含义,定名“多方球”更为科学。汉字符号具有表意功能,可以使我们借助它进行思维和认识客观世界,借助它实现传达和完成接受。因此最佳科技术语应当是人们能从字面上领悟其科学概念,这就要求在确定术语时应当重视术语的学术意味。如放射化学中有个术语,英文为cow,原译名就是“母牛”。显然化学中是没有“牛”的,这是个借用词,现按其概念内涵定名为“核素发生器”,“母牛”只能作为俗称。又如石油工程名词中有个dog house,过去直译为“狗窝”,很不确切也十分不雅,现定名为“井场值班房”。又如建筑中的bracket曾按形状译为“牛腿”,现定名为“托座”;公路中catwalk曾称“猫道”,现定名为“施工步道”。通过这样的修订,使这些术语能够反映出所涵盖的基本概念,也符合翻译工作“信、达、雅”的原则,并使术语能更好地发挥表意功能。2.单义性从符号学意义上讲,文字符号是起指代概念作用的,人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使用文字符号,可以趋于简单明了。但由于简单也容易产生歧义,如“功夫”这一个词,就表达了“时间”和“本领”两个概念。这种现象在常用词汇中会造成误解,如出现在术语中,就可能产生严重得多的后果。所以审定术语时应强调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称为“单义性”,就是要求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反过来讲,一个概念也只有一个术语与其对应。这包括了两个方面:首先是“一词多义的”,应当设法选择不同词汇表达不同含义。如英文mass和quality是两个相去甚远的不同概念,而至今汉语中都将其同称为“质量”。全国科技名词委最初在公布大气科学名词时就有两条“大气质量”(atmospheric mass,atmospheric quality),其实两条词概念相差很远,一个是指大气中物质的多少,另一个则是指大气成分的状况,但由于人们使用惯了,一直难以更改。在大气科学第二批名词审定时下决心改了过来,分别叫作“大气质量”和“大气品位”,使专业人员甚至非专业人士一看这两条术语就能明确其所指。其次是对“一义多词”的应尽量统一为一个术语。如大气科学中nowcasting曾有“现时预报”、“现场预报”、“即日预报”、“短时预报”、“临近预报”5个译名,现统一定名为“临近预报”,把其他词淘汰掉,不再使用。又如地理学中overland flow曾有“坡面水流”、“坡面漫流”、“陆面水流”、“地面径流”、“表面水流”8个词,现统一为“坡面流”。对于一个外文词具有易混淆的多个汉文对应词,应分别定名。如pressure就有“压力”和“压强”两个常被混淆的术语,不能作为同义词对待。又如interface有“接口”、“界面”两个词,前者只用于计算机的硬件,后者限于软件。又如perspiration就有“出汗”和“发汗”两个易混淆的词。前者指人或动物皮肤排泄出液体的过程,后者则指由于药物的作用而被动出汗的过程。这些不同的概念都要分别确定出不同的术语。对于常被混淆乱用的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词,也要根据所表达的不同的科学概念加以区分,分别定名。如acoustic susceptance译名为“声纳”,而sonar译名为“声呐”,在有些辞书中常把“声呐”写成“声纳”,而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声纳”是声学中的一个物理量,而“声呐”是超声探测与定位的音译名,应根据概念的不同,分别采用两个术语。对同一概念的中外文都具有同义词时应推荐一个规范术语。如atomic weight定名“原子量”,后又出现了relative atomic mass,译名为“相对原子量”,有的文献还有relative atomic mass of element,译名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尽管外文词有变化,译名也不同,但其概念是相同的,都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对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现维持原定名为“原子量”。又如mathematics logic译名为数理逻辑,symbolic logic译名为符号逻辑,两术语均表示为了避免自然语言的含糊和逻辑不充分性,采用人工设计语言,处理有效变元及运算的规则,因此是同一概念,现定名“数理逻辑”。又如instruction register译名为指令寄存器,还有program register译名为程序寄存器,此二术语均指一种用来保存指令,以便解释并执行的寄存器。现统一定名为“指令寄存器”。3.简明性如前节所述,人类之所以要用符号指代概念,表示意义,是因其有简单明了的特性,可用一种简明的方法表达复杂的思想、概念,以至替代用语言难以描述的事物。如“熵”字是近代科学家创造出的一个文字符号,要完全解释清它的科学涵义,也许要用整整一篇科技论文;而指代概念,只用一个字符就可以表示。符号的简明性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术语更应注重简明性原则,这是因为术语表达的概念复杂,出现、使用频率都不高,如果术语过长,则难以记忆,因此,用术语指代概念应简短明了,使人易懂、易记、易写。大部分科技术语是很简短的。如optical fibre定名为“光纤”;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已由“无线电探测与定位”,按英文词首缩略词的radar音译定名为“雷达”。近年来,出现很多很长的词或英文词首缩略词,若译全名则太长,如impact avalanche transit time diode (IMPATT),全称为“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现简化定名为“崩越二极管”。又如long range and tactical navigation system,全称为“远程战术导航系统”,现按其缩略词LORTAN音译定名为“罗坦系统”。还有的全称有10多个字,如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全称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共14个字,现简化定名为“CMOS集成电路”。有的外文词如sampling with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prediction,很难译出一个简明的中文术语,现定名为“3P抽样”。4.习惯性由于符号具有任意性,因此要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发挥交流工具的作用,就需要在社会中进行广泛的人为约定。一般来讲,这种约定需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个文字符号已约定俗成之后,就不宜轻易变动,因为一旦变动,就需要另一个约定的过程,这期间就会造成人际交流中的混乱甚至障碍。术语也具有这种约定俗成的特性,我们又称其为习惯性。由于术语有这样的特点,所以虽有些术语在约定之初确定得不够科学,或是原定义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但因其使用年代较长,人们已习惯于如此使用,也不宜轻易改动。如英文robot定名为“机器人”是不准确的,其本质不是“人”,而是“机器”,称其为“拟人机”或“智能机”倒确切些,但考虑到社会上已普遍习惯于“机器人”这个称呼,因此,不宜轻易改称,否则易引起新的混乱。又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火车、汽车等已不是定名时的原始概念了,人们虽常说火车无“火”,汽车无“汽”,但如果现在生硬地改变人们的习惯,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术语的科学性和习惯性有时产生矛盾。往往有些术语由于不具备科学性需要修订,但又因其已约定俗成难以变更,这就需要术语工作者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适度为好,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处理。在审定这些术语时要掌握好“度”的关系。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载体,当旧的术语表示的意义已违反了科学原理,还是应当向“科学性”靠拢,这是一个基本原则。但对那些还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的,可采取一定的变通办法。比如,给此概念确定一个新术语,但允许旧的术语继续使用一段时间作为过渡,当新的术语已约定俗成,再废止旧词。例如,计算机术语menu引入之后,已约定俗成为“菜单”。但显然计算机中并没有“菜”,从其功能上分析,定为“选单”更为科学,但考虑到习惯性,公布规范术语时,确定为“选单”,而将“菜单”作为“又称”(不推荐使用的术语),等到社会承认“选单”后,再废止“菜单”的使用,这是一种积极稳妥的方法。5.系统性术语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科技术语又是术语符号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模式。在确定术语规范时,要考虑到它的系统性,这是因为任何领域内的科学技术都是一个系统工程,都有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逻辑联系。而科学技术的整个学科体系和框架是建立在术语基础上的,因此制定术语规范也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术语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有层次、成系统、合乎分类学的科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充分考虑其逻辑相关性,其中包括上位与下位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时间、空间和因果联系等逻辑关系。例如地理学术语中的地理圈、景观圈、大气圈、土壤圈、岩石圈等,这些系统化的术语形象地反映了地球构造整体中各层次的物质和形态。此外,还应当考虑学科概念体系和构词方法。像英文词首经常出现的extra,super,ultra,very常被译为极、超、特、甚等。在频率系统系列定名为极低频ELF、超低频SLF、特低频ULF、甚低频VL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在集成电路系统就有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在计算机系列中就定为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中型计算机medium scale computer、超级小型计算机super minicomputer、大型计算机large scale computer、巨型计算机super computer、小巨型计算机mini supercomputer等。highway,express way,free way过去均译为高速公路,现分别定为“公路”、“快速路”、“高速公路”。又如,在制定概念的各个系列的术语符号时,采用“种差+属”的形式逻辑公式,它包括邻近的属概念(是比被指代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和种差(是被指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区别于包含在同一属中其他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其中“属”是上位概念,“种”是下位概念,如机械工程术语中的车床、铣床、磨床、镗床、刨床等。在术语规范化中遵从系统性原则,使术语体系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建设起来。6.协调性符号是在人类交际活动中产生的,为完成这一交际任务,就需要普遍约定意义、确立规范,使其在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范围得到认可,才能发挥其传播交流功能。术语是一定学科领域内的专用符号,表示一定的概念和意义,但现代科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同一概念往往在不同学科里都要运用,而各学科也必须进行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各学科在表述相同概念时用语要统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必然会产生各学科分别确定术语的现象,因而在术语规范化工作中,应当贯彻协调性原则:即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各自的惯用术语,在协调时副科应向主学科的术语靠拢,主学科定名时也要考虑到副科使用的情况。如probability这一概念,物理学及其他学科过去多数定名为“几率”或“或然率”,现都统一按其主学科数学定名为“概率”。又如discrete一词,物理学中称“分立[的]”,现服从主学科数学的定名改为“离散[的]”。又如virial coefficient,化工学科习用“维里系数”,现据主学科物理学的科学概念定名改为“位力系数”(原名系音译,易误作人名),其他学科也作了改动。又如医学中的silicosis一直称“矽肺病”,矽在化学中已改为硅,现从化学,改为“硅肺病”。某些情况下,个别术语在不同学科中一时难以协调统一,可暂时并存,以后再根据实践情况逐步统一。如vector在物理学中定名“矢量”,数学中定名“向量”(又称“矢量”)。7.中文特性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构建术语时,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在术语规范化中应当考虑并保持中国特色。如我国天文学家早已定名的“金星”、“木星”等就有中国特色,而不采用外来术语的“爱神”(Venus)和“大力神”(Jupiter)的译名。还有二十四节气的定名以及中医针灸中的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在定名时应当反映汉字表意特点。对于自外文转译过来的术语,也应考虑这一问题,如在物理学名词damping汉译过程中,有译为减幅、阻迟等说,均未能十分贴切地表达其涵义,物理学家杨肇燫先生偶发奇想,得“尼”字有“逐步减阻”之意,遂为“阻尼”,应用巧妙得体沿用至今。又如mirage一词表示“一种与大气温度分布有关的反常大气折射光象”,由于中国历史上早已有“海市蜃楼”之说,定名为“蜃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十分简洁、便于理解和构词(上蜃、下蜃、侧蜃等)。还有个别词是造的新字,如口腔医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概念“”,表示“下颌在静止位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由于使用频次高,《口腔医学名词》就有其146个派生词,因而按中文特性和汉字生成规律,新造了一个术语符号“”(hé音)用以指代这个概念。造新字不应提倡,并应尽量避免,但有的字已约定俗成,被广泛接纳了,定名中也可考虑使用。如“砼”,已在现场被广泛应用,它比“混凝土”简化,并已被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因此在《建筑学名词》中予以采用。8.国际性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科学是无国界的,人类需要在交流中共同发展,当代国际交流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迫切。随着现代化通信条件的改善和通信手段的发展,我国与“国际大家庭”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因此在确定术语时也应更多地考虑它的“国际性”问题。从文化缔构观来看,文化、文字是由各国(民族)历史长期形成的,文字符号是不同国家(民族)的特征之一,不能脱离国家、民族的实际。汉字具有信息量大、表意简洁等明显的优点,中国的科技术语规范化应坚持以汉字为主,以表意方法为主的符号约定方式。同时在简洁、高效的原则下,注意吸收外国好的、群众易接受的名称。对有些概念较复杂,以表意方式定名过于烦琐的术语可按音义结合或音译的方式确定,譬如受大家欢迎的“FORTRAN语言”(原文+义)、艾滋病(原文音+义)、克隆(clone音译)等。这样便于在国际交往中对等互译,更好地发挥术语符号的交流作用。为便于国际间交流,术语的定名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如我国气象中曾有“热带气旋”(tropical depression),“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台风”(typhoon)和“强台风”4个词,但国际上无“强台风”而有“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为考虑与国际接轨,我国也取消了“强台风”一词,而增加了“强热带风暴”一词,并修改了定义。又如我国煤层划分中曾有“硬煤”(hard coal)与“软煤”之分。前者指无烟煤,后者指烟煤。但国际煤层分类法中无“软煤”,而“硬煤”指无烟煤与烟煤的统称。我国也按国际分类而取消了“软煤”的定名。此外,人名的译名协调按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制定的原则协调统一,即“名从主人,尊重规范(按新华社译名手册),约定俗成,副科服从主科”的原则。涉及地名的术语按全国地名委员会的译名规定协调统一。通过这些原则,较好地处理了国际性问题,以更好地发挥科技术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以上是审定术语工作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的一些基本原则。当然,一个术语是不可能同时具备上述所有特性的,而是要把握住它的主要特点,分清主次,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因词制宜”地给术语以准确定位,使术语形成最优化结构。以上讨论了一些审定术语时应遵循的一些普遍定名原则问题。这些定名原则既体现了符号的一般性质、作用和功能,也符合科技领域对术语的特殊要求,因而在术语规范化中得到广泛应用。依照这些定名原则审定术语,更有利于发挥术语的基本功能,在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统一科技术语是一个国家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之一。当前,审定与统一我国科技术语,对于“四化”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我国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与统一工作,首先就应研究什么是术语(term),术语有哪些特性。近年来我国已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1-23〕,我们这里也想就此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术语”一词的定义对于什么是术语,说法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从语言学角度和从术语学角度两个方面对术语一词进行定义.从语言学角度对术语进行的解释有:1.术语是“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24〕。2.“术语是科学技术中的特殊用语,属于行业语的范畴”〔25〕。3.术语“指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有专门意义的词项”〔26〕。4.术语是“在专业语言中具有精确的单一意义的词,即使出现在习惯用语中,也与其专业方面的用法相同”〔27〕。5.“术语是某一特定专业中使用的单义词,即使出现在其他专业的用语中或日常语言中,它基本上仍能保持其专业意义”〔18〕。6.“术语是词,它在专业与科学领域中用作具有一定意义的系统地约束的标记”〔27〕从术语学角度对术语一词进行的定义有:1.“所谓术语在本质上就是索绪尔(F.de Saussure)所定义的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的语言统一体”〔28〕。2.术语“为精确表达概念和表明特定对象而形成(采纳、借用等)的专用(科学、技术等)语言的词或词组”〔27〕。3.术语为“一致的、列举的专门名词或有一定结构的(分类学的)可定义名词,并毫无歧义地表达一个概念”〔27〕。4.术语为“精确地指明一个特殊科学概念的词或词组”〔27〕。5.术语是“表示一个概念的单词或词组”〔27〕。6.术语就是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某一学科),为标示一个特定的专门的概念而确定的一个单词或词组(一般术语和复合术语)”〔1〕。7.“科学技术术语是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语言符号”〔2〕。8.“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16〕。9.“术语系由能指与所指组成的语言符号”〔28〕。10.“术语是概念的名称”〔29〕。以上列举的这些定义或解释,对什么是术语,从语言特性或科学内涵角度做了阐述,它们彼此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虽然有的不见得贴切,如认为“精确地表达概念”,则不符实际,但都可称之为一家之谈。我们认为,根据术语学理论,术语则是给概念订的名,所以术语一词的中文简明表达应为:术语是概念的命名。二.术语一词的公式表达加拿大术语学家隆多(Gay Rondeau)教授在其所著《术语学概论》〔28〕一书中,把术语与名称、概念间关系用一公式表达,即:就是说术语是与概念和名称两者有关的词。用上述表达式可以把术语与概念和名称三方面形象地表示出来。但正如苏联科学院科技术语委员会主席西弗洛夫(V.V.Siforov)教授指出的,这一表达会产生歧义,可能会使人误解为是一个商,即术语等于名称被概念除。也会使人误解为术语与概念成反比。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我们仿照数学上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对上述表达式做些修改,提出如下形式:T=D(N)即术语T等于由概念N确定的名称D。三.