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0月,日本石油公司计划将派遣一艘钻井船开赴离OMAEZAKI海湾约60公里的海面上,钻井队员向950米深的海底开钻。经普通钻头开采到软泥层后,再改用金刚钻头继续向下,便触及到坚硬的冰冻层。这种冰冻物质被称为甲烷水合物,一个时常亲绕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大学研究机构科学家耳边的名字。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下面和极地永冻土层中蕴藏有极丰富的甲烷水合物,这是一种由天然气和水混合而成的结晶状物质,看上去几乎跟冰的状态一样,一经点燃即会燃烧。过去,天燃气工业专家把这种物质看作是一种偶尔阻塞管道的有害物。如今,科…  相似文献   

2.
自然信息     
脉冲雷达测量海洋冰层厚度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脉冲雷达的性质来测定海洋冰层的厚度。采用了这种方法,就可以使石油勘探部门轻易地推测出海上浮游冰块的作用力对石油或天然气床结构的影响。这种雷达装置是由Exxon开采  相似文献   

3.
最近,日本一家石油公司宣布,他们在日本近海的深海底发现了数量极大的甲烷干冰资源。这是迄今为止探测出的海底最大的能源群。人们也称这种甲烷干冰为“可燃冰”。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这次发现的海底资源,作为燃料,如果好好地加以利用的话,预计可以供日本使用100年以上。这对于能源十分缺乏的日本而言,绝对是一个极富吸引力的大话题。然而,不尽人意的是,甲烷干冰倘若在某些不利因素的诱导下,可能会突然发生融化,造成海底滑坡,引发海啸,并有可能导致地球温度上升,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引起了世界不少科学家的热切关注。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正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据专家估算:在全世界的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发现的水深3 km以内沉积物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2.1亿亿m3,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05,(2):47-47
“惠更斯”号探测器在2005年1月14日穿越土卫六大气层。传回了大量测量数据和照片。科学家们曾推测土卫六表面是由液态甲烷组成的湖泊河流以及大大小小的冰块构成的,现在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和照片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在土卫六零下18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下,存在大量有机化合物。正是这些有机物和特殊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新能源及其勘探开发难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广志 《自然杂志》2005,27(5):258-263
据现有资料表明,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仅能维持40多年的需求.幸而国内外的科学家在全球沿海广大地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至少有近100处.它是一种冰冻状的固体水合物,每1 m3约含甲烷气达164 m3,说明它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因此,可认为是未来的十分重要的可替代性能源;目前最困难的是研究其勘探与开发它所需的设备和技术.  相似文献   

7.
热能罐头     
在冬天,人们为了取暖,不得不耗费巨大的能量;而到了夏天,又得开放冷气。人们多么希望利用冬天的寒气来为夏天降温。在这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冰块来实现。那么,是否可以把夏天的热量保存下来呢? 现在,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了一种可以储存热能的物质。据称,这种物质可以将热能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甲烷等气体分子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雪状笼形包合物,作为全球物理一地质作用的产物,它广泛分布在陆地永冻层和海底沉积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海北部陆缘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有机碳数量巨大,是一种潜在能源,同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距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沿岸250公里的墨西哥湾海底六七百米深处,人们发现一种食甲烷为生的双壳贝。这种甲烷是天然气中的主要成份。在墨西哥湾海底,有不少地方自然冒出天然气来。这一现象的发现者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海洋生物工作者。根据观察,发现甲烷大多是被双壳贝的鳃所消化的。再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分析,得知鳃中有一种甲烷的氧化菌。甲烷的氧化菌和高等生物共  相似文献   

10.
探测太阳风     
明亮的闪闪发光的彗尾是太阳风存在的看得见的证明。当冰冷的彗星比较接近太阳时,在彗尾表面的一些物质汽化并在后面留下了由气体、尘埃和冰块组成的雾状尾迹。太阳风把这些物质从彗发(彗星周围的气态物质)带入太空,在那儿阳光显露了彗星的等离子体彗尾。太阳风与地球上的风同样能被人们理解:原子的粒子束以其特有的高速前进。但是在这种介质中的气体密度是相当小的:每一立方米的体积中大约只存在一千万颗  相似文献   

