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查水流刺激对宽鳍鱲(Zacco platypus)幼鱼游泳能力和代谢的影响,将60尾实验鱼随机均分为处理组(流水组)和对照组(静水组);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6周,分别于(20±1.0)℃条件下进行临界游泳速度(Ucrit)、静止代谢率(RMR)和活跃代谢率(AMR)的测定,并计算不同游泳速度下的代谢率(MR)、单位位移耗能(COT)和最适游泳速度(Uopt)。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处理组的RMR分别为(153.72±7.41)、(197.85±8.00)mgO2·kg-1·h-1,对照组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对照组和处理组的Ucrit分别为(62.90±2.84)、(75.50±4.27)cm·s-1,对照组亦显著低于处理组(p<0.05);对照组和处理组的AMR没有显著差异;给定游泳速度下对照组的MR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在较低游泳速度下对照组的COT亦显著高于处理组(p<0.05),但这种差异随着游泳速度的上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和处理组的Uopt分别为54.00、44.00cm·s-1。研究结果表明,持续水流刺激显著提高了实验鱼的游泳能力,与之上升的游泳效率相关,但代价是维持能量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溶氧水平下锦鲫的运动和代谢适应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考查广氧性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在不同水体溶氧(DO)水平下的运动和能量代谢适应对策,在25 ℃对水体DO分别为0.5、1、2、4 mg·L-1以及接近100%饱和溶氧浓度的8 mg·L-1水平下锦鲫幼鱼静止代谢率(RMR)、活跃代谢率(AMR)、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不同游泳速度下的单位位移能量消耗(COT)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锦鲫的Ucrit和AMR均随着DO的下降而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者在低DO端即4~1 mg·L-1下降更为剧烈,且AMR下降速率明显大于Ucrit;RMR在DO从8~1 mg·L-1时没有显著变化,但1 mg·L-1以下随DO的下降线性下降(p<0.05);各实验处理组锦鲫随游泳速度的上升代谢率上升;低DO实验组(0.5、1和2 mg·L-1实验组)各游泳速度下COT无显著差异,而高DO实验组(4和8 mg·L-1实验组)COT随游泳速度的上升而显著上升,消除RMR影响后各实验组单位位移净能量消耗(COTnet)随游泳速度上升均显著上升(p<0.05);在较低的游泳速度下,较低的DO实验组往往比同一游泳速度下的较高DO实验组锦鲫有更高的能量利用效率(低COT值,p<0.05),但随着游泳速度上升不再有该趋势.研究提示锦鲫在不同DO水平下采取不同的运动和能量代谢对策以适应不同环境溶氧条件.  相似文献   

3.
持续时间对南方鲇游泳性能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考查测定临界游泳速度(Ucrit)方案中的持续时间(△t)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的Ucrit及其代谢率的影响,于25℃条件下以6.0 cm·s-1为速度增量(△v),分别在△t为20和40 min时测定实验鱼的Ucrit和运动代谢率(Vo2).结果显示在△t为20和40 min时实验鱼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Ua)分别为(31.89±1.29)和(30.17±0.98)cm·s-1,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r)分别为(4.22±0.16)和(4.05±0.14)BL·s-1(BL表示实验鱼的体长,以厘米计),两个临界游泳指标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而△t为20 min时的最大运动代谢率(AMR)为(183.36±12.80)mg·h-1·kg-1,显著高于△t为40 min下(139.66±8.75)mg·h-1·kg-1的水平(P<0.05);另外,当△t为40 min时,前20 min和后20 min的AMR分别为(152.08±10.79)和(121.61±6.68)mg·h-1·kg-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却显著低于△t为20 min处理组的水平(P<0.05).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的持续时间对南方鲇幼鱼的Ucrit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影响;而对AMR存在着显著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实验鱼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关,也可能由于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的不同比例所致.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的匀加速游泳(Constant acceleration swimming)能力,将32尾实验鱼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样本量n=8),驯养温度为(25±1)℃。