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卢鹤绂院士,我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今生能结识卢鹤绂院士,是我之大幸。卢鹤绂院士总是无遮无盖地将自己的一切,真诚地袒露在别人的面前。他常说,“君子以言行”,“以正直为先”。他谆谆告诫我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高级记者张继民,长期从事科学报道。工作中,他结识了很多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以至同吃同住同探险,因此对院士们严谨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献身于科学的忘我精神,有着真切的体会和理解。在他的“感受院士”中,让我们看到院士们与记者间也有着不朽的友谊,并让我们对院士们的追求、才情、个性和生活有了新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有句名言:“我有时开玩笑:‘院士院士,在院子里是院士,出了院子就不是院士。’这个‘院子’指的就是物理学。”他这段话可以给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华社伦敦6月17日电英国剑桥达尔文学院院长阿诺德·伯根爵士最近给记者来信说,王明伟已成为获得该院“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称号的第一个中国人。阿诺德爵士说,我们每年都竞选研究院士,今年我们选了5名。研究院士中最杰出的才授予“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王明伟是今年最优秀的。“查尔斯·达尔文和凯瑟琳·达尔文研究院士”的称号,是以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孙子查尔斯·达尔文和孙媳凯瑟琳·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据信中附来的一份简历说,王明伟,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上海医科大学),后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工作。  相似文献   

5.
“爱我中华”,这是李德仁的曾祖父留下的家训首句。作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将这种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力践于行。  相似文献   

6.
报载:一位在美国波士顿攻读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的杨姓医师,神采奕奕地走进一位院士的办公室。院士一见他,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走来,迫不及待从包包里拿出几篇他发表在几份重要物理学期刊上的论文复印本,还附上波士顿当地报纸(Boston G lobe)的一篇报道,报上对他的论文大为称赞,因为他所写的一个有关侦测心脏疾病的心电图的程序,居然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影响,解开了几百年来有关莎士比亚作品真伪的一些争论。院士读了真是兴趣盎然,遂抬头说,“愿闻其详!”杨医师随即在院士的桌上打开他的计算机,以缤纷绚丽的图表向这位院士做…  相似文献   

7.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2):43-44,42
在我访问过的启明星中,上海籍的并不多见.最多也就十之一二了.上海人.又是少年班背景的就更少了.很巧的是这种难得的人给我碰上了,他就是去年人选启明星f跟踪)计划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课题组长、研究员黄晓宇(上图)。春节前几天我和黄晓宇约定在有机所见面.一见面就觉得黄是个典型的大男孩.而他一说话那种久违的上海话乡音马上令我兴奋起来,“你是上海人?”“是啊.我是在上海出生一直读到小学三年级才转学到南京.后来研究生又考回上海。”“哦.怪不得.上海话说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艺术的会合——李政道的艺术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正怡  方鸿辉 《自然杂志》2006,28(6):366-369
(一) 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一个多子女的大家庭,祖籍江苏苏州。天资聪明的李政道从小就特别勤奋,酷爱读书,勤于思考。王淦昌院士曾深情地回忆:在浙江大学求学时,李政道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老师布置的功课他很快就傲完了,他央求:“王老师,我觉得您布置的功课不够味,能不能再出些题目让我做?”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伺祚庥在得知美国科学家凭借量子色动力学的“夸克渐近自由”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感觉“非常之遗憾”。因为,“在这个领域里,我们的研究曾早于美国,成果也非常接近最后的结果。他说,实验需要钱,大大的,多多的;实验需要人才,也是大大的,多多的。”何祚庥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喜欢弄钱”,  相似文献   

10.
华罗庚 《科学通报》1984,29(12):705-705
§1.引言在《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一册中,拉法格写下了以下的回忆:“他(马克思)还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苏联涅姆钦诺夫院士指出:“在这方面,经济科学不能有任何例外”。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他还将经济学与天文学进行比较来论述他的看法。他说:“天文学是最精密的科学,尽管在开始宇宙航行之前它还没有一点可能性来检验自己假设的正确性和直接在星际空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温振国  周保罗 《科学》2007,59(1):35-38
2006年3月2日,世界著名的免疫学家、法兰西学院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前任所长库里尔斯基(P.Kourilsky)应邀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了一个题为“当今是否是疫苗开发的黄金时代”的报告。本文根据库里尔斯基教授的报告内容,回顾疫苗学的发展历史及疫苗开发的一些特点.介绍公众对“当今是否是疫苗开发的黄金时代”这一问题的看法,并阐述库里尔斯基教授他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科学见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1957,2(2):58-58
著名的苏联数学家、地理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北極研究者施密特院士已于1956年9月7日逝世,享年65岁。施密特院士的科学活动是多方面的。在其整个生活中,他以極大的热情从事解决科学中“空白点”的最艰巨的任务。在数学方面,他研究了“群論”問題,并創立了莫斯科代数学派;在地理学方面,他領导了关于开辟北極的理論和实际的研究,同时他也是北極考察  相似文献   

13.
是什么力量在改变着世界?不是地球引力。不是核裂变。也不是基因图谱。其实,全凭人类听说我要去采访申泮文先生,南大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好几项全国之最:他是年龄最大的仍坚守在教学一线的中科院院士。他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是“血统”最纯的“南开人”。他极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建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灵魂,是科教界呼吁爱国主义最殷切、最执著者之一。他还是老院士中体质最好,教龄最长的大学教授。南大的院士楼尚未建成,申先生仍住在校园内的平房里。十几平方米的书房,只留出走道的地方,其余空间全被…  相似文献   

14.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于全世界。特指某国院士时,译作Member ofAcademy或是Fellow of Acade-my,通称则译作Academician。无论哪一种译法,都少不了“academ”这个词根。追溯院士的来历,就要追到这个“根”上。 传说在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名叫阿卡德莫斯的英雄,曾凭自己的智慧和责任感把雅典城从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灾难中解救出来。他死后葬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11,(9):F0004-F0004
上海院士风采馆坐落在杨浦区黄兴公园内,是全国首家以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专门展馆,是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基地,也是院士进行学术交流,探索创新思维的场所。上海院士风采馆设计简洁、精致、典雅,  相似文献   

16.
他是我国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专家,“矿浆电解新技术”的开拓者;他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冶金的研究与开发,始终奋战在矿冶科研一线,始终心系矿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  相似文献   

17.
双光子激光器是原理上不同于单光子激光器、参量振荡器及相干喇曼辐射源的“第四代量子光学装置”。张道中同志在西德访问工作期间,与西德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做了简并和非简并双光子发射的实验。他为我刊撰写了《双光子受激发射和双光子激光器》一文,就有关原理及实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非常重要而特殊的群体。“院士”的获得意味着极高的荣誉,是国家和学术界、科学界对科研人员的最大肯定;院士群体更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科技之林的水平和声誉,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9.
出席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开幕式的,还有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院士。在开幕式上,当91岁高龄的陈省身院士以本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名誉主席的身份出现于主席台上时,台下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表达了中外数学家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数学伟人的敬意。国际上的一些权威评论说,“陈省身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他“开辟了  相似文献   

20.
在“’98中华学人与对世纪上海发展”国际研讨会上,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田长霖先生应邀就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作了一个精彩的报告。田长霖认为:发展知识经济也好,搞高新技术产业也好,都不能“一窝蜂”赶时髦。建立一个成功的高科技园区,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不是主观上想搞就一定能搞好的。他以旧金山湾区为例,论述了发展高科技园区必须具备的条件,指出其成功的因素在于:一是以知识为基础,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人才;二是创业资金的筹措有保证;三是要有一大批建立在高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