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蛇能杀死并吃掉比自己块头大20%的其他蟒。它们究竟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呢?以前这一直是一个谜。现在,科学家发现,其实,这全在于它们能把自己的猎物挤压得够紧。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了三种王蛇和隶属于另一类蟒的三种鼠蛇。他们查看这些蛇的身体尺寸所对应的肌肉量,并对98只活蛇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科学家鉴定出HIV病毒抑制基因美国科学家最近鉴定出了一个基因Apobec3,该基因可能会影响抑制艾滋病病毒(HIV)的抗体生长。这一新发现有望在人体中产生中和抗体来抵御HIV。  相似文献   

3.
衰老基因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另一种与衰老有关的重要基因,从而使不仅可让人衰老、而且可能造成关节炎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的基因又增添了一个新成员。 迄今为止,科学家共发现了61种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最新发现的这种基因叫p21,它不仅对细胞有直接的影响,而且似乎控制着其他与衰变和疾病有关的若干基因。 领导这项研究的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的伊戈尔·罗宁森(Igor Roninsow)指出:“这种基因被触动后,其他许多与衰老及老年病有关的基因都发生了变化。” p21基因对细胞有抑制作用,一旦细胞受到毒素或辐射损害,它就会使…  相似文献   

4.
《自然杂志》1993,(1):4-4
最近,美国科学家戴维·佩奇等和法国科学家丹尼尔·科恩等分别作出了人类Y染色体和第21染色体长臂的图谱,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更重要的是,这项成果也使关于人类基因组图谱应采用什么模式及相应技术路线的争论有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人体冷藏已成为当时科学家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时,美国就有一些身患绝症的病人,自愿让科研机构将自己的身体进行冷藏,以待将来治愈这种疾病的技术出现.但这些人体在冷藏之后到底能不能复活,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6.
宁宏宇 《科学之友》2002,(10):41-41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要比生活在孤独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这是美国科学家在最近进行的一项关于鸣鸟大脑研究中得出的一个结论。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  相似文献   

7.
《科学24小时》2009,(3):50-5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南加州卡布里奥水族馆发现了一条娇小可爱的鱿鱼,它看上去就像一头身体胖胖的卡通小猪。更令人叫绝的是,小鱿鱼长着一张笑眯眯的脸庞,可爱极了,专家认为这是皮肤色素不同寻常的排列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研究表明,人的胖瘦与基因的关系更大,而与吃多少或吃什么的关系不很大。好几年来,到底是基因还是饮食方式是影响体重的重要因素,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最近由美国和丹麦科学家共同进行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这一问题的解决。科学家研究了540个自婴儿起就被人收养的人。有的被收养者比养父母胖得多,研究表明此人的亲生父母也很胖。有的被收养者比养父母瘦许  相似文献   

9.
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只小猎犬.这条狗看上去与一般的小狗没有两样,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培育呢?把这条狗放在黑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爪子居然在黑暗中能发出绿光.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秉春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目的不是仅仅让狗发光,接下来将让一些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人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由于人和狗拥有268种共同疾病,对荧光狗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荧光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动物发光?这些荧光物质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什么帮助?  相似文献   

10.
徐善明 《科学之友》1997,(11):16-16
最近,美国科学家涉猎动物性行为这一研究领域,从中发现了一个奇趣的现象,这就是在动物中竟然也存在着那扑朔迷离的变态现象。在调查羊的交配过程中科学家发现,约有6%的公羊性欲极其低落,在繁殖季节,它们面对着温情脉脉的发情母羊,却毫无性冲动的反应,更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约有10%的公羊具有典型的同性恋特征,即在有众多母羊在场的情况下,它们偏偏会选择公羊为恋爱和交配的对象。为了解开此谜,科学家对同性恋公羊的身体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表明与具有正常性行为的公羊相比,其脑结构中的某种雌激素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血液内的雄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1):6-6
美国科学家最近制作了一个新颖的机器人,其外形像海星.但本质上它更像是一个人类新生儿.因为这个身为“可复原机器人”雏形的四脚机器不仅能识别自己所受的损伤.而且能据此调整自己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新的研究表明,藏族人能够适应高海拔环境,多亏了他们的祖先与已经灭绝的人种混血所留给他们的基因。数千年前,一个罕见的基因变异(该基因主要用于身体血红蛋白的制造,而血红蛋白会携带血液中的氧气),在迁移到高原的藏族人身上普遍出现。这一变异使他们在海拔15000英尺甚至更高的地方也能生存下来,而普通人在高海拔地区血液会变得粘稠而导致心血管疾病。"我们有非常明确的证据表明,这种基因来自丹尼索瓦人。"丹尼索瓦人是一个神秘的人类种族,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纷纷表示,人类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一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时常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美国、德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都纷纷表示,人类的终极形态将是生化机器人。甚至有科学家表示.未来的人类和机器人的界限将逐渐消失,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机器人将拥有人类一样聪明的大脑。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  相似文献   