11.
氢能:新能源中的一颗明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动力,目前人类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常规能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能等。然而这些能源大多数储量有限,因此各国都在开发新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即能够不断再生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氢能等。  相似文献   

12.
石油是20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经济的腾飞。天然气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它将带来清洁的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21世纪是天然气世纪天然气这种碳氢化合物通常与石油、煤炭共存,以气田气、油田伴生气、煤层气以及埋藏在深海或冻土带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据地质学家预测,全球天然气可采储量与石油基本相当,约1317亿吨油当量,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原苏联地区。现已探明的世界天然气储量约5146TCF(百万立方英尺)。过去20年,随着勘探、开发和储运技术的进步,天然气的产量平均每年增长3.15%,探明储量平均每…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采用富于想象但又科学严谨的思路,科学家们(其中包括发现泰坦星海洋的科学家)设想了泰坦星上的生命模板。泰坦星(土卫六)表面存在由液态甲烷(而非液态水)构成的海洋。在地球上,生命的发展是基于磷脂双层细胞膜。这种强壮、有渗透性的水性囊泡包裹着每个细胞的有机质。不足为奇的是,许多科学家试图寻找太阳周围可居住区域(一个可能允许液态水存在的狭窄环状地带)里  相似文献   

14.
也许你没有注意过这种现象:凡经马、牛、羊、鸟类食过的牧草,比人工割的牧草长得快。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鸟类和某些昆虫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表皮生长素,该物质可使牧草生长速度加快15%。科学家还发现,一些鸟类在吃植物时,也会把唾液吐到植物  相似文献   

15.
反物质之谜     
<正>反物质也许并不像听上去那么怪异,它早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①物质与反物质一种新的物质隐约晃动在科学家的眼前。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是否存在天然气水合物一直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但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通过钻探、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气体地球化学研究,在昆仑山垭口盆地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证据.钻探发现250 m以下多个深度岩层存在大量气体释放异常,甲烷气体浓度为22%~32%,且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间歇性释放的特征,这些气体释放层位具有显著的含天然气水合物特有的密度降低、侧向电阻率和声波波速的增大特征.同时多个深度上发现了与水合物分解产生甲烷密切相关的碳酸盐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相似文献   

17.
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存在并且引起争议的物质,无法被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一些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在整个宇宙质量中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三。目前,科学家利用时空导致的“波纹”探测暗物质,并首次绘制出这种物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8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探测器获取的资料显示,月球两极存在着约1 100万到33 000万吨的冰块。因此,那些富有超前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家们就设想在月球上建立居民区的可行性。然而,史密森学会的科学家们最近的研究却让这个人类几度憧憬却未来得及实现的美梦一夜之间支离破碎——据史密森学会射电天文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最近研究证明,月球上根本没有原来所宣称的那么多冰块,所以不可能有足够的水源来保障“月球村”里基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9.
AlCl3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相平衡PT轨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怀彦  郑艳红  吴保祥 《科学通报》2002,47(16):1229-1232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过程和稳定存在的条件是能否进行天然气资源精确评价和水合物灾害防治的技术关键,用可视蓝宝石高压釜水合物实验装置,测定了甲烷水合物在AlCl3溶液中的三相(甲烷水合物-AlCl3溶液-甲烷气)平衡条件,结果表明,当压力在4.040-8.382MPa范围时,形成甲烷水合物的温度在272.15-278.15K之间,随着压力增大,生成甲烷水合物的温度下降,同时,对相同库尔浓度的AlCl3,KCl溶液和其他盐类介质中甲烷水合物生成/分解的PT轨迹和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与前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获得了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压力与温度的经验公式,认为在盐类溶液(介质)中,AlCl3溶液对甲烷水合物生成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人深信石油和天然气(其主要成份为甲烷)是起源于生物质。按照这种理论,动植物遗骸先被埋藏,后经热和压力作用最终形成了这种碳氢化合物。大约一百年前,这种观点问世时,它看来是对产于地表或浅部的这些神秘而有用的奇怪流体的唯一可能的解释。那时的化学家几乎都不敢想象石油和甲烷这类碳氢化合物的生成能够离开生物界的帮助:认为它们是“有机化学”中的化合物——“有机化学”这一术语也就是在那时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