关于术语的特性术语具有哪些特性?以什么标准来审定术语?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已开展不少研究,我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名词审定细则对此亦有论述,但这些文献见解不尽相同〔1,4,5,12,21,28〕。我们认为我国科技术语的订名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单义性、简明性、中文特性和国际性;在审定科技术语时,还要考虑其现实性。1.科学性就是从科学概念出发,准确反映所指事物特征,根据概念的全部特征来掌握事物的内涵,借以做出确切的定义和订出“名符其义”的术语。在我国浩如烟海的科技术语中,无论是由我国自己创造的术语如石油、火箭、印刷、天于、地支、二十四节气等,还是意译外国的科技术语,如激光、衍射、电视、电脑等,大都从“名符其义”出发,即从其本身科学概念出发,也就是从其科学性出发,来订名的。科学性这一条是科技术语订名的总原则,在订新的术语名和审定旧的术语时,都应认真贯彻这一条。2.系统性就是在一个学科、以至相关领域中,术语不是孤立的、随机的,而是一个合乎分类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说术语的系统性包括三个方面:(1)学科概念体系,即分类框架;(2)术语订名的逻辑相关性;(3)术语的构词能力。每个学科在收词、审定和公布时,都应首先注意到术语的分类框架问题,否则就不好确定所收的词是不是基本词和是否收得全面〔30〕。而且如分类不当的话,可能会导致各部分收词重复,以及有的术语不知放在哪部分为好等问题。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分五个专业组收词:即:第一组通信及电子系统;第二组电子元件、材料与仪器;第三组电子物理与器件;第四组电子学基础理论;第五组共用技术与交叉、边缘科学。这样分类虽也能覆盖全部电子学术语领域,但我们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性不够强,未按学科概念体系来分;二是各部分术语有重复,不便统一安排。鉴于此,我们建议电子学名词术语应按从基础理论到元、器件与材料、工艺,再到整机、应用,这样的顺序适当划分和编排各子学科,并按相关概念排列各子学科中的术语。3.单义性就是术语是单一的、专用的,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概念只能有一个专门固定的术语,即“一词一义”,这样才能确切表达意思,避免发生歧义。以前国民党时期度量衡局把长度、重量和面积单位都叫公分,就是违反术语单义性的明显例子〔31〕。但有些时候要求各学科的所有术语都一词一义是难能做到的,必要时可允许同一概念在不同学科有不同术语。例如高分子、大分子;电势、电位;电子计算机、电脑;淬火、猝灭等。这样做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精神,不但不影响统一,而且有利于统一,否则硬性规定各学科都叫一个术语很难行得通,倒不利于术语统一和审定的术语的权威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37委员会秘书加林斯基(Ch.Galinsky)先生亦主张这样〔32〕。4.简明性是指术语简单明了,尽可能简短,但又不应简化到人们不好看懂。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术语的订名上很注意这点,真是“一词之立,旬月踌躇”。如熵、点阵、阻尼、电话等术语就是范例。在这个意义下,我们认为半导体中的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简化订为崩越二极管为好,俘获等离子雪崩触发渡越二极管简化订为俘越二极管为好,场效应晶体管宜简化订为场效晶体管或场效管,因为这样简化也很清楚明了。而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则不宜简化为金氧半,因为不易被人理解,且易误解。5.中文特性是指术语订名要体现汉语表意文字特点,要“望文生义”,一看有中国味〔20〕。而且符合汉字发展规律。要采用通用汉字,不要用生僻字和造新字。基于此,我们认为“激光”这个术语就比“莱塞”好,“电话”就比“德律风”好,“化学”比“舍密”好,“电动机”比“马达”好,“电子管”比“真空管”好,“收音机”比“无线电”好。现代通用汉字已能完全表达各种科学概念、承载各种科学信息,没有必要造新字,否则汉字不是愈来愈简化,而是愈来愈多、愈复杂,增加使用者的负担,不利于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现代汉语多向双音节词发展,术语订名时也要充分发挥这一点。如“彩色电视机”这一术语,有趋势变成“彩电”,“电子计算机”被“电脑”代替(或并存),“用户电报”(电报挂号)变为“电传”等。6.国际性就是指术语订名要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的术语和符号,由中文译成的外文要与外文术语的本来概念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发展我国科学事业和发展国际贸易。这里我们想特别强调一点,就是有些国际上通行的缩略语,我们可直接采用来作为我国科技术语,勿需一定要订成复杂的汉名(有的很不好定名)。如D NA(脱氧核糖核酸),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T(计算机断层成像),CAD(计算机辅助设计),BASIC(语言),FORTRAN(语言)等。为了避免有人不认识,可在文章开头处括号注出其中文全名,以后就直接用缩写词。当然,这样的缩写术语不宜太多,只应选用一些用途广泛的,否则会违背我国科技术语订名的其他特性,而难被人们所接受。7.在审定现有的科技术语时,除了应考虑上面几项术语应具有的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它的现实性,即考虑其使用情况。如该术语确属“名不符义”,而又使用时间不长、范围不广,则可按上述几点对其“正名”,重新订出新名。而如该术语虽不太“名符其义”,但已使用很久,应用范围很广,大家都已用惯了,即已“约定俗成”了,则应继续延用,而不宜轻易改动,否则会不利统一、引起新的混乱。“熊猫”、“机器人”、“机械运动”等术语就属此例。当今信息时代新概念层出不穷,为概念订名的术语也会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术语的特性和术语的审定,都要不断地深入、发展和提高。所以我们认为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术语及其特性问题,即要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来探索术语学中的问题,从而使我国术语学研究不断开拓前进,越来越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术语的数量与日俱增。在众多的科技术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科技术语构成一个概念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属—种关系”,有上位概念术语、下位概念术语等。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科技术语也可以构成一个概念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整体—部分关系”,有整体概念术语、部分概念术语等。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根据术语语义的异同,存在着单义术语、多义术语、多源术语、同义术语、等价术语;根据术语语音的异同,存在着同音术语;根据术语字形的异同,存在着异形术语、缩略术语;根据术语与其它语言的关系,存在着借用术语;此外,术语还存在着地域分歧、译音、转写、科学单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与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现代术语学应该认真地研究并切实地解决的。本文不打算从逻辑学和本体论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于与语言学有关的术语之间的某些关系,作一个初步的分析,供有志于研究这些问题的同志们参考。^^一、单义术语只代表一个概念的术语叫单义术语(monosemous term)。在某一语言中,如果一个术语只代表一个概念,而这一个概念反过来也只能用这一个术语来表示,那么,这种单义术语就叫做绝对单义术语(absolutely monosemous term)。例如,汉语的“北极星”是一个单义术语,因为它只能代表北极星这个概念。但它不是一个绝对单义术语,因为在汉语中,北极星这个概念还可以用术语“勾陈一”或“小熊α”来表示。又如,汉语的“处暑”是一个绝对单义术语,因为它只代表二十四节气中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时开始的这个特定的节气,而这个特定的节气也只用“处暑”这个术语来表示。再如,汉语的“实数”也是一个绝对单义术语,因为它只代表某个数,这个数可以在固定基数数制里表示为一个有限的或无限的数,而具有这种性质的数也只用“实数”这个术语来表示。术语学要求术语具有单义性,因此,单义性就成为了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一个追求目标。然而,在实际上,即使是命名时已获得绝对单义性的术语,在其使用过程中也往往会得到一些附加的含义,而逐渐改变其单义性。所以,术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就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二、多义术语如果一个术语可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又有某种语义上的联系,那么,这个术语就叫做多义术语(polysemous term)。多义术语可以出现于同一个概念系统之中,也可以出现于不同的概念系统之中,由多义术语所表示的若干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有时往往难于察觉,需要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研究。概念属于内容方面,术语属于表达方面,因此,多义术语可图示如下:例如,英语的head可表示“头(动物的躯体)”和“柄(工具的一部分)”。法语的tête可表示作为动物躯体一部分的“头”和作为物体一部分的“头”(如螺钉的“头”或床的“头”)。俄语的голова可表示“人的头”和用具的“头部”。它们都是多义术语。有时多义术语可以表示许多概念。例如,英语的carrier这个术语至少就代表着如下十二个概念:1.载波;2.承载子,承载形;3.载体;4.载流子;5.载波频率,基频;6.运载工具,搬运车;7.航空母舰;8.载架;9.带基因者;10.带病体;11.鸡心夹头;12.带菌者。处于不同概念体系中的多义术语,可根据其概念体系或所属学科的不同来区分其意义的差异。例如,英语的bridge这个术语,在建筑学中表示“桥”,在音乐中表示弦乐器上“琴马”,在牙科学中表示“齿桥”。概念体系不同,多义术语的含义各不一样,还不至于造成科学交流的困难。但是,就是在同一学科的同一术语系统中,有时还会存在多义术语,这就会造成科学交流的困难。在术语规范化中,这种多义术语是要尽力避免的,为此,必须进行多义术语的分离。例如,在ISO-2382《数据处理词汇》中,“并行操作”(parallel operation)这个术语代表如下两个不同的概念:1.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两个或多个操作的一种处理方式;2.在同一瞬间出现两个或多个操作的一种处理方式。在同一个关于数据处理的概念系统中,出现这种多义术语是不容许的。因此,ISO-2382国际标准针对这种情况作了多义术语的分离工作,把表示第一个概念的操作叫做“共行操作”(concurrent operation),把表示第二个概念的操作叫做“同时操作”(simultaneous operation),而把“并行操作”这个术语,用于表达下述概念:“在单个设备中,共行地完成几个操作的一种操作方式;或者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中,共行地或同时地完成几个操作的一种处理方式”。这样,便把“并行操作”这一个多义术语,分离为“共行操作”、“同时操作”、“并行操作”三个术语,使用时不会产生混淆。在术语工作中,多义术语的分离是十分重要的,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多义术语所表示的几个概念之间总是有一定联系的。如果这几个概念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那就不是多义术语,而是几个不同的同音术语了。例如,汉语中的“复数”这个术语,在语言学中是表示一个以上的数的语法范畴,当所指对象超过一个时,就用复数。但是,在数学中,汉语的“复数”却是表示由有序的一对实数组成的数,可书写成a+bi的形式,其中,a和b是实数,i2=-1。在“复数”这个术语所表示的这两个概念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因此,“复数”不是一个多义术语,而是两个含义各不相同的、没有联系的同音术语。多义术语与同音术语有时并不太容易区分。有些在一般人看来根本没有联系的概念,在专门研究词源学的专家看来,说不定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不过,在术语工作中,我们一般并没有必要追溯到词源,词源学上的根据,只能作为术语工作的参考,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术语的当前意义。^^三、多源术语在对两种语言中的术语进行翻译时,原语中的不同术语,可能会被译为同一个形式的术语,这样,译语中的这个术语,是来源于原语中的多个术语的,它具有多个来源,叫做多源术语(multiple-original term)。当把英语术语译成中文术语时,往往会在中文中产生多源术语。例如,“比例因子”这个中文术语,来源于两个英语术语scale factor和scaling factor,因此,它是一个多源术语。在数据处理这一专业领域内,其含义是“在取比例尺中被用做乘数的数。1/1000这个比例因子,可用于将数值856、432、-95和-182压缩在-1到+1范围内”。又如,“逻辑移位”这个中文术语,来源于两个英语术语logical shift和logic shift,因此,它也是一个多源术语。在数据处理这一专业领域内,其含义是“对于一个计算机字的所有字符都同样对待的一种移位”。有时,一个中文术语可能会有两个以上的英文来源。例如,“操作码部分”这个中文术语,来源于三个英语术语:operation part,operator part和function part。在数据处理这一专业领域内,其含义是“指令的一部分,通常它只包含要执行的操作的显式说明”。多源术语可能会导致多义术语。例如,“数字的”这个中文术语,来源于三个英语术语:numeric,numerical和digital。前两个英语术语的含义是“指用数表示的数据或物理量的一种属性”,而后一个英语术语的含义则是“指数字或者用数字表示的数据或者物理量的一种属性”。这样,“数字的”这个中文的多源术语便成了多义术语。为了分离这个多义术语,有人建议把前两个英语术语译为“数值的”,只把后一个英语术语才译为“数字的”。多源术语还可能导致同音术语。尤其是当把不同学科的英语术语译成中文时,由于学科之间没有彼此协调,不同的英语术语在不同的学科中,可能会被译成同样形式的中文术语,而这两个英语术语在概念上并无联系,这样,就导致了同音术语。例如,“复数”这个中文术语,在语言学中来自英语术语plural,在数学中来自英语术语complex number,这两个英语术语在概念上没有丝毫的联系,因此,“复数”这个多源术语就变成了同音术语。在术语规范化工作中,为了避免多源术语导致同音术语,要提倡在不同学科的术语之间进行协调。^^四、同义术语在同一语言中,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术语表示同一个概念,那么,这些术语就叫做同义术语(synonymous term)。例如,“食盐”和“氯化钠”这两个术语,都是表示一个氯原子和一个钠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它们是同义术语。在一定的专业领域中,同义术语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都是可以彼此替换的。例如,在数据处理术语中,“作业流”(job stream)、“输入流”(input stream)和“运行流,(run stream)这三个术语,都是表示“提交给操作系统的待执行的作业或部分作业的表示序列”,它们在数据处理专业的文章中,是可以彼此替换的。有的同义术语有使用地区的差别。例如,英语中的“span”各“range”这两个数据处理术语,中文都可译为“变化范围”,它们的含义都是“一个量或函数可取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但是,range这个术语用于澳大利亚,而其它说英语的地区则用span。这是同义术语使用时的地域差异。同义术语过多,往往会导致术语使用的混乱,因此,在术语工作中,要认真研究同义术语,在表示同一概念的各个同义术语之间进行比较,选取最好的一个作为标准术语,其它同义术语,根据用户对它们的使用态度分别进行处理。例如,在ISO-2382《数据处理词汇》中,“双稳触发电路”(bistable trigger circuit)、“双稳电路”(bistable circuit)、“双稳触发器”(bistabletrigger)和“触发器”(flip-flop)等术语是同义术语,它们都表示具有两个稳态的触发电路,其中,flip-flop这个术语,在美国用作双稳电路,而在英国则用作单稳电路,为了避免混淆,ISO-2382国际标准规定“在任何意义上都强烈反对使用它”,而bistable trigger这个术语,在字面上并未强调“电路”,术语的字面含义不太明确,ISO-2382国际标准规定“反对使用”这个术语。导致同义术语产生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而误造术语,对于这种术语,在术语规范工作中应予取缔。2.由于不同的学派、学科分支以及不同的厂家的标新立异,使得同一个概念用不同的术语来称谓它。3.由于标准化工作没有做好,对于新产生的同义术语未能及时处理。4.由于某些翻译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未经深思熟虑而随便生造术语。术语工作者应仔细地注意这些因素,尽量做到同样一个概念只用同样一个术语来表达,这对于科技交流是大有好处的。如果在一定的专业领域中,某些同义术语只能在一些上下文环境中彼此替换,而在另外一些上下文环境中不能彼此替换,则这样的同义术语叫做准同义术语。例如,在英语中,relation和relationship这两个术语,其含义都是表示“关系”,但前者多用于描述事件,而后者多用于描述状态,它们出现的上下文环境不尽相同,因而它们是准同义术语。又如,英语中的solenoid(螺线圈)和coil(线圈),法语中的baque(环)和anneau(圆圈),俄语中的АМОРТНВАТОР(减衰器)和ВУΦЕР(缓冲器)都是准同义术语。有时,由于术语的使用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往往会把一些并非真正的同义术语误认为同义术语,这样的术语叫做假同义术语。例如,在英语中,有人常把elasticity与plasticity这两个术语误认为同义术语,其实,前者指“弹性”,后者指“塑性”,其物理含义是大相径庭的,因此,它们是假同义术语。在研究同义术语时,应该注意排除假同义术语,不要让它们扰乱了研究者的视线。^^五、等价术语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之间表示同一概念的术语叫等价术语(equivalent term),不同语言之间的等价术语,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完全重合的。同义术语仅用于描述同一语言内的术语,而等价术语则用于描述不同语言之间的术语。例如,汉语的“操作系统”及英语的“operational system”这两个术语,都是表示“控制计算机程序的软件,其功能包括作业调度、排错、输入输出控制、会计、编译、存储分配、数据管理以及有关的服务性操作”,它们是分布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表示同一概念的术语,因而它们是等价术语。又如,汉语的“流程图”、英语的“flowchart”、德语的“Flussdiagramm”这三个术语,都是表示“对某一问题的限定、分析或解法的图形表示;在这种表示图中,用符号来代表操作、数据、流向、设备等等”。它们是分布于汉语、英语和德语中表示同一概念的术语,因而它们是等价术语。在日常语言中,处于不同语言之中的完全等价的词语是很少的。由于各语言系统内各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对应语言成分很难完全等价。例如,法语的mouton与英语的sheep并不完全等价,法语的mouton既可以指“羊”,又可以指“羊肉”,而英语的sheep只能指“羊”,英语中的“羊肉”这一概念,则用mutton来表示。由此可见,法语mouton一词在法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与英语的sheep一词在英语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并不一样。在专业术语中,由于标准化工作的效果,却存在着大量的等价术语。这些等价术语的存在,是术语能够执行其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保证。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不同语言之间表示同一概念的术语的等价性,历来是术语标准化追求的目标之一。不同语言中的术语是否等价,主要根据它们在各语言术语系统中的定义来判定。定义是判定术语等价性的最有效的手段。例如,英语的programming这一术语,在汉语中译为“程序设计”,但汉语的“程序设计”从字面含义来看,却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解释为偏正结构,“程序”是修饰语,“设计”是中心语,其字面含义是“程序的设计”,另一种是解释为主谓结构,“程序”是主语,“设计”是谓语,其字面含义是“程序被设计”,仅只从字面含义来判断,很难决定汉语的“程序设计”与英语的programming是不是完全等价。但是,根据这两个术语的定义,它们都表示“程序的设计、书写与调试”,可知汉语的“程序设计”这一术语,按定义应该是“程序的设计”,而不是“程序被设计”,从而可判断这两个术语是等价术语。