15.
在神话传说中,一些神仙在身体的其他部位长有眼睛,比较常见的是额头、后脑勺、手掌.比如,千眼观音的每只手上都长有一只眼睛.那么,对于凡人来说,是否也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移植一只眼睛呢?科学家认为这并非是幻想,而在不久的将来是完全可行的.最近,美国科学家就把蝌蚪的眼睛移植到尾巴上,结果蝌蚪可以靠尾巴上的眼睛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项制作一缕地球上的阳光的试验。通过分析这缕制作的阳光,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个有关距离我们最近一个星球的大难题,即为什么它漫射出来的外部大气层要比它的表面热得多。  相似文献   

17.
正在遭遇癌细胞侵袭时,我们身体内免疫系统会出现"束手束脚"的情况。科学家发现了阻挠免疫系统抗敌步伐的"坏家伙"。这一发现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生命体内都有一套完备的免疫系统,它是生命体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如果免疫系统不给力或被攻破,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相似文献   

18.
最近美国科学家报道了两个发现,都与抑制癌症的P-53基因有关。P-53基因能抑制肿瘤生长,如果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癌细胞无控制地增长。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吸烟与肺癌有直接关系,两个科学家小组都声称,他们已经证明了烟中的一种化学物是如何破坏P-53基因的。得克萨斯大学安德逊癌症治疗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州一医院的科学家进行了这一研究。这些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证明烟草焦油中的化学物能引起人类肺细胞的基因变异。焦油化学物破坏P-53基因,大约60%的肺癌与P-53基因的变异有关系。与P-53基因有关的另一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基因组 生命科学的核心是基因及其表达的调节控制。通俗地说,就是要弄清楚哪种性状是由哪种基因控制的,以及是如何控制的。因此,生命奥秘的探索应从基因开始。 早先,我们对基因的研究是一个一个进行的。当我们观察到生物体的某一种变异,或者发现人类的某一种疾病,我们便寻找引起这种变异或疾病的基因,进而研究这种基因的结构 (DNA序列)和功能。但是,人类的基因有5万种,按照这种传统办法来一个一个地分析、研究基因,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生命科学探索的追求。科学家希望改变过去那种逐一分析的做法,而是一下子把构成人类所有基因(称为基因组)的全部共30亿个核苷酸序列都测定出来,然后从中寻找出人类的各种基因。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一设想,这就是计划利用15年时间投资30亿美元来研究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改变了传统的基因分析方法,它着眼于整个基因组的所有基因,用整体的观念来研究人类基因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这是人类认识自我的最伟大的计划。有人把这个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事实上,无论从计划的深度、广度以及它对人类未来的深远影响来考虑,该计划都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人类基回组计划的伟大设想激起...  相似文献   

20.
美国科学家在人类第4对染色 体上新鉴别出了一个与感觉甜味有关的基 因。这一发现表明,喜欢吃甜食可能不是一个后 天的嗜好,而是先天的遗传。 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个科研小组报告说,他们发现实验鼠体内某特定基因可能控制着甜味受体的产生。这一基因发生某种变异的实验鼠对甜水的兴趣比普通实验鼠低得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基因变异削弱了甜味受体的功能。一组美国研究人员也发表了同样的研究结果。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两个研究小组各自使用两组实验鼠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一组普通老鼠喜欢饮甜水;另一组实验鼠由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