处理组分别在0.1、0.2和0.4cm·s-2的加速度(a)条件下,测定实验鱼的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speed,Ucat)及游泳测定过程历时(t);游泳力竭后,立即取血浆、白肌和肝脏,进行生化测定(对照组不经游泳直接取样进行生化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随着a的增大Ucat分别为62.85、73.66、75.62cm·s-1,其中0.2cm·s-2组及0.4cm·s-2组的Ucat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0.1cm·s-2组(p0.05);t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632、349、174s;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增大,当a为0.4cm·s-2时,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肝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组的肌葡萄糖含量随着a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但0.1cm·s-2组的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随着a的增大,鳊鱼幼鱼的Ucat增加,t缩短,肌乳酸含量增大,这应与鱼类无氧代谢参与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血乳酸水平的提高应由"乳酸泄露"所致;而底物消耗与匀加速游泳能力及游泳路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将90尾体重为(8.12±1.30)g的实验鱼平均分成0 h锻炼组(对照组)、6 h锻炼组和12 h锻炼组,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0、6和12 h;随后对实验鱼进行Ucrit、耗氧率(MO2)和快速启动(Fast-start)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运动锻炼鲤鱼幼鱼的Ucrit和Fast-start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提高,但6 h锻炼组的实验鱼在30和36 cm.s-1的流速下MO2显著降低,而12 h运动锻炼组的MO2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低于Ucrit流速下的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会提高鱼类在该流速下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高强度的锻炼则会使它们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栖息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游泳能力和自发运动是否会对温度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方法】以栖息于静水生境的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以及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青鱼(Mylopharyngoden pice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等7种鲤科鱼类的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和25 ℃条件下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ad,Ucrit)、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和自发运动参数。【结果】25 ℃时7种鲤科鱼类的Ucrit、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与10 ℃时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p<0.05)。但在两种温度下,Ucrit、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以及自发运动参数在生活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的鱼类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流水生境鱼类的Ucrit、MMR的Q10值均高于静水生境鱼类,且差异在p<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低温下游泳及代谢能力主要受限于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鱼类对游泳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在不同温度下MMR均与Ucrit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二者的拟合曲线在25 ℃下斜率更高,这可能与25 ℃下鲤科鱼类整体生理机能提高以及水阻降低导致的能量效率提高有关。【结论】温度变化对两种生境鱼类的能量代谢和游泳能力有重要影响,并且温度和生境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18,23,28,33℃等温度下斑马鱼(Danio rerio)的静止代谢率(RMR)和氨氮排泄率(AN)。结果表明,RMR值与温度(T)显著正相关,二者关系可用指数函数描述:YRMR=21.28e0.090 3T(r2=0.562,n=55,p0.01);雄鱼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雌鱼;随着温度上升,AN显著增加(p0.05);各温度下,氨熵(AQ)值分别为0.34,0.14,0.10和0.16。研究认为,13和38℃可能是斑马鱼可长期耐受的温度下限和上限,该种鱼RMR水平较高且对温度变化较敏感;蛋白供能比过高可能是斑马鱼不适宜低温生存的原因,低温是否促进斑马鱼的无氧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体锰暴露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分别为30,60,120和240 mg·L-1的4个锰暴露处理组和1个水体中二价锰离子质量浓度为0 mg·L-1的对照组,处理28 d后测定各处理组实验鱼静止代谢率及肝脏、肾、肠、鳃、脑等器官组织的AKP和ACP活力。