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视发展科学技术的程度,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措施.本文尝试分析了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并在科学素养、科技传播与科学教育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基础上,提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着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进步,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突出地表现为科技创新实力的角逐,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的不竭的动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普及科技应当从娃娃抓起。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  相似文献   

4.
文化传统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铭贤 《科学》2004,56(1):27-28
2003年7月17日至23日,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尊严与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文化多元论与生命伦理学关系"的国际会议.文化与生命伦理的关系,正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生命伦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的核心主题是科技创新,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人员,其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如何,直接影响这场竞争的成败和效果.因此,对我国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侯峰  柳赵郑 《科学之友》2009,(11):38-40
21世纪的核心主题是科技创新,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的竞争。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人员,其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如何,直接影响这场竞争的成败和效果。因此,对我国科技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江泽民主席在科学大会上对于“创新”意义的高度概括,振聋发聩。 创新(Innovation)与发现(Discover)不同,它主要不是对自然现象新的发现和认识,而是人们有目的的一种创造行为。包括文化艺术创新,科学思想、方法的创新,技术与工业创新,经营与管理创新,政治、军事与经济战略创新等等。 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人类创新成果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永不止息的创新活动正创造着人类现代文明和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着重讨论与当代经济发展关系最为直接、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的现代技术与工业创新之典范——先进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8.
继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来,创新科技这一永恒主题始终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爱迪生发明的灯泡、马丁·库帕发明的移动电话以及博纳斯·李的互联网发明,无一不见证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推力来自于科技创新。而以下的这组创新科技文章介绍了正在形成或孕育中的一批创新成果,其中包括针对短期或长期的风力预测技术;从天线电信号中获取能量用于手机的充电技术;如何识别人类肢体语言的机器人技术,等等,旨在使读者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能够对我国的本土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正>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插上了翅膀,而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同样也指引着科技的进步方向。上海,作为一个正大步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在城市自身经济和人口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命题。这一命题的破解需要有我们对科技发展的预判,更需要有我们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图景的描绘。围绕上海在2030年左右的发展情景和科技创新趋势,本刊对三位来自经济社会学科和自然科学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访谈。结合自身的专业研究,三位专家分别从经济发展引领、社会问题导向和技术进步推动的角度,与我们分析和分享了他们对上海创新驱动未来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正>在杭州古老悠久的历史和五彩缤纷的地域文化长河中,科技文明一直犹如靓丽璀璨的奇葩,影响着杭州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着手工业作坊的技术进步。宋代,是杭州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在杭州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上,孕育了大科学家沈括,大数学家秦九韶与杨辉,建筑工程专家喻皓,活字印刷发明家毕昇。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科技达到了世界最高峰,是伟大的科学技术时代。  相似文献   

11.
文章指出注重传统经济文化项目科技创新,转变民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不断地消耗着能量。可以说,人类的任何进步、发展,都离不开消耗能量。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能量的消耗,不但数量少,而且形式也是很低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量的消耗也不断发展。直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解放,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才学会了使用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自从人类使用矿物燃料以来大大地推动了生产、科技、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消耗了比以前数万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化的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需要营造一个有利的文化氛围。文中分析了科技文化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并对科技文化的构建思路提出可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这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浦江创新论坛——2018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群与未来机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关于全球创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经验与研究思考,旨在开启一场关于创新思想的头脑风暴,促进思想火花迸发,为助推上海科创中心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启迪和智慧支持,也为促进国内外科技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优势开展基础研究走出肿瘤治疗的新路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竺 《世界科学》1997,(10):2-5
最近,江泽民主席对我国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江主席指出,人类近现代文明进步史已充分证明,基础研究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往往都会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对科技的创新、高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进步,产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江主席强调,必须从社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统观全局、突出重声、,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继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为贯彻江主席的指示,在市科委的组织下,我刊特约请上海地区几位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卓然有成的科学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畅谈自己的感…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6月22—23日,"浦江创新论坛——2018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科技创新智库的专家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群与未来机遇"主题展开研讨。其中,15位专家发表了主题演讲,他们共同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献计献策。胡志坚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高质量、全面的知识供给,国家创新体系集中体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药物研发正处在由仿制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之中,在构建国家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药物研发技术平台建设、重大疾病治疗药物品种研究开发以及医药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概念·方法·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一切有意识的活动(特别是创新性活动),都是在人类智能的支配下展开和完成的.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目标,正是要探索人类智能(自然智能的最佳代表)的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研制各种具有一定智能水平的人工智能机器,为人类的各种活动提供智能服务.可见,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带动人类的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发展,正因为如此,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认清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抓住机遇加快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5月6—7日,"浦江创新论坛—2019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研讨会以"预见未来:2035的科学、技术与创新"为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17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共同研判未来15年全球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及可能实现的重大突破,分享全球创新案例与思想洞见,讨论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本文摘取部分专家精彩观点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种非线性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来自哪里?怎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与鼓励创新?随着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一些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越来越把创新视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这些问题就具有了全球性意义.虽然创新与经济提升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然而,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与改革的作用使这一问题有了研究的价值.从今年夏季起,每月的<自然>杂志就创新的本源与培育问题发表了系列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