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机器的结合是科幻小说中最具诱惑力的情节之一。从仿生女人到机器警察,这些人造生物有幸拥有不会垮掉的身体和进化得登峰造极的大脑。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它们毕竟尚未出现。对于某些未来主义者来说,可能出现的最诱人的东西是科幻小说中所谓的~一种“湿件”,即人脑与计算机的联系件。这里的“湿”指的是人脑。“湿件”一词是从“硬件”和“软件”引伸而来的。通过所谓的“湿件”,人脑将与计算机直接相联。计算机可以完全地阅读到人的脑电波,了解人的所有思想——包括庸俗的和高尚的。  相似文献   

2.
斯华龄  张立明 《科学》2004,56(1):20-2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能模仿脑功能的电子或机械系统.19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解决了人脑的逻辑思维问题,它的功能已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的逻辑思维.人脑还具有独特的形象思维和智能,当前的计算机不论发展得多先进,都很难代替人脑,尤其是在目标、物体和人的识别方面.  相似文献   

3.
神经计算机     
作为第五代计算机的神经计算机,其历史可以上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数学家提出的神经细胞模型理论。近年来,随着神经电路网络模型、反馈方法之一的逆传递学习法及网膜细胞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理论的相继出现,已使超级神经计算机的诞生为期不远了。神经计算机突破了现有四代计算机的界限,它具有并行处理、模糊逻辑、智能学习等独特功能。神经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类似人脑,人脑由100—15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每个神经细胞又和数千到数万个神经元和神经键相结合,神经计算机正是利用这种与人脑非常相似的神经网  相似文献   

4.
<正>一、人就是一架机器机器工作时需要能量,所以人得吃得喝,物理上叫做能量守恒,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人这架机器还带个高级计算机。从简单意识到逻辑思维,人脑计算机运行起来也需要能量。郁闷纠结极费脑力,霸占了好多处理器,使人脑不能正常工作,就是俗话说的伤神。心平气和是人脑计算  相似文献   

5.
下一代计算机一般认为是非诺埃曼型的计算机。但是,并不是说已找出代替诺埃曼原理的原理。下一代原理的范例,一般认为是人脑,但对人脑的原理也还存在很多不太明瞭的地方。若要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范例,就需要探讨探讨人脑的原理。诺埃曼型“计算”机的极限若用一句话来说诺埃曼型计算机,可叫它是程序内藏式,二进制数字计算机。如把它和人脑进行比较的话,人脑不可称作数字计算机,人脑所使用的“数”又不是二进数也不是十进数,人脑的程序因为  相似文献   

6.
日本人正在研制能够加工知识的“第五代”计算机——学者们提出两个问题:智能计算机应遵循人脑运动状态呢,抑或数学逻辑?  相似文献   

7.
每天都要长时间与电脑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不停地使用鼠标或是键盘的确令人厌烦。那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直接的思想交流呢,据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用不了多久人脑与电脑之间就能够实现类似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欧盟启动的一项耗资10亿欧元的人脑计划(HBP)称,欲在10年内重构人类大脑这一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对此,支持者与批评者们各持己见。究竟谁才是正确的呢?多年以来,神经学家亨利·马克拉姆(Henry Markram)一直声称,十年之内他能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大脑。通过前期论证与调研,今年1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为此决定启动一项专门计划——人脑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宇宙的结构及其运行定律可能与人脑和其他复杂网络很相似,其中复杂网络包括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信托关系等。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研究者称:"我们并不是笼统地认为宇宙就是一个大脑或计算机。我们的研究发现,宇宙自身的演化与复杂网络的演化都遵循着许  相似文献   

10.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计算器与电子系统学系教授甘强研发出新式装置,能够“阅读”人脑电波。用户只要戴上帽状装置,即可控制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帽型装置上有10条电极管,可以探测人脑神经元之间的电流活动改变。当用户脑中想着某个动作,装置就会发出一组特定讯号,让计算机加以识别。用户初用时,需按计算机屏幕指示,重复想象移动左手或右手,让计算机熟悉个人特有的脑电波模式。甘强教授表示,研发阅读脑电波装置,  相似文献   

11.
生物计算机     
一前言研究生物、利用生物学研究成果来帮助开发新的信息处理元件和计算机的方法在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重视,同时,生物芯片、生物计算这类术语也流行起来.虽然生物计算机的概念尚不能明确定义,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决不局限于过去基于某种简单概念而开发的定义清晰的计算机类型,比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五代并行处理机、模糊计算机、神经网络等。由于人们对生物尤其是人脑的功能着迷,生物的感觉系统和人脑将来可能成为能降低计算机下载荷的图灵机的一种模式。无论是生物还是计算机都是由内装的程序控制的信息机构,假如将生物计算机定义为“具备生物与现有计算机双方特点的计算机”,开发过程中就能明  相似文献   

