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恐鸟是一种新西兰无翼大鸟,大约数个世纪前,就已在地球上绝迹,但对恐鸟的世系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现在,科学家们已能揭开这种灭绝鸟类的遗传密码,他们从恐鸟残骸中提取DNA样本,并与现代鸟的DNA比较,从而能正确地将恐鸟置于进化树中应有的位置。传统上生物学家将不能飞行的恐鸟与现代平胸鸟类(如无翼的鸵鸟、新西兰儿维等)放在一起。然而  相似文献   

2.
生长在新西兰的一种类似于桉树的树木——枪木树,至今仍在保护自己免遭来自恐鸟的侵袭,而该鸟在500多年前就已经灭绝.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枪木树会在它的一生中变换两次外貌,它的这种改变就是为了防止被不能飞的恐鸟吃掉.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13,(12):8-8
恐鸟是生活在5500万年前~4000万年前的一种不飞鸟,身高可达2米,喙巨大而凶恶,难怪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们是冷酷无情的肉食动物。恐鸟生活在恐龙灭绝之后的时期,当时哺乳动物尚处在早期演化阶段,个头相对还较小,恐鸟被认为是当时陆地上的一种顶级掠食者。  相似文献   

4.
以恐鸟为食的巨鹰 哈斯特鹰是曾经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巨鹰,也是迄今已知最大的鹰,主要以一种巨大的鸟类--恐鸟为食.后者有点像现代鸵鸟,不会飞,现已灭绝.研究表明,当体重达到某个极限,鸟类就无法正常飞行,这个极限大约为15 kg,而这正是哈斯特鹰的估计体重.  相似文献   

5.
物种丧失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包含在物种个体之中,故此处只谈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些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众所皆知的渡渡乌、毛象、塔斯马尼亚狼和恐鸟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种因被过度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的边缘。如在肯尼亚…  相似文献   

6.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一项能辨别DNA样品相似性的技术支持早期关于尼安德特人是一种灭绝末期的人种的遗传传学说法 .  芝加哥田野博物馆的科学家LutsBachmann在 6月份的AmericanJournalofHumanGenetics上报道 ,尼安德特人的DNA与古代Homosapiens人以及现代人的DNA相比 ,存在着重要的遗传差异 .他们断言 ,这些数据支持了尼安德特人在解剖学上并非是现代人的祖先的假说 .研究者取 110 0 0 0年前与 5 0 0 0 0年前的尼安德特人与 35 0 0 0年前的H .sapiens人的化石中的…  相似文献   

7.
唐·默顿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过去的28年里,他一直致力于挽救鸮(读xiāo)鹦——一种产于新西兰的奇特而又体型巨大的鹦鹉。经过多年努力,默顿已经取得了值得注意的成果。1995年,当鸮鹦的数量下降到50只时,这种古老的鸟看起来就要灭绝了。但是,今年鸮鹦的数量恢复得令人惊奇。最后一批幸存者已孵出了26只幼鸟——比过去整整20年孵出的数量还多。看来,鸮鹦不再是全然没有希望了,而是突然有了很好的前景。默顿,这名留在新西兰国家鸮鹦保护队中时间最长的队员说;“真是个传奇。毕竟,经历多年的心血、汗水和眼泪,我们知道了鸮鹦不会很快就灭绝,事实上它们现在有了非常好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测序引起世人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序列第一部分今日问世 由世界各国科学家联合参与、旨在破译人体细胞全部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第一次堪称里程碑的重大突破。今天,英国剑桥桑格中心的伊恩·邓纳姆(Ian Dunham)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22号染色体的基因序列。22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分离的DNA分子)中次小的一对。 22号染色体的DNA序列测定是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大规模联合攻关的结果。尽管它还含有一些小空白(由于技术原因尚未测序的DNA段落),但仍不失为一项令人…  相似文献   

9.
·青蛙卵·海胆的受精卵·植物的导管·白细胞·行星或太阳系图像·月球·原子核·某种动物的眼球·小面包·某种动物的细胞·海胆·病毒·在野外容易粘在你身上的某种植物种子·某种深海生物(因为海底没有光,所以这种生物没有颜色)·花粉·一组细胞或一个细胞的一部分·与原子相关的东西·DNA序列图·霓虹灯下的雨滴·泛起涟漪的湖水·小丑的脸·脑电图·水母·真菌细胞·细菌或病毒·某种动物的骨头·原子的内部结构·植物细胞的一部分·正在分裂的细胞·某种海洋生物猜一猜神奇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网 《科学之友》2013,(10):14-15
借助动物化石和标本中留存的DNA,运用日益先进的克隆和基因技术,人类已经能够"复活"一些早已灭绝的动物,如猛犸象、渡渡鸟、恐鸟等。但这真的是件好事儿吗?让灭绝动物死而复生,意义深远,但投入大量时间、财力和精力挽回"逝者",与更多关注和保护"生者"相比,孰轻孰重?再进一步说,如果人类无法给予动物良好的生存环境,那么被复活的动物最终归宿能否逃脱再次绝迹的噩梦?  相似文献   

