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年10月25日至29日,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本刊记者两次拜访了著名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特级教授林家翘先生。林家翘先生在会议期间,仔细阅读了《大自然探索》杂志上刊登的一些文章,对《大自然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在接待本刊记者采访中,林家翘先生着重谈到,从中国派往国外学者的工作情况以及从第二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的情况来看,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应当改进。现将采访中林家翘先生谈话的要点整理发表,希望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九位科学家与大家分享他们在2015年各自的工作、生活愿望。踏上火星,激发多样到2015年底,我希望NASA能取得进展性突破,为到2030年将人类安全送上月球迈出重要的一步;我希望鼓励更多女生和少数族裔追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方面的职业。这些目标是支持我工作动力的个人灵感来源。要达成第一个目标,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取得重要成绩:有关火星环境的科学发现以及能减轻微重力对人体影响的技术进步,以便为太空长途飞行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12日,科学24小时杂志社的编辑们走进了嘉善县泗洲中学,举办了一场简短热烈又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虽然见面会时间不长,但《科学24小时》的小粉丝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大家对杂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有的同学喜欢看宇宙、军事类的文章;有的同学喜欢贴近身心健康需求的内容:有的同学希望在设计上能够多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同学们踊跃发言,会后更是恋恋不舍地围着编辑们要求签名。参会的编辑深深地被同学们的热情打动,纷纷为他们留下了寄语。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修期间记录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此文介绍美国科学院院士J.瑟林教授创立的旨在改造热力学理论基础的“数学热力学”。瑟林教授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以及他得到的一些结论,在热力学领域可说是异军突起,特别是对普里高金学派构成了挑战。本刊特向我国数学和物理学工作者以及广大科技界推荐此文,并希望能引起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经一段时间准备,本刊从本期起推出"走近科学"这个新栏目,本期介绍的是国内最早从事人工耳蜗研究的医学科学家王正敏院士及其团队历20年时间,在人工耳蜗基础研究、研制和临床应用上取得的成就。这项新近获得2010年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工作对许多关心这个领域的读者或许并不陌生,媒体上也已做过很多报道,而从这项成果的本源出发,从听觉的奥秘、耳聋的原因、耳蜗的构造、人工耳蜗的原理、术后培训等多个层面细细道来,在更多的细节、过程描述中让人理解和体会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是这篇报道的特色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栏目希望确立的风格。对国家重点支持的科研成果在取得预期的结果后及时地向纳税人作普及介绍已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我们国家前些年发布的《科普法》也对此有明文规定,国内一些城市也在这方面行动起来,如上海市人大近期已就此做了立法规范。本刊推出的这个栏目正是顺应了这种科研成果科普化的趋势和要求,这也是本刊今年全面改版后的一个重要调整。编辑部希望这个初创的栏目能得到科技界、政府部门的关注,更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批评。科普很重要,但真正能达到科普化的目标其实很难,这里面有自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创办这个栏目也是一种探索和实践。总之,我们将兢兢业业经营好这个栏目,在努力工作中体现我们的价值。同时,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就该栏目的推出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6.
一边是严谨儒雅而不失幽默的科学大家,一边是感性细腻又充满智慧的著名女作家;一方是现代科学的实践者,另一方是人文精神的代言人。当科学和文学坐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思想火花?9月16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士裴钢和著名作家王安忆以"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为题,和300多名自发前来的听众一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对话。科学"侵犯"了艺术吗? 对话的最初,王安忆认为对于这样一个话题,自己是以弱势面对强势。善于运用科学数据说话的裴钢紧接着就对现场观众作了一个调查:有科学背景的观众占30%,人文背景的更多一些,两者都不是的  相似文献   

7.
崔红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1,(Z1):396-398
<正>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 2003~2013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他积极倡导编委责任制,并以身作则将"科学家办刊"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多年的办刊经历使郑永飞院士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并对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办刊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期刊主编应"慧眼识珠",作优秀成果的"伯乐".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郑永飞院士,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极夜下,刘嘉麒院士为我解疑释惑在中国科学院的诸多院士中, 唯有刘嘉麒与我作为科学探险队的队友,曾两次并肩行进在山野。一次是赴东北某地,另一次是远行北极。而北极之行,他留给我的印象尤深。可以说,在我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科学探险考察采访中, 若没有唯一的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随队,为我释疑解惑,我的北极报道会大为逊色。由于他能对我笔下提到的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才使我通过新闻报道向更多读者与听众转达科普知识。  相似文献   

9.
魏复盛 《科学通报》2009,54(24):3922-3922
创新是一个民族、国家发展的灵魂, “建设创新型国家” 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但是, 目前我国的科学研究仍然是跟踪性研究居多, 而创新性尤其是原创性的研究相对偏少. 如何在科学研究中突出创新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对的重大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发现、凝练、思考、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 提出科学难题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 如何凝练、思考、提出科学问题, 是培养全民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创新意识的关键, 也是获得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必由之路. 由陈洪渊院士主持、众多学者专家参与撰写的《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卷》, 汇集了当前化学科学研究中的189条重要科学难题,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是一部富有高度启发性和学术前沿性的学术专著. 该书以“高中生有兴趣, 大学生能通读, 研究生可选题, 并能为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宗旨, 通过一个个重要科学难题的 “点”, 构成了当前化学科学研究前沿的线和面, 不求面面俱到, 但求反映当前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对每个科学难题均有研究意义和现状等背景介绍, 不求有明确答案, 甚至不求科学问题的完全准确无误, 而重在科学问题的凝练和启发创新性思考. 这是科学类书籍编写方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与鼓励创新性科研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宗旨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本刊自创刊以来,得到了广大译者与读者的热情支持,有的为本刊撰稿,有的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世界科学》今天能办得如此兴旺,今年订阅的读者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是和大家的支持与关心分不开的。为了使本刊办得更具特色,内容更加丰富多采,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译者和读者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下面我们摘录部分译者和读者的来信内容,以加强编者、译者和读者的联系。——编者  相似文献   