【结果】1)60,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肾AK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K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0 mg·L-1锰暴露处理组肝脏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高,各锰暴露处理组肠ACP活力均比对照组的更低,120 mg·L-1锰暴露处理组鳃ACP活力比对照组的更低;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 mg·L-1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对照组及120,240 mg·L-1的锰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鱼肝、肾和肠的AKP和ACP活力对水体锰暴露相对较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的水体锰暴露下,草鱼静止代谢率出现相应的升高以满足机体解毒时额外的能量需求;而高质量浓度的锰暴露则可对鱼体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群体大小对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幼鱼集群特征的影响,在(25±1)℃水温下对分别由1,2,4,8,16尾实验鱼组成的5个群体(每群体8个重复)进行视频拍摄及轨迹分析,计算和分析了游泳速度及群体中不同个体空间分布的相关数据,据此得到群体的凝聚力和协调性。结果显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介于3~6cm(1~2倍体长)之间,且2个体组显著大于4,8,16个体组(p0.05);群体排列的极性随群体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麦穗鱼自发游泳速度多为0~10cm·s~(-1),且随着群体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群体中不同个体间游泳速度的同步性随着群体的增大而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麦穗鱼的最近邻距离随群体增大而下降,即凝聚力增加,从而显示出该鱼具有典型的集群行为;随着群体增大,群体游泳速度同步性和极性的下降则说明该鱼协调性随群体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鲤(Cyprinus carpio)幼鱼的维持耗能、游泳能力与生长性能在单独和群体喂养间的差异。【方法】在25℃下,将鲤幼鱼分成单养组和群养组,进行为期21d的摄食生长养殖,然后测定每尾鱼的静止代谢率(RMR)、匀加速最大游泳速度(Ucat),同时计算每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转化率(FE)。【结果】单养组RMR明显比群养组RMR更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RMR的变异系数(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3)。群养组的Ucat比单养组的Ucat更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Ucat的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3),但群养组的Ucat变异程度比单养组的Ucat高出约87.5%。群养组FR高于单养组FR,但群养组的SGR和FE均低于单养组的SGR和FE。【结论】群养组的静止代谢较高,在行为和生理上提高了维持耗能的分配;群养组个体间的竞争加强促进了鲤幼鱼运动能力的分化,同时能量底物含量降低可能限制了运动能力。群体效应可能推高机体的能量积累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考查食性和摄食对鱼类运动和行为的影响及两者交互作用,以肉食性鱼类乌鳢(Channa argus)幼鱼和草食性鱼类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1)℃的条件下分别测定了实验鱼的自发运动、快速启动能力和隐匿行为的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乌鳢和鳊自发运动速度分别为(9.64±0.67),(8.40±0.26)cm·s-1,用于运动的时间分别为(15.15±3.69)%,(13.39±3.50)%,均无显著差异;快速启动的最大线速度分别为(1.64±0.18),(1.99±0.17)mm·ms-1,最大加速度分别为(0.21±0.03),(0.31±0.03)mm·ms-2,鳊显著高于乌鳢(p0.05);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分别为(2.81±0.91)%,(0.15±0.12)%,乌鳢显著高于鳊(p0.05);摄食对乌鳢和鳊的自发运动水平和快速启动能力均无显著影响,仅导致乌鳢进入隐匿场所时间比显著下降(p0.05)。研究结果提示,乌鳢和鳊幼鱼均具有较低的自发运动水平、较高的快速启动能力和较低隐匿行为,这一方面与乌鳢幼鱼的捕食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与鳊幼鱼的觅食和避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条件下的墨吉明对虾氮磷代谢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体质量、盐度、p H、摄食状态和光照条件都对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代谢影响显著。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墨吉明对虾磷、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均显著升高;硝酸氮代谢率在25℃条件下最大;磷、亚硝酸氮、硝酸氮代谢率随体质量增加而减慢,氨氮代谢加快;盐度在10~30范围内,随盐度升高,磷、亚硝酸氮代谢率提高,硝酸氮、氨氮代谢率下降;p H在7.5~9.0范围内,随p H值升高,磷代谢水平明显下降,氨氮代谢率显著升高,亚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5时出现最大值(0.451±0.039)μg/(g·h);硝酸氮代谢率在p H 8.0时有最小值(1.364±0.028)μg/(g·h);饱食状态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饥饿组分别提高了33.85%、68.07%、233.81%、72.22%;正常光照条件下墨吉明对虾磷、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代谢率相对于遮光组分别提高了130.79%、37.58%、120.23%、103.93%。  相似文献   

13.