^^六、同音术语如果一个术语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而且这些概念之间在语义上没有相互联系,那么,这个术语就是同音术语(homonymous term)。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术语,而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术语,只不过因为语音外壳相同,看起来貌似一个术语而已。同音术语可图示如下:内容A,B,C各不相同,在语义上也没有联系,但它们具有相同的表达形式X。至于如何来解释“语义上没有相互联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所谓“语义上没有相互联系”,就是在词源上没有共同的来源;有的学者则认为,所谓“语义上没有相互联系”,就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当前使用语言的人们的头脑中已不复存在,并不一定要考虑词源。在不同专业领域中的同音术语,造成的交际障碍并不严重,它们的具体含义可以由上下文来判断,一般不会引起误解。例如,英语中的bark是同音术语,它有如下的含义:1.树皮;2.狗吠,狐叫;3.三桅帆船。这些含义之间在语义上没有相互联系,它们的使用领域也各不相同,不会造成交际上的严重障碍。在印欧语中,同音术语可分为同音同形异义术语和同音异形异义术语两种。例如,英语的arm可指“上肢”,亦可指“枪支”,法语的grève可指“河流的沙滩”,亦可指“罢工”,俄语的кпюч可指“键”,亦可指“源泉”,它们都是同音同形异义术语;英语中的sun(太阳)和son(儿子),法语中的mer(海洋)和mère(母亲),俄语中的лут(草地)和лук(弓),则是同音异形异义术语。此外,在印欧语言的术语中,还有一种同形异音异义术语,在ISO/DIS 704国际标准中,也被算为一种特殊的同音术语。例如,英语的tear(泪,发音为[ti])和tear(撕开,发音为[tε]),法语的fils(纱线,发音为[fil])和fils(子孙后代,发音为[fis]),俄语的ЗАМОК(锁,键,重音在第二个音节)和зАМОК(城堡,重音在第一个音节),这些术语在各自的语言中,词形相同,但发音不同,意义也不同。严格地说,这类同音术语只能算为同形术语,而不能算为确切意义上的同音术语,因为它们的发音并不完全相同。在汉语中,同音术语与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同音汉字的大量存在,许多同音术语仅只是发音相同而字形往往不同。例如,“公式”、“公事”、“攻势”、“工事”,其发音都是gōngshì,而字形则各不相同,这很象印欧语言中的同音异形异义术语。^^七、异形术语在汉语中,如果一个术语由形状不同的汉字表示,这种术语就叫做异形术语(hetero geneous term)。异形术语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同义术语。例如,“日食”和“日蚀”,其读音都是rìshi,其含义都是表示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太阳光被月球挡住的天文现象。“角色”和“脚色”,其读音都是juésè,其含义都是表示戏剧或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栏杆”、“栏干”和“阑干”,其读音都是lángān,其含义都是表示用竹、木、金属或石头制成的栏档的器物。“筹码”和“筹马”,其读音都是chóumǎ,其含义都是表示记数和进行运算的工具。“帐篷”和“帐棚”,其读音都是zhàngpéng,其含义都是表示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的器物。这种异形术语不能算为同音术语,因为它们虽然发音相同,但它们的含义并没有什么不同。由于这种异形术语表示的概念相同,我们把它们仍然算为同义术语。异形术语与一般的同义术语的区别在于:同义术语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术语,而异形术语则是书写形式不同的一个术语。异形术语的规范化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在术语工作中,要提倡科技工作者尽量使用比较合理的术语形式和普遍通用的术语形式;编辑人员在审稿时,要尽量做到在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本书中尽量不使用异形术语,使术语的使用前后一致。印欧语言中也有类似于汉语中的这种异形术语存在。例如,“布尔运算”英文可写为Boolean operation,也可写为boolean operation,前者用大写的B开头,后者用小写的b开头。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目前,在美国一般使用大写的B开头,在英国一般使用小写的b开头,也出现分化的倾向。^^八、术语的地域分歧由于使用的地域不同,术语常常会发生分歧。例如,“程序”这个术语,美国为program,英国则为programme。“流程图”这个术语,英国为flowchart,美国则有人用flow diagram。“开关点”这个术语,英国为switchpoint,美国则可用switch。“下推存储器”这个术语,美国为pushdown storage,英国则为pushdown store。在美国南部各州,“抽点打印程序”(snapshot program)这个术语,可叫做“抽点示踪程序”(snapshot trace program)。在中文术语中,由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许多术语与大陆不同,术语的地域分歧也很明显。特别是在一些新学科(如计算机科学这样的学科)中,这种地域分歧是十分严重的。例如,英语的accumulator,香港为“集数器”,台湾为“累数器”,大陆为“累加器”;英语的byte,香港为“数元组”,台湾为“拜”,大陆为“字节”;英语的jump,香港为“跃离”,台湾为“跳跃”,大陆为“转移”;英语的operand,香港为“运算元”,台湾为“运算数”,大陆为“操作数”;英语的peripherals,香港为“周边机”,台湾为“周边设备”,大陆为“外围设备”。有些术语,台湾和香港是一致的,而与大陆的术语则有差别。例如,英语的disk,港台均为“磁碟”,而大陆为“磁盘”;英语的flag,港台均为“旗志”,而大陆为“标记”;英语的memory,港台均为“记忆”,而大陆为“存储”;英语的program,港台均为“程式”,而大陆为“程序”;英语的software,港台均为“软体”,而大陆为“软件”;英语的subroutine,港台均为“副程式”,而大陆为“子程序”。这种术语的地域分歧,将会给科技交流和信息传递带来不便。在术语规范化工作中,也要逐步创造条件,通过学术交流,以期得到协调和达到统一。^^九、缩略术语顺应人们想用简易手段来表达复杂概念的愿望,把已有的术语加以缩短、简化,便得到缩略术语(abbreviated term)。缩略术语的大量出现,并且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是现代术语发展中的一种带普遍性的倾向。术语缩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首字母缩略法:取拼音文字表示的词组型术语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来构成缩略术语。例如,laser(莱塞)是英语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首字母缩写;ADP(自动数据处理)是英语Automatic Data Processing的首字母缩写;MT(机器翻译)是英语Machine Translation的首字母缩写;GB(国家标准)是汉语拼音Guójiá Biāozhǔn的首字母缩写。2.截减法:截取某个术语的一个或几个音节来构成缩略术语。主要的截减方式有:i.截减原术语的前部,留下后部:例如,bus(公共汽车)是英语autobus的截减缩写,car(小汽车)是英语autocar的截减缩写。ii.截减原术语的后部,留下前部:例如,CAN(作废字符)是英语cancel character的截减缩写,ENQ(询问字符)是英语enquiry character的截减缩写。iii.截减原术语的中间部分,留下首尾部分:例如,Dr(医生,博士)是英语Doctor的截减缩写;Sté(公司)是法语Societé的截减缩写。iv.保留原术语的首、中、尾各一个字母:例如,Fbg(市郊)是法语Faubourg的截减术语;Cpt(现金)是法语Comptant的截减缩写。3.混成法:用词组型术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残缺成分构成缩略术语。又分下面两种类型:i.取词的首音节混合:例如,COMECON(经互会)是英语council for mutual economic as sistance的混成缩写;sysgen(系统生成)是英语system generation的混成缩写。在汉语术语中,通常取构成词组型术语的各个单词的第一个汉字用混成法来构成缩略术语,这是汉语缩略术语构成的一种主要方法。例如,“机译”是汉语“机器翻译”的混成法缩写;“文改”是汉语“文字改革”的混成法缩写;“数理化”是汉语“数学、物理、化学”的混成法缩写。ii.取词组型术语中不同单词的词首和词尾混合:例如,pulsar(脉冲星)是英语pulse stellar中的pulse的词首和stellar中的词尾混合而成的;quasar(类星射电源)是英语quasi stellar中的quasi的词首和stellar中的词尾混合而成的;transistor(晶体管)是英语transfer resistor中的transfer的词首和resistor的词尾混合而成的。缩略术语本来是为了在科技交流中省时省力而产生的,但是,它的急剧增长,出现了大量的同形缩略术语,反而给科技交流带来不便。例如,仅在电子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英文缩写术语中,ST这个缩写术语可以表示如下39个不同的术语:Sawtooth(锯齿)、Schmitt Trigger(施密特触发器)、Sealed Tube(密封管)、Select Time(选择时间)、Shock Test(震动试验)、Shock Tester(震动试验机)、Short Ton(短吨,即907公斤)、Side Track(侧线,旁路)、Sidereal Time(恒星时)、Silicon Target(硅靶)、Single Throw(单掷开关)、Skin Track(雷达跟踪)、Sound Talkie(有声电影)、Sound Tape(声带)、Sound Telegraph(音频电极)、Sound Track(声迹)、Sound Trap(声阱)、Sounding Tube(测探管)、Special Tools(标准工具)、Standard Temperature(标准气温)、Standard Time(标准时间)、Standard Tube(普通电子管)、Star Tracker(恒星跟踪器)、Start Time(启动时间)、Starter(启动装置)、Static Thrust(静推力)、Steam(蒸汽)、Steam Trap(汽阱)、Steel Truss(钢桁架)、Stokes(沱,动力黏度单位,1沱=1平方厘米/秒)、Storage Tube(储存管)、Store(存储器)、Straight(直线)、Stratus(层云)、Studio-to-Transmitter Link(演播室到发射机间的传输线)、Summer Time(夏令时)、Supply and Transport(供应与运输)、Surface Transport(地面运输)、System Test(系统试验)。在这种情况下,缩略术语的规范化就成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这是术语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十、借用术语为了表达来源于其它语言中的某些概念,可以把其它语言中的概念以及表达相应概念的术语都借用过来,这种术语就叫做借用术语(loaned term)。借用术语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把其它语言中的术语毫不改变地借来,作为本语言的术语。例如,英语的crèche(日间托儿所)借自法语crèche;西班牙语的leitmotiv(主题)借自德语的Leitmotiv;英语的lieder(歌曲)借自德语的Lieder;汉语的“大本营”借自日语的“大本营”。2.把其它语言中的术语在拼写法上作某些改变,再作为本语言的术语。例如,英语的leader(首领)来自西班牙语的lider;英语的meeting来自西班牙语的mitin;汉语的“雷达”来自英语的radar;汉语的“钾”来自英语的kalium;汉语的“铍”来自英语的beryllium;汉语的“山道年”来自英语的santonin;汉语的“热瓦普”来自维吾尔语的rawap;汉语的“胺”来自英语的amine。3.把其它语言中的某些术语在拼写法上作某些改变后,再加上本语言中的某些词语,构成本语言的术语。例如,汉语的“本生灯”来自英语的Bunsen burner,“本生”是音译,而灯则是burner的意译;汉语的“霓虹灯”来自英语的neon lamp,“霓虹”是neon的音译,“灯”是lamp的意译;汉语的“尼克酸”来自英语的nicotinic acid,“尼克”是nicotinic的音译,“酸”是acid的意译;汉语的“佩落碱”来自英语的pellotin,“佩落”是pellotin的音译,“碱”则是加上去的汉语词;汉语的“微安培”来自英语的microampere,“微”是micro的意译,“安培”则是ampere的音译。4.按字直译。按照外语原术语逐字翻译而成。例如,英语的Flood-ligut(泛光灯)是由德语Flutlicht(泛光灯)逐字直译而成的;法语的module lunaire(登月舱)是由英语的lunar module(登月舱)按字直译而成的;汉语的“盲肠”是由德语的Blinddarm(盲肠)按字直译而成的:Blind的意思是“盲”,Darm的意思是“肠”;汉语的“鸡眼”是由德语的Hühnerauge(鸡眼)按字直译而成的:Hühner的意思是“鸡”,Auge的意思是“眼睛”;汉语的“病灶”是由德语的Krankherd(病灶)按字直译而成的:Krank的意思是“病”,Herd的意思是“灶”。汉语中的借用术语进行音译时,由于同音汉字较多,常常会产生许多异形的借用术语。例如,英语的hysteria这个术语,译为汉语时有“歇斯底里、歇斯的里、歇斯迭里、歇斯替利、歇斯德理、歇斯台里、歇斯的里亚、协识脱离、比斯的里”等等各种书写形式,这样会造成术语使用的混乱,在术语规范工作中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十一、转写把一种字母表中的字符转换为另一种字母表中的字符的过程,叫做转写(translitera tion)。从原则上说,转写应该是字符之间一一对应的转换,也就是说,被转换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符,只能相应地转换为另一个字母表中的字符,这样,才能保证两个字母表之间能够进行完全的、无歧义的、可逆的转换。当转换字母表中的字符数目少于被转换字母表中的字符数目时,就必须使用双字母或其它的发音符号。这时,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随意的选择或者使用纯约定性的符号,应该尽量保持在语音学上的逻辑性。最普遍的转写是把基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莱字母等非拉丁系统的字符转写成拉丁字母的字符,这种转写叫做“罗马化”(romanization)。日语的假名字母用其它的字母表字符来标记,也是一种转写。逆转写(retransliteration)是转写的逆过程,在进行逆转写时,转写系统的规则被逆向地使用,以便把已经转写了的单词恢复到它原来的形式。^^十二、译音把给定语言中的发音用转换语言的符号系统标记出来的过程叫做译音(trancription)。译音必须根据转换语言中的正字法规则进行,因而译音并不是严格地可逆的。译音可用来转换所有的文字系统,特别是在非字母文字中,译音是一种适合的转换方法。用汉字标记外语的发音,就是属于译音。目前,主要是用译音的方法来处理外国人名、地名和部分科技术语,把它们用汉字表示出来。由于使用译音这种方法时,对于同样的外语读音,所选择的汉字常常因人而异,使得译音的结果很不统一,必须进行译名的协调工作。为了译音的规范化,我国编制了多种语言的汉字译音表。例如,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就附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语言与汉字的译音表。^^十三、科学单位在生产活动、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来进行计量的单位,叫做科学单位(scientific units)。例如,用于计量长度的“米”,用于计量电灯功率的“瓦”,用于计量噪声声压级的“分贝”,用于计量金刚石质量的“克拉”等。科学单位是一种特殊的术语,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是米制,正逐渐采用国际单位制。1984年,我国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我国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我国在人民生活中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可以延续使用到1990年,1990年底以前要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国际单位制是在米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位制,其国际简称为SI.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7个:1.“米”: 长度单位,单位符号为m.2.“千克”: 质量单位,单位符号为kg.3.“秒”: 时间单位,单位符号为s.4.“安培”: 电流单位,单位符号为A.5.“开尔文”: 热力学温度单位,单位符号为K.6.“摩尔”: 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符号为mol.7.“坎德拉”: 发光强度单位,单位符号为cd.由这些基本单位可以得到许多导出单位。例如,由基本单位“米”可得到导出单位“平方米”来表示面积,由基本单位“米”和“秒”可得到导出单位“米每秒”来表示速度,再由这个导出单位“米每秒”和基本单位“秒”可得到又一个导出单位“米每二次平方秒”来表示加速度。导出单位的中文名称的读法应与其国际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出现几个单位,“每”字只出现一次。例如,比热容单位的国际符号是J/(kg.K),其单位名称应读为“焦耳每千克开尔文”,不能读为“每千克开尔文焦耳”或“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国际单位制还包括国际单位词头和国际单位的十进制倍数与分数单位。国际单位词头规定了各个词头的名称和符号。例如,mega的中文名称为“兆”,符号为M,kilo的中文名称为“千”,符号为k,milli的中文名称为“毫”,符号为m,micro的中文名称为“微”,符号为μ,等等。国际单位的十制倍数与分数单位,由国际单位词头加国际单位构成,质量的单位由国际单位词头加“克”(符号是g)构成。例如,十进制倍数“千克”由国际单位词头“千”加“克”构成,分数单位“毫克”由国际单位词头“毫”加“克”构成。从上所述可以看出,科技术语的研究与语言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一、科技术语的汉字学基础汉字、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古老文明的瑰宝,是东方灿烂文化的象征,这一优秀文字善于表达深邃的哲理概念。远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著述与论坛中留下了精辟记载;善于表达或发掘深沉细腻的情感,历代诗词歌赋中,蕴藏着生动的蓄意和叙情;善于记述和传播精确微妙的知识内容,浩如湮海的古籍中记载有大量而丰富的古代科学技术知识,显示着中国古代学者们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内涵。根据西安附近发掘西周古都镐京出土文物判定,中国文字始于黄帝时代(距今4500-5000年)〔1〕。关于汉字起源与演变的研究,有着光荣的传统,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古代称之为“小学”,清代末称之为“文字学”;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称之为“汉字学”。其分类有历史汉字学、现代汉字学以及外族汉字学三大类。现代汉字学主要研究汉字学系列、汉语、汉字的形、音、义,汉字计量、汉字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编码,传声技术以及汉字的信息值等〔2〕。现代科技术语虽然系应用术语学的独立分支,而从学科体系来说,应归属于现代汉字学系列之中。这就是说,研究我国科技术语,包括翻译活动中的术语创译法,都要建立在汉字学的基本知识之上,确切反映所指事物内涵,才能做到信、达、雅的高标准。这正是我国术语及其翻译的优良传统所在。众所周知,相当一部分科技术语源于翻译活动,我国翻译活动,最早始于西周,秦代出期现了最早的翻译机构——译场〔3〕;汉代佛经传入中国,翻译事业大兴。桓灵之世就有著名翻译家安世高、支,东吴的支谦、西晋的竺法护等〔4〕都可说是精通古汉语,几乎都可称之为六朝的文学大家〔4〕;唐代达到繁盛时期,以玄奘(602-664)之《大唐西域记》为代表。他们训释清晰,用字巧妙,充分反映出所指概念的内涵,达到比较高超的翻译水平。明代徐光启(1562-1633)在翻译《几何原本》时,以他文采素质,根据原文含意,释订出反映数学的一套汉字数学名词,至今尚在沿用,诸如:点、线、面、直角、钝角、锐角、多边形、四边形等;此外,李之藻(1565-1670)、徐寿(1818-1884),李善兰(1810-1882),华蘅芳(1823-1902)等〔5〕,他们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以及应用科学方面,以他们高超的中国古汉语、古文字学的素养,按照汉语、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借助外国汉学家的口述(他们之中,几乎都不懂外语),确切地译定出我国早期,表达古代科学内涵的科技术语,有许多术语还是创译而延续至今。试举几个例子,以作探讨。“化学”一词的翻译,据科学史专家们的考证〔6〕,最早源于阿拉伯语al-kimiya,而语源却从中国炼金术传入,演变而成,阿拉伯语kim,从读音上很接近中国金字,al是阿拉伯语的冠词,因此,把al-kimiya,作为“金液学”,其语源来自中国金丹术衍生而成。