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到这样一则报道,我国一位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时,心中不免产生许多遗憾和反思,中国科学家真的与诺贝尔奖无缘?当然这不会永远如此。相信有这样的一天,让全体炎黄子孙扬眉吐气,这就是中国本土的科学家走上诺贝尔奖领奖台。我们企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在当今世界科学的诸多领域,中国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为各国科学家所公认。但总的来说,我们与世界上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某些方面差距还比较大,这是事实。但是,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思想常常又是超前的,这对于取得诺贝尔奖又是非常有利的。如果这…  相似文献   

2.
前沿     
<正>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首位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相似文献   

3.
严立 《科学之友》2002,(1):17-18
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百年盛典的2001年12月10日,在中国,100名科学家发表了致公众的公开信,信中说:“……当初杨振宁、李政道是以中国科学家的身份走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的,结束了中国人无缘诺贝尔科学奖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这实在是中国科学界的一件憾事。”科学家们呼吁青少年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尽早结束这一局面。这里,科学家们所说的“至今,还没有在中国本土诞生的科学成果获得诺贝尔奖”,就是所谓中国本土的“零诺贝尔奖”现象;而科学家们向青少年的呼吁所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黃国安 《科学通报》1959,4(22):769-769
为配合中国历史博物館开幕而編写的“中国古代科学家”一书已和讀者見面了。在建国十周年的时候,出版这本书是很有意义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富有优秀文化遺产的国家,在我国历史上,有許多伟大的科学家,他們对科学事业曾經作出卓越的贡献,推动了祖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宝庫。本书叙述了29位科学家,当然,我国古代对科学有杰出貢献的科学家并不只限这29位,本书所叙述的自然远不能概括我国数千年来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可是,它已經充分体現了我国古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文研究水平总体而言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国家的天文研究设备太差.天文设备成为中国天文研究长期竞争力和原创能力的主要瓶颈.长期以来中国的射电天文研究1一方面依靠杰出天文学家利用国际大射电望远镜进行观测,取得一些(但不是很多)有影响的成果;另一方面是靠自己发展设备,建设一些中小观测平台.  相似文献   

6.
蓝冰 《科学》2007,59(6):51-51
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在深圳盐田绘制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7.
方盛国 《科学通报》2013,(16):1463-1464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处于濒危状态或受到生存胁迫的物种的数量也较多[1],对物种保护的压力已越来越大.因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每一项成果,都将是中国政府制定物种保护策略的重要科学依据.近年来,虽然中国政府已通过多种渠道逐年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但这并未显著地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学术力量,从而使该领域的学术成果难以及时地满足政府部门的决策需求.鉴于此,作为中国科学的旗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近日宣布,他们已绘制出向人类传播疟疾的最主要蚊子种类——冈比亚按蚊的基因组序列图谱,这一成果有望用于研制防治疟疾的新式“武器”。  相似文献   

9.
动态点击     
基因技术可提高玉米含油量美国科学家日前报告说,他们能利用基因技术提高玉米含油量,这一成果可能有助于推动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美国杜邦公司等机构的科学家在玉米的6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一个基因,该基因能指导一种名为DGAT1-2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学发展迅猛,因此本刊“现代科学专题综述”栏也常盛不衰。本期在此栏目中奉献给读者五篇佳作。《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在DNA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一文,向读者展示了新的实验仪器对DNA结构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它证明了随着成果的不断积累,仪器的不断改进,我国科学家会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题目反应理论和自适应测验》一文介绍了一种现代心理和教育测量理论,这是由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它为客观、准确、高效率地评估人的智能和其他心理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年4月3日晚,同步辐射这一新的光源在我国诞生,它标志着我国科技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内蒙古一个有着1.65亿年历史的道虎沟湖床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仔细考证.这是一种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远古哺乳动物。更加令科学家们感到惊奇的是,这枚化石显示数亿年前的这类哺乳动物竟然拥有了现代牙齿。  相似文献   

13.
人体在逐代增高。近20年来,世界各国人的身高平均每10年增加1厘米,而我国青年每10年要增高2厘米以上。目前,我国城市男青年平均身高已超过170厘米,女青年也将近160厘米。"代代高"是由系列生理因素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反映出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然而,科学家们指出,人类如果不控制身高的增长,后  相似文献   

14.
据《科技日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环流器上进行的长脉冲实验又创新纪录,获得了等离子体放电持续时间长达4秒的佳绩。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受控核聚变研究方面又迈出了一步。 今年5月30日,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对中国第一个受控核聚变研究重点实验室——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核工业环流器实验技术实验室进行验收,同时对该实验室的中国环流器新一号HL-1M作了现场演示。有十多位国内权威的核专家目击了  相似文献   

15.
天宫二号带着一款别致的"手表"——空间冷原子钟正在绕着地球翱翔。它仰望深空,俯视大地,探索浩淼宇宙遵循的黄金规则,细致描绘地球母亲的每一寸土地。这是人类史上首台在空间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空间冷原子钟,它的精准度也是史无前例的,为3 000万年误差不超过1 s。这台原子钟是中国科学家们历经十数年孕育和抚养成才的,它承载着中国在空间定位、深空探测,以及广义相对论的验证等方面的研究使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 ,一批批优秀中国年轻人走出国门 ,到中国以外的世界去闯荡 ,他们中的很多人为求在海外的发展备尝艰辛 ,并获得了成功。如今“海外学人”这一名词已不仅是对社会某一人群的指称 ,而且是当今中国与世界接轨、迈向全球化的某种媒介。为了为海外华人在祖国大陆的沟通增加一个管道 ,本刊从 2 0 0 2年第 1期尝试推出“海外学人”新栏目。我们热诚相邀广大海外学人参与到这一栏目中来 ,把您们的学术研究心得 ,以您们在海外的创业奋斗经历写成文章赐寄我们。重在谈自己的切身体验 ,同时附上本人近照一张。本期首推美籍华人俞洪教授在美国的奋斗历程 ,相信这个栏目会为您们在国内找到更多的知音 ,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年轻学子会从您们的经验经历中获得有益的教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早期,生物学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计划在全球开始实施,这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科学家将人类基因组当作《圣经》,认为只要读懂了《圣经》中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基因,也就读懂了“生命天书”,就能描绘出生命本身的蓝图。  相似文献   

18.
《知识就是力量》2004,(2):18-18
2003年我国农业科研方面的一个重要性突破———科学家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已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鄄ture(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家洋院士及其合作者在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生长发育特性,它直接决定水稻在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通过与合…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坐在又热又干的岩石上,由于地球表层导热性能差,地球外壳的放射性元素的余辉产生出的热便都聚集在地下岩石里.目前,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立试验室的科学家们发展了一项商业性的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开发这一丰富的地下热能源——无污染. 这种热岩取热系统工作起来有些象暖气炉.不  相似文献   

20.
关毅 《自然杂志》2012,34(2):114-118
“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来自中国的最重要的物理学发现。”一位外国科学家在评价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时这样说道。这项成果不但指明了未来中微子物理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于中国粒子物理领域,乃至整个科学界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无独有偶,这段时间另一件让全球科学家关注的事情也与中微子有关。2011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微子超光速”事件竟然可能是由于光缆连接不当造成的。尽管这并非是最终的结论,但它无疑告诉我们,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脚踏实地、严肃认真,才能做出最棒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