4种幼鱼临界游泳速度和运动耐受时间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瓦氏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锦鲫(Caras-sius aumtus)等4种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分别测定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Ucrit)和1.5倍Ucrit条件下的耐受时间.通过比较两种方式的游泳能力发现,4种幼鱼的Ucrit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南方鲇的Ucrit最低,而锦鲫的Ucrit最高,青鱼和瓦氏黄颡鱼的Ucrit则介于两者之间;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之间的的耐受时间差异不显著,二者却显著高于青鱼和锦鲫,而锦鲫的耐受时间在4种幼鱼中最短(p<0.05).上述结果表明,南方鲇和瓦氏黄颡鱼在较高速度下的运动耐受能力更强,而临界游泳能力相对较低;锦鲫和青鱼则与此相反;它们的两种运动能力之间均存在着权衡,这种权衡可能与鱼类的生态习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急性降温对鱼类的行为及代谢的影响,本实验设置25℃→25℃,25℃→15℃,15℃→15℃(驯化温度→实验温度)3个温度组,采用自制鱼类能量游泳装置测定了青鱼(体长8.87±0.75cm,体重11.86±3.60g)临界游泳速度(Ucrit)、耗氧率(MO2)以及疲劳后的恢复耗氧率.研究结果表明:青鱼在3个温度组Ucrit分别是11.32±0.29BL/s、8.04±0.38BL/s和7.73±0.25BL/s,急性降温(25℃→15℃)组的Ucrit是15℃→15℃组的96.2%,降低了3.8%,差异性不显著(P0.05),急性降温在短时间内抑制青鱼幼鱼游泳速度,影响不显著;MO2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耗氧率与流速关系分别为25℃→25℃:MO2=49.138U+365.990,R2=0.995;15℃→15℃:MO2=42.886U+315.002,R2=0.972;25℃→15℃:MO2=37.265U+259.987,R2=0.973;随着温度升高,耗氧率增大,急性降温对鱼类的耗氧率有抑制作用;疲劳后继续测定耗氧状况,90min内恢复耗氧率均呈先降低后逐渐趋于平稳,恢复耗氧率分别为25℃→25℃:73.14 mgO2/kg,25℃→15℃:102.47mgO2/kg,15℃→15℃,89.38mgO2/kg.研究表明:急性降温对青鱼幼鱼游泳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对其行为产生胁迫作用,研究有利于为鱼道的建设提供数据资料,对鱼类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授精获得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18.92±0.09)g为研究对象,以ZnSO4·7H2O为毒物源,在水温(27.5±0.5)℃、硬度25~30mg CaCO3/L条件下,测得水体锌(Zn~(2+))暴露对南方鲇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96hLC50)为8.98mg/L.在水体Zn~(2+)质量浓度分别为0(对照组)、1/60 96hLC50和1/30 96hLC50(分别为149.60μg/L和299.30μg/L)的条件下,进行了为期8周的慢性暴露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的终末体质量、特定体质量生长率、肥满度和肝指数均随着Zn~(2+)质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且高质量浓度Zn(1/30 96h LC50)暴露组的终末体质量、特定体质量生长率、肥满度和肝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肾指数与静止代谢率随Zn~(2+)质量浓度的上升呈升高趋势,低质量浓度Zn(1/60 96hLC50)暴露组肾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静止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余2个处理组(p0.05).随着水体Zn~(2+)质量浓度的升高,鱼体蛋白质质量分数、灰分质量分数、干物质质量分数以及能量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而脂肪质量分数变化趋势恰相反.2个Zn暴露组鱼体蛋白质质量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鱼体能量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灰分、干物质质量分数在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鱼的肝、鳃、肾、肠、脑和肌肉等器官组织及全鱼中的Zn累积量均随水体Zn~(2+)质量浓度呈升高趋势;高质量浓度Zn暴露组肝、鳃、肠及全鱼的Zn累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肌肉或脑Zn累积量在各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暴露组鱼体各组织中Zn的累积量顺序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肠、鳃、肾、肝、全鱼、脑、肌肉,两暴露组组内肠、鳃和肾中Zn累积量相近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肌肉中的Zn累积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通过讨论提出,水体Zn暴露改变了南方鲇的能量利用模式,鱼体优先利用蛋白质提供解毒所需额外能量,降低了鱼体蛋白质及能量累积的速率,导致其生长速度减缓;水体Zn主要通过鳃进入鱼体,经血液循环后分布到鱼体各器官组织,其中肌肉是Zn累积的"非活跃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体中双酚A(BPA)暴露对鲤(Cyprinus carpio)肝、肾组织的氧化胁迫及静止代谢率的影响。【方法】设置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的空白对照组、1个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为0但乙醇质量分数为0.03%的乙醇对照组和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分别为0.5,0.9,1.8,3.6,7.2mg·L-1等5个处理组,处理30d后测定各组实验鱼的静止代谢率,肝组织中BPA的积累量及肝、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1)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比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MDA含量更高,且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肝组织中CAT活性以及1.8,3.6和7.2mg·L-1BPA暴露处理组的肾组织中CAT活性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肝、肾组织中CAT活性,与后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8和3.6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高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7.2mg·L-1 BPA暴露处理组的静止代谢率低于两个对照组的静止代谢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鱼肝组织中BPA积累量随水体中BPA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表现出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水体BPA暴露质量浓度与鲤肝组织中BPA积累量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鲤肝、肾组织中MDA含量和CAT活性对水体BPA暴露相对较敏感,肝组织比肾组织更敏感。