中国炼金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逐渐转化欧洲语词Al-chimy,衍生法语Chimie,德语Chimie,英语Chemistry。1.关于“化学”一词的翻译和使用,早有袁翰青〔7〕教授、潘吉星教授〔6〕专文讨论,最早是在18世纪中叶,从欧洲,以译音方式传入,当时译为“舍密”,像1788年出版的《葛氏舍密》,1827年出版的《苏氏舍密》,而最有影响的要算是1857年出版的《舍密开宗》。而“化学”一词的翻译和使用据考证:大约在1857年英国汉学家伟烈力亚(Wylie Alexander,1815-1887)主编《六合丛谈》中正式使用,在这以前,英词传教士韦廉臣(Williamson,Alexander,1829-1890),在编纂《格物探原)中,曾试译汉语“化学”一词。相继才有《化学分原》(1872)《化学指南》(1873),到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和徐寿(1818-1884)翻译出版《化学鉴原》才更为普遍使用“化学”一词。过去一段时间内,国内有些学者误认为“化学”一词是由日本转译而来,这是应予以纠正的,从1967年日本学者坂口正男发表的《关于“舍密开宗”的化学命名法》一文中,明确地表明“化学”一词是由中国传入日本。2.“地质”一词也有同样的误传,众所周知欧洲文字“Geology”一词,最早来自于古希腊,中世纪的拉丁文为geologiam,欧洲文艺复兴时演变为geologia,都不是现代地质学的概念,18世纪出版的《英语词典》(1755年)中解释为“地球的总学说,地球的状态和性质的知识”;1779年瑞士学者索修尔(Horace Benedct de Saussure,1740-1799)在《阿尔卑斯山旅行记》一书中,首次使用“geology”一词来表达近代地质学的科学概念〔8〕。而汉字“地质”一词,据李鄂荣教授的考证〔9〕,认为是1852年英国伦敦会教士慕维廉(Muichead William,1822-1900),用汉文撰字的《地理全志》上,正式使用和创译。《地理全志》共为上下两编,下编第一卷,即为“地质论”,其中“地质志”一节,即为阐述地质学近代概念的篇章。文中写道:“察地之土分文、质、政三等……,所谓质者,即地质之意,系地球之形质、以至盘石……,地层的层系及其中所载生物草木之遗迹,海底之变迁等”。这之前都以地学,金石等代表地质学概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地质界一般都认为,汉字“地质”一词,源于1903年鲁迅以索子笔名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为来源,由于当时鲁迅是在日本留学,故而认为是从日本转译而来;1983年日本弘文堂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事典》中,“地质学”条目中,仍说:“把geology译为“地质学”是日本人箕作阮甫所创,这是应该纠正的;70年代末,一个日本代表团访华时,在一次有中国地质学史专家参加的座谈会上,一位日本学者曾表明汉字‘地质’一词是从中国引进,在1859年日本引进了《地理全志》一书,同时提及该书下编之“地质论”之“地质志”一节,并说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传播地质学知识起过启蒙作用。3.“植物”一词,古籍中早有出现,而代表近代植物学概念的术语,要首推1847年李善兰和韦廉臣编译的《植物学》〔10〕,这本书是很据英国植物学家林德莱(John Lindley,1799-1865)著《植物学纲要》(Element of Botany),最早把“Botany”创译为“植物学”。1867年才在日本翻刻,1875年译成日文,为日本所采用。在这以前日本学者将“Botanica”译成植学,诸如宇田川榕1835年发表的《植学启原》,1870年的《植学译签》以及1875年小野职悫的《植学浅解》等,在日本也有的学者把Botanica按音释译成“勃太尼加”,诸如1922年宇田川榕庵译成“菩多尼词经”〔11〕。4.“物理”一词,我国在公元前2世纪《淮南子·览冥训》中就出现有“物理”一词,文中说:“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向)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故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心意之论,不足以定是非”。晋代(265-420年)杨泉曾有《物理论》,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常以“物之至理”而论,明末清初方以智(1611-1671年)有《物理小识》一书;明代哲学家王阳明(1471-1528年)有格物致知之说,清代格致学,有包含物理学、化学之概括;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Jules·Aleni,1582-1649年)撰写《西学凡》一书时,把Physics,按音译译成汉语“费西伽”直到1900年才正式创译“物理学”一词〔12〕。值得提及的是1868年建立了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这在中国翻译史,特别是科技翻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据资料统计该馆从1868-1909年共翻译西方科技图书176种,创译了大量科技术语,广泛地传播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5〕。甲午战争后,清代学者掀起戊戌变法,研究西学形成热潮,维新派以严复(1853-1921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翻译西方论著,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上起了重要桥梁作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并创译了一批科技术语,给科技翻译建立起信、达、雅的原则,成为科技翻译的典范,至今仍奉为经典,广泛使用,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作用。辛亥革命前后,在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思潮中,科技翻译活动日趋增多,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实用科学各个领域,科技术语也就日趋增多。老一辈科学家汉字学知识丰富、深邃,根据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创译了一大批令人信服的科技术语,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也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启蒙与桥梁作用〔3.5〕。根据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许多近代科学技术知识、概念,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翻译引进而来,科技术语的审定,包括了翻译活动在内,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科技术语审定的历史,也是科技翻译活动中的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十分重视科技术语的规范与统一,在1950年初成立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截至60年代,已公布、出版各学科名词术语百余种,这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同时,也为新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创造了前题。1981-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关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报告,并任命了著名原子能物理学家钱三强为主任委员,其任务是:“确定工作方针,拟订全国自然科学名词统一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步骤;负责审定自然科学各学科名词术语的统一名称,并予以公布施行。”现已成立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40余个,并审定出版、公布各学科名词术语20余部。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几年的艰苦的工作,在以汉语为基础的科技术语审定方面,建立起具有独特汉字系统的术语审定、翻译、命名的原则和方法,丰富了应用术语学的理论基础,为建立以汉字为特征的术语学体系做出了努力〔13〕。新中国成立之后,坚持运用以汉字学、汉语语音学知识来命名、审定物理学名词的学者,应首推北京大学王竹溪教授,他根据汉字表意、表形的特点,汲取汉字、汉语的精华,几十年如一日审定、翻译了令人赞赏的大量物理学名词,成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掌握汉字、汉语知识的典范。把物理学名词译为汉语,这除了要准确表达物理学内容,还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大家易懂、易读、易记。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至今不能用本民族语言讲授物理学,相比之下,我国科学家把科学名词一一译成汉语并最后加以审定,实在是对中国科学的一大贡献,也是对汉语的一大贡献〔14〕。诸如“激光(laser)、衍射(diffraction)”等。显示出汉字表形、表意、指事、会意的特点,真使人“望文生意”。做到了根据事物本质特征及属性,从概念做出术语的定义,反映出代表所指事物的内涵概念和外延的综合。二、汉字、汉语及其术语的强大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趋增长,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21世纪经济发展集团化的趋势下,亚洲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东南亚经济圈正在形成过程中,严格来说这个地区共同文化遗产——汉字,将会显示出更强大的威力。全世界有文字的语言约150种〔15〕,其中有12种主要语言,占总人口的60%。根据语言谱系分析,现在地球上使用汉字、汉语的人口约为14亿之众,占世界54亿人口的26%,形成了广阔的汉语地区,有的学者称之为汉字文化圈,几乎与世界英语圈15亿人相当〔16〕。汉字也是唯一保存象形文字演化系列的文字系统,经历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的演化过程,具有6000-7000年的悠久历史。就是当代世界经济走向集团化的21世纪,汉字汉语同样更是璀璨辉煌、更具强大生命力。1991年在北京召开的“汉字是科学、易学、智能型国际性的优秀文字”学术座谈会上〔17〕,许多学者、知名人士发表的激动人心的讲演中,对汉字、汉语在世界上地位和影响,做了崇高的估价和远见卓识的展望。1.香港知名人士、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说:“汉字是汉文化的根,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同时在他受聘担任港事顾问前夕,他提出的第一条建言,“香港应当提倡学习中国的普通话。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汉字,可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18〕。2.汉字现代化研究所、北京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以及汉字汉语学家袁晓园教授在会上宣称:“21世纪将是汉语、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19〕。3.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说:“以前有人认为计算机是汉字、汉语的掘墓者、汉字是中国现代化的障碍,我们用自己的力量,汉字不仅输入计算机,而且速度比拉丁字母快”〔19〕。事实正像钱伟长教授所指,近年来从500多种汉字编码设计方案中,反映出汉字具有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解决了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的危机;事实表明,计算机汉字编码技术的应用,给科技术语检索,以及术语数据库的建立创造了优越的先决条件。(1)杭州大学外语系吴洁敏教授的突破性的成就——汉语节奏规律提出了系统地论证。他认为:“汉语节奏周期的三种组合模式——往复型、四环型和对立型”,并总结归纳出汉语有“音顿律、长短律、重轻律等7种节奏形式,认为“在一个语言链上套叠的节奏层次越多,形式越丰富,则声音越美”〔20〕。(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程贞一提出:“汉字、汉语特别适应于声音与计算机联络,因为汉字是单声调语言,比拼音语言中声段更具保真能力,语言信号可迅速地进行频谱分析;汉字形象千姿百态,具方形矩阵空间,蕴含各种不同的信息密度,有利于技术上模拟形辨别,进行信息输入与检索;汉字的逻辑结合与现代科学逻辑如出一辙,它在字形组合与构成科技术语和表达科技思想方面,具有多向发展的蘖生能力和无限的表现能力;在方法的选择上,可采用拼音法、拼形法、代码法等多种方法,加上汉字词汇没有形态变化,更适宜调汇编码,输入速率极高”〔21〕。实事证明: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不仅没有酿成汉字、汉语的衰落,汉字编码的优势,有力地否定了所谓“掘墓者”的论断。恰恰相反,拥有占世界四分之一强人口的汉字、汉语文化圈,更显着汉文化瑰宝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对世界文化圈的影响。汉字计算机编码的发明,是汉字和现代电子学结合的创举,许多专家说,“汉字进入信息时代,其意义不亚于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在这次国际性的优秀文字学术座谈会上,人大常委员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费孝通、雷洁琼、张友渔等参加了会议。会上日本石井勋博士以他三十年从教的实践,得出:日本幼儿用日语学习汉字“较日文假名易学”、“愈早学习汉字效果愈佳”的结论。在会上还披露:一部反映汉字科学性的《神奇的汉字》专题电视片(四集)已拍摄完成。此外,为了推动全国汉语汉字的理论研究,进一步阐述汉语汉字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由晓园语文与文化科技研究所和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在首都北京共同召开“汉语、汉字学术讨论会(1992.8.7-1992.8.9)。来自国内外83位专家学者就两大论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22〕:第一,关于汉语汉字特点的基本理论向题主要有:汉语与汉字的关系,汉语的功能,汉字的功能以及汉字的价值量问题;第二,关于汉字的发展前途主要包括:汉字发展的科学化,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汉字的心理、历史、政治等多学科研究,以及汉字的卫生学问题。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表意性优秀文字,历史最悠久,是建立在标识原理(logographic principle)之上。汉字本身形象如画,形意融合,可从直观形体上把握符号所标识的概念意义,可以说是以形见意,能诱发刺激人的思维,产生意念,更易激发其人的情趣,产生创造性思维;加之有象可征,有意可寻;易于形成人类认识过程的符号集群,给人提供完整认识事物、辨别事物,以及认识世界的建构模式〔23〕。中国科技术语自古以来,都是用来正确标识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生活各种概念的符号集群,显示着古代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产物,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科学性、简明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反映中国科技概念的术语,早已有了独特的体系,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命名原则与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就明确提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给出定义”。对圆、方、平、直、端都给出内涵定义。中国科技术语的结构,主要是按照汉字、汉语的规律构成,体现出了汉字、汉语表意性的特点。大部分术语都是由单音节或双音节构成,简明扼要,而蓄意深切。汉字、汉语一词一字都能确切地反映出所指事物概念的分化原则,从形、声、意方面都能清晰地分辨出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和差异,表达出事物各自的特征和专属性。但也应该认识到,汉字有难认、难记、难写、难读的弱点,尤其是对西方人来说,方块字及读四声确实难度很大,在普及上有一定局限,进而也影响了国际上的文化和学术交流。根据最近语音学家和语言学家以及术语学家的研究,发现汉字单音节、方块形体,是直观性文字,有人提出过于直观,影响人们认识过程的思维深化。汉字编码,由于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编码的方法上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呈现有一定混乱现象,值得有关部门加以管理〔24〕。尽管如此,从全世界不断持续高涨学汉语的热潮这个侧面,充分反映出汉字、汉语的强大生命力。据1988年台湾《光华》杂志刊载陈雅玲文章《东风吹遍世界——全球学华语热》〔25〕这份材料统计:目前在全世界非华裔人口中,正在学中文的学生已超过10万人,设有中文课程的国家有60多个,其中巴黎第三大学的中文系共有学生1800名,是世界上最大、系统学习汉语的专门机构;当时的联邦德国约2000名大学生申请学习中文;从1985-1986年两年翻了两番,从4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程增加到20余所;日本大阪外语学院中文系入学分数,远远超过英文系,一段时间内,日本学习汉文、汉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大批知识界以喜爱汉字书法为高雅嗜好;美国设有中文课的高中约有130所,大学则有486所,像俄亥俄州立大学中文系,也是全美最大的学系。美国学华语热可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始,形成第一波浪潮,卡特政府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使这股热潮掀起第二波,有200所高等学校创办汉语学专业,或中文系,进修汉语学生达1.3万人;1993年中美首脑西雅图会晤,预计将掀起这股热潮的第三波浪。加拿大近年来特别注重中文教育,其实是看中与太平洋盆地的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发展贸易;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李英哲说:纽约的许多犹太人,不惜昂贵的学费进修中文,认为这对未来自己的事业会有助益。世界“汉语热”在1990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反映出更新的趋势〔26〕。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有60多国、1000多所各类学校创办了汉语课或中文系。美国纽约教育局决定从1992年开始,将汉语列为所有初中、高中和大学正式教授的第二种外国语;美国还成立有“中国语文教师协会”并创办有专门学报,显示美国的汉语教师队伍的力量。日本在校学生中上汉语课的约有10万人,日本广播协会举办汉语教学节目已有20年历史,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学习汉语者可达百万之众。新加坡把汉语定为官方使用的语言之一,大力推广汉语。1986年成立了“华文教学研究会”,推广华语教学;政府还专门成立有标准汉语教学委员会,并决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汉语教学〔26〕。我国为适应世界“汉语热”,前两年的资料表明,已在60多所高等院校专为外国留学生开设汉语教学课程,进行汉文化教学。根据韩国《中央日报》1992年8月28日报导:“韩国大学中文系门庭若市,企业争聘中文人才”,三星和金星企业招聘人才,懂汉语为第一个条件。现时,除建国大学中文系外,其它单科大学也有许多学生进修中文课程;该报1993年10月25日发表成均馆大学李大垠教授专文《汉字是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因素》〔16〕中提及“现在在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人”,他在文中提出质疑说:“只使用谚文(韩文)能够充实我们的文字生活吗?……能够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吗?……能够进行专门学问研究吗?从我的专业(经济学)来看,我想强调指出,在我们文字生活中,只用谚文是不行的。”文中最后说:“不久前,我们几位教授自动地组织了‘鼓励使用汉字教授会’。我们认为,现在专用谚文的趋势不仅使国民甚至使大学生也会成为汉字文盲。这样就难以进行专门研究和高水平教育,所以我们希望首先在大学掀起使用汉字的新风”。总之,随着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亚洲经济圈、东南亚、东北亚经济圈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现代化的魅力,将不断激发着“汉语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三、两岸科技术语的统一趋势我国是汉字、汉语,以及汉文化的发祥地,如果说,现在地球上使用汉字人口为14亿的话,我国就占11亿,还有我国台湾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在汉字文化圈内占据着重要地位。