11.
冬夜观星     
“星座·星图·鉴赏” 专栏的由来 时下兴起了一股观鸟风,从笼中玩鸟转为户外观鸟应该说是一大进步,它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好风尚,值得提倡。我这里要说的是观星,就是在晴夜里看星。古人看星的机会很多,那时候灯具不发达,也没有光污染和大气污染,自然就会去接触星空。现在提倡看星也是增加一种生活乐趣,增加一些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翼龙传奇     
这是一种奇怪的动物:看上去像鸟,有类似翅膀的构造,骨骼中空,但身上没有羽毛,嘴里还长有牙齿;它曾经称霸中生代的天空,但最终却没能躲过晚白垩世的大灭绝。  相似文献   

13.
“它像黑色的小精灵从你眼前一闪而过”——夏威夷人回忆起“黑脸鸟”时会这样说。然而这已是30年前的情景,因为目前“黑脸鸟”在夏威夷岛仅存3只,它们正濒临灭绝。科学家发现外来生物的入侵是造成这种鸟灭绝最主要的原因。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以使这种鸟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得以恢复。他们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称发现恐龙的DNA美国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发现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恐龙遣传物质一DNA,是从美国西部犹他州深煤矿中发现的骨块中提取出来的。科学家以前曾经试图从恐龙骨骼中提取DNA,但是这种古代骨骼已变成化石而DNA已经消失。但是犹他州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5.
食人猫     
在动物世界中,人类算不上剽悍、伟岸,人类没有猎豹风一般迅猛的速度,也没有猫头鹰雷达般敏锐的视觉,但是他们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很少成为被掠食对象。人类仰仗着自己高度发达的智力,稳稳地占据着生物链的顶端。但是,最近以考古学家朱利娅·李·斯诺普为首的三位南非科学家宣称:在数百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古人类却是为数不算太少的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这些凶狠的食肉动物包括美洲豹、斑点土狼和一种早已灭绝的猫。这种猫因它那特大的马刀状犬齿而非同凡晌。这些食肉动物曾游荡于南非炎热的稀树草原上,以远古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为生,时间是250万年前。  相似文献   

16.
Surri.  C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1,(1):18-18,25
到目前为止,基因组已完全弄清楚了的生物有酵母菌、线虫、果蝇以及30多种细菌,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也基本接近尾声。今天,科学家们往这份名单上添加了一种植物:并在《自然》杂志上宣布,他们已完成了拟南芥菜(Arabidopsis thaliana,一种与芥菜有亲缘关系的小草)的DNA测序。 人们对科学家选择一种野草作为生物学史上这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似乎感到奇怪,因为它毕竟不会被用作人类食物也不会被用作家庭装饰。但拟南芥莱确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生物:遗传学家已由此学会了如何来预防小麦病害,促进番茄成熟,甚至使油菜的产量翻一番。典…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明的一种封闭卡技术目前在该国遗传学研究计划中处于核心地位 ,它有利于揭开哮喘和关节炎之类疾病的遗传学机理。随着日本理化研究所这套新设施投入使用 ,有望将日本推到全球人类基因组阐释工作的前沿。该研究所的新设施将启用自己的封闭卡技术用以描绘单一核苷酸多态现象 (SNPs) ,这种单一碱基的变异分布在整个人类基因组中。科学家认为SNPs是大部分遗传变异———从眼睛的颜色到对疾病的敏感性等诸多差异的内在根源。日本理化研究所开发的这项技术可使研究人员一天识读 3 84 0 0 0份DNA样品 ,而用的血样要比以往少得多。…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基因研究专家称,人类将迎来女性社会,因为男性基因正在逐渐衰减,男性群体将最终灭绝。不过目前还不必担忧,因为这将发生在500万年以后。男性基因组中必须有一个Y染色体,Y染色体上有一种SRY基因,它能够促进睾丸发育以及男性荷尔蒙的分泌。3亿年前,每个男性的Y染色体上大约有1400个基因,而现在只剩下45个。按照这种衰减速度,500万年后Y染色体上就不再有任何基因了。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最近的一份报告分析,未来30年全世界的野生动物物种将有1/4灭绝,而熊猫等已用不了30年,尤其日本的朱鹮灭绝已近在眼前。今年4月,日本珍稀动物保护中心仅有的一对这种鸟的雄性  相似文献   

20.
现在,科学家成功克隆了_一头几年前灭绝的皮雷安野山羊(尽管它只存活了几分钟);日本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死亡16年的具有优秀肉质的冠军种公牛"安福号",他们还利用从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尸体身上提取出的大脑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克隆,使它"死而复生";澳大利亚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已灭绝的袋狼;前不久,英国一家杂志列举出10种最有可能通过基因技术复活的古代生物,包括大约在2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不过,在所有复活计划中,人们最关注的恐怕还是恐龙的复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