12.
创造的火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爱的读者,请您想象这样一种情况:先让一台计算机和一组人员分别完成同一个任务,随后由独立的专家们对计算机的创意和人的创意进行评分,结果计算机的得分高于人的得分。这时,您是赞叹“具有创造力的计算机”的设计者所取得的成果呢,还是探询为什么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复杂的认知难题的人类智能居然会不敌电脑?也许,您甚至还会怀疑自己对创造力概念的理解。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我们运行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用以生成一些创意,并让评价小组把这些创意与测试人群形成的那些创意进行了比较,结果就发生了“电脑胜人脑”的情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能够进行记忆、运算、推理、判断,拥有人脑的部分功能,所以被誉为“电脑”。从它诞生后不久,人们便试图挖掘它的“智能”潜力,看看电脑有多聪明。50年代兴起的“人工智能”新学科,便是研究如何利用机器(计算机)来实现人的智力功能。在人工智能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便是研究计算机同人的对弈问题。 从那时起,许多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都在不断努力设计更快、更聪明的计算机,梦想“征服”世界级的国际象棋大师。最近美国IBM  相似文献   

14.
Robin.  M 朱政 《世界科学》1993,(11):33-36
利用光电的优点开发一种以人脑控制活动为基本原理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将成为未来的信息处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人脑·计算机·模糊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运动创造了人脑,人脑又创造物质与精神的文明。在物质与文化两类人造产物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恐怕有两个,一个是电子计算机,一个就是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一种物化,它是人脑的廷伸。现在,计算机正从人脑的外向辅助工具转变为对人脑的内向模拟。提出了机器智能的问题。这个转变引起了数学上的变革,数学,在把客观世界清晰化,把人脑思维绝对化的前提下曾经谱写了何等美妙的乐章,今天却要求她重新摩写人脑智慧中最生动、最有特色的另一侧面——非清晰、非绝对化的一面。这似乎是与数学本身不相容的一种要求,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却显出了一颗奇特的种子,这就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或者,非清晰性数学,是信息革命的重要工具,是软科学的语言。机器智能不可能等待人脑黑箱完全打开以后再搞,也不可能完全抛开这个黑箱去搞。人脑是思想的器官,就必有便于思想的结构,在其物质的结构之中,必然蕴藏着一定的数学形式结构和规律。思维科学—非清晰数学—计算机科学将形成机器智能发展的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16.
机器能取代人脑吗?有的科学家说可以。这么肯定的回答来源于2011年2月举行的最新一期人工智能秀。瓦特森是IBM生产的计算机。作为一台问答式机器,他或者它,与两位人类冠军同场角逐。这场表演被称为电脑与人脑的竞技。肯·詹宁斯和布拉德·巴特尔是美国智力竞猜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两位最  相似文献   

17.
能“移植”的电脑将人脑和电脑合二为一,一直是科学家所追求的梦想。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芯片安装在人脑壳底部神经中枢之外,神经束通过芯片与人脑发生联系,人脑所产生的每一次思维,都会在大脑的500多亿个神经细胞中留下电子活动轨迹,而这些轨迹又都会在电脑芯片上反映出来,从而形成人的思维与物质世界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可“穿戴”的电脑所谓可穿戴式电脑(WEC),通常包括一条特制的腰带或背心(电脑主要运算部件夹层)、无线语音处理器、供电系统和头盔式液晶显示器等,与人的身体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上讲,它具有全语音操作和实时…  相似文献   

18.
人脑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复杂和最具智能的功能组织系统之一.数以万计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脑结构,并通过相互间的作用表现出多样的智能活动.脑功能研究是脑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的出现,为人脑功能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开始利用基于f MRI数据的计算方法对人脑进行功能的划分,已有研究表明,功能划分所产生的人脑功能子区域比结构图谱中的脑区具有更高的功能一致性,因此更适合用于人脑的功能分析.进一步讲,把人脑功能划分产生的功能子区域用于人脑功能网络的构建能够获得更具可解释性的人脑功能网络,能为人脑疾病机理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新的手段.本文以f MRI数据为基础,首先,介绍了f MRI数据采集、人脑功能划分及其基本流程;其次,给出了一种人脑功能划分方法的分类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其中主要的人脑功能划分算法;再次,梳理了人脑功能划分中常用的相似性度量和评价指标;最后,总结了人脑功能划分的应用,并深入地分析了人脑功能划分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思维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钱学森教授倡导思维科学以来,关于脑与思维的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思维是在人的头脑中进行的,当人们进行思维时,人脑是怎样工作的呢?人脑的哪些结构与思维活动有关呢?人脑为什么会有思维功能呢?如此等等,都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神经生理学对这些问题知道得还十分少,1966年10月曾在美国的  相似文献   

20.
广角镜     
大脑随人一起长人们一般都认为,人的智力与生俱有,即所谓“天资”。然而,最近在《自然》杂志上。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发表了他们多年的研究绪果:人脑直到青春期还在发展,“年轻人的行为决定了他们的智力情况”。美国加利福尼亚洛杉巩大学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使用磁共振扫描仪,对3到15岁的试验者进行了三维摄影,观察他们脑部的变化。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如此详细地研究人脑的发展变化。观测的时间从两周到四年。他们主要观察连接人脑两半球的中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因为这个部分是人脑其他区域活动的指示器。科学家观察到,在人脑的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