汉字、汉语的标准化,尤其是科技术语的翻译和统一,更是举足轻重。因而,首先必须是两岸同宗同源的汉字、汉语的规范化和统一化,才能发挥汉字、汉语以及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两岸术语,特别是翻译引进的术语缺乏相互交流,译法不同,诺如association,在遗传学上我们大陆译为联合,而台湾则译为配对,interference,大陆译为干涉,台湾译作干扰,outbreeding,大陆译为杂交繁殖,台湾则译为异交,restitution,大陆译为重建,台湾则译为复合作用等,大家已熟知的激光与雷射,计算机与电脑,硬盘与硬碟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海峡两岸交往日趋频繁,两岸学者对术语翻译及统一、交流已以不同方式开展了合作与研究:1.1991年6月初台湾省电脑公会联合会理事长林宣宏,接受福建省计算机学会的邀请,在参加第三届“全国”文学处理研讨会期间,已与该省“信息中心”达成共识,计划建立两岸电脑术语对照表,促进两岸信息交流中术语的统一〔27〕。双方在讨论中,碓认为两岸电脑术语,在翻译成汉语时很不相同,诸如computer,台湾译成电脑,大陆译作计算机,台湾译为硬碟,大陆则译为硬盘,台湾的印表机,大陆则译成打印机,记忆容量单位大陆译为兆,台湾直接用两字首的英文字母缩写成M.K,因而在两岸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中造成语言障碍,故双方决定:首先对两岸常用计算机(电脑)术语制成对照表,创造条件进行讨论,达到统一〔27〕。2.1991年8月份海峡两岸汉字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会上有40余学者报名发言,其内容涉及两岸汉字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中国文字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汉字的整理与汉字量化研究,汉字的独特书法艺术,汉字教学及汉字信息处理等方面的问题〔28〕。3.1992年11月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教授邀请以张存浩教授为首的7位大陆著名科学家访问台湾,以及他本人的访问大陆,开辟了相隔40余年两岸学者间的相互交流与“学术对话”,在彼此访问期间,都发现两岸在“学术对话”和交流中涉及术语上的差别,特别是翻译汉字的不同,影响交流。像《台湾联合报》1992年6月11日报导说:“来访的7位大陆科学家分别与台湾的同行展开‘学术对话’〔29〕。学者们表示,在科学上虽然两岸隔离40年,有些科学名词两岸不同,但科学还是最共通的语言”。该报报导华中一代表在介绍大陆发展的分子电子材料时说:两岸电子学的汉字译名有很大的不同,像台湾的“积体电路”,在大陆为“集成电路”,这是因为在两岸不交流的三四十年,正是电子学发展最快的时期,以致译名各行其是;相对地,那时物理学的变化较少,所以两岸在这方面的专业名词就比较接近。4.1992年7月2日台湾“文建会”通过了推动研究两岸文字统一与加强文化资产保存发扬工作的五年计划,先着重两岸用语、译名、字形、音译等调查研究,再经由两岸文化交流而讨论彼此差异,寻求统一方案”〔30〕(台湾联合报)。5.1992年8月31日海峡两岸学者,在北京科学会堂共同研讨术语学与术语标准化,籍以统一专业术语,弘扬民族文化。两岸学者共同认为,当前两岸使用的术语有相当部分不相同,或完全不相同,这给两岸学术交流造成颇大不便,特别影响了相互的信息和学术思想的交流,故而引起两岸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讨论中,两岸学者共同希望,积极开展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促进两岸学者的合作,拟订两岸术语交流、协调与统一计划,使汉字术语系统早日规范化、标准化,扩大汉字、汉语地区,以及国际术语标准化的影响,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31〕。6.1993年举行了“汪辜会谈”〔31〕,在发表共同协议中提出了“探讨海峡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问题,全国名词委作为对口单位,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7.“汪辜会谈”共同协议公布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属各学科分委员会通过不同渠道,开展广泛联系。诸如1993年11月两岸的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赵凯华(北京大学教授)、王亢沛(台湾大学教授)共同研讨两岸物理学名词时,提出两岸物理学名词“约有20%是不同的,不少是科学家译名上的差异。”最后商定“准备海峡两岸双方和香港地区,邀请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物理学家共同研究、讨论,为统一物理学名词而努力。这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32〕。由此表明,当前汉字、汉语,及以其为特征的科技术语的研讨与统一、协调,不仅反映出了海峡两岸、港澳学人的多年愿望,现已成为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组成部分。只有尽快地协调统一、规范化,才能使汉字、汉语以及科技术语翻译,在亚洲文化圈、汉字文化圈起到应起的重要作用,并为建立以汉字为特征的现代应用术语学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科技术语中,绝大多数的术语是词组型术语,单词型术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这些单词型术语,一般都是构成词组型术语的基本成分,它们是词组型术语的建筑材料,我们对于这些单词型术语,也要给予充分的注意,绝不可掉以轻心。本文对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作了初步的分析。分析材料主要来自国家标准《GB-5271数据处理词汇》,这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术语标准,此外,我们还从《辞海》中选取了一些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的单词型术语,因此,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汉语单词型术语的基本的结构情况。一、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类别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出现的概念层出不穷,人们不可能给每一个新出现的概念都用一个新的单词来命名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原有的单词构成词组来表示新的概念,这样,就会形成许多由词组构成的术语。因此,可以把术语系统中的术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词型术语,另一类是词组型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可以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又能单独用作术语;有的单词型术语只能用作词组型术语的组成成分,不能单独用作术语。我们把前者叫做“独立的单词型术语”,把后者叫做“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从严格的意义上说,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术语,它们只不过是术语的组成成分。根据单词型术语所属的词类的不同,可把单词型术语分为如下几种:(一)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这种”、“这个”或“一个”等词语修饰;2.后面不能带“着”、“了”、“过”等时态助词。例如,“数据,信息,算法,规程,信号,变元,参数,首数,尾数,序号,算子脉冲,符号,地址,比特,串,块,库,表”等等。名词可以独自充当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组成部分。名词用N表示。(二)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作名词的修饰语;2.可以作谓语;3.前面可加“很”。例如,“绝对,抽象,空,纯,低级,高级”等等。形容词一般都出现在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单独用作术语。形容词用A表示。(三)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可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3.前面不能加“这个”、“一个”作修饰语。例如,“读,写,复制,译码,选取,清除,消零,打印,装入,穿孔,保留,示踪”等等。动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组成成分。动词用V表示。(四)限定词:限定词有点象形容词,它们都能作名词的修饰语。限定词与形容词的不同之处在于:1.形容词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而限定词不能单独用作谓语;2.形容词前可加“很”,而限定词前不能加“很”。列表比较如下:例如,“单,双,宏,伪,例行,相对,一元,二元,全同,离散,自动,时序,实时,共同,平均,递归,横向,纵向,批式,单步,步进,高速,定期,动态,远程”等等。限定词广泛地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它们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在汉语的计算机术语系统中,限定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注意,“相对”是限定词,“绝对”是形容词。因为“相对”不能单独做谓语,“绝对”能单独做谓语;“相对”前不能加“很”,“绝对”前能加“很”。限定词用QA表示。(五)副词:副词的语法特点是:1.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动词的状语;2.不能修饰名词。例如,“再,不,只,自,未,立即”等等。副词一般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汉语中,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但是,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副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立即指令”,“立即地址”等。这是科技汉语的语法特征之一。副词用AD表示。(六)方位词:方位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前面可加“很”、“不”等副词修饰(“间”前不能加副词修饰);2.可与介词一起组成方位结构,也可以不用介词,前面直接加名词,组成方位结构。例如,“前,后,内,外,中,间”等等。方位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是出现于词组类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方位词用FN表示。(七)情态动词:情态动词是动词的一个次类,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时态助词;2.后面只能直接接动词或动词词组。例如,“可,可能,能够”等等。情态动词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情态动词用MV表示。(八)数词:数词是表示数量的词,如“一,二,三”等等。在汉语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零”是名词,不是数词。数词可以单独用做术语,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数词用C表示。(九)量词:量词又称单位词,它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词类。量词一般用于数词之后,不同的名词,要求用不同的量词。在汉语术语系统中,量词多用来表示科学单位,它与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给予特别的注意。例如,“个,倍,比特,分贝”等等。量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量词用L表示。(十)结构助词:这是一种没有词汇意义的功能词,用于表示结构关系。例如,“的”是一个结构助词。为了描述上的方便,在汉语的术语系统中,我们规定,任何单词或词组,加了结构助词“的”之后,就成了一个形容词词组。结构助词绝对不能单独用作术语,它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之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结构助词用PR表示。(十一)介词:这也是一种表示结构关系的功能词。它的语法特点是:1.后面接名词作介词的宾语,组成一个介词结构;2.后面不能加“着”、“了”、“过”等助词。例如,“对,按”等。介词绝对不能单独作术语,介词结构也不能单独作术语,它们只能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成分。介词用P表示。(十二)名动同形词:名动同形词的大量存在,是汉语语法的特征之一,并使汉语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印欧语言的独特性质。名动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也不是动词,而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词类,它兼具名词和动词的许多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一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以加“着”、“了”、“过”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名词和动词区别于形容词的特征。名动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在科技术语中,名动同形词是一个主要的部分;名动同形词也可以出现于词组型术语中,作为其中的组成成分,由于名动同形词的特殊性质,导致词组型术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歧义现象,这又使得汉语的词组型术语具有与印欧语截然不同的许多特点。例如,“模拟,输入,输出,转换,定义,循环,计算,处理,编码,生成,操作,进位,触发,翻译,结合,存取,分割,设计,分配,测试,检测,表示,传送,运算,排序,分类,编辑,说明,保护”等等。名动同形词用NV表示。(十三)名形同形词:名形同形词也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形容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前面可以加“这个”或“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单独用作谓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可以加“很”作修饰语,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例如,“等价,准确,自然,对称,关键,标准,实际”等等。名形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形同形词用NA表示。(十四)形动同形词:形动同形词也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动词,但是,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加“很”,这是形容词的语法特征;2.后面可加“了”、“着”等助词,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形容词和动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重复,固定,集中”等等。形动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形动同形词用AV表示。(十五)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是单独的一类词,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连接词,但是,它兼具名词和连接词的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种”或“这个”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可以把其前和其后的两个单词或词组连接起来,这是连接词的语法特征。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术语中,常常出现名连同形词。例如,“与”、“或”,它们既是连接词,但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它们又同时是运算的名称,是名词,如“或运算”、“与运算”,在这里,“或”和“与”都是运算的名称,它们应是名连同形词。名连同形词可以单独用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连同形词用NC表示。(十六)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它既不是名词,又不是限定词,但它兼具名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前面可以加“这个”、“这种”修饰,这是名词的语法特征;2.不能单独作谓语,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前面不能受“很”修饰,这是名词和限定词共同的语法特征。例如,“顺序,多数”等。“异”本来是一个限定词,但是,在计算机术语中,它还可以是运算的名称,如“异运算”,因此,我们也把它看成是名限同形词。名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的一个组成成分。名限同形词用NQA表示。(十七)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是一个单独的词类,它既不是动词,又不是限定词,但是,它兼具动词和限定词的语法特征:1.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2.前面不能加“很”,这是限定词的语法特征;3.可以单独作谓语,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4.后面可加时态助词“了”,这是动词的语法特征。例如,“同步,绝缘”就是动限同形词。动限同形词可以单独作术语,也可以作为词组型术语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动限同形词用VQA表示。上述的各种“同形词”,一般语法书中大多作为兼类词来处理,这样,在语法分析时,势必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区分兼类词,设法在不同的条件下,使这些兼类词归入某个确定的词类。这种做法在术语工作中是不足取的,它将会导致混乱。其实,兼类词的大量存在,恰恰是汉语的特点之一。这些兼类词正是汉语词类的特点,正是汉语特有而其它语言不常有的独特的语言现象,因此,我们应该把它们当做汉语中单独的词类来看待,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进一步研究汉语术语的语法特点,从而开辟汉语术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二、汉语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单词是由语素组成的。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例如,“稳态”这个词,由“稳”和“态”两个语素组成,这两个语素都是有意义的。但是,有意义的语素并不都能独立使用,“稳”这个语素可以独立使用,而“态”这个语素虽有意义却不能独立使用。我们把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自由语素”,把不能独立使用的语素叫做“粘附语素”。自由语素可以单独成词,粘附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单词可由自由语素结合而成,也可以由自由语素与粘附语素结合而成。只由一个语素(当然是自由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1〕。我们只讨论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结构,因为它们是在术语词条中,实际遇到的单词型术语。至于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由于它们只在词组型术语中出现,并不形成单独的术语词条,从术语工作的实际出发,可以把它们放在词组型术语中进行研究,本文中暂不讨论非独立的单词型术语的问题。汉语中的独立的单词型术语主要有名词术语、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下面分述它们的结构。(一)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按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1.