11.
以下100个问题跨越了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有的是已讨论过的问题的一部分;有的则是自成体系的大问题;有的将促进下一个世纪的科学探索;有的则很快就能得到答案。许多问题无疑还会引发产生新的问题(注:《科学》杂志在庆祝其创刊125周年时,刊出了科学上有待探索的125个问题,其中25个问题本刊已从第8期起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12.
正新的一年里,《大自然探索》开辟了一个新栏目——科创。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少年。进入以高科技信息化为代表的21世纪以来,青少年正逐步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开拓青少年创新思维,是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科技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大自然探索》杂志的初衷。"科创"栏目将聚焦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宣传创新亮点、推进创新实践,努力营造鼓励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科学氛围,培育科学的沃土。  相似文献   

13.
给你十分钟     
美国有一位被人称为“上帝的嘴巴”的预言家。有一次,这位预言大师到一所大学做讲座,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大师微微一笑,说:“好的,我向你们提个问题好吗?”两位同学点头说:“可以。”预言大师说:“请你们认真考虑一下,如果上帝无条件给你们十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水清 《世界科学》1999,(11):41-42
纵观对世纪近代科学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发展的历史,就会认识到这个发展非常快速。以此遣度赶超,在中国人的土地上发展出可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我想应该是20年之内的事一一W振宁本月份刚刚公布的今年度诺贝尔奖再度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科学最高奖——诺贝尔奖的热烈讨论,其实我国学界前辈对此早有见解。首先,是创新说。卢鹤级院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张钟华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模仿,压制创造,要求人们读‘圣贤书’,不鼓励独…  相似文献   

15.
李力研先生最近又推出他的力著———长篇跟踪纪实报告文学《男人段子》 ,书中写的是著名的反对伪科学伪气功斗士司马南先生。李力研和司马南先生我本不认识 ,上世纪的 90年代在一次“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研讨会上 ,我认识了他们。当时我们在一起参加会议、交流心得、拍照留念。就在那次会议上 ,于光远老前辈、何祚庥院士、郭正谊及龚育之、刘吉等专家都在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 ,对中国反对伪科学、反对伪气功的现状作了分析 ,鼓励科学家、科普作家以及有识之士走到台前 ,与伪科学伪气功进行不懈的斗争。当时我受中国…  相似文献   

16.
周航 《科学通报》1957,2(7):223-223
一年一度的苏联科学院年会已于2月22、23两日举行。年会上报告和讨论了 A.B.托布切夫院士所作的苏联科学院1956年科学活动以及科学成果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的总结报告。在科学研究网方面,苏联科学院在去年一年中建立了以下一些新的研究所:电子学、大地物理学、大  相似文献   

17.
序 言     
李培根 《科学通报》2010,55(25):2471-2471
《科学通报》为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出版了一期专辑, 嘱我写序, 借此机会我想表达两个感谢. 第一是感谢这本期刊, 为我校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高端平台, 也可以供更多学者在此交流. 第二是感谢我校的科研工作者, 积极踊跃地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 其中有外籍院士近期之大作, 有杰青或长江学者厚积薄发之力作, 更有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之新作, 可谓硕果累累!毫无疑问, 本期专辑凝聚着《科学通报》编辑部和投稿教师的智慧和心血, 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  相似文献   

18.
杨连贵 《科学通报》1955,(11):99-99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今年6月成立以后,根据学部成立大会的决议和学部的工作任务,学部常务委员会首先讨论确定了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要点。为了便於学术领导,学部委员又分成了冶金、燃料化工、机械电工、土木建筑水利等四个学科小组。由於各学部委员的热心努力,技术科学部的学术领导和学术组织工作已逐渐开展。 1.贯彻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和波兰科学院代表团对技术科学方面的建议:今年6月间苏联科学院代表团和波兰科学院代表团来访我国,了解了我国的科学现状,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技术科学方面,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巴尔金院士对我国冶金工业及科学研究工作今後发展的方向、柯斯钦科院士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及共有关科学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寄语     
《科学24小时》2009,(1):3-3
紧张、焦虑、欣喜、期盼,此时的心情有如期待婴儿降生一般。而当她终于呱呱坠地时,又渴望更多的人去关心她、去爱她。科学无处不在,而唯有不懈创新才会永恒。2009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创意无限是我们的梦想,一起努力,好么?——汪光年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希望我们这本小小的《科学24小时》,也能在您的成长之路上,催生出无穷的推动力。——蔡勇强  相似文献   

20.
知力之友     
有不少读者朋友在来信中向我们建议开设一个交朋友的园地,以便对某一学科、某一方面知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读者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切磋实践经验,讨论问题,甚至进行合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好建议。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在“知力之友”栏目中设立“友谊互联网”园地,以满足大家的要求。 请希望交友的读者朋友在来信中将自己的姓名,以及希望交哪一方面的朋友(比如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详细的联络地址,邮编写清楚,寄给本刊,本刊将分期分批给予登载。 所有希望与“友谊互联网”中的读者交往的朋友,请按照寻友人提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