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体BPA暴露导致鲤静止代谢率升高以满足鲤在组织损伤修复和毒物净化方面额外的能量消耗,但较高质量浓度的BPA暴露可能对鱼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引起静止代谢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运动锻炼对鲤鱼幼鱼形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查运动锻炼对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形态特征的影响,在25℃条件下将60尾体长为(7.1±0.39)cm的实验鱼,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6 h和12 h,对照组锻炼时间为每天0 h;随后分别进行有关形态特征图像及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6 h和...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不同饥饿时间对鲤(Cyprinus carpio)幼鱼体型特征的影响,将大小相当的50尾体质量为(21.50±0.41)g、体长为(9.42±0.08)cm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4个饥饿组,分别饥饿处理0,7,14,28,56d;随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实验鱼的形态特征参数。结果显示:7d饥饿组的所有体型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14d饥饿组的体高、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高/体高、尾柄下部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8d饥饿组的体高和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长/体长、臀鳍面积/鱼体侧面、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56d饥饿组的体高、鱼体侧面积、体高/体长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头长、头长/体长、头高/体高、臀鳍面积/鱼体侧面积、尾柄侧面积/鱼体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提示饥饿胁迫对鲤幼鱼体型特征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与饥饿程度相关;饥饿使鲤幼鱼体型变得更加"细长",相对臀鳍和尾柄面积增大,这可能有利于减少游泳运动过程中能量的消耗。  相似文献   

19.
摄食水平对锦鲫幼鱼特殊动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动力作用(SDA)是指动物摄食后代谢增加的现象,相关参数和功率曲线在动物生理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25 ℃水温条件下,测定0%、0.50%、1.00%、2.00%和4.00%体重等不同摄食水平的锦鲫幼鱼在摄食前和摄食后的耗氧率.结果发现锦鲫幼鱼摄食后耗氧率显著增加(p<0.05),约在摄食后2 h达到峰值.0.50%、1.00%、2.00%和4.00%体重等4个摄食组的摄食代谢峰值(耗氧率)分别为(96.15±7.74)、(100.72±7.29)、(117.72±7.23)和(173.22±14.20)mg·kg-1·h-1,其中4.00%摄食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SDA时间分别为(6.29±0.68)、(7.14±0.85)、(7.33±1.23)和(9.20±1.36)h,各摄食水平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SDA总耗能分别为(1.42±0.18)、(1.58±0.20)、(2.63±0.60)和(5.33±0.76) kJ·kg-1,其中4.00%摄食水平组的SDA总耗能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SDA系数分别为(4.60±0.52)%、(2.54±0.34)%、(2.07±0.45)%和(2.17±0.30)%,0.50%摄食水平组的SDA系数显著高于其他摄食水平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锦鲫幼鱼摄食后的功率曲线呈典型的"三角型",这与其经常摄食的生活习性和较低的营养等级地位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pH(4.5、6.0、7.5、9.0、10.5)胁迫下拟穴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ATPase、AKP和ACP活性的响应.以pH6.76±0.3的海水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pH胁迫强度加大,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活性显著增强(p<0.05),Ca 2 ,Mg 2 -ATPase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随pH胁迫时间延长,各组拟穴青蟹鳃Na ,K -ATPase和Ca 2 ,Mg 2 -ATPase活性均在胁迫第3天出现峰值.肌肉AKP活性对照组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pH4.5组肝胰腺AKP活性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均略高于对照组(p9.05);pH6.0组和pH10.5组肌肉AC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腺ACP活性,pH9.0组和pH10.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H7.5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4.5组、pH6.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pH胁迫时间延长,拟穴青蟹肌肉和肝胰腺AKP和ACP活性在相同pH处理组变化规律不明显,但表现出时问效应性.由此可见,pH胁迫显著影响拟穴青蟹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