单纯词:单词本身就是一个自由语素。例如,“零,与,或,反,门,位,串,块,组,字,顶,层,级,库,域,段,表,数,阶,序,道,带,区,行,帧,轴,芯,熵”。根据音节的多少,单纯词又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单纯词中的单音词,有些值得加以特别的注意:“氢,氧,氮,碳,硅,磷,溴,铁,铜,银”等单纯词代表化学元素的名称。从汉字的字形上可以看出,每一个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志,它们带有表义的偏旁。非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带有“气”字头(“气”)、“石”字旁(“石”)、三点水儿(“氵”),分别表示元素在通常情况下处于气体、固体、液体等不同的状态,除“汞”之外,金属元素的中文名称都带有“金”字旁。“烃,烯,炔;醇,酚,醚;胼,腙;苯”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它们分别带有“火”字旁、“酉”字旁、“月”字旁、“草”字头来表示有机化合物的不同类属。“数,和,差,积,点,线,面,角,圆,场,力,功,热,波,光,电,磁,酸,碱,盐”等单音节单纯词代表自然科学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长期使用,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能不断地派生出新的合成词或词组来。例如,由“电”构成的物理学术语有“电场,电子,电荷,电量,电势,电视,电路,电阻,电压,电解,电磁波,电动势,发电机,无线电”等等。单纯词中的多音词大多数是外来语。例如,“盘尼西林(来自英语penicillin),卡博霍林(来自俄语КАРБОХОлин,一种治高血压的药),密陀僧(来自梵语mud-arasingu,一种无机化合物,即氧化铅,也叫黄丹),模特儿(来自英语model),尼古丁(来自英语nicotin)”等等。2.附加式:在主要语素前附加上前缀或后缀构成合成词。一般说来,前缀和后缀都有某种概括或抽象的意义,它们只是构词的辅助成分,当它们与主要语素结合在一起时,其意义才明确地显示出来。在汉语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是不少的。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有“反,超,非,相,单,被,多,总,类,准,半,自,过,分,第,逆,不,无,子”等。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后缀有“性,度,率,化,体,子,质,剂,物,法,式,学,系,量,论,炎,素,计,仪,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子”既是前缀,又是后缀。在这些前缀和后缀中,当它们可以独立使用时,它们就可以当做单词来看待。但是,目前我们还提不出有效的标准来判断究竟独立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看成单词。在汉语数据处理术语中,用附加式构成的术语举例如下:例如,加前缀:“子程序”。加后缀:“自动化,规格化,标准化,数字化”;“控制论,信息论”;“精度,准确度”;“准确性,锁定性,可靠性,维修性”;“算子”。汉语术语中的这些前缀和后缀,统称“语缀”,它们不仅可附加在语素上,还可附加在单词甚至词组上。这是汉语术语构成法的一个显著的特点。3.联合式:由两个语素平行地联合而成。例如,“信息,语言,误差,差错,空白,宇宙,机械,阻抗,疏密”。4.偏正式: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大部分名词术语都是偏正式的。例如,“硬件,主机,软件,算法,变元,参数,标量,向量,首数,尾数,整数,实数,字长,字节,字段,底数,基数,矩阵,终端,限幅器,数据基,字符基,字符集,连接符,试探法,二进制,有效值,受限名”。“器”是一个粘附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合成词,而不是词组;“机”是一个自由语素,它前面加上其它语素构成的语言成分,是一个词组,而不是合成词。从这个观点看来,“计算器”是一个合成词,而“计算机”则是一个词组。合成词与词组之间的界限不是很容易确定的,除了考虑语素的独立性之外,还要考虑语义的完整性。目前,我们还提不出切实可行的标准来区分它们。5.动宾式:前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名词性语素,这个名词性语素的功能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宾语。例如,“结果,询站,分时,作业,比热,积分”。6.主谓式:前一个是各词性语素,后一个是动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类似于动词性语素的主语。例如,“位置,语用,电流,像差,脉博,血沉”。7.音译式:模仿外语的读音,并将其译写为汉字。例如,“比特(来自英语bit),山农(来自英语人名Shannon),哈特莱(来自英语人名Hartley),摩托(来自英语motor),锆(来自英语zirconium或德语Zirkon),马达(来自英语motor),雷达(来自英语radar),拓扑(来自英语topology)”等等。其中,“比特,山农,哈特莱”表示单位,是一种特殊的名词术语,为了突出它们的地位,把它们单独归为一类,叫做单位词。8.音译意译式:其中一个语素按音译,另一个语素按意译。例如,“蒙特卡罗法(Monte Carlo method),斐波那契搜索(Fibonacci search),布尔运算(Boolean operation),伦琴射线(Rntgen ray),本生灯(Bunsen burner),居里点(Curie point),夫琅和费谱线(Fraunhofer lines),伏打效应(Volta effect),伏打电池(Voltaic cell),安培计(Anperemeter),莱顿瓶(Le-yden jar),马赫数(Mach number),巴黎绿(Paris green),普鲁士蓝(Prussian blue)”等。其中的音译部分多是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有时也代表地域。8,补充式: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表示这一事物的计量单位,以补充该事物的含义。这是名词术语的一种特殊的补充式,与一般的补充式不尽相同。这样构成的名词术语通常表示事物的通称。例如,“星座,土方,钢锭,光束,壳层”。名词术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用偏正式构成,其次是附加式、很少使用主谓式、动宾式、联合式,它的补充式有着特殊的形式。这是名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二)动词术语:动词术语采用下列方式构成:1.单纯词:例如,“读,写”。2.附加式:在语素后附加词缀“化”,表示某种变化的过程。如“量化,液化、汽化”。“化”既可用于构成名词术语,又可用于构成动词术语。3.偏正式:例如,“复写,复制,直译,紧缩,左调,右调,遥控”。4.联合式:例如,“合并,寻找,整理,监督,引导,捕足,覆盖,调试,修补,交叉,调度,涨落,燃烧,膨胀”。联合式中的各个语素,一般应该是动词性的。5.补充式:前一个语素是动词性语素,后一个语素的功能相当于动词性语素的补语。例如,“返回,迁出,迁进,抹除,扩散,吸附,稀释,合成,化简,击穿,浓缩,导出”。6.动宾式:例如,“求反,采样,译码,解码,填零,消零,置零,置值,分段,仿真,编码,置位,复位,整卡,通分,移项,检波,调谐”。动词术语的合成词,偏正式用得比名词术语少得多,而更多地采用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三)名动同形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采用下列方法构成:1.偏正式:例如,“隐含,蕴含,否定,下溢,预存,对换”。2.联合式:例如,“编排,模拟,变换,包含,舍入,运算,比较,询问,取代,记录,传送,翻译,转换,搜索,结合,编辑,调整,指示,汇编,编译,填充,调用,连续,循环,转移,传送,开关,浮动,处理,执行,保护,存储,扭斜,维修,计算,碰撞,摩擦,起伏,伸缩”等等。3.补充式:例如,“排除,移入,删除,移出,输入,输出,说明,展开,存入,证明,溶解,凝固,沸腾”。4.动宾式:例如,“编码,进位,移位,换页,退格,回车,换行,转义,告警,作废,排序,分类,分枝,编址,失效,置址,还原,通讯,守恒,失真”。名动同形词术语极少使用偏正式,大量使用联合式、动宾式、补充式、完全没有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这是名动同形词术语合成词的特点。(四)名形同形词术语:名形同形词术语采用联合式和动宾式构成。1.联合式:例如,“准确”。2.动宾式:例如,“等价”。(五)名限同形词术语:名限同形词术语多用联合式构成。例如,“顺序”。从上所述,可以看出,中文单词型术语的构成方式具有以下特点:1.动宾式、联合式、补充式以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词术语用得最少。2.偏正式以名词术语用得最多,其次是动词术语,名动同形词术语用得最少。3.只有名词术语使用音译式和音译意译式,其它各类术语一般不使用。三、汉语偏正式术语中的语义关系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其中的两个语素都是实语素,这两个实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我国语言学家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2〕,根据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把这种修饰和限制的关系在语义上划分为以下几种:1.表示性质:例如,“直角,重根,变星,切线,直线,纵波,实象,合力,相似形,同位素,共价键”。2.表示用途:例如,“导线,烧杯,漏斗,量筒,滑轮,计数管,电离室,变压器,避雷针,蓄电池”。3.表示质料:例如,“硅钢,钠云,磷酸,氧气,氢弹,银粉,晶体管,碘钨灯,中子星”。4.表示数量:例如,“三角,半径,八线,四维,单键,二极管,双曲线,二面角,三相点,三棱镜”。5.表示领属:例如,“圆弧,数轴,球面,物镜,光源,音频,能带,电力线,原子能,定义域”。6.表示方式:例如,“平动,对流,偏振,互感,串联,裂变,衍射,跃迁,公转,电解”。7.表示形状:例如,“曲线,梯形,平面,圆柱,凸镜,彗星,丁字尺,正方形,云形规,环形山”。8.表示方位:例如,“外角,旁心,中线,邻域,左旋,右旋,下弦,南极,对顶角,子午线,红外线”。9.表示程度:例如,“微扰,真空,透视,极值,巨星,弱酸,短波,高频,遥控”。10.代表发明者或发现者的名字:例如,“李代数,韦达定理,杨辉三角,黎曼几何,罗素悖论”。11.表示颜色:例如,“白热,红磷,黄金,绿矾,灰光,黑洞,白垩,赤道,紫铜,红宝石”。12.表示动力:例如,“电灯,电话,电报,电视,电铃,气锤,煤油炉,煤气灯,核潜艇,核电站,酒精灯”。13.表示地域:例如,“英制,莱顿瓶,侏罗纪,克山病,大理石,钱塘潮,北极星”。14.表示比拟:例如,“水银,银河,天鹅座,龙卷风,珠母云,芥子气,香蕉水”。一般地说,由偏正式构成的术语,都是与这个术语的后一个语素属于同一个语义类别,只是范围的大小不同。极个别的情况,如在“碳黑,铜绿,铁兰”等术语中,后一个语素是表示颜色的,而整个的术语则是表示矿物的,整个术语的义类与后一个语素的义类各不相同。四、汉语术语中的语缀汉语术语中的语缀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种。在用附加式构成术语时,这些语缀与主要的语素结合起来,把整个术语的意义明显地表示出来。这些语缀也可以与单词或者词组结合起来,成为其中的一个辅助成分。我国学者对于汉语术语中的语缀也进行过许多研究〔2〕,这里,我们将有关研究成果作一总结。汉语术语中常见的附加前缀如下:1.“反”:表示相反、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反函数,反对数,反正切,反粒子,反作用,反时针,反散射,反三角函数,反弹道导弹”。2.“超”:表示超过、超出。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超音波,超高压,超低温,超音速,超导体,超巨星,超固态,超氧化物,超几何级数,超精细结构”。3.“非”:表示不属于某类事物或某种范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非导体,非溶液,非零解,非金属,非极性键,非静电力,非偏振光,非电解质,非理想气体,非弹性碰撞”。4.“子”:表示某一事物的一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子程序,子系统,子公司”。“子”也可以用作后缀。5.“相”:表示彼此相关。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少数为形容词。例如,“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相差,相斥,相邻,相等,相交,相切,相似”。6.“单”:表示简单纯一。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单质,单根,单相,单体,单色,单晶,单原子,单名数,单细胞”。7.“被”:表示受动。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被加数,被减数,被乘数,被除数,被积式,被溶质,被诱物,被覆线,被吸附物,被开方数”。8.“多”:表示数量大。它构成的术语多数为名词。例如,“多相,多极,多细胞,多环路,多元酸,多面体,多边形,多项式,多极矩,多重线”。9.“总”:表示全部。它构成的术语大多数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总焓,总温,总压,总面积,总位移,总效率,总电导率,总信息量,总溶解热,总吸收系数”。10.“类”:表示类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类星体,类金属,类蛋白,类新星,类矿物,类地行星,类氢离子,类空矢量,类正弦函数,类辐射物质”。11.“准”: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当作某种事物、过程、状态或理论看待。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准直线,准光波,准卫星,准元素,准原子,准导电体,准电介质,准线性理论,准稳定状态,准静态过程”。12.“半”:表示不完全,或者表示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半群,半影,半导体,半胶体,半透膜,半微量,半变态,半抗体,半透明,半流体,半自动,半衰期”。13.“自”:表示自身。它构成的术语为动词、名词、名动同形词或形容词。例如,“自乘,自激,自转,自旋,自感,自调制,自变量,自同步,自同态,自共轭,自相关函数”。14.“过”:表示超过某个范围或限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过乙酸,过电流,过电压,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硫化钾,过硫化钠,过耦合,过扫描,过饱和,过稳定,过冷”。无机化学中的“过氧化某”和“过硫化某”指的是含有过氧基-O-O-和过硫基-S-S-的二元化合物。15.“分”:表示分支、部分。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分点,分力,分路,分米,分克,分音,分相,分对数,分压力,分矢量”。16.“第”:表示序数、次第。它构成的术语为序数词或由序数词和名词结合而成的名词词组。例如,“第一,第一项,第二层,第三列,第四维,第三纪,第二代”。17.“逆”:表示反向或对立。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名动同形词、动词或形容词。例如,“逆定理,逆元素,逆矩阵,逆算子,逆时针,逆反应,逆运算,逆平行,逆卡诺循环,逆康普顿效应”。18.“不”:表示否定。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形容词。例如“不等号,不等式,不变量,不变点,不尽根,不锈钢,不定积分,不同类项,不规则,不科学”。19.“无”:表示没有。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无理数,无机物,无线电无旋场,无影灯,无穷大,无核区,无条件,无定型碳,无坐力炮”。汉语术语中常见的后缀主要有下面几种:1.“性”: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例如,“惯性,弹性,塑性,酸性,碱性,反射性,腐蚀性,挥发性,对偶性,有界性,模糊性,概率性,离散性,层次性,任意性”。2.“度”:表示事物的性质所达到的程度。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角度,弧度,散度,梯度,速度,密度,自由度,电离度,溶解度,灵敏度,离散度,可懂度”。3.“率”: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曲率,斜率,几率,频率,功率,圆周率,离心率,折射率,放大率,电阻率”。4.“化”: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变化。它构成的术语多为动词,也可以构成名词。例如,“液化,汽化,氧化,风化,熔化,溶化,硬化,老化,蜕化,极化,量子化,机械化,电气化,名词化”。5.“体”:表示物质存在的状态。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气体,液体,固体,流体,刚体,导体,磁体,晶体,天体,绝缘体,类星体”。6.“子”:表示某种自成一体的单元。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原子,粒子分子,量子,光子,电子,中子,质子,胶子,核子,黑子”。7.“质”:表示构成物体的材料。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媒质,介质,胶质,杂质,电解质,顺磁质,抗磁质,电介质,蛋白质”。8.“剂”:表示有某种化学作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是名词。例如,“试剂,氧化剂,还原剂,引发剂,干燥剂,防腐剂,催化剂,腐蚀剂,抑制剂,激活剂”。9.“物”:表示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化合物,混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骤合物,参考物,媒介物,生成物”。10.“法”:表示某种方法。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合成法,图象法,速算法,变分法,优选法,焙烧法,数学归纳法,量子统计法,逐点测定法,历史比较法”。11.“式”:表示有某种规律或关系的符号的组合,或者表示某种方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等式,分式,因式,根式,代数式,行列式,方程式,分子式,化学反应式,质能关系式,串行式,并行式,模拟式,喷墨式”。12.“学”:表示有系统的知识学科。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声学,神学,光学,热学,力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地质学,历史学,热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微波波谱学,数理语言学,太阳物理学,天体光谱学,天文年代学,宇宙纪年学,天文地球物理学”:13.“系”:表示彼此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系统。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晶系,星系,力系,参考系,坐标系,均相系,太阳系,银河系,光谱线系,元素周期系,直角坐标系”。14.“量”:表示事物的数量。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矢量,变量,重量,质量,能量,动量,热量,电量,流量,原子量,信息量,光通量,弹性模量,裂断模量”。15“论”:表示某种学说。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或名词词组。例如,“数论,场论,函数论,概率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论,天演论,潜在歧义论,气体分子运动论”。16.“炎”:表示某种炎症。它构成的术语均为医学名词。例如,“肺炎,肝炎,皮炎,发炎,脑膜炎,肠胃炎,腮腺炎,静脉炎,气管炎”。17.“素”:表示具有某种基本性质的物质。它构成的术语为名词。例如,“元素,核素,卤素,色素,同位素,纤维素,抗菌素,叶绿素,胰岛素,维生素”。18.“计”:表示测量的装置。例如,“比重计,电流计,电压计,磁强计,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雨量计”。19.“仪”:表示观测、演示或检验的仪器。例如,“光谱仪,陀螺仪,地球仪,质谱仪,经纬仪,天象仪,三球仪,月地运行仪”。20.“器”:表示某种仪器或器官。例如,“计算器,示波器,整流器,加法器,喷雾器,吹干器,听诊器,生殖器”。前缀和后缀可以结合起来同时附加在某个语素的前后,构成单词或词组。例如,“超星系,总效率,半自动化,非弹性体,非周期性,反铁氧体,准自由电子论”。在现代汉语术语中,语缀比在现代汉语的一般词汇中要丰富得多,这是现代汉语术语的特点之一。这些语缀多数是由具有实在意义的单词或词根逐渐虚化而来的。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已经完全虚化了。例如,前缀“第”、后缀“子”等。有的正在虚化,现在仍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这些意义一般是比较抽象、概括的。例如,上面所述的大多数语缀,特别是附加前缀(如“反、超、非、单、被、多、总、准”等),都还处于虚化的过程中,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单词。目前,这类语缀还在不断增加。这是现代汉语术语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汉语的语缀不仅可以附加在词根或单词上,还可以附加在词组上。例如,“反双曲函数,非线形规划,波粒二象性,同素异形体”等术语中的附加前缀“反、非”和附加后缀“性、体”。而在印欧语言中,语缀一般是不能附加在词组上的。这是汉语术语的又一个特点。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为了结构分析的方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当作单词来处理。如果不把加在词组之前的语缀当作单词处理,那就势必要承认词组加了语缀之后变成单词,这与传统的构词法理论是不相容的。可见,汉语术语的这一个特点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提出了挑战〔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术语学的研究固然要吸收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它反过来对于语言学研究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词典本身就反映了知识的积累。大气科学词汇也不例外,它是多少人长期呕心沥血的产物。随着大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反映新事物的词义和词汇不断增加,凡是出版的词汇书,都是在前人已有成果基础上起步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从而使词汇达到新的水平和具有新的特色。下表是英汉大气科学词汇的演化表。由表可见:英汉大气科学词汇演化表1.“本是同根生”。不论是大陆版或台湾版,其前身都源自1937年出版的《气象学名词》,主审人李宪之教授现还健在。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将海峡两岸的大气科学名词统一起来呢?2.每十几年增修一次,大陆从50年代到80年代共出版了4种大气科学词汇书,平均十年增修一次。台湾从第二版到第三版也相隔16年。预计21世纪初年将出版新的英汉大气科学词汇。3.大气科学的发展、新技术的引进,是增修词汇书的主要动力。70年代初,随着气象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气象卫星等新技术的引进,新词汇大量涌入,客观形势要求对《英汉气象学词汇》进行修订补充。因此1974年《英汉气象学词汇》增修订本出版后,深得国内外大气科学者的好评。日本《天气》杂志撰写专文对此作了介绍。4.从《气象学词汇》扩编为《大气科学词汇》是大气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70年代以前出版的词汇书主要录列了有关气象科学的专业词汇,内容以天气、气候、动力气象、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航空气象和水文气象为主。随着气象科学迅速发展,分科愈细、应用亦愈广,新词汇层出不穷。1987年出版的《大气科学词汇》,其内容已扩展到以天气、气候、动力气象、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探测、农业气象、海洋气象、航空气象、军事气象和水文气象为主,收集的词条已达18000余条。我们对大陆大气科学名词和台湾名词用名进行对照,其目的在于反映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不同用名的现状,以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统一定名,促进发展。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琢磨,我总的看法是,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用名大多数都非常接近,或甚至是一致的。例如,我统计了《英汉大气科学词汇》(大陆版)和《气象学名词(第三版)》(台湾版)中字首为‘A’的所有的词汇。字首为‘A’的,《气象学名词(第三版)》共收词条1003条,其中与大陆版用名有出入的只有161条,占总数的16%。另外,从台湾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陆出版的词汇对台湾的影响,很多译名都是相同的。1982年台湾名山出版社曾出版过《气象学名词辞典》,这本辞典实际上就是科学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英汉气象学词汇》的翻版,一字不漏。新加坡预报员周德访华时也说过,新加坡用的气象名词照大陆的。下面将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不同用名的情况分类列举如下:1.仪器用名差异相对较大。凡西文字尾为‘meter’者,大陆译为“表”,台湾译为“计”;为‘-graph’者,大陆译为“计”,台湾译为“仪”。除此以外,在仪器的定名上,两者的不同用名较多。例如,‘adjustable cistern barometer’大陆译为“动槽式气压表”,台湾译为“调槽气压计”。2.存在某些系统性差异。‘-meteor’台湾版一律译为“象”,如“电象”、“火象”等。而大陆译为“大气电学现象”、“大气放电现象”。台湾将“锢囚”称为“囚锢”;将“切变”称为“风切”。‘analog’大陆译为“模拟”,台湾译为“类比”,如“类比电算机”。3.有些词台湾确实译得好。‘airlight’大陆译为“空气光”,不如台湾译为“空中光”,因为这是空中悬浮物散射的光。‘rain-out’大陆译为“冲涤”,不如台湾译为“雨洗”,因为这是指雨将大气中的尘埃清洗掉。‘aeropause’台湾译为“达航层顶”,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词典》译为“大气的航空边界”。而科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英汉气象学词汇》中译为“大气上界”,1987年气象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气科学词汇》也译为“大气上界”。198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华大辞典》可能受我们影响,两个译义都有。我初步看法,这可能是我们错了。4.大家关心的几个词译法。‘jet’台湾坚持译为“喷流”。只有‘auroral eletrojet’是个例外,译为“极光电子急流”,与大陆用名一致(可能是个疏忽)。台湾将‘air torrents’倒译为空气急流,大陆译为“空气湍流。‘synoptic’一词的译法在台湾也有些乱。例如‘synoptic chart’在《气象学名词(第二版)》中译为“天气图”。《第三版》改为“综观[天气]图”,而将‘synoptic’译为“1.综观2.天气图”,以免误译为“天气”。台湾学者认为这是属于“凡暂时无法取得最佳译名者,以直译为原则”。最近,台湾陈泰然教授出版的《天气学原理》,而不是定名为《综观气象学原理》。由此可见,有些译名经过一段时间磋商以后,有统一定名的可能性。有几个词在大陆上还存在着争议,现在我们来看看台湾是如何译的:‘subtropical’台湾与大陆都译为“副热带”。‘global radiation’和‘total radiation’两词的差异在台湾也是比较清楚的。前者译为“全天空辐射量”,后者译为“全辐射”,与大陆的译法词意上非常接近。5.值得磋商的用名。‘scale’大陆译为“尺度”;台湾只译为“幅度”。台湾经过仔细推敲,认为‘scale’兼含空间与时间,而“尺度”只指空间。我认为‘scale’只含空间,当指时间尺度时,应为‘time scale’这个词值得磋商,以求统一。现将有关这方面的几个词列表如下,以供参考:上述这些看法是非常肤浅的。我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一定能较系统地理出一些规律出来,并提出一些供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工作者磋商的建议。我希望中国气象学会能创造条件,为统一全国的大气科学名词作出努力。这对整个大气科学事业都是有益的。我更期望有机会与台湾气象界学者会晤,探讨大气科学术语的协调和统一问题。我十分有信心地认为:只要经过海峡两岸同仁的努力,统一定名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概念和新术语不断增加。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概念和新术语更是随着激增。概念和术语的统一,是明确无误地进行国内外信息交流的先决条件,也是情报检索的重要基础。新兴学科术语学和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的出现,已经和继续推动着世界范围内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向前发展。同样,新的军事术语也在迅速增加。例如,中子弹(neutron bomb)、巡航导弹(cruise missile)、制导炸弹(guided bomb)等等。军事行动素来以要求快速、准确而为人所共知。军用文书对格式和用语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因此在军事院校开设有专门的课程讲授。有关军事术语的书籍已出版了多种。这些情况说明,军事术语标准化的意义早已为各国所重视。现已出版的有关军事术语书籍有:1.MIL-STD-444《Nomenclature and Defenitions in the Ammunition Area》6 February 19592.MIL-STD-1165《环境术语词汇》(中译本),1984.23.[美]《海军术语词典》(中译本)1986.6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1982.15.GJB102-86《航空炸弹术语、符号》(Nomenclature and Symbol for Aerial Bomb)1986.36.[日]《军事用语词典》(中译本)1977年不过,由于军事术语标准化还缺乏持续、系统地研究,因此在军事术语中,一名多义、同名异义、名实不符、任意简化的现象也时有出现。这就影响着军事学术的交流,影响着军队的建设。为克服上述缺陷,应进一步加强军事术语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欲达此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确保术语与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术语是表示概念的语言符号。任何一个术语应该而且只能与一个概念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的表示应靠定义。因此,准确地给概念下定义是确保术语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关键问题。例如,术语“航爆弹(demolition bomb)”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义,人们便可能认为,它表示着不同的概念,如从飞机上发出的能爆炸的武器等等。如果有了正确的定义——主要依靠弹体内装药爆炸产生的爆破作用破坏目标的航空炸弹,术语航爆弹便与上述定义表述的概念准确地对应了起来。正确地下定义,首先要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其次要掌握下定义的原理与方法。下定义的基本规则是:1.定义项中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2.定义项中不能包括含混的概念或语词;3.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的。上述航爆弹的定义完全符合下定义的规则,因而是正确的。准确无误地给概念下定义并非易事,除应遵守上述原则外,还要逐字推敲,力求内容准确和字数尽量少。例如,空袭的定义有两种写法:定义1:用航空武器对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目标进行的攻击行动。定义2:用航空、航天武器对陆地、水域目标的攻击行动。定义1中只写航空武器,则缩小了概念的外延;后半部虽然准确,但文字不精练。定义2则既准确又精练。倘若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上述规则,出现错误定义从而导致术语含混的现象便可能出现。例如:1.“野战给水就是部队在野战条件下的给水”。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一条规则,在定义项中包含了被定义项“野战给水”中的“野战”。关键的问题是要求解释“野战”用野战去解释野战,当然说不清问题,因此野战给水这一概念仍然不清。2。“平地长条形的工事是地道工事”。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二、三条规则。平地、长条是含混之词。地面坡度小于何值为平地,长宽比大于何值为长条,均没有标准。所以无法确切知道概念的外延,当然也就无法知道术语地道工事所对应的概念。还可看出,某些掘开式、堆积式工事都可属于地道工事,这无疑是不适当地扩大了地道工事的外延。3.“野战筑城就是战时构筑的阵地工程”。这个定义违反了第三条规则。相邻的属加种差是定义的般形式。阵地工程的外延超出了筑城的外延,从而导致了野战筑城外延的扩大。二、术语要简明和易于推广尽管术语仅仅是表示概念的符号,但它的命名亦应力求合理,即应简明、尽量照顾人们习惯和符合相应语种的规律。消灭同义词是术语标准化的任务之一。同一概念对应一个术语。例如,爆破作用和侵彻作用均介于航爆弹和航穿弹之间的炸弹,可以叫厚壁弹、航半穿弹等。考虑到人们的习惯,叫航半穿弹为好。术语字数少才方便使用。因此,在命名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果字数较多,就应明确一个简称。否则,人们在实践中将各自搞简称,反而不利于标准化。例如,明确有简称的术语有:航空燃料空气炸弹(fuel-air bomb)→航燃气弹;航空杀伤爆破炸弹(fragmentation demolition bomb)→航杀爆弹;战争时期(Wartime)→战时;……等等。“防空地下室”没有简称。由于在某些书籍或文章中使用频率很高而嫌其烦琐,故常被简化为“地下室”。这种简化是不合理的,但它确在提醒人们注意:术语要尽量短。简称既要名实相符又要遵重人们的习惯。例如,航空炸弹可以简称为航弹或炸弹。从汉语命名原则来看,它们都有合理的一面和不足之处。在此情况下,就要看人们习惯和已有文件的用法了。由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航空炸弹术语、符号》等均取炸弹为简称,再结合考虑多数人的习惯,因此简称为炸弹较为合理。三、正确理解和处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所有概念之间都有联系。不过,有的联系密切,其间相隔的层次很少,有的则相反。通常,视前者为有联系的概念,视后者为无联系的概念。例如,视防毒面具与动荷载无联系,视武器、航爆弹、制导炸弹为有联系。图1有联系的概念是成族出现的,其间有确定的关系。术语之多像海洋。如能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将不会迷航,而能看清每个术语所处的位置。作为术语的编写者,理解它们的联系尤为重要。理解了之后,可以正确取舍、编排和下定义。否则,编写的术语便可能出现过多、遗漏或排序不当的现象。例如,航空炸弹(简称炸弹)的子概念可有百余个,其中主用炸弹的子概念也有数十个。这些子概念,有些是基本的,有些是基本子概念组合而成的。一般来说,后者可以不必一一列出。主用炸弹的诸子概念的关系见图1。图中显示了对主用炸弹按三种分类原则所分得的9个子概念。实际上,第一种分类中还有一些子概念。为阐述简便,现以这9个子概念为例。这9个子概念便是基本的子概念。它们之中的每一个与母概念主用炸弹之间是从属关系;同一分类标准下诸子概念之间为全异关系;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交叉关系。具有交叉关系的子概念可组合成新的子概念,例如制导航爆弹、低阻航爆弹、低阻制导航爆弹……等等共44个。可以看出,前9个概念是基础。它们的概念清楚了,后面44个概念自然就清楚了。在编写术语时,后面的44个一般没有必要列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子概念是对母概念分类而得来的;2.一个概念可根据需要用多个标准分类,但每次分类必须而且只能用一个标准;3.母概念与子概念之间为从属关系;同一分类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全异关系;不同标准下的子概念之间为交叉关系。母概念与其上位及同级概念之间,子概念与其下位及同级概念之间又重复上述关系。四、落实标准化的措施1.有固定的组织主管军事术语标准化工作术语标准化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工作,需要持续、有计划地抓紧实施才易见效。术语学已是一门学科,不深入学习和钻研便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目前,国际、国家均已有术语标准化组织。军内亦应有相应的组织持续抓紧这项工作,才能确定和落实各种措施。2.有计划地展开研究和加速军用术语标准的编写工作除术语学原理以外,有许多具体问题也急需研究。已经出版的书籍中,概念不清、自相矛盾、同义异名等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常规武器、工事、野战工事、阵地工程等都缺少统一而正确的定义。我国已出版的军用术语标准还极少,有待加速编写。3.加强国内、国际的经验交流目前,国际术语标准化组织“ISO/TC37”和“Infoterm”已经作出了大量工作,并曾派人来华作报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已经和正在开展这方面工作。军事领域应密切与上述组织联系,以加速军事术语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生物科学新词层出不穷,加快新词汉语定名及规范化的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在编订《英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词汇》(以下简称《词汇》)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将“选新词”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并对一批新词进行了初定名和简单注释,我们希望这种做法能够为这些新词的流通使用提供一个初步依据,同时也促进有关定名的逐步完善。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新词工作的决定既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将对生物科学新词定名及规范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今年起,我们正着手用大约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对《词汇》进行大幅度的增补修订,其着重点为加收新词,加强注释及强化重点学科词汇,我们希望这次修订能与全国名词委的新词工作密切配合,使有关名词的定名既快又规范,真正实现我们为《词汇》的编订及增补工作所规定的选词新、译名准和注释精等三个目标。在开展生物科学新词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初步的体会,以下我分四个方面加以简单介绍。1.新词工作要重视信息引进,加强国际联系,充分反映出当代科技发展水平。当今生物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我国基本上仍处于落后局面。新词工作与科技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切实重视信息引进是开展新词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全国名词委应当充分利用被誉为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因特网(Internet)。有关生物科学新词定名与释义的讨论,也有必要充分利用国际通用数据库的资料,有计划、分阶段地引进和审定有关词汇的汉文名,并逐步走向制度化和经常化。举例而言,目前已测定序列的核酸及蛋白质,按国际惯例均收入Genbank/EMBL/DDBJ三大核苷酸序列库和PIR/Swiss-Prot两大多肽序列库,而已确定的蛋白质基序,均收入PROSITE资料库。根据最新资料,Genbank的条目数现为2 209 000(EST条目不计),PIR条目数现为125 38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目每天每月都在快速增长,是名符其实的“日新月异”。国际科技界为建立和保持上述一系列数据库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果我们从事有关新物质、新概念的汉语定名工作对这些资料弃而不用,将是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将必要的开支花到信息引进方面,切实加强国际联系,才是加快新词工作的捷径,否则,“充分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是一句空话。2.生物科学新词的审定工作要尊重学科发展的规律,各学科的定名及审定工作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还要适当打破学科界限。在当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学科之间的交叉融汇是一个显著特点,许多学科间的关系已经达到如胶似漆的地步。在已经审定的生物科学各子学科名词中,交叉重叠屡见不鲜。开展生物科学新词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叠。3.生物科学新词的审定工作要尊重术语学的规律。这一方面我想着重谈四点。第一,新词的使用必须经历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冀望通过一两次审定就确定汉文名,并硬性地借助行政手段(比如评奖、发文件等)加以推行,并不符合术语学规律。例如,白细胞介质-2(interleukin-2)过去就有近十个异名,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TV)最初也有多个不同的名称,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渐统一起来。时间尚不成熟时,要允许一定程度的不统一,不能强求一律。第二,尊重约定俗成,是术语学的基本规律。评断一个术语定名的成败,最终的标准是要看是否被科学界广泛接受。实践证明,轻易改变业已广泛采用而无十分不妥的术语,其结果往往是导致更加混乱。同样,新词的定名也要充分考虑科学界的接受程度。例如“ribozyme”按英文词根与汉语译名一一对应的原则定为“核酶”,既与“核酸酶(nuclease)”相区别,又能反映其特征。这一名称已逐渐被接受,就不宜另起炉灶,改定其他汉语名。第三,新词工作要花大力气加强宣传,这是推广规范化定名的唯一途径,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生物科学名词在科技界流传尚不广泛,应当总结经验,通过组织编订较大型的工具书以及充分利用各类学术刊物等多种途径,继续对审定公布或审定试用的名词和新词进行推广介绍。第四,根据术语学规律,我建议今后审定新词应当包括定名、释义及参考文献三部分。离开释义的定名往往成为无本之木,很难确定其真正内涵和外延。而离开参考文献,释义也会显得软弱无力。一个科技术语的定名、释义及参考文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理应联系起来进行讨论。全国名词委的任务虽然不同于百科全书编委会,但其工作性质并无截然分别,只是侧重点不一,在一定程度上,两会还应密切配合。以上谈了开展生物科学新词工作的几点意见,其中有失偏颇乃至错误之处,希望生物学界及术语学界的专家多加指正。  相似文献   

16.
17.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在修辞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辞格”,一个完整的隐喻一般由“喻体”和“本体”构成,喻体通常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范畴,本体则是我们后来才认识的、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范畴。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喻体,“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本体。在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中,喻体叫做“始源域”(source domain),本体叫做“目标域”(target domain)。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始源域,“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使人们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对于目标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中。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自然语言中的结晶,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产物。因此,在术语中,当然也应当存在着隐喻。通过隐喻的“始源域”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目标域”,应当是术语命名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笔者以计算机科学中的术语为例子,来说明隐喻在术语命名中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中的“防火墙”(firewall)这个术语,就是使用隐喻命名的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指建筑物中用于防止火灾的墙;它的目标域是指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通过识别和筛选,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未被授权的或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访问。计算机科学中本来没有真实的具体的“防火墙”,通过“防火墙”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的这个抽象的概念范畴。计算机科学中的“病毒”(virus)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一般能通过阻挡细菌的过滤器,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而它的目标域则是:一种有害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通过“病毒”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认识到,一旦在计算机运行“病毒”这种程序,计算机就会像生物染上了病毒一样,给用户带来灾难。计算机科学中的“树”(tree)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而它的目标域则是:计算机算法中表示结点之间的分支关系的一种非线性的结构。通过“树”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的非线性结构想象成自然界中的树,从而对这个概念获得更加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像这样使用隐喻来命名的术语还很多,例如,“槽”“网络”“桌面”“回收站”等等。笔者曾在《现代术语学引论》中提出,术语的命名应当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原则。使用隐喻的方法来给术语命名,与这些原则是不是矛盾呢?笔者认为并不矛盾。因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当然也应该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使用隐喻来给术语命名,不仅与这些原则不矛盾,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原则。前几年在讨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时候,一些学者提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这个术语中并没有“菜”,与事实不符,因此,他们强烈地反对使用“菜单”这个术语,主张使用“选单”来代替“菜单”,后来,学术界也大力推广“选单”而反对使用“菜单”。可是,在大多数计算机用户中,“菜单”仍然广为使用,而“选单”却很难推广。“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始源域是:记录经过烹调供下饭或下酒的蔬菜、鱼肉等的单子。而它的目标域则是:由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组成的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菜单,用户可以用光标来选择,就像人们在吃饭的时候点菜一样方便。使用隐喻方法命名的“菜单”这个术语,准确、鲜明、生动,符合术语的命名原则,所以它才为广大用户喜闻乐见,始终没有被学术界大力推广的“选单”这个术语所替代。这种情况说明,在术语的命名中,不能拒绝使用隐喻这种重要的方法。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不能避开这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带释义的大气科学名词新版本1996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终于出版问世,这是在1988年第一版基础上经过增补和加以释义后的新版。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从1989年就开始对第一版审定的名词进行增补和释义的工作,整个工作历时5年,经过大小数十次会议的研究和讨论,在1994年底完成初稿。此后又经“全国名词委”特聘专家(大多为院士)审查,并经编辑加工、质疑、改错、再次审改,然后经全国名词委批准予以公布出版。总之,1996年新版的名词融汇了专家学者各类人员的辛勤劳动,是集体劳动的结晶。《大气科学名词》新版的问世很受气象科技人员的欢迎,使大家在撰写科技论文和著作时有了依据,成为常用的规范性工具书之一。对其他部门的科技人员来说,则是了解大气科学的一本简明知识手册。二、名词释义工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名词释义工作,起初有过争论,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必要。即认为搞专业工作的人都懂,加释义是多此一举。经过全国名词委的指导和大气名词委深入讨论,对名词释义工作有了统一的认识。经过这5年的工作,以及出版后3年的使用实践,对名词释义工作我们更有了切身体会。1.名词释义使名词工作科学化大气科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可分为许多分支科学。一般而言,专业人员对自己熟悉的分支学科的名词有较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其他分支学科的名词则只有总体轮廓认识,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清楚。因此对名词加以释义,就能严格界定该名词的主要内涵,不会模棱两可引起混淆,而能使之科学、准确。所以对专业人员来说释义也是很重要的。广而言之,对于非大气科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而言,加以释义的新版本就是该学科的规范的汉英-英汉简明词典,起着普及知识,统一认识的作用。比起仅仅是订名的版本来,内容和作用要增加很多。通过释义,弄清了名词的涵义,一词一义,使名词工作科学化。举例来说,如“中层大气”(middle atmosphere)指的是距地面15~85km的大气,这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开展了名为MAP(middle atmosphere program)的中层大气研究计划。而另一种理解则为大气所分的五层(从地面往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外[逸]层)的中间一层距地面50~85km(中间层,mesosphere)的大气。现在我们将前者订名“中层”,后者订名“中间层”,但一些书中仍有混淆。我们将两者订名后加上释义,内容就完整了,也便于区别。一些看来很常见的名词术语,认真写起释义来也不太容易,需要经过反复讨论,释义确定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深化了。如“大气科学”和“气象学”,“大气探测”和“气象观测”,这些名词搞气象工作的人经常要提到,很熟悉,但要准确释义,问题就产生了。有的认为“大气科学”应包含“气象学”,有的则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有的认为“大气探测”中较基本和原始的一部分是“气象观测”,有的则认为“气象观测”中包括了“大气探测”的内容。经过反复讨论,最后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上取得了一致,给出了“大气科学”的全面定义,而在“气象学”的定义中则加上“20世纪60年代气象学已发展成大气科学”的说明,对“气象观测”的定义,则加上“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对象、项目的扩充,近些年来气象观测已逐步发展为大气探测”。所以通过名词释义工作,深化了我们对该名词的认识。还有一些名词有学术名词和通俗名词的双重用法,加以释义后,对于它作为学术名词的涵义就完全界定了,不再是作为通俗名词的笼统用法,如“大风”、“大雨”等。“大风”是曾用名,它正式订名为“8级风”,指的是风速在17.2~20.7m/s范围的风。“大雨”指雨量在8.1~15.9mm/h或25.0~49.9mm/24h的降雨。其他如“毛毛雨”、“小雨”、“中雨”、“暴雨”等,都给出了严格界定。所以,通过名词释义使名词工作科学化。2.名词释义使名词工作系统化名词审定中的收词工作必须要掌握收词标准及平衡各部分的收词层次,以免有的分支学科收到“儿子辈”,有的收到“重孙子辈”,这样就在层次上严重失衡。在收词时要掌握层次,但有时还不太易确定,而加以释义后,名词的层次就明确了。通过释义,可以更有根据对收词进行增删,使这一工作系统化。如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云物理学—云滴谱—滴谱参数;大气科学—大气探测—地基观测—气压计—气压订正等等,一层层递降。此次收词一般收到第5层,有的只到第4层,没有再向纵深发展。通过释义还能发现选收名词时的一些疏忽,如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一概全收就重复了。我们按照订名中一词一义的“单义性”原则,如“海气相互作用”(air-sea interaction),就选定了最早和最常用的英文配名,但在某些汉英词汇、手册中,还有ocean-at mosphere interaction,sea-air interaction等,并将同一事物分别称为“海气相互作用”、“气海相互作用”等。通过名词释义,就可消除此类重复多义现象。总之,通过名词释义使名词涵义准确化,收词系统化。3.名词释义促进名词订名随着科学发展,新词不断增加,对新词的订名首先要弄清它的涵义才能订名准确、恰当。所以希望以后发布新词订名时,应给以释义,至少应加以说明,在注释栏中给出它的基本特性。看起来增加释义是增大了工作量,但作为整体来看,非常值得。因为在名词讨论过程中一定要涉及它的涵义等方面的问题,加以释义就把这些作为文字记载下来,涵义搞清楚了,才能更确切地订名。这种做法也给以后的审查和修订带来便利。有时很精练的几个字难以全部概括该条名词的涵义,如农业气象中的“活动温度”(active temperature)与“有效温度”(effective temperature),如非这方面的专家,根据此四字订名,是很难了解他们的差别的。即使一时搞清楚了,时间一长也会淡忘或混淆,加上释义后,可以消除此类现象。最近我们看到在某些英汉词汇、手册中,由于没有释义工作,就将active temperature和effective temperature不加区别地统统译成“有效温度”了。三、大气科学名词审定中的若干说明1.确定了一些常见新词的订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词,如表示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现象的El Nino;表示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降低现象的La Nina;表示海洋温度与大气压力升降有关联的ENSO现象。这些词频繁出现在科技论文中,有的甚至出现在科普文章中,各种译名纷至沓来。经多次讨论,认为EI Nino,La Nina(圣婴、圣女)意译也不妥,原本就是传说中的借用名词,还是(不得已)采用音译为好,所以分别订名为“厄尔尼诺”、“拉尼娜”,ENSO是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的组合缩略词,也以音译“恩索”为宜,这与“艾滋病”(AIDS),“因特网”(Internet)的订名是一种类似的方式。气候研究中词汇繁多,关于形容气候变化的名词术语就有气候演变,气候变迁,气候振荡,气候振动,气候变化等5个,它们的细微差别常使人混淆,不易分辨。我们参考了世界气象组织编写的《国际气象词典》,对这些近义名词术语做了几次专题讨论,对它们一一释义并作了严格界定,从变化的时间长短和形式上进行区分。将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作为各类气候变化形式的统称;气候演变(climatic revolution)指106年以上的变化;气候变迁(climatic variation)指30年以上的变化;气候振荡(climatic oscillation)指周期为几年的短期变化;气候振动(climatic fluctuation)则指包含有极大、极小值的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气候变化。对这些常用术语给出定义,并配以合适的英文名词,这种做法对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假彩色云图(false-color cloud picture)与伪彩色云图(pseudo-color cloud picture),从中文名词订名一般人很难看出这两者的差别。前者指的是将不同探测通道得到的图象用不同彩色表示而合成的云图;而后者指的是同一通道探测的图象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灰度而得到的云图。本想重新订名以便于区别,如增加本质差别的提示语来订名,叫通道假彩色云图和灰度伪彩色云图,但大多数人认为此二词在卫星云图分析中已经约定俗成,以不改为宜。由这类名词术语中也可以看出名词释义的重要性。2.注意与国际接轨以及英文配名问题上述与气候变化有关的一些名词订名就充分考虑了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不是我们“闭门造车”自搞一套,而是充分考虑了国际上的习惯用法。与国际接轨的突出例子是关于热带气旋的系列订名。我国气象部门从1989年起已正式采用了国际标准,即热带气旋(tropical depression)、热带风暴(tropical storm)、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和台风(typhoon),取消了原来“强台风”,增加了“强热带风暴”,并按国际规定作了释义。英文配名首选原有的英文对应词汇,有些中文名词订名直接来源于英文,如气旋(cyclone),气团(air mass),均质层(homosphere),对流层(troposphere)等,这些较好办。有些是合成词汇,英文中就有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就选用常见的一种,如上述的海气相互作用(air-sea interaction)。再如气候变化,大气遥感之类的合成词汇,一般用“形容词+名词”的英文配名方式,选climatic change,atmospheric remote sensing,而不用“名词+名词”的英文配名方式(climate change,atmosphere remote sensing),尽管后一种方式有时在外文书刊中也能见到。在英文拼写上,采取American English(美语)的方式,所以选用color,favorite,center等,而不用colour,favourite,centre等。英文名词原则上均用单数,这已为广泛接受。3.约定俗成与抓新词订名名词订名中“约定俗成”是一大原则,因为此名称已为大众所接受,硬性改动效果不佳,如上述“假彩色云图”与“伪彩色云图”就未改动。再追溯上去,还有“副热带高压”(subtropic high),一直未能改为“亚热带高压”,因为“副热带高压”已成为气象界的常用术语了。这次订名中对“气溶胶”(aerosol)一词也感到不满意,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媒体中常提到气溶胶,已逐渐接受了这一术语,此时已不宜轻易改动了。避免约定俗成订名不理想,又不易改动的问题,应该抓紧新词的订名工作。大气污染方面最近有一个新词chlorofluorocarbons(CFCs),报刊上译名甚多,含氯氟烃类、氯氟烃类、氟氯烃类、氟里昂,台湾订名为氟氯碳化物,它是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希望化学或环境科学方面能尽早给予定名,时间一长,就更难统一了。4.不足之处外国科学家的中译名是个技术性不强但却非常麻烦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标准,如常见的Boltzmann(玻尔兹曼、玻耳兹曼)、Descartes(笛卡儿,笛卡尔)*等。不同的手册,甚至是作为标准的手册,其译名也往往有微小的差异,叫人无所适从,希望能尽早统一,给出真正的标准。在大气科学名词的订名中,遇有此类问题,也尽量向标准靠拢,如Richardson number就由理查孙数改为里查森数。但还有一些译名由于各种原因,仍维持了原有的订名。大气科学涉及数学、物理等许多基础学科的名词,希望这些学科名词本身要统一,否则其他派生学科很难办。如一个root-mean-square,物理学、电工学订名为“方均根”,数学订名为“均方根”,以前还见过有叫“根均方”的,这样的不统一局面,叫派生学科很难适从。关于仪表称“表”、“计”还是“仪”,我们只能有个大致约定,不可能完全统一,如温度表(thermometer),微波辐射仪(microwave radiometer),分光光度计(spectrophotometer),同是英文meter结尾,对应的仪表功能不一样,有目测的,有自记的,所以订名往往还得结合仪表的复杂程度而定,简单的称“表”,如温度表;较复杂的,有自动记录装置的称“计”或“仪”。当然,有的仪表也有合适的英文结尾(graph)。由于当时本着从严收词,有争议或暂时统一不了的名词均不收入,稍涉及其他学科的名词也不收入,这样整个大气科学名词只收录了不到1900条,从总数上来说少了些,这就限制了它的广泛性。尤其是在大气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大气化学、大气环境的研究不断添加许多跨学科的新词。数值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又将许多计算机和计算方法的新词引入,在这种形势下,大气科学名词要进行较大的扩展(如3000~4000条)才敷应用。 --------------------------第24页* 周诗健编审是第四届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第27页* Boltzmann已由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定为玻尔兹曼,Descartes已定为笛卡儿——编者。  相似文献   

19.
20.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演化,阐明生物界的发展历史,确定地层层序